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陰狠毒辣
第二天,梁子城率興復軍第一團從信州城出發,陳邵平率第八團從玉山城出發。
興復軍兩個團分別沿兩條路線向德興縣開進。
下午太陽下山之前,兩個團在德興縣城外會師,並包圍了德興城
興復軍兩個團的到來,引起了德興縣城的極大轟動。
德興知縣黃奇中登上城牆,看到城外軍容整肅的興復軍,嚇得雙手都微微顫抖,嘴裡一直在念叨著:「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黃奇中身後的縣丞李濤道:「大人,事到如今,我們只能投降興復軍了!」
「大人萬萬不可啊!」師爺姜紹道:「據說那興復軍不敬儒學,殺人如麻,若是降了,這是置我德興地區七萬百姓的性命不顧啊!」
黃奇中轉過頭看向師爺姜紹道:「那師爺認為該當如何?」
「這個...」師爺姜紹停頓了下,然後道:「我們應該固守城池,然後派出快馬向府台大人求援...」
「師爺狹隘了!」縣丞李濤被氣笑了,直接批駁道:「金聲桓總兵的五萬大軍如何?還不是在興復軍面前一敗塗地,更別說府台大人了,知府衙門能派出多少兵力來支援我們?」
「這...」姜紹想反駁,卻找不到反駁的想理由,只好道:「就算要降,我們也要打過再說,如果不戰而降,豈不是讓興復軍輕視了我們,就這樣投降了,興復軍不會高看我們一眼,不會高看我們,自然也不會再重用兩位大人了?」
黃奇中微微點頭道:「師爺說得也有道理,畢竟要打過,才能證明我們的價值,李縣丞意下如何?」
李濤知道黃奇中對於政事沒什麼主見,凡事對姜紹言聽計從。
但這姜紹,是本地的大地主,家有良田千畝,還經營著一處銅礦,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本能的抗拒興復軍,而不考慮現實情況。
李濤道:「大人,看城外那興復軍兵力,不低於兩千,而且他們似乎還有火槍火炮,如果不趁早投降,等大炮一響,戰端一開,我們再不投降的話,可能會性命不保啊!」
姜紹嗤笑道:「縣丞大人不會被傳言所嚇到了吧?說那興復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我看吶,那興復軍出身闖賊,能有多強?多是裹挾了大量的百姓沖陣,讓金總兵不忍下手,從而束手束腳,被那興復軍所趁而已。」
「你!」李濤被氣得說不出話來,興復軍勝金聲桓,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興復軍是實打實的勝了,卻不想這姜紹如此無知,或者是故意無知,誤導他人。
問題的關鍵是,姜紹想要誤導的是知縣黃奇中啊。
於是李濤和姜紹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了起來,表面上看誰也說服不了誰,但細聽他們的爭論,可以看出李濤說的話有理有據,經得起推敲,而那姜紹的話似是而非,有點胡攪蠻纏的意味。
黃奇中被他們吵得頭都大了,最後好得喝道:「夠了,天色已暗,此事明天再議!」
主要是黃奇中看到城外的興復軍開始起鍋燒飯,暫時沒有攻城的意思,所以斷定興復軍今天不可能攻城。
至於明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說,能抵抗多久算多久,見苗頭不對投降了就是了。
於是黃奇中一邊吩咐守城將士用心守城,一邊回去享用他的美味珍饈了。
......
晚上,縣丞李濤正在他的府上為興復軍的事發愁,管家進來通報說:「大人,姜師爺在外求見!」
李濤一愣,姜紹此人只會溜須拍馬,借著知縣大人的信任狐假虎威,平時跟自己不對付,這時候上門幹什麼?
