第31章 府兵
高殷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練兵的時候到處轉轉,做出一副領導來視察的模樣。
見到哪個順眼的,就叫來問話,士兵若說的是鮮卑語,高殷就用鮮卑語回話,最後記下名字,並稍微賞賜點東西。
受到上官嘉許,這個士兵也倍有面子,而他的待遇也會讓其他士兵羨慕,從而開始期待高殷的青睞。
如此循環往復,高殷又是他們的軍主,日後慢慢參與一些訓練,在他們面前刷個臉熟,威望自然深重。
休息的時候,高殷對將官們下令:「今日開始,為士兵們製作鷹犬牌。」
將官們面面相覷,恭謹回應:「請太子示下。」
高殷攤開手掌:「如我手這般大小,軍士為石制的犬頭牌,刻其姓名、鄉籍、年歲和入伍年數。」
「正九品以下的將官用鐵製狼牌,刻上軍職。」
「七品到八品的將軍和都督,用銅製的熊牌,五品到六品則用銀制的虎牌。暫且就這些,先記下吧,然後去做些出來,給我看看。」
「是!」
營中的刀筆吏默默記下。
其實更深的細節也不是沒有,高殷打算四品和三品用金制鷹牌,二品一品用玉制的睚眥牌。
不過這也太久遠了,他的大都督府還沒那等級容納三品以上的大佛,到四品就差不多了。
「還有一件事。」
高殷吃了口乳酪,繼續說道:「軍中要設置分等訓練,將軍士劃為上中下三等,每等設置不同的訓練難度。」
刀筆吏的筆,隨著高殷的話語奮筆疾書:「上等最難,中等次之,下等最易,根據訓練的實情,將軍士分到不同的難度,上等的每月要選出百名武技出眾者,月俸加一成,免除本營他役,官缺優先拔擢。若連月出眾,則多加一成,連續三月者,記名報於我。」
說到這,營中將官都面面相覷,這個拔擢力度不可謂不大,甚至可以說只要功夫深,就能得聖恩。
相對應的,他們這些將官的權限也就變大了,畢竟選拔的標準掌握在他們手中,他們有九種辦法讓這些名額變出一大堆財貨來。
看他們的神色,高殷心裡知道這些人在盤算著什麼,但想要人幫自己的辦事,不給些甜頭不行,大不了以後自己再換掉,現在先這麼著。
「這是上等的待遇,下等的嘛……不要剋扣,每月也要選出最差者,然後開點武會,讓他們表演個節目。」
這就算是羞辱了,高殷本想搞末尾淘汰,但想想還是算了,能入大都督府的,都算是精兵,沒理由放跑他們,還可能讓好苗子被人擠兌出去。相比於末尾淘汰,這點羞辱和大都督府的軍俸比起來,並不虧待他們。
「然後只要雙方自願,任何下等軍士,都可以申請在將官的見證下與另一名中等或上等的軍士比武決鬥,若下等軍士失敗,不要給任何懲罰,若他獲勝,就取代對方的位置。」
「啊……」
「這……」
這個規定在帳內引起私語,有將官忍不住說:「這樣可能會讓軍營不安生啊!」
高殷看過去,是騎兵屬賀婁安,衛大將軍賀婁悅的兒子。
「賀婁騎屬放心,下兵不能挑戰將官。」
高殷的冷笑話,讓賀婁安哭笑不得,聽上去就像自己害怕被下兵挑戰一樣:「屬下不是這意思……」
高殷擺擺手:「總之,先試,兩月之後再看看效果如何。還有,比武決鬥不能在訓練之時,除了將官,還要有雙方本營兵士來看,若有其他營的軍士要看,只要不喧譁擾事,就讓他們看。」
高殷雖然稚聲稚氣,說話輕巧,但畢竟是太子,已經下了決定,賀婁安也只能拱手應是。
「對了,剛剛我記下名字的那十幾人,讓他們準備好,一會兒隨我的車駕,過段日子再讓他們回來。」
只要太子來參觀,就有機會入太子的眼,高殷要給他們打入這樣的印象。
其他人擠眉弄眼,略有苦澀,以後大都督府的府兵營地,可有得熱鬧了。
府兵制,是宇文泰發明的府兵制的專稱,但府兵不是他獨有的制度,府兵本就是泛指某將軍府、某都督府或某某軍府的兵的通稱。
而宇文泰的府兵制之所以獨自成名,是因為宇文泰在邙山之戰失利,損失數萬將士,軍事實力大損。為了擴大兵源,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把關隴漢人大族以及他們的私人部曲鄉兵武裝吸收到宇文泰獨創的六柱國系統中。
早在北魏初期,太祖拓跋珪就設置了「八部大人」,常「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是輔佐皇帝處理軍政的決策機關,也是當時的中央軍事領導機構,有點像《雍正王朝》里所謂的八王議政。
宇文泰的八柱國,就有些模仿八部大人的意思。
八柱國中,宇文泰自任其一,實際上掌握府兵的統帥總權,另一個柱國大將軍元欣僅有虛名,是宇文泰擺上去的吉祥物,表示我們西魏是正統大魏繼承者。
