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居伊之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0章 居伊之死

  對於居伊而言,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什麼繼續坐王位、戴王冠的事了,而是關乎自己身家性命。

  面對此等困境,幼獸尚且要拼死一搏,他好歹算是一個男人。

  然而,就在居伊準備好直面人群,打算慷慨激昂發表演說,讓那些暴民們認清自己地位,從而自行退去的打算後。

  事情的發展,有些不盡如人意。

  確切點說,居伊在走出自己家宅邸大門的那一刻,就被人認出來。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聲:「他在那!」

  緊接著幾塊石頭二話不說就朝他砸去,落在他腳邊的且不提,其中一塊石頭直直砸中他頭頂上的王冠。

  哐的一聲,那頂王冠被砸下,而後再度伴隨一聲脆響,落在地上滾了幾圈。

  哪還有居伊發表講話的機會,宅邸外的那些法蘭克人,沒見到居伊還好,這一見到居伊出面,二話不說就開始搭起人牆,要翻進院子了。

  大驚失色的居伊,也顧不得什麼王家威儀,連滾帶爬的在一旁騎士幫助下,沖回門裡。

  胸膛里的心臟跳的飛快,呼吸根本平復不下來,這已經是不是一般的暴民了,是連話都說不上的暴民!

  「居伊!你下來啊!」

  伴隨著這樣的叫喊,緊接著就是一塊石頭,哐的一聲砸破了二樓的窗戶。

  中世紀市民生活,不可割捨的一部分就在於「暴民文化」。

  尤其在社會矛盾激化時,他們往往成為歷史事件的主角。城鎮暴民既是社會底層的集體行動者,也是中世紀城市生活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從工匠、商販、苦力、失地農民、社會邊緣人群……他們都會參與。