雖然看不起姜紹,但李濤也想知道姜紹的來意,於是吩咐管家道:「帶他進來吧。」
管家帶著姜紹從側門進來,在進來前,姜紹還往左右看了看,確定沒有人注意到,才小心地跟著管家進了門。
一見到李濤,姜紹一改往日小人得志的作派,而是恭恭敬敬地朝李濤深深一揖,道:「李大人!」
李濤像是沒有看到似的,端起茶杯,似乎是茶水太燙,先吹了吹,然後小喝了兩口,再慢慢地放下茶杯。
見姜紹的雙手抱拳,舉過頭頂,依舊在深深的彎著腰作揖,李濤表面平靜,內心卻納悶:這姜紹今天怎麼改了性子了?雖然自己也算是姜紹的上級,但這姜紹平時見了自己也只是敷衍的行個禮,絕不會像今天這樣恭敬。
想到城外的興復軍,李濤內心驚疑,表面上淡淡道:「坐!」
姜紹恭敬道:「謝過大人」,然後才走客座坐下。
姜紹首先開口向李濤道歉,為自己平日裡的不敬感到愧疚,然後又說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要為自己家數十口人著想,並不是不知道形勢,而是害怕興復軍會清算他們這些地主鄉紳。
李濤很有耐心,也不問姜紹來找自己的目的,而是靜靜地聽著姜紹的東拉西扯。
半個時辰後,姜紹才說到正事,道:「李大人,您是舉人,那黃奇中也是舉人,你們差不多年紀,憑什麼那黃奇中能當知縣,而您只是個縣丞呢,這是天大的不公啊!」
一直裝作雲淡風輕的李濤眉頭一皺,正要呵斥姜紹的無禮,卻聽姜紹繼續道:「黃奇中沒什麼才能,而李大人腹有詩書,胸懷大志,就因為那黃奇中有個遠房表兄是朝中侍郎,便能讓他出任知縣,李大人因為沒有靠山只能做個縣丞,這是何等的不公!」
明知李濤這話有挑撥離間之嫌,卻也觸動到了李濤。
李濤的舉人其實比黃奇中還要早三年考取,論起科舉的資歷來比黃奇中要高,偏偏因為自己沒有背景,耗費大量錢財,東討西求,才求得這個縣丞的職位。
而那黃奇中,因為有侍郎作為靠山,自己還在跑官時,他就輕鬆做上知縣了,這找誰說理去?
對於姜紹說的這些挑撥離間,以下犯上的話,李濤也只是裝作氣憤的喝止:「夠了!這話休要再說!」
姜紹察人觀色的本事何等厲害,見李濤並沒有真正的生氣,於是趁此機會壓低聲音道:「李大人,機會就在眼前,只要我們借用那黃奇中的腦袋,去興復軍那裡求得一官半職,還不是輕而易舉?」
「你!」李濤猛然站了起來,手指著姜紹,微微顫抖。
李濤真的被嚇到了,對於姜紹背叛舊主的行為,本來還只是暗暗反感鄙夷,但現在直接要拿黃奇中的腦袋去換取富貴,怎能不讓李濤震驚。
「李大人!」姜紹低喝道:「難道李大人想到了興復軍那邊,還被黃奇中壓一頭嗎?」
「李大人是不是認為姜某是卑鄙無恥見利忘義的小人?」姜紹自問自答道:「我承認我是小人,但那黃奇中,一來到德興就要吞併我家的銅礦,還捏造罪名關押了我的兩個兒子,不得已之下,我才送錢財送美人給他,投入到他的門下,對他溜須拍馬,只為保住我的兒子和祖產啊,就算如此,他還是要去了銅礦七成的收益,我的一個兒子也在大牢里被打成殘廢,李大人,您叫我如何不恨黃奇中啊?」
李濤也聽說過這事,知道姜紹所言非虛,才道:「所以你一直都在尋找機會報仇?」
姜紹搖搖頭,道:「滅門的知府,破家的知縣,我怎麼斗得過一個有背景的縣太爺?如果不是為了祖產不被吞併,我又何必天天在他面前討好他?」
李濤微微搖頭,對於姜紹說的話,五分信五分不信,就算姜紹說的是真的,又關自己什麼事?
