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想見皇帝?犯個死罪就可以了!
甄英蓮暫居哪裡那是有本質區別的。
她若是在應天府衙門暫居,那不但要接受應天府差役庇護,出了事應天府上下都得受處罰,而且從性質上她是受害者,她與人牙子之間的矛盾那是受害人與罪犯之間的矛盾。
但若去了王府那就成了王府與金陵薛氏為首的達官顯貴之間的矛盾。
何況李征沒給薛蟠透露身份,只怕是還有針對四大家族的計劃。
如此甄英蓮若公然住在王府接受王府的庇護,那豈不是把什麼都暴露了?
馬彧對這些門道可熟悉的很,自然不肯鑽進這麼一件鐵證如山的案子裡面去。
閻應元也只好命應天府找來幾個粗使婆子健仆就近照看甄英蓮,一邊急忙把那推官送到了都察院處,又具折啟奏。
這等拐賣女童草菅人命之人必當被秋後處斬,這需要皇帝御筆親批。
此處多落一筆細節,皇帝御筆親批處決的罪犯,俗稱「御筆勾決」,在大明時代是要在奉天門御門聽政之時才能決定,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長官要全員到場,這也是為了儘量避免冤假錯案。
而大虞皇朝太祖皇帝欽定的「御筆勾決」更嚴格,一般死囚必須押赴京師、刑部初審、三司會審,而後在八月中旬,皇帝擺鑾駕長安西門樓,親自監督三司現場覆審死囚。
也正因為如此,長安西門樓被老百姓稱之為「虎口門」或「白虎門」,八月中旬進了那道門的囚犯十死無生。
但一般的罪犯沒那種待遇,只有太祖欽定的「拐賣良家女子、百姓童子」的人牙子、殺官造反的義軍首領、橫行無法的「遊俠兒」或稱為「江洋大盜」等「十惡不赦」的死囚才能在被砍頭之前見皇帝,一般的三司會審而後「廷議」決定就可交給應天府處死。
當今太上皇后來又增加了一些規矩,對死囚的處決程序更加嚴格,基本上做到了古代生產條件下「慎刑」的要求。
故此這種人證物證俱全的死囚,要先上報皇帝,皇帝責令三司會審、應天府聽審,然後才能進入下一個司法程序。
但一般來說,這種證據確鑿的人牙子三五日內便可完成三層審核,倒不是大虞皇朝多嫉惡如仇,證據鏈完善、沒有頂級後台的犯人,其處決程序會進入快速通道,許多流程不會卡脖子。
但馬彧並不放心,出了應天府,立即又讓人向錦衣衛北鎮撫司通報,並通報南鎮撫司請求監督。
如此一來,一個證據確鑿的犯罪團伙,一般來說不太可能逃脫得了被處決的下場。
但此事牽涉到一個科甲出身的推官,馬彧料定必有波折。
果不其然,李征看完了店鋪,還不等回府,皇帝命內侍來傳,讓他儘快入宮。
內侍通報說,錦衣衛指揮使趙全得錦衣衛北鎮撫司堂上官稟報後,以牽涉到一個科甲進士出身官員為由,令錦衣衛「不得出面作保」,並立即具表上奏,責問「敦煌郡王施壓責令錦衣衛干涉律法卻為何故」。
李征並不以此惱怒。
到了宮裡,這一次他特意關注了一下,皇城果然破敗,連城牆都長出了灌木。
又到文華殿,一群內侍正在挖水溝,原來排水不暢,下水道擠滿了枯草,一打開蓋子便聞到一股十分強烈的餿味。
曹化淳看著,見李征來,連忙迎上來。
「皇城破敗至此了?」李征過去一看驚訝道,「這要不趕緊重建,恐怕當年大明太祖時期的建築要倒。」
「是,如今材料也都準備的差不多了,」曹化淳道,「百餘年積攢那麼多的材料,每年內帑都預存一筆錢,應該說重修皇城沒問題,可老皇爺說民生多艱,如今再動搖民力不好。」
大虞皇朝皇室以內帑土地羈縻貧民,動搖民力便是動搖皇朝統治根基,這一點太上皇十分清楚。
李征能理解皇帝要住的好一點的必要性,他是在骨子裡維護「大一統」格局的人,一個煌煌天國的中樞必須浩蕩威嚴一些。
而且這種大型建築本可以成為拉動一定經濟的手段。
不過,百餘年積攢的材料,其中定然有不少木頭,這些木頭存放太久還能用?
