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救助甄氏,布施仁義
甄家塢依地勢修建。
外面是高大的圍牆環繞,裡面有負責觀察敵情的望樓,四個拐角皆建造著角樓。上面安放著弓弩諸物,並不斷有私兵來回巡視!
就如同一座小城!
至於其樣式,則形成於王莽天鳳年間。
時值慌亂,各地豪強為自保而建造。
漢光武以來,雖有禁止,但對於世家豪強而言,並沒有起到太大約束。
甄氏作為州郡大族,便是日常擁有的私兵不下三百。且配有弓弩和盔甲,防備不時之需。
過去一旬多的時間,但因叛軍人多勢眾,日夜不停進攻。還剩下的能戰之眾,僅一百來人。
為此,不得不讓族中適齡子弟,全都披甲上陣,以期能堅持到各地求援人馬到來。
可讓甄家擔憂的是,叛軍在挖掘水渠進行浸泡之後,年久失修的圍牆,兩日前,已有部分垮塌……
現在,叛軍只需搭建一些矮梯,就能衝殺而入!
還能阻擋敵人多久?
誰又能救甄家?
沒有人知道。
而一旦塢堡被破,按照反賊張牛角於中山國所為,無論男女老少,數千人都會成為刀下亡魂。
時至日入,夕陽西下,給大地染上了別樣的紅色,同鮮血交相輝映。
咚!
牆外的叛軍異動,使得塢堡內鼓聲大作。
所有人都知道,反賊還是殺入進來了!
「殺啊!」
隨著羅市命令下達。
叛軍們手持刀劍,沿著垮塌的外牆,登上梯子,一個接著一個,不斷翻越而內。
「堵住!快堵住!叛軍殺進來了!」
幾名甄家族老滿臉蒼白,手持長劍,急忙高喊道。
眼看著叛軍源源不斷衝殺而至,私兵一個個倒地不起,且被殘忍的斬掉首級。
負責阻擋的甄家子弟,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如此血腥場面。
大恐懼之下,無不兩腿打顫,連手中刀劍都拿不穩。
「逃啊!」
不知誰喊了一聲。
有了一個人逃跑,很快就帶動了所有人的逃竄。
整個塢堡之內,剎那亂做一團。
「哈哈,汝等世家子弟,不過如此,都往哪裡逃?死!」
羅市目露凶光。
看著這一切,他一邊猖狂大笑,一邊揪住一個逃竄的甄家子弟。
拿起大刀,咔嚓一聲給結果了。
待那死不瞑目的首級,滾落到前方的甄家少年腳下,此人卻是嚇得一動不動。
羅市三步並作兩步,長刀直插入進去,嘲弄道:「我等小民,被汝等士族欺壓良久,田畝盡數被吞併,生逢荒年,早已是活不下去!汝等本就該死!要怪就怪汝等作惡多端,不給我等活路!」
隨之,他抹了把臉上的鮮血,舔了舔嘴,向四周殺入的部從道:「勿要耽擱時間,全都殺了,且快些尋到財寶,我等早些離開!」
忽然一轉頭,見前方一手下,抱住一哭哭啼啼的婦人,欲強不軌之事。
羅市上前,揮刀將之斬殺,提起首級,大喊道:「再有不聽命令的,猶如此人!」
「殺!」
塢堡西南隅,一處屋舍內。
榻上坐著一美婦,可見其皮膚白皙細膩,眉如遠黛,眸似秋水。
只是此時聽到殺喊聲,她懷裡抱著小女,不斷向屋外張望,滿面憂色。並柔聲安慰著身邊兩個兒子,及四個女兒。
咚咚!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穿著素衣羅裙的婦人,忙來到門處,向外小心問道:「誰啊?」
「細君,是我!」一道虛弱的男人聲音,從門外傳來。
在大漢,「細君」正是妻子的稱呼,如《漢書·東方朔傳》載:「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而「君子」則可稱為丈夫,《詩經·召南·草蟲》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婦人忙伸出一隻手,將門閂打開,看了一眼後,頓時花容失色道:「君子!你身上的傷……阿堯,阿儼,速來攙扶汝父!」
「大人!」
青年腹部流血,面色蒼白,手持長劍,顯得搖搖欲墜。
於妻子的驚叫聲中,為兩個兒子扶了進去!