姜紹見李濤有些意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繼續遊說李濤。
姜紹先是為李濤抱不平,然後道出自己的苦衷,最後分析局勢,以興復軍必會重用李濤為理由,終於說動了李濤。
興復軍兩個團分別沿兩條路線向德興縣開進。
下午太陽下山之前,兩個團在德興縣城外會師,並包圍了德興城
興復軍兩個團的到來,引起了德興縣城的極大轟動。
德興知縣黃奇中登上城牆,看到城外軍容整肅的興復軍,嚇得雙手都微微顫抖,嘴裡一直在念叨著:「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黃奇中身後的縣丞李濤道:「大人,事到如今,我們只能投降興復軍了!」
「大人萬萬不可啊!」師爺姜紹道:「據說那興復軍不敬儒學,殺人如麻,若是降了,這是置我德興地區七萬百姓的性命不顧啊!」
黃奇中轉過頭看向師爺姜紹道:「那師爺認為該當如何?」
「這個...」師爺姜紹停頓了下,然後道:「我們應該固守城池,然後派出快馬向府台大人求援...」
「師爺狹隘了!」縣丞李濤被氣笑了,直接批駁道:「金聲桓總兵的五萬大軍如何?還不是在興復軍面前一敗塗地,更別說府台大人了,知府衙門能派出多少兵力來支援我們?」
「這...」姜紹想反駁,卻找不到反駁的想理由,只好道:「就算要降,我們也要打過再說,如果不戰而降,豈不是讓興復軍輕視了我們,就這樣投降了,興復軍不會高看我們一眼,不會高看我們,自然也不會再重用兩位大人了?」
黃奇中微微點頭道:「師爺說得也有道理,畢竟要打過,才能證明我們的價值,李縣丞意下如何?」
李濤知道黃奇中對於政事沒什麼主見,凡事對姜紹言聽計從。
但這姜紹,是本地的大地主,家有良田千畝,還經營著一處銅礦,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本能的抗拒興復軍,而不考慮現實情況。
李濤道:「大人,看城外那興復軍兵力,不低於兩千,而且他們似乎還有火槍火炮,如果不趁早投降,等大炮一響,戰端一開,我們再不投降的話,可能會性命不保啊!」
姜紹嗤笑道:「縣丞大人不會被傳言所嚇到了吧?說那興復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我看吶,那興復軍出身闖賊,能有多強?多是裹挾了大量的百姓沖陣,讓金總兵不忍下手,從而束手束腳,被那興復軍所趁而已。」
「你!」李濤被氣得說不出話來,興復軍勝金聲桓,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興復軍是實打實的勝了,卻不想這姜紹如此無知,或者是故意無知,誤導他人。
問題的關鍵是,姜紹想要誤導的是知縣黃奇中啊。
於是李濤和姜紹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了起來,表面上看誰也說服不了誰,但細聽他們的爭論,可以看出李濤說的話有理有據,經得起推敲,而那姜紹的話似是而非,有點胡攪蠻纏的意味。
黃奇中被他們吵得頭都大了,最後好得喝道:「夠了,天色已暗,此事明天再議!」
主要是黃奇中看到城外的興復軍開始起鍋燒飯,暫時沒有攻城的意思,所以斷定興復軍今天不可能攻城。
至於明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說,能抵抗多久算多久,見苗頭不對投降了就是了。
於是黃奇中一邊吩咐守城將士用心守城,一邊回去享用他的美味珍饈了。
......
晚上,縣丞李濤正在他的府上為興復軍的事發愁,管家進來通報說:「大人,姜師爺在外求見!」
李濤一愣,姜紹此人只會溜須拍馬,借著知縣大人的信任狐假虎威,平時跟自己不對付,這時候上門幹什麼?