  與後世很多人的想像不同,中世紀城鎮面積較小,居民密集,暴動者通常以鄰里或行會為單位行動。

  這些群體在騷亂中有一定組織性,並非單純的打雜搶燒,更多的是要張揚市民階層的力量,維護自己的自治權利,表達一定的政治訴求。

  居伊大可不必為自己感到羞愧,神羅皇帝馬克西米安一世,娶了勃艮第瑪利亞的那位。

  在試圖鎮壓布魯日的叛亂,帶兵御駕親征的時候,都能被市民給武裝包圍,從而淪為布魯日之囚。

  地中海一圈的城市暴民,其戰鬥力這可真是有目共睹的天不怕地不怕。

  不扯遠的,伴隨著包圍了居伊宅邸的法蘭克人,不知從什麼地方搬來一根樹幹後,加上幾根麻繩就成了撞門錘,開始「攻城」了起來。

  尋常宅邸的大門,根本扛不住這樣的撞擊,只幾下門便裂開。

  數十名拿著火把的市民,衝進這麼間二層的豪宅,一間間房間搜尋了起來。

  在二樓居伊是第一個被抓的,當時居伊正在和自己兩個哥哥討論如何逃跑,市民們剛看見他時。居伊就覺得有些不好,轉過身想跑,但被堵在房間裡無路可去。

  一時間居伊驚慌失措,面對著群起而上的市民們,一邊大聲說「我是國王,你們要幹什麼?」一邊拳打腳踢,拼命反抗。

  法蘭克人老兵各個久經沙場,不慌不忙應對起居伊拳腳,將這傢伙摁在地上,一腳又一腳踹過去,先是頭、再是胸、然後是下體。

  在這個過程中,起初還有人想要留手,但隨即他們發現根本沒法留手,因為哪怕只是每個人踢上兩腳,居伊眼看著就已經有進氣沒出氣了。

  然後才有人說:「別打了!別打了!再打要把人打死了!」

  說到底居伊終究是國王,眾人這才紛紛停手,誰也攤不上弒君的罪名。

  說白了,大傢伙也不是說真就要居伊非死不可,對於普通法蘭克人來說,居伊說白了只是菜,還談不上「壞」。

  從主觀上出發,居伊絕不至於想要去故意打敗戰。

  菜和壞是不一樣的,比較講道理的人還是可以分清的,如果因為一個人菜,就要那人死,這就必然導致人人自危。

  只不過,道理是雖然這麼個道理,等到眾多法蘭克人老兵收手的時候,居伊已經悽慘到斷手斷腳了,眼看著是受了重傷。

  大家默契的各自往後退了幾步,腦子裡的衝動平復下來,然後退出了這個房間,走之前還不忘把門關上,留著居伊在房間裡一個人呻吟。


  當然也有不少人,在離開房間之前,將所能揣進口袋裡的任何東西都帶走了。

  至於阿梅里還有傑佛里兩個人,在這個過程中,被摁倒在地。

  但一旁的人都在說:「這兩不是居伊!這兩不是居伊!」

  因而在被摁住了之後,也沒人對他兩來拳打腳踢,但又嫌他兩礙事,於是直接往窗外一丟,從二樓摔到了屋外。

  ……

  提爾城所發生的事情,不只是震驚了第二王國,由於眼下已經有從提爾直抵賽普勒斯固定商船的緣故。

  僅三天後,賽普勒斯就收到了來自提爾報社的報紙。

  便是連在這裡修整部隊駐軍的獅心理查,手裡也都捏了一份報紙,面色陰晴不定。

  眼下的巴勒斯坦局勢有些風雲突變,對於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理察來說,似乎已經成了一潭不適合去摻和的渾水。

  甚至於英法十字軍在賽普勒斯的處境,都略微有些尷尬。

  當初「獅心」理察所率領的英法十字軍,踏上賽普勒斯的時候,就受到了賽普勒斯教會的歡迎。

  為了歡迎這些遠道而來的十字軍戰士,賽普勒斯特地舉辦了一次盛大的宴會,安東尼也好、尼古拉斯也罷,賽普勒斯的各路實權人物,都出席了那次宴會。

  在那次宴會中,理察吃的很開心,在之後的駐軍修整過程中,賽普勒斯這邊也是盡心盡力。

  不只是連營房都提前準備了,就連食物補給都盡力供給,只要十字軍這邊拿出錢,希臘的橄欖、敘利亞的小麥、賽普勒斯的鹹魚要多少有多少。

  理察本身也不是一個非常看重錢的人,相反他對於面子這個東西看的很重,因此在賽普勒斯這麼靠譜的情況下,雙方相處也都挺愉快的。

  有關居伊的事,他持了一個默許的態度,並沒有親自發聲,但也不排斥居伊繼續持有王位,或者說不排斥呂西尼昂家族把持耶路撒冷王國的政壇。

  這其中伊莎貝拉作為安茹家成員的身份,反倒是被理察忽視了

  家族這個概念,在12世紀的歐洲,還是相對特殊的。

  這就又是一個與天朝發展不同的點了。

  歐洲的氏族姓氏出現較晚,約在羅馬時才逐漸形成,主要用途為區分同名者,然後西羅馬亡了,姓氏家族概念再度衰落。

  以至於在10世紀之前,姓氏也並不深入人心,要到11世紀之後,人們開始使用附加描述性詞彙來身份標識,才使得姓氏重新明確。

  14世紀之後西歐姓氏才真正制度化,而等到規範則是16世紀的事了。

  簡單點說,在12世紀,歐洲的家族概念,並不是一個明確的利益實體。

  一個人的姓氏僅僅是因為來自他的領地、職業、祖先是這個名字,從而方便大家進行區分。

  伊莎貝拉的祖父固然是理察的曾祖父,但雙方之間的關係也僅僅是血緣近親,說是同一家族,卻不存在共同利益,不存在共同的族長、族產。

  對於歐洲而言,領地是以個人身份持有,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存在「家族領地」這個概念的。

  也正因為如此,一個家族往往會在輕易間失去某片土地,僅僅是因為那片領地領主本人沒有男嗣。

  天朝的家族祭祀、先祖崇拜、宗廟祠堂,帶來了西歐難以理解的宗族、家族認同,凌駕於個人之上。

  請...您....收藏6...9...書....吧....!