青年名叫甄逸,幾年前做過上蔡令。
但因受到黨錮之禍影響,最後去職回了老家無極,主持族內事務。妻子則出身於常山大族張氏,溫淑賢良。
夫妻二人關係很好,成婚十多年,生有三子五女。
其中長子甄豫早夭,次子甄儼今有十歲,幼子甄堯七歲。長女甄姜十二歲,顯得亭亭玉立。次女甄脫、三女甄道則是一對雙胞胎姊妹,年方八歲,四女甄榮剛滿五歲。
此外,還要算上僅有一歲半,顯得乖巧可愛的小女甄宓了。
見丈夫的狀態,性子堅強的張氏,將醒來的小女放在床邊,忙起身道:「君子,妾身去尋些東西,為你處置傷口!」
甄逸知道自己傷勢嚴重,肯定活不了了。
外加塢堡內的形勢,只怕要不了多久,叛軍就會殺過來!
回想這些時日,送出去的求援書信不知多少,竟無一人來援乎?
此時,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遂伸手拉住妻子的手臂,嘆道:「外面叛賊正在肆意殺我甄氏家人,細君勿要……出去,就坐在這裡,我有話,想要和細君你們說……」
如此過去了半個時辰,太陽已經落山。
外面的殺喊聲,卻是越來越小。至於甄逸因失血過多,已經昏睡了過去。
遲遲未見響動,甄儼竟是拿起了父親那帶血的長劍,向張氏一禮道:「阿母,兒出去看看!」
張氏思慮了片刻,看向滿臉堅毅的長子,叮囑道:「我兒小心!」
「唯!」
……
「殺!」
塢堡外,一場廝殺正在進行。
只見一行幾十騎不斷在外遊走,砍殺著叛軍。
到來的人馬,正是劉昭所率騎兵。
大半日前,松風坡一戰剛落下帷幕。
隨之,通過俘虜得知,十幾里外的甄氏塢堡,尚被一部千眾叛軍所圍,即將被攻陷。
經過和張飛、韓當、趙雲商議,劉昭擔心夜長夢多,壞了來中山國的大事。
故使韓當繼續留在後方,攜義卒繼續打掃戰場。他則讓扈從拿著張牛角首級,領著張三叔和子龍叔父,以及聚集起來的幾十騎,先一步到來看看情況!
正巧遇到塢堡淪陷,其中廝殺慘狀!
形勢之危急。
劉昭索性率領騎兵於外面迂迴周旋,並讓人將張牛角首級舉起,高聲喊道:「張牛角已死,漢軍已至」。
結果顯而易見。
眼下,叛軍膽氣已失,見「劉」字大旗,又見張、趙二人其中勇銳,無不四散而逃!
「殺!」
劉昭看準了前方的敵卒,俯身之間,長劍徑直斬了過去。
湧出的鮮血尚是溫熱。
等調轉馬頭,向另一側殺去時,他眯眼看去,當即注意到十幾敵騎正要逃走。
而其中一人,方才正大聲指揮著什麼,顯然此部叛軍的將領。
接下來,還需要此人的首級,來收買甄氏等大族的心……
劉昭遂望向張飛方向,高聲說道:「三叔,那賊將要走!勿要讓他逃走了!」
張飛剛挑死一人,正殺得暢快淋漓,想將昨夜憋屈全數發泄出來。
聞言,他策馬看去,對於愛侄的無條件信任,並沒有多問什麼,頷首道:「阿昭侄兒放心!叔父這就去將賊人首級取來!」
準備逃離的人,正是羅市。
見漢軍到來突然,還有將軍張牛角的首級……羅市也以為漢軍大部乘勝追擊而至!
到來的騎兵,乃是為了拖延住他們。
遂也管不了其他,在下令往南面的昔陽亭撤退,其本人更是帶領十幾騎先行奔走。
如此走了還沒有五里地,一道大喝聲從背後響起。
「賊將,還想從你張耶耶手中溜走?」
黃昏落日。
跟隨著聲音,羅市勉強看清追擊之敵。
此人燕頷虎鬚,手持一把長矛,方才於塢堡外,很是勇猛。
但此時,僅有一人一騎。
他忙下令道:「你等四人,速度攔住他,事後本將各有萬賞!」
「諾!」
來人正是張飛,那飛奔來的四名敵騎,還不夠他一合之敵。
他面露不屑。
「殺!」
等到叛賊臨前,他手中長矛一個橫掃,將其中一人挑死落地。
另三人驚懼之際,長矛再度刺來,一一落馬。
「如此宵小之輩,也想與張耶耶為敵?」
這一切不過十幾個呼吸,當張飛的聲音再度傳來時,羅市連回頭都不敢回頭看。
但張飛騎術驚人,勢如奔馬,轉瞬就跟了上來。
也不廢話,撂倒了賊將身邊幾人,他一矛刺向賊將要害。
「殺!」
羅市勉強阻擋了幾招,但很快就腹部受傷。
下一息,手中長刀剛剛抬起,但覺脖子一涼……
好快的矛!
