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

  本來,長孫無忌前來面見陛下就不是來聽陛下說這些事的,而是為了詢問朝中的非議,就在今年陛下又革職各地官吏兩千人,調任六千人,一度鬧得各道州與洛陽,乃至長安城的人心惶惶。

  皇帝在御史台養出了一群極其善於察人與錢往來的御史,這些御史以此為生,查探藏匿的錢財,分析人情往來,成為了那些御史最擅長的事。

  而其中最得力的御史,就在李義府麾下。

  因此朝中覺得李義府為人狠辣,很多人就懼怕他,好在執掌御史台的是上官儀不是他李義府。

  在糾正不正之風,查處官吏徇私,私收錢財之事上,這位陛下的眼底里容不下沙子,該殺的就殺,該流放的就押送西域種樹。

  說起種樹,長孫無忌心中又有感慨,西域的樹種了二十多年了,還在種著,皇帝要在西域種樹的念想從未斷絕過。

  就算是種下一批樹死了,那就來年再接著種,周而復始很多年了,總算在沙州附近種出了一大片樹林。

  這位陛下就是這樣的人,一件事能夠執行數十年不懈,種樹也是,處理朝政也是。

  從貞觀到如今三十多年了,這三十多年足夠改變一代人,這社稷也換了一代人。

  陛下正在說著松贊干布,長孫無忌就站在一旁安靜地聽著。

  李承乾向內侍眼神示意,收到陛下的目光內侍忙將椅子遞上,道:「趙國公且坐吧。」

  長孫無忌行禮道:「謝陛下賜座。」

  聽罷兒子的話語,李世民又詢問道:「關中的新豐酒只要三錢一碗?」

  李承乾將手中的書卷放在桌上,重新坐下來,又道:「近年來關中的釀酒作坊多了不少,新豐酒自然便宜了。」

  李世民又道:「輔機?」

  長孫無忌應聲道:「老臣在。」

  「當年你與朕初來長安時,那時候一碗新豐酒多少銀錢?」

  長孫無忌仔細一想,又道:「二十錢。」

  李世民頷首,「可以痛快地飲酒了,朕卻老了。」

  長孫無忌又道:「當年與陛下共飲,亦暢快無比。」

  李世民會心一笑,低聲道:「松贊干布是要將吐蕃交給你了?」

  「回父皇,其實松贊干布寫的是一篇策論,當初郭正一交給兒子時就說是一篇治理吐蕃的策論,而不是將贊普之位交給朕,他也沒說要退位。」

  李世民輕哼一聲,「你都是天可汗了,還在乎一個贊普之位?」

  「父皇所言極是。」李承乾遞上一杯茶水道:「兒臣不在乎一個贊普之位,兒臣在乎的是吐蕃西北的大雪山,這道屏障兒臣志在必得。」

  長孫無忌又接過陛下遞向自己的茶杯,這茶杯拿在手中有種磨砂的質感,這是一種磨砂質感的琉璃所制的杯子。

  見舅舅對這個杯子好奇,李承乾解釋道:「本來少府監準備要做質地更好的琉璃杯,可在燒制的時候出了岔子,雖說是殘次品可拿在手中卻有一種意外之喜,偶然得之,朕很滿意。」

  長孫無忌飲下一口茶水,小心翼翼將杯子放在桌上。

  「松贊干布說大唐想要一統吐蕃需要下更大的決心,就像是朕當年在洛陽城殺的那些人,吐蕃的舊貴族也該抹去。」

  李世民瞭然道:「松贊干布讓你殺人?」

  李承乾搖頭道:「殺吐蕃的貴族不是一個上好的選擇,也不打算殺了這些貴族,兒臣明白松贊干布的意思,將舊貴族清除就是將骨頭打斷,重塑吐蕃的筋骨,這些事中書省的十九個侍郎已議了一月之久了。」