所以八柱國實際只有六個柱國,分別是李虎、李弼、趙貴、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他們各領一軍,與周朝的天子六軍所對應。
六柱國下,各設置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一個大將軍又分別設置兩個開府,共二十四開府,一個開府又設置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儀同,儀同下又設置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統兵官,而每個統兵官都帶著自己的府兵,所以才叫做府兵制。
周軍最終能消滅齊國,很多人解釋為依賴於府兵制,因為它有一個特點是兵農合一,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節省了許多軍費開支,還順便發展了農業經濟。
但實際是在隋朝開皇十年之前,府兵制仍是兵農分離,府兵仍舊是特殊階層,免除雜役和賦稅,是脫離農業的職業軍人。
它的前期,應該和柱國系統結合到一塊,讓軍將們通過柱國大將軍這個尊崇的軍職轉化為政治貴族,從而撫慰這些軍將,獲得他們的支持。
另一個作用,則是吸收底層漢人進入府兵體系,實際上北周上層仍舊是鮮卑人。
這樣一來,雖然兩國的高層目前都是鮮卑人做主導,且不打算讓漢人入主,但北周規避掉了無法吸收底層漢人的局面。
而齊國這方面就做得不行,太多錢花在供養鮮卑士兵上,又沒能持續奪取周國的土地,最終導致鮮卑勛貴尾大不掉,反過來威脅皇權。
必須要改變這一狀況,高殷決定要發展大規模的屯田。
他的原身就幹得不錯,登基之後接受了尚書左丞蘇珍芝的提議,在石鱉等地修治屯田,這一舉措讓淮南一帶的齊國軍隊有了足夠的糧食。
之前那個被貶作奴僕的稽曄,後來做到了平州刺史,他的建議是在督亢陂開墾荒地,設置屯田,一年能夠收穫稻米幾十萬石,也滿足了北方邊境的糧食需求。
齊國家底到底是厚,只是被高洋、高演、高湛、高緯這幫不成器的東西濫用了。
高殷要提前一年抄這份作業。
至高無上的齊國太子高殷離開了大都督府兵營地,於午時抵達他忠實的東宮,前些日子被派去總制印書局的黃喜、負責文林館的姚雙已經候在宮中,等候太子歸來向他報告。
見到哪個順眼的,就叫來問話,士兵若說的是鮮卑語,高殷就用鮮卑語回話,最後記下名字,並稍微賞賜點東西。
受到上官嘉許,這個士兵也倍有面子,而他的待遇也會讓其他士兵羨慕,從而開始期待高殷的青睞。
如此循環往復,高殷又是他們的軍主,日後慢慢參與一些訓練,在他們面前刷個臉熟,威望自然深重。
休息的時候,高殷對將官們下令:「今日開始,為士兵們製作鷹犬牌。」
將官們面面相覷,恭謹回應:「請太子示下。」
高殷攤開手掌:「如我手這般大小,軍士為石制的犬頭牌,刻其姓名、鄉籍、年歲和入伍年數。」
「正九品以下的將官用鐵製狼牌,刻上軍職。」
「七品到八品的將軍和都督,用銅製的熊牌,五品到六品則用銀制的虎牌。暫且就這些,先記下吧,然後去做些出來,給我看看。」
「是!」
營中的刀筆吏默默記下。
其實更深的細節也不是沒有,高殷打算四品和三品用金制鷹牌,二品一品用玉制的睚眥牌。
不過這也太久遠了,他的大都督府還沒那等級容納三品以上的大佛,到四品就差不多了。
「還有一件事。」
高殷吃了口乳酪,繼續說道:「軍中要設置分等訓練,將軍士劃為上中下三等,每等設置不同的訓練難度。」
刀筆吏的筆,隨著高殷的話語奮筆疾書:「上等最難,中等次之,下等最易,根據訓練的實情,將軍士分到不同的難度,上等的每月要選出百名武技出眾者,月俸加一成,免除本營他役,官缺優先拔擢。若連月出眾,則多加一成,連續三月者,記名報於我。」
說到這,營中將官都面面相覷,這個拔擢力度不可謂不大,甚至可以說只要功夫深,就能得聖恩。
相對應的,他們這些將官的權限也就變大了,畢竟選拔的標準掌握在他們手中,他們有九種辦法讓這些名額變出一大堆財貨來。
看他們的神色,高殷心裡知道這些人在盤算著什麼,但想要人幫自己的辦事,不給些甜頭不行,大不了以後自己再換掉,現在先這麼著。
「這是上等的待遇,下等的嘛……不要剋扣,每月也要選出最差者,然後開點武會,讓他們表演個節目。」
這就算是羞辱了,高殷本想搞末尾淘汰,但想想還是算了,能入大都督府的,都算是精兵,沒理由放跑他們,還可能讓好苗子被人擠兌出去。相比於末尾淘汰,這點羞辱和大都督府的軍俸比起來,並不虧待他們。