隨之,整個人從馬上墜落而下!
羅市死。
張飛緊握韁繩,將血淋淋的敵首拾了起來。借著頭頂的月色,打量了下,然後隨意別在褲腰上。
他望向來時的路,拿出酒囊往嘴裡面灌了兩口,一手撫須,虎目微眯道:「阿昭侄兒讓我來追擊賊將,以那甄家塢堡的戰事,也該安定下來了吧?」
「自今次大敗張牛角,大兄之名也當再度傳遍中山,傳遍冀州!傳遍天下!」
……
夜色深沉。
甄家塢內,除了大部逃走的叛軍,餘眾全數被誅!
一時,當手持血劍,盔甲染滿鮮血的劉昭,被甄家族人迎到裡面,倖存之眾多有敬畏。
見裡面的慘狀,劉昭心頭卻是一顫。
地面上,到處都是男女老幼之屍首!
他不禁想到了漢末的徐州之禍。
曹操一屠「汜水為之不流」。
其中悲慘,當比眼前更盛之。
這就是亂世!
也是他們父子要去結束的亂世!
而說到漢末三國,屠城之行,曹操、袁紹、公孫瓚、孫策……哪個沒有如此作為?
有且僅有父親劉備,做到真正的「仁德」!
待被那名叫甄讓的中年人,請到了客舍,略一寒暄。
他藉機問道:「知甄氏有難,家父讓我連夜率部而至,好在沒有讓叛賊徹底釀成大禍!不知昔日向我父書寫信件的甄君何在?」
「好告訴劉小郎君,子放身受重傷!只怕……只怕命不久矣!」甄讓嘆了口氣。
說起族弟阻擊叛賊,身受重傷之事,他難掩悲傷。
而今族人死傷過大半,甄家的將來又該如何?
劉昭聽聞後,心下有了判斷。
甄逸與父親劉備年齡差不多時,就做到了一地縣令,乃是甄家翹楚。原本也是前途光明,將來還有被召用上升的機會。然則,現在危在旦夕,豈不讓人唏噓!
至於甄家經歷此事之後,一如所料,難免有所衰落……
思緒一定。
劉昭目含關切,起身道:「甄家事多,足下可先去忙碌,卻不知晚輩可能去看望甄君?」
「自是可以!」甄讓頷首間,看了眼門口處,一名躬立相候的侄子甄儼,道:「阿儼,你領著劉小郎君去看望你父!」
「諾!」
在看到一個難掩憂色,相貌俊朗的少年走出後,劉昭輕輕頷首。
原來是甄逸之子,看起來年紀和他相差不多!
方才他注意到,其人竟也敢向叛賊補刀,可見是個有膽氣的!
兩刻鐘後,劉昭終於是見到甄逸。
第一眼就看出,就算真的華佗來了,這人也是救不活了!
而當甄逸聽到響動,睜眼的時候,坐都坐不起來,已然異常虛弱了。亦因失血過多,處於迷離之際。
這邊剛一抬起手,劉昭就忙伸手握住,攙扶住後,朗聲道:「甄伯父,在下劉昭,家父乃河間國相……收到甄伯父求援信後,家父使昭速來相援!」
「而家父早知伯父之名,對於伯父才學人品更多敬重,若非河間亦需安定,其定親來援助甄氏!」
「今叛賊張牛角部,已悉數為昭所率之部擊敗,張牛角本人死,便是甄氏危機解除。可惜在下來遲一步,甄伯父竟也身受重傷……」
甄逸這邊聽去,毫無血色的臉,肉眼可見的柔和了很多。
援軍終於來了!
竟是劉備……
不愧是仁義君子!
家人,族人得救……他也終於能夠安心了!
感嘆之餘,他張了張嘴,聲音虛弱道:「逸……多謝劉府君……謝劉小郎君……」
知道自己大限已至,甄逸轉頭看向床榻邊緣的妻妾子女,滿臉不舍,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
劉昭見此,自知為何所憂。
他餘光掃向甄家人,醞釀了下情緒,言辭懇切,正色道:「甄伯父不顧性命之危,忠正勇義,為昭所敬佩!請伯父勿慮也!伯母,還有諸位弟妹,昭有餘力,自會竭力照顧好!」
外面是高大的圍牆環繞,裡面有負責觀察敵情的望樓,四個拐角皆建造著角樓。上面安放著弓弩諸物,並不斷有私兵來回巡視!