  如今中書侍郎都有十九個了,朝中的中書省多半都要坐不下人了。

  李世民心中清楚,這件事終究還會交給許敬宗去做,放眼朝野只有許敬宗最適合做這件事。

  李承乾道:「舅舅近來如何?」

  「老臣一切都好。」

  「身體如何?」

  長孫無忌搖頭一笑道:「還是一些舊病,只是近來聽聞陛下處置了不少官吏,導致朝野人心惶惶,這才來問問。」

  李承乾道:「今天在昆明池有一件大事要做,不如一起去看看?」

  李世民道:「好,正想去看看。」


  陛下不再多解釋,長孫無忌也不想多問了,他雖年邁但心中還是牽掛著朝堂的,心中還是牽掛著李唐的社稷。

  至今,長孫無忌還記得當年舅父的叮囑,「除了太子,你不論幫誰都會讓長孫家成為眾矢之的。」

  當年的自己沒有明確答應舅父,這種事不能輕易答應,他忠心皇帝,當年他還一直將李世民當作能夠託付身家的布衣之交,是君臣也是摯友。

  既是摯友,就不能在皇帝的兒子之間左右,長孫無忌還有些慶幸,慶幸太子當年一直在努力爭取。

  長孫無忌心想著自己這個舅舅啊……我真的幫過陛下嗎?

  大概唯一的一次,也就是貞觀十九年臘月的那一封信吧,僅此一次。

  李承乾陪著父皇與舅舅坐在車駕內,英公親自趕著車,護送的隊伍離開皇宮一路前往昆明池。

  今天的昆明池十分熱鬧,一群群的鄉民圍在昆明池邊,還有官兵與軍中將士正在維持著秩序。

  安排軍中人手維持秩序的人是薛仁貴與裴行儉,這兩人帶了三千兵馬。

  當皇帝的車駕就要來到昆明池,早有軍中將士們將道路清理了出來,人們紛紛站在兩側,安靜地看著皇帝的車駕通過這裡,前往昆明池。

  直到車駕停下,李承乾先一步下了車駕,而後親自扶著父皇與舅舅也下了車駕。

  李世民回頭看去,見到了嗚嗚泱泱的人群正在朝著這裡注目著。

  這位年邁的天可汗鬚髮隨風而動,忽然向著嗚嗚泱泱的人群點頭,動作很細微,或許遠處的人們沒有看見。

  在近處有個不懂事的孩子,跑到了近處,看來是孩子的大人沒有看住,這孩子看起來只有五六歲的模樣,他向著大唐的兩位皇帝躬身行禮了。

  李世民笑道:「照看好孩子。」

  「喏。」裴行儉朗聲回應,帶著孩子走到了一旁。

  長孫無忌放眼看去,從這裡可以一眼將昆明池的景色盡收眼底,池水已滿,甚至不少水溢出,流淌在岸邊。

  「陛下這是要做什麼?」

  李承乾道:「關中就要入春了,每年的三月與九月是關中的雨季,昆明池的蓄水滿了。」

  遠處的鼓聲不斷,長孫無忌抬眼看去,見到在一處乾涸的河道兩側,還有不少穿著皮甲的兵士正在搬運著沙袋或者是挖深河渠。

  又有鼓聲響起,這裡的將士們用鼓聲傳訊,這裡的將士時而聚集搬運貨物,時而散開各自查驗著河渠的某處。

  長孫無忌並不知道陛下的興致從何而來,就在一旁陪著。

  直到天色入夜,圍觀的鄉民們也都回去,而就在乾涸的河道上還有不少將士在忙碌。

  不多時皇后與寧妃,還有皇太后帶著太子也來了。

  李承乾將烤好的餅遞給一旁的兒子,而後繼續炙烤一條肥碩的魚,「魚是薛仁貴從昆明池抓出來的,他說這條魚最肥,就獻給了朕。」

  長孫無忌看到還有火把正在揮動,將士們又在用火把在指揮,朝著遠處眺望,因河道是由高向低的,因此站在昆明池岸邊的高地上能夠看得很遠,火把像是兩條在夜裡的火龍,臥在河道兩側。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舅舅,昆明池要開閘下方的河渠需要扛住壓力,他們在這裡挖河渠已用了半月,明天一早就要開閘了,舅舅不如與朕一起看。」

  「臣領命。」

  父皇與母后年邁了,所以早早就在車駕內睡下了,李承乾一直看著遠處的火把晃動著,又道:「舅舅。」

  睡意濃重的長孫無忌這才回神,道:「陛下。」

  「舅舅,朕一直覺得如果一群人共同做一件事,數千數萬……哪怕數萬萬人都為了一件事而努力,那這件事一定很偉大。」

  聞言,長孫無忌的神色中有了明悟之色。

  李承乾道:「就像當初父皇東征,起初只有五萬兵馬,可後來各地的人們自願入軍不求軍械軍功軍餉,他們願意跟隨父皇一起完成東征,群情難卻……直到東徵兵馬過了十萬,二十萬……」