「然後只要雙方自願,任何下等軍士,都可以申請在將官的見證下與另一名中等或上等的軍士比武決鬥,若下等軍士失敗,不要給任何懲罰,若他獲勝,就取代對方的位置。」
「啊……」
「這……」
這個規定在帳內引起私語,有將官忍不住說:「這樣可能會讓軍營不安生啊!」
高殷看過去,是騎兵屬賀婁安,衛大將軍賀婁悅的兒子。
「賀婁騎屬放心,下兵不能挑戰將官。」
高殷的冷笑話,讓賀婁安哭笑不得,聽上去就像自己害怕被下兵挑戰一樣:「屬下不是這意思……」
高殷擺擺手:「總之,先試,兩月之後再看看效果如何。還有,比武決鬥不能在訓練之時,除了將官,還要有雙方本營兵士來看,若有其他營的軍士要看,只要不喧譁擾事,就讓他們看。」
高殷雖然稚聲稚氣,說話輕巧,但畢竟是太子,已經下了決定,賀婁安也只能拱手應是。
「對了,剛剛我記下名字的那十幾人,讓他們準備好,一會兒隨我的車駕,過段日子再讓他們回來。」
只要太子來參觀,就有機會入太子的眼,高殷要給他們打入這樣的印象。
其他人擠眉弄眼,略有苦澀,以後大都督府的府兵營地,可有得熱鬧了。
府兵制,是宇文泰發明的府兵制的專稱,但府兵不是他獨有的制度,府兵本就是泛指某將軍府、某都督府或某某軍府的兵的通稱。
而宇文泰的府兵制之所以獨自成名,是因為宇文泰在邙山之戰失利,損失數萬將士,軍事實力大損。為了擴大兵源,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把關隴漢人大族以及他們的私人部曲鄉兵武裝吸收到宇文泰獨創的六柱國系統中。
早在北魏初期,太祖拓跋珪就設置了「八部大人」,常「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是輔佐皇帝處理軍政的決策機關,也是當時的中央軍事領導機構,有點像《雍正王朝》里所謂的八王議政。
宇文泰的八柱國,就有些模仿八部大人的意思。
八柱國中,宇文泰自任其一,實際上掌握府兵的統帥總權,另一個柱國大將軍元欣僅有虛名,是宇文泰擺上去的吉祥物,表示我們西魏是正統大魏繼承者。
所以八柱國實際只有六個柱國,分別是李虎、李弼、趙貴、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他們各領一軍,與周朝的天子六軍所對應。
六柱國下,各設置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一個大將軍又分別設置兩個開府,共二十四開府,一個開府又設置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儀同,儀同下又設置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統兵官,而每個統兵官都帶著自己的府兵,所以才叫做府兵制。
周軍最終能消滅齊國,很多人解釋為依賴於府兵制,因為它有一個特點是兵農合一,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節省了許多軍費開支,還順便發展了農業經濟。
但實際是在隋朝開皇十年之前,府兵制仍是兵農分離,府兵仍舊是特殊階層,免除雜役和賦稅,是脫離農業的職業軍人。
它的前期,應該和柱國系統結合到一塊,讓軍將們通過柱國大將軍這個尊崇的軍職轉化為政治貴族,從而撫慰這些軍將,獲得他們的支持。
另一個作用,則是吸收底層漢人進入府兵體系,實際上北周上層仍舊是鮮卑人。
這樣一來,雖然兩國的高層目前都是鮮卑人做主導,且不打算讓漢人入主,但北周規避掉了無法吸收底層漢人的局面。
而齊國這方面就做得不行,太多錢花在供養鮮卑士兵上,又沒能持續奪取周國的土地,最終導致鮮卑勛貴尾大不掉,反過來威脅皇權。
必須要改變這一狀況,高殷決定要發展大規模的屯田。
他的原身就幹得不錯,登基之後接受了尚書左丞蘇珍芝的提議,在石鱉等地修治屯田,這一舉措讓淮南一帶的齊國軍隊有了足夠的糧食。
之前那個被貶作奴僕的稽曄,後來做到了平州刺史,他的建議是在督亢陂開墾荒地,設置屯田,一年能夠收穫稻米幾十萬石,也滿足了北方邊境的糧食需求。
齊國家底到底是厚,只是被高洋、高演、高湛、高緯這幫不成器的東西濫用了。
高殷要提前一年抄這份作業。
至高無上的齊國太子高殷離開了大都督府兵營地,於午時抵達他忠實的東宮,前些日子被派去總制印書局的黃喜、負責文林館的姚雙已經候在宮中,等候太子歸來向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