  這種情況下,與一位從未見面、相識的安茹親戚相比。

  反倒是呂西尼昂三兄弟,都曾是理察的封臣,與他的關係要更加親密些。

  如果呂西尼昂成功了,並且捨棄了他們在普瓦捷的領地,對於理察而言是好消息。

  但就結果而言,居伊已經不可能再擔任耶路撒冷王位了,事情的起因也來自於提爾城市民對英法十字軍的厭惡。

  這種情況下,繼續登陸巴勒斯坦的話,會不會自討沒趣?

  而且就其他消息來說,不只是報紙,包括賽普勒斯教會以及自己信使傳回的消息而言。

  耶路撒冷王國在得到德國十字軍的援助後,就已經能夠按著薩拉丁打了,無需他再去支援。

  「殿下!殿下!您要為我們做主啊!」


  在獅心理察的面前,傑佛里可以說是哭求了,自打那天晚上自己三兄弟被洗劫了之後,他是連夜找了條船,就帶著自己兩個弟弟離開提爾,跑來賽普勒斯。

  在這個過程中,受了重傷的居伊,還沒熬到船靠岸人就死了。

  「那幫暴民,弒君!弒君啊!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反了!」

  在這個時代,因為君主被認為是上帝的代表,弒君不僅是單純的殺人,更被視為對國家秩序、宗教信仰以及社會體系的背叛。

  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傑佛里有理由聲淚並下控訴提爾城暴民們的行為。

  理察對於居伊的遭遇也深表同情,然後發現自己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

  因為傑佛里表達出的意願,顯然是希望他們英法十字軍,乾脆別打薩拉丁了,趕緊火速把耶路撒冷王國的暴民們給平定了吧!

  由於當下耶路撒冷王國的內部派系問題,顯而易見,就算耶路撒冷王國願意交出當時參與暴動的市民,也不可能再容許呂西尼昂家族試圖染指王位的行為。

  這可以是一個宣戰藉口,但如果真去宣戰的話……

  十字軍向基督教世界最為神聖的王國宣戰,這可真是太地獄了。

  理察搪塞了傑佛里幾句,將自己的這位附庸打發走了。

  緊接著,就有侍從過來傳消息,說是賽普勒斯大主教安東尼求見。

  顯然,在這個節點,安東尼過來與他見面,必然會與幾天前提爾所發生的事有關。

  安東尼並非是在軍營里與理察見面,而是在一處鄉間的莊園裡碰面,來的時候安東尼還帶了衛隊。

  可以說,自打提爾出了那事之後,英法十字軍與賽普勒斯之間的關係,都顯得生分了不少。

  理察的年齡與西比拉相仿,但要大上兩歲,他是那種無論走到何處,都在人群里最突出的人。

  他的發色介於紅色與金色之間,這並非是伊莎貝拉那種淺棕色在陽光下折射出的效果,而是與他的血統有關,是他與生俱來的天然發色。

  除去他的發色外,令人印象深刻的的地方還有幾點,分別是蒼白的面色、炯炯有神的目光,以及那接近兩米的身高。

  不過雖然理察有著這些鮮明的特殊,展露出一種別致的魅力,但在安東尼看來,這人還並非一名成熟王者。

  當然,眼下的獅心理察也還並未稱王就是了。

  如果蓋里斯在的話,站在後世角度,他能夠給理察更加明確的總結。

  這傢伙並非什麼傳統賢王,理所當然的也不成熟。

  他的偉大功績、他的軍事技能、他的輝煌和奢侈、他的詩意、他的冒險精神,都無法掩蓋他對他的人民缺乏同情與體諒。

  他的野心是一個單純的戰士:他會為任何事情而戰,但他會賣掉所有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

  應該說理察追求的榮耀是勝利,而不是征服。

  他也並不是一位對於王位非常看重的人物,他能支持自己的兄長去反抗父親,也能在自己弟弟篡奪他的王位時選擇原諒。

  他是那種追求榮譽青史留名,但卻不在意征服土地的人物,就頗有那種,人活一世總要干點啥的感覺。

  參與第三次十字軍對於他而言,如同一次盛大冒險。

  面對這樣的人物,安東尼作為一個老油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拿捏對方心思的。

  安東尼沒有同理察討論太多有關居伊的事,而是直接畫了一個大餅。

  那個大餅叫做埃及。

  現如今,薩拉丁大軍雲集巴勒斯坦,正是埃及空虛的時候!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