  「父皇沒有大肆徵辟兵馬,可為了一掃前隋遺恨,人們可以義無反顧,人們心中的血從未涼,現在朕也覺得如果千萬人能夠一起為一件事而努力,無數人為了一件事而不舍晝夜。」


  「朕覺得那件事就是偉大的,大唐需要有偉大的事,這種事或許很少,但至少朕希望以後還會有,將來會有千萬人為此奮鬥,所以朕要建設西域,收攏吐蕃,要讓這片大地的人們學會如何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

  站在後方的薛仁貴,裴行儉與太子聽著陛下的話語都沉默不語,目光依舊看著遠處晃動的火把。

  翌日早晨,工部尚書徐孝德帶著他的人手腳步匆匆而來,他的官服下擺還帶著泥濘,一雙靴子都是濕漉漉的泥。

  李承乾道:「吃點吧。」

  接過陛下遞來的一碗粥,徐孝德忙行禮道:「謝陛下。」

  剛坐下,徐孝德手中還端著碗也沒有當即用早食,而是先向陛下說著河渠的情況,為了減輕昆明池的壓力,工部與軍中帶著兩萬人開闢了六條河渠。

  等掘開昆明池的河堤,池水就會順著眼前這條主河渠流下,奔騰而下先進入主河渠,而後會分流到六個河渠,再之後流向沛水,並且在沛水兩岸增高了河堤,疏散了距離河道最近的村子。

  聽罷這些話,長孫無忌也明白了為何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掘開河堤,到了三月就要農忙,必須抓住融雪後與春雨來之前的時節。

  李承乾朗聲道:「薛將軍,裴將軍!」

  兩位將軍來到近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乾看了看天時,吩咐道:「辰時三刻,掘開河堤。」

  「喏!」

  徐孝德匆忙將碗中的粥一口氣喝完,也腳步匆匆地去吩咐事宜,昆明池邊鼓聲還在響個不停,這鼓聲要一直敲到辰時三刻,才會停下。

  那敲鼓的士兵此刻已滿頭大汗,他的手臂還在不斷舞動著木錘重重打在鼓面上,他的手臂多半已酸痛無比,可還是不斷捶打著,看來不到力竭不會換人。

  朝陽緩緩從東方升起來,李承乾道:「父皇,舅舅,這裡的朝陽十分好看,父皇平日裡得閒應該多來看看。」

  李世民還在吃著一碗粥,道:「朕在村子裡住著,足矣。」

  徐孝德又匆匆而來,「陛下,辰時三刻已到。」

  李承乾頷首:「掘開水庫。」

  「喏。」

  上百個民夫身上纏繞著粗麻繩,鼓聲比先前更密集了,河渠兩岸有戰馬在奔走,正在巡查河道,哪怕是河道中有一塊石頭都要檢查仔細了。

  每隔三百步都會有一個高台,高台上有人在揮動令旗。

  李承乾又道:「這一次掘開水庫事關三個縣,二十五個村子,八萬六千九百口人的生計,朝中與軍中合理動用了近兩萬人手,儘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隨著薛仁貴揮動手中的令旗,那百餘名民夫已將麻繩一端綁在了堤壩的木樁上,鼓聲忽然停下,民夫們拉動麻繩,將堤壩的木樁向著兩邊拉動。

  直到有些細長的水柱從縫隙中出來,鼓聲再一次響起,四周只剩下了鼓聲沒有吆喝聲,人們紛紛退散。

  堤壩閘口,水柱越來越多,直到閘門被沖開,巨大的水流沖入河渠,激起了一片水霧。

  當人們看到水流安穩地落在河渠中,朝著遠處流淌而去,勞累了半月的人們大聲歡呼著。

  徐孝德看著堤壩的另外一端閘門,確認會降到安全的水位後,又匆忙稟報導:「陛下,很順利。」

  李承乾詢問道:「後方的分流可還順利?」

  過了半個時辰,又有將士策馬而來,慌忙下馬行禮道:「陛下!分流順利,已流入沛水。」

  又有傳令兵來報,「陛下,沛水河道穩固,村子與田地一切安好。」

  李承乾笑著道:「告知各縣,正常春耕,可以安心地等春雨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