問起這個,曹化淳便說基本上是二聖南巡以後才集中砍伐處理並送到行在的。
「我皇朝是佃戶開國,太祖高皇帝深知皇室奢靡,但凡有大型建造,必勞民傷財。故立國之後便開始自行提前準備材料。只不過,皇爺在考慮是否留著等將來返回北都之後修建北都。」曹化淳道。
李征明白一個有志氣的皇帝的「吝嗇」,但這沒什麼必要。
將來的北都,無論在誰的手裡,修建也用不著那麼多材料,一部分建築材料到時候也會有他設法生產的新材料替代。
曹化淳又悄悄透露:「皇爺之意,那些材料和銀子不如用在內城建造上。道路修建、東城建造,以及西城整體格局改變,這都需要大量銀子。」
李征讚許:「這是明君才有的胸懷,不過修建皇城的材料若用來修建民生基建,有司恐怕也不敢答應。」
「是啊,不過皇爺在考慮趁著西城搬遷,將那些材料賣給達官顯貴去東城修豪宅府邸,換來銀子修南都。」曹化淳抱怨。
李征抿抿嘴,一個封建帝王能有這樣的想法便了不起,哪怕其目的也是為了收攏人心為自己的江山永固。
若皇帝的錢不用來做這樣的事,難道還要用來修建園子求洋人打進來?
「當今聖上,論雄才大略未必比得上唐太宗明太宗,然若論慈和,遠超捨不得吃羊湯的宋仁宗。」李征讚許。
曹化淳笑道:「只是局勢如此,皇爺也沒有別的法子,只怕要賤賣那些材料。」
那皇帝一家住哪去?
「皇城必當重新修建,當年明太宗靖難之役一場大火,而後遷都到北都之後這裡便放棄使用,這已經是一個破落之所在了。」李征嘆道,「那些達官顯貴貪婪無度,他們豈能看不出陛下之意。只怕好好的材料,三五折他們也不買。」
曹化淳默然。
李征遂進了文華殿,皇帝正在看奏章,手頭還放著一摞三尺多高的帳簿。
「來,坐下,那個人牙子的事你就不要管了,他跑不了。」皇帝見他來了,連忙放下奏章,從袖子裡取出一個荷葉包,笑呵呵道,「這有你沒吃過的,來嘗嘗,我也沒吃。」
倒不是他珍貴這點吃的,他如今在文華殿處理朝廷公務,這裡便是「金鑾殿」,在這個地方是不能出現這些零食的,否則便會被六科給事等科道言官「死諫」。
她若是在應天府衙門暫居,那不但要接受應天府差役庇護,出了事應天府上下都得受處罰,而且從性質上她是受害者,她與人牙子之間的矛盾那是受害人與罪犯之間的矛盾。
但若去了王府那就成了王府與金陵薛氏為首的達官顯貴之間的矛盾。
何況李征沒給薛蟠透露身份,只怕是還有針對四大家族的計劃。
如此甄英蓮若公然住在王府接受王府的庇護,那豈不是把什麼都暴露了?
馬彧對這些門道可熟悉的很,自然不肯鑽進這麼一件鐵證如山的案子裡面去。
閻應元也只好命應天府找來幾個粗使婆子健仆就近照看甄英蓮,一邊急忙把那推官送到了都察院處,又具折啟奏。
這等拐賣女童草菅人命之人必當被秋後處斬,這需要皇帝御筆親批。
此處多落一筆細節,皇帝御筆親批處決的罪犯,俗稱「御筆勾決」,在大明時代是要在奉天門御門聽政之時才能決定,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長官要全員到場,這也是為了儘量避免冤假錯案。
而大虞皇朝太祖皇帝欽定的「御筆勾決」更嚴格,一般死囚必須押赴京師、刑部初審、三司會審,而後在八月中旬,皇帝擺鑾駕長安西門樓,親自監督三司現場覆審死囚。
也正因為如此,長安西門樓被老百姓稱之為「虎口門」或「白虎門」,八月中旬進了那道門的囚犯十死無生。
但一般的罪犯沒那種待遇,只有太祖欽定的「拐賣良家女子、百姓童子」的人牙子、殺官造反的義軍首領、橫行無法的「遊俠兒」或稱為「江洋大盜」等「十惡不赦」的死囚才能在被砍頭之前見皇帝,一般的三司會審而後「廷議」決定就可交給應天府處死。
當今太上皇后來又增加了一些規矩,對死囚的處決程序更加嚴格,基本上做到了古代生產條件下「慎刑」的要求。
故此這種人證物證俱全的死囚,要先上報皇帝,皇帝責令三司會審、應天府聽審,然後才能進入下一個司法程序。