就如同一座小城!
至於其樣式,則形成於王莽天鳳年間。
時值慌亂,各地豪強為自保而建造。
漢光武以來,雖有禁止,但對於世家豪強而言,並沒有起到太大約束。
甄氏作為州郡大族,便是日常擁有的私兵不下三百。且配有弓弩和盔甲,防備不時之需。
過去一旬多的時間,但因叛軍人多勢眾,日夜不停進攻。還剩下的能戰之眾,僅一百來人。
為此,不得不讓族中適齡子弟,全都披甲上陣,以期能堅持到各地求援人馬到來。
可讓甄家擔憂的是,叛軍在挖掘水渠進行浸泡之後,年久失修的圍牆,兩日前,已有部分垮塌……
現在,叛軍只需搭建一些矮梯,就能衝殺而入!
還能阻擋敵人多久?
誰又能救甄家?
沒有人知道。
而一旦塢堡被破,按照反賊張牛角於中山國所為,無論男女老少,數千人都會成為刀下亡魂。
時至日入,夕陽西下,給大地染上了別樣的紅色,同鮮血交相輝映。
咚!
牆外的叛軍異動,使得塢堡內鼓聲大作。
所有人都知道,反賊還是殺入進來了!
「殺啊!」
隨著羅市命令下達。
叛軍們手持刀劍,沿著垮塌的外牆,登上梯子,一個接著一個,不斷翻越而內。
「堵住!快堵住!叛軍殺進來了!」
幾名甄家族老滿臉蒼白,手持長劍,急忙高喊道。
眼看著叛軍源源不斷衝殺而至,私兵一個個倒地不起,且被殘忍的斬掉首級。
負責阻擋的甄家子弟,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如此血腥場面。
大恐懼之下,無不兩腿打顫,連手中刀劍都拿不穩。
「逃啊!」
不知誰喊了一聲。
有了一個人逃跑,很快就帶動了所有人的逃竄。
整個塢堡之內,剎那亂做一團。
「哈哈,汝等世家子弟,不過如此,都往哪裡逃?死!」
羅市目露凶光。
看著這一切,他一邊猖狂大笑,一邊揪住一個逃竄的甄家子弟。
拿起大刀,咔嚓一聲給結果了。
待那死不瞑目的首級,滾落到前方的甄家少年腳下,此人卻是嚇得一動不動。
羅市三步並作兩步,長刀直插入進去,嘲弄道:「我等小民,被汝等士族欺壓良久,田畝盡數被吞併,生逢荒年,早已是活不下去!汝等本就該死!要怪就怪汝等作惡多端,不給我等活路!」
隨之,他抹了把臉上的鮮血,舔了舔嘴,向四周殺入的部從道:「勿要耽擱時間,全都殺了,且快些尋到財寶,我等早些離開!」
忽然一轉頭,見前方一手下,抱住一哭哭啼啼的婦人,欲強不軌之事。
羅市上前,揮刀將之斬殺,提起首級,大喊道:「再有不聽命令的,猶如此人!」
「殺!」
塢堡西南隅,一處屋舍內。
榻上坐著一美婦,可見其皮膚白皙細膩,眉如遠黛,眸似秋水。
只是此時聽到殺喊聲,她懷裡抱著小女,不斷向屋外張望,滿面憂色。並柔聲安慰著身邊兩個兒子,及四個女兒。
咚咚!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穿著素衣羅裙的婦人,忙來到門處,向外小心問道:「誰啊?」
「細君,是我!」一道虛弱的男人聲音,從門外傳來。
在大漢,「細君」正是妻子的稱呼,如《漢書·東方朔傳》載:「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而「君子」則可稱為丈夫,《詩經·召南·草蟲》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婦人忙伸出一隻手,將門閂打開,看了一眼後,頓時花容失色道:「君子!你身上的傷……阿堯,阿儼,速來攙扶汝父!」
「大人!」
青年腹部流血,面色蒼白,手持長劍,顯得搖搖欲墜。
於妻子的驚叫聲中,為兩個兒子扶了進去!