雖然看不起姜紹,但李濤也想知道姜紹的來意,於是吩咐管家道:「帶他進來吧。」
管家帶著姜紹從側門進來,在進來前,姜紹還往左右看了看,確定沒有人注意到,才小心地跟著管家進了門。
一見到李濤,姜紹一改往日小人得志的作派,而是恭恭敬敬地朝李濤深深一揖,道:「李大人!」
李濤像是沒有看到似的,端起茶杯,似乎是茶水太燙,先吹了吹,然後小喝了兩口,再慢慢地放下茶杯。
見姜紹的雙手抱拳,舉過頭頂,依舊在深深的彎著腰作揖,李濤表面平靜,內心卻納悶:這姜紹今天怎麼改了性子了?雖然自己也算是姜紹的上級,但這姜紹平時見了自己也只是敷衍的行個禮,絕不會像今天這樣恭敬。
想到城外的興復軍,李濤內心驚疑,表面上淡淡道:「坐!」
姜紹恭敬道:「謝過大人」,然後才走客座坐下。
姜紹首先開口向李濤道歉,為自己平日裡的不敬感到愧疚,然後又說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要為自己家數十口人著想,並不是不知道形勢,而是害怕興復軍會清算他們這些地主鄉紳。
李濤很有耐心,也不問姜紹來找自己的目的,而是靜靜地聽著姜紹的東拉西扯。
半個時辰後,姜紹才說到正事,道:「李大人,您是舉人,那黃奇中也是舉人,你們差不多年紀,憑什麼那黃奇中能當知縣,而您只是個縣丞呢,這是天大的不公啊!」
一直裝作雲淡風輕的李濤眉頭一皺,正要呵斥姜紹的無禮,卻聽姜紹繼續道:「黃奇中沒什麼才能,而李大人腹有詩書,胸懷大志,就因為那黃奇中有個遠房表兄是朝中侍郎,便能讓他出任知縣,李大人因為沒有靠山只能做個縣丞,這是何等的不公!」
明知李濤這話有挑撥離間之嫌,卻也觸動到了李濤。
李濤的舉人其實比黃奇中還要早三年考取,論起科舉的資歷來比黃奇中要高,偏偏因為自己沒有背景,耗費大量錢財,東討西求,才求得這個縣丞的職位。
而那黃奇中,因為有侍郎作為靠山,自己還在跑官時,他就輕鬆做上知縣了,這找誰說理去?
對於姜紹說的這些挑撥離間,以下犯上的話,李濤也只是裝作氣憤的喝止:「夠了!這話休要再說!」
姜紹察人觀色的本事何等厲害,見李濤並沒有真正的生氣,於是趁此機會壓低聲音道:「李大人,機會就在眼前,只要我們借用那黃奇中的腦袋,去興復軍那裡求得一官半職,還不是輕而易舉?」
「你!」李濤猛然站了起來,手指著姜紹,微微顫抖。
李濤真的被嚇到了,對於姜紹背叛舊主的行為,本來還只是暗暗反感鄙夷,但現在直接要拿黃奇中的腦袋去換取富貴,怎能不讓李濤震驚。
「李大人!」姜紹低喝道:「難道李大人想到了興復軍那邊,還被黃奇中壓一頭嗎?」
「李大人是不是認為姜某是卑鄙無恥見利忘義的小人?」姜紹自問自答道:「我承認我是小人,但那黃奇中,一來到德興就要吞併我家的銅礦,還捏造罪名關押了我的兩個兒子,不得已之下,我才送錢財送美人給他,投入到他的門下,對他溜須拍馬,只為保住我的兒子和祖產啊,就算如此,他還是要去了銅礦七成的收益,我的一個兒子也在大牢里被打成殘廢,李大人,您叫我如何不恨黃奇中啊?」
李濤也聽說過這事,知道姜紹所言非虛,才道:「所以你一直都在尋找機會報仇?」
姜紹搖搖頭,道:「滅門的知府,破家的知縣,我怎麼斗得過一個有背景的縣太爺?如果不是為了祖產不被吞併,我又何必天天在他面前討好他?」
李濤微微搖頭,對於姜紹說的話,五分信五分不信,就算姜紹說的是真的,又關自己什麼事?
姜紹見李濤有些意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繼續遊說李濤。
姜紹先是為李濤抱不平,然後道出自己的苦衷,最後分析局勢,以興復軍必會重用李濤為理由,終於說動了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