但一般來說,這種證據確鑿的人牙子三五日內便可完成三層審核,倒不是大虞皇朝多嫉惡如仇,證據鏈完善、沒有頂級後台的犯人,其處決程序會進入快速通道,許多流程不會卡脖子。
但馬彧並不放心,出了應天府,立即又讓人向錦衣衛北鎮撫司通報,並通報南鎮撫司請求監督。
如此一來,一個證據確鑿的犯罪團伙,一般來說不太可能逃脫得了被處決的下場。
但此事牽涉到一個科甲出身的推官,馬彧料定必有波折。
果不其然,李征看完了店鋪,還不等回府,皇帝命內侍來傳,讓他儘快入宮。
內侍通報說,錦衣衛指揮使趙全得錦衣衛北鎮撫司堂上官稟報後,以牽涉到一個科甲進士出身官員為由,令錦衣衛「不得出面作保」,並立即具表上奏,責問「敦煌郡王施壓責令錦衣衛干涉律法卻為何故」。
李征並不以此惱怒。
到了宮裡,這一次他特意關注了一下,皇城果然破敗,連城牆都長出了灌木。
又到文華殿,一群內侍正在挖水溝,原來排水不暢,下水道擠滿了枯草,一打開蓋子便聞到一股十分強烈的餿味。
曹化淳看著,見李征來,連忙迎上來。
「皇城破敗至此了?」李征過去一看驚訝道,「這要不趕緊重建,恐怕當年大明太祖時期的建築要倒。」
「是,如今材料也都準備的差不多了,」曹化淳道,「百餘年積攢那麼多的材料,每年內帑都預存一筆錢,應該說重修皇城沒問題,可老皇爺說民生多艱,如今再動搖民力不好。」
大虞皇朝皇室以內帑土地羈縻貧民,動搖民力便是動搖皇朝統治根基,這一點太上皇十分清楚。
李征能理解皇帝要住的好一點的必要性,他是在骨子裡維護「大一統」格局的人,一個煌煌天國的中樞必須浩蕩威嚴一些。
而且這種大型建築本可以成為拉動一定經濟的手段。
不過,百餘年積攢的材料,其中定然有不少木頭,這些木頭存放太久還能用?
問起這個,曹化淳便說基本上是二聖南巡以後才集中砍伐處理並送到行在的。
「我皇朝是佃戶開國,太祖高皇帝深知皇室奢靡,但凡有大型建造,必勞民傷財。故立國之後便開始自行提前準備材料。只不過,皇爺在考慮是否留著等將來返回北都之後修建北都。」曹化淳道。
李征明白一個有志氣的皇帝的「吝嗇」,但這沒什麼必要。
將來的北都,無論在誰的手裡,修建也用不著那麼多材料,一部分建築材料到時候也會有他設法生產的新材料替代。
曹化淳又悄悄透露:「皇爺之意,那些材料和銀子不如用在內城建造上。道路修建、東城建造,以及西城整體格局改變,這都需要大量銀子。」
李征讚許:「這是明君才有的胸懷,不過修建皇城的材料若用來修建民生基建,有司恐怕也不敢答應。」
「是啊,不過皇爺在考慮趁著西城搬遷,將那些材料賣給達官顯貴去東城修豪宅府邸,換來銀子修南都。」曹化淳抱怨。
李征抿抿嘴,一個封建帝王能有這樣的想法便了不起,哪怕其目的也是為了收攏人心為自己的江山永固。
若皇帝的錢不用來做這樣的事,難道還要用來修建園子求洋人打進來?
「當今聖上,論雄才大略未必比得上唐太宗明太宗,然若論慈和,遠超捨不得吃羊湯的宋仁宗。」李征讚許。
曹化淳笑道:「只是局勢如此,皇爺也沒有別的法子,只怕要賤賣那些材料。」
那皇帝一家住哪去?
「皇城必當重新修建,當年明太宗靖難之役一場大火,而後遷都到北都之後這裡便放棄使用,這已經是一個破落之所在了。」李征嘆道,「那些達官顯貴貪婪無度,他們豈能看不出陛下之意。只怕好好的材料,三五折他們也不買。」
曹化淳默然。
李征遂進了文華殿,皇帝正在看奏章,手頭還放著一摞三尺多高的帳簿。
「來,坐下,那個人牙子的事你就不要管了,他跑不了。」皇帝見他來了,連忙放下奏章,從袖子裡取出一個荷葉包,笑呵呵道,「這有你沒吃過的,來嘗嘗,我也沒吃。」
倒不是他珍貴這點吃的,他如今在文華殿處理朝廷公務,這裡便是「金鑾殿」,在這個地方是不能出現這些零食的,否則便會被六科給事等科道言官「死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