青年名叫甄逸,幾年前做過上蔡令。
但因受到黨錮之禍影響,最後去職回了老家無極,主持族內事務。妻子則出身於常山大族張氏,溫淑賢良。
夫妻二人關係很好,成婚十多年,生有三子五女。
其中長子甄豫早夭,次子甄儼今有十歲,幼子甄堯七歲。長女甄姜十二歲,顯得亭亭玉立。次女甄脫、三女甄道則是一對雙胞胎姊妹,年方八歲,四女甄榮剛滿五歲。
此外,還要算上僅有一歲半,顯得乖巧可愛的小女甄宓了。
見丈夫的狀態,性子堅強的張氏,將醒來的小女放在床邊,忙起身道:「君子,妾身去尋些東西,為你處置傷口!」
甄逸知道自己傷勢嚴重,肯定活不了了。
外加塢堡內的形勢,只怕要不了多久,叛軍就會殺過來!
回想這些時日,送出去的求援書信不知多少,竟無一人來援乎?
此時,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遂伸手拉住妻子的手臂,嘆道:「外面叛賊正在肆意殺我甄氏家人,細君勿要……出去,就坐在這裡,我有話,想要和細君你們說……」
如此過去了半個時辰,太陽已經落山。
外面的殺喊聲,卻是越來越小。至於甄逸因失血過多,已經昏睡了過去。
遲遲未見響動,甄儼竟是拿起了父親那帶血的長劍,向張氏一禮道:「阿母,兒出去看看!」
張氏思慮了片刻,看向滿臉堅毅的長子,叮囑道:「我兒小心!」
「唯!」
……
「殺!」
塢堡外,一場廝殺正在進行。
只見一行幾十騎不斷在外遊走,砍殺著叛軍。
到來的人馬,正是劉昭所率騎兵。
大半日前,松風坡一戰剛落下帷幕。
隨之,通過俘虜得知,十幾里外的甄氏塢堡,尚被一部千眾叛軍所圍,即將被攻陷。
經過和張飛、韓當、趙雲商議,劉昭擔心夜長夢多,壞了來中山國的大事。
故使韓當繼續留在後方,攜義卒繼續打掃戰場。他則讓扈從拿著張牛角首級,領著張三叔和子龍叔父,以及聚集起來的幾十騎,先一步到來看看情況!
正巧遇到塢堡淪陷,其中廝殺慘狀!
形勢之危急。
劉昭索性率領騎兵於外面迂迴周旋,並讓人將張牛角首級舉起,高聲喊道:「張牛角已死,漢軍已至」。
結果顯而易見。
眼下,叛軍膽氣已失,見「劉」字大旗,又見張、趙二人其中勇銳,無不四散而逃!
「殺!」
劉昭看準了前方的敵卒,俯身之間,長劍徑直斬了過去。
湧出的鮮血尚是溫熱。
等調轉馬頭,向另一側殺去時,他眯眼看去,當即注意到十幾敵騎正要逃走。
而其中一人,方才正大聲指揮著什麼,顯然此部叛軍的將領。
接下來,還需要此人的首級,來收買甄氏等大族的心……
劉昭遂望向張飛方向,高聲說道:「三叔,那賊將要走!勿要讓他逃走了!」
張飛剛挑死一人,正殺得暢快淋漓,想將昨夜憋屈全數發泄出來。
聞言,他策馬看去,對於愛侄的無條件信任,並沒有多問什麼,頷首道:「阿昭侄兒放心!叔父這就去將賊人首級取來!」
準備逃離的人,正是羅市。
見漢軍到來突然,還有將軍張牛角的首級……羅市也以為漢軍大部乘勝追擊而至!
到來的騎兵,乃是為了拖延住他們。
遂也管不了其他,在下令往南面的昔陽亭撤退,其本人更是帶領十幾騎先行奔走。
如此走了還沒有五里地,一道大喝聲從背後響起。
「賊將,還想從你張耶耶手中溜走?」
黃昏落日。
跟隨著聲音,羅市勉強看清追擊之敵。
此人燕頷虎鬚,手持一把長矛,方才於塢堡外,很是勇猛。
但此時,僅有一人一騎。
他忙下令道:「你等四人,速度攔住他,事後本將各有萬賞!」
「諾!」
來人正是張飛,那飛奔來的四名敵騎,還不夠他一合之敵。
他面露不屑。
「殺!」
等到叛賊臨前,他手中長矛一個橫掃,將其中一人挑死落地。
另三人驚懼之際,長矛再度刺來,一一落馬。
「如此宵小之輩,也想與張耶耶為敵?」
這一切不過十幾個呼吸,當張飛的聲音再度傳來時,羅市連回頭都不敢回頭看。
但張飛騎術驚人,勢如奔馬,轉瞬就跟了上來。
也不廢話,撂倒了賊將身邊幾人,他一矛刺向賊將要害。
「殺!」
羅市勉強阻擋了幾招,但很快就腹部受傷。
下一息,手中長刀剛剛抬起,但覺脖子一涼……
好快的矛!
