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金融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張旭拿著作協開局的證明,離開徐鋼辦公室時。

  徐鋼都沒從懊惱的情緒中緩解過來。

  真是不該問。

  現在知道張旭拿到稿費標準。

  再回頭看自己拿的那點,真的是九牛一毛。

  「不行,再這樣下去會寒了大家的心,要爭取提高文學作品的稿酬。

  稿酬是對作品的肯定,長期的付出與得到不對等,最終出來的作品會越來越差。

  那時,華國的文學就毀了。」

  想到這裡,徐鋼站起身,走向作協老大的辦公室。

  幾分鐘後,作協老大變帶著班子成員去了出版局。

  隨後沒過幾天,出版局公布了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

  著作稿提高到每千字3-10元,翻譯稿提高到每千字2-7元。

  最關鍵的是恢復了印數稿酬,每印一千冊,按基本稿酬的1%支付。

  不過一邊恢復,另一邊又加了個規定,超過800元的部分要收所得稅。

  不過,在怎麼說,作家們的收入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張旭不知道,他去開一個單位證明,直接導致國內稿酬標準的一次變動。

  有了作協的證明,張旭又回到燕京大學開了一份證明。

  等他把所有資料都弄好,已經過了差不多半個月時間。

  經過這一次辦理護照的過程,張旭才發現後世的一站式服務,或者行政服務中心的模式,真的是為老百姓減少了很多麻煩。

  這段時間,他填申請表都填怕了,一張表上幾百個字,一個都不能錯,錯了就要重新填。

  一家三代人都要填,所有家庭成員的聯繫方式都要有。

  就問你怕不怕。

  幸好最終還是弄好所有的材料,就等帽子叔叔的審核結果。

  期間,他把王衛國和陳思旭的稿子,交給徐一平,讓他組織翻譯小組的人員儘快翻譯成日文。

  張旭計算了一下,如果以後成立出版公司,翻譯人員的隊伍還要繼續擴大。

  不過,現在國內私人企業僱工數量,最多不能超過七個。

  八個人以下就叫做請幫手,八個人以上就叫僱工,八人以下不算剝削。

  從此「七上八下」的界線,成為衡量標準,家庭專業戶、個體經營戶,僱工一律不許超過八個,否則就是「剝削」。

  因為老馬說過,僱工到了八個人就是資本主義經濟。

  直到1987年才取消對僱工的限制。

  這期間有人打破這個界限,甚至被關了起來。

  張旭不想為了這個出風頭,只能換一種方式。

  此時想要突破這種限制,只有合資企業。

  這是他準備在日笨註冊公司的時候,就已經想好的策略。

  等日笨的公司註冊成功後,找機會到華國來開辦合資公司,那樣就可以大量雇用翻譯人員和畫工。

  大批量出版書籍和漫畫作品。

  道阻且長啊!

  張旭感嘆一聲。

  《燕京無戰事》全書八十萬字,這段時間相當於寫了四本《嫌疑人X的獻身》。

  血虧啊。

  有這時間可以寫四本東野圭吾的小說了。

  不過為了養國內的名望,哪怕虧錢都得做。

  孰輕孰重張旭分得清。

  不過,他現在最想要的還是一台電腦。

  就算是中文打字機有一台也好。

  這天天用手寫,真不知寫到何年何月。

  進入五月,燕京的天氣慢慢熱了起來。

  張旭搬進四合院後,晚上經常回去住。

  天氣涼爽的時候他一般都是擠公交車。

  現在白天氣溫二十幾度三十度,再擠公交車就有些難受了。

  趁著星期天休息,他跑了趟華僑商店買了輛永久自行車回來。

  到交管所辦自行車執照,上牌,在龍頭上打鋼印。


  臨走,帽子叔叔還提醒,執照必須隨身攜帶,否則會被扣車罰款。

  來開交管所,張旭騎著

  「張旭,買自行車了啦!」

  孫德才拄著拐杖,在公用電話亭里喊道。

  「剛買的,去學校來回方便點。」

  張旭一腳支住自行車,回答道。

  「這車真漂亮,我以前自行車騎的可溜了。」

  孫德才羨慕道。

  「您還是歇著吧,傷筋動骨一百天,慢慢養著吧。」

  張旭笑呵呵的說完,騎著回了四合院。

  前段時間,他給老媽楊紅梅寫了封信。

  信里把買房子的事情說了一下,並讓楊紅梅帶著張媛放暑假的時候來燕京玩。

  四合院好是好,房間多,地方大。

  可張旭一個人住著,尤其是颳風下雨的時候,真有點淒涼的感覺。

  所以,他準備讓楊紅梅和張媛先來住一段時間,漲漲人氣。

  「張旭,你的掛號信。」

  第二天一大早,張旭準備騎車去培訓班上課。

  郵遞員小李,把一大包掛號信送了過來。

  簽了回執,把信封是開一看。

  居然是《收穫》雜誌。

  上面刊登這《燕京無戰事》第一卷和《種包穀的老人》。

  隨著這期《收穫》雜誌的發行,遍布全國各地的《收穫》雜誌的書迷,知道張旭在《牧馬人》、《解密》之外,同樣有文學性很強的作品。

  《燕京無戰事》有著與《解密》不同的金融戰事的戰鬥故事,這讓全國的讀者第一次見識到,在金融領域,同樣刀光劍影。

  這裡的戰鬥沒有硝煙,可最終的戰鬥結果,卻對所有人產生影響。

  「老趙,看了這期收穫雜誌上的那篇小說連載嗎?」

  「沒想到終於有作家注意到咱們金融戰線。」

  「......」

  在華國銀行的行長辦公室,幾位領導笑呵呵的拿著這期《收穫》雜誌品讀。

  「老趙,你一會讓辦公室聯繫一下,看能不能找到這個作家。」

  行長翻著雜誌,想了一下說道:「請這位作家來行里搞了演講,給同志們講講這票小說的背景。

  能寫出這麼精彩金融對戰的人,必定對金融了解的很深。

  請他來給我們傳授一下知識。」

  「我這就去給雜誌社打電話,要到作家的聯繫方式。爭取儘快把他請來。」

  辦公室主任笑著答應道。

  在《燕京無戰事》里,張旭運用了大量後世華美金融戰的知識,把這些東西借代在當時的兩派身上。

  華國銀行的人都是金融方面的專家,一眼就看出小說中金融戰包含的內在價值,一下就被吸引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