隨之,整個人從馬上墜落而下!
羅市死。
張飛緊握韁繩,將血淋淋的敵首拾了起來。借著頭頂的月色,打量了下,然後隨意別在褲腰上。
他望向來時的路,拿出酒囊往嘴裡面灌了兩口,一手撫須,虎目微眯道:「阿昭侄兒讓我來追擊賊將,以那甄家塢堡的戰事,也該安定下來了吧?」
「自今次大敗張牛角,大兄之名也當再度傳遍中山,傳遍冀州!傳遍天下!」
……
夜色深沉。
甄家塢內,除了大部逃走的叛軍,餘眾全數被誅!
一時,當手持血劍,盔甲染滿鮮血的劉昭,被甄家族人迎到裡面,倖存之眾多有敬畏。
見裡面的慘狀,劉昭心頭卻是一顫。
地面上,到處都是男女老幼之屍首!
他不禁想到了漢末的徐州之禍。
曹操一屠「汜水為之不流」。
其中悲慘,當比眼前更盛之。
這就是亂世!
也是他們父子要去結束的亂世!
而說到漢末三國,屠城之行,曹操、袁紹、公孫瓚、孫策……哪個沒有如此作為?
有且僅有父親劉備,做到真正的「仁德」!
待被那名叫甄讓的中年人,請到了客舍,略一寒暄。
他藉機問道:「知甄氏有難,家父讓我連夜率部而至,好在沒有讓叛賊徹底釀成大禍!不知昔日向我父書寫信件的甄君何在?」
「好告訴劉小郎君,子放身受重傷!只怕……只怕命不久矣!」甄讓嘆了口氣。
說起族弟阻擊叛賊,身受重傷之事,他難掩悲傷。
而今族人死傷過大半,甄家的將來又該如何?
劉昭聽聞後,心下有了判斷。
甄逸與父親劉備年齡差不多時,就做到了一地縣令,乃是甄家翹楚。原本也是前途光明,將來還有被召用上升的機會。然則,現在危在旦夕,豈不讓人唏噓!
至於甄家經歷此事之後,一如所料,難免有所衰落……
思緒一定。
劉昭目含關切,起身道:「甄家事多,足下可先去忙碌,卻不知晚輩可能去看望甄君?」
「自是可以!」甄讓頷首間,看了眼門口處,一名躬立相候的侄子甄儼,道:「阿儼,你領著劉小郎君去看望你父!」
「諾!」
在看到一個難掩憂色,相貌俊朗的少年走出後,劉昭輕輕頷首。
原來是甄逸之子,看起來年紀和他相差不多!
方才他注意到,其人竟也敢向叛賊補刀,可見是個有膽氣的!
兩刻鐘後,劉昭終於是見到甄逸。
第一眼就看出,就算真的華佗來了,這人也是救不活了!
而當甄逸聽到響動,睜眼的時候,坐都坐不起來,已然異常虛弱了。亦因失血過多,處於迷離之際。
這邊剛一抬起手,劉昭就忙伸手握住,攙扶住後,朗聲道:「甄伯父,在下劉昭,家父乃河間國相……收到甄伯父求援信後,家父使昭速來相援!」
「而家父早知伯父之名,對於伯父才學人品更多敬重,若非河間亦需安定,其定親來援助甄氏!」
「今叛賊張牛角部,已悉數為昭所率之部擊敗,張牛角本人死,便是甄氏危機解除。可惜在下來遲一步,甄伯父竟也身受重傷……」
甄逸這邊聽去,毫無血色的臉,肉眼可見的柔和了很多。
援軍終於來了!
竟是劉備……
不愧是仁義君子!
家人,族人得救……他也終於能夠安心了!
感嘆之餘,他張了張嘴,聲音虛弱道:「逸……多謝劉府君……謝劉小郎君……」
知道自己大限已至,甄逸轉頭看向床榻邊緣的妻妾子女,滿臉不舍,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
劉昭見此,自知為何所憂。
他餘光掃向甄家人,醞釀了下情緒,言辭懇切,正色道:「甄伯父不顧性命之危,忠正勇義,為昭所敬佩!請伯父勿慮也!伯母,還有諸位弟妹,昭有餘力,自會竭力照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