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開「小課」
「老王,你看誰來了。」
一推開寢室門,陳思旭在便大聲喊道。
「張旭來啦,老陳早就想你來了,天天嚷嚷。」
王衛國在桌前正寫著什麼,看到張旭進來,放下筆起身招呼。
張旭朝王衛國笑了笑,喊了一聲,「王哥。」
「老王,搭把手,把張旭的床鋪好。咱們好開始談正事。」
陳思旭把張旭行李朝床上一放,急火火的張羅。
「不用,不用,我自己來。」
張旭哪能真讓人家兩個老大哥給自己鋪床,忙從陳思旭手裡搶過行李,三下五除二鋪好。
弄好的床鋪,張旭坐到書桌前,接過陳思旭幫他泡的茶水,「謝謝,陳哥。」
「別糾結這些細節,張旭你快接著上次沒說完的繼續說。」
陳思旭早等不及了,恨不得張旭馬上開始。
王衛國點了支煙,坐在旁邊靜等張旭開始。
「行,那我接著上次的說。」
張旭也不矯情,直接開始講。
受限於信息傳遞緩慢,八十年初的作家們想要獲得相對專業的文學知識,渠道極其匱乏。
後世隨便在網絡上收集到的知識,這個時候價比黃金。
嗡嗡嗡時這些作家正處在接受教育的時候,結果相當一部分未接受到高等教育,知識結構斷檔。
新老作家交替出現青黃不接。
陳思旭他們這批中青年作家,很多是這種情況。
雖然具備文學創作經驗,卻缺少系統正規教育,創作經常處在有心無力的尷尬境地。
心中積蓄的想法和靈感鬱結已久,受限於技法和思想深度的捉襟見肘,使得情緒釋放倍受羈絆。
陳思旭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
而張旭不但記憶中的存貨很多,後世的專業培訓又補齊了短板。
文學素養和專業水平,講文學寫作方面的知識綽綽有餘。
而且講的過程對他自己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是大家共贏的好事。
「很多故事都始於一閃而過的想法,有時候是在回答如果......將會怎麼的問題時猛然想到的。
......。」
陳思旭和王衛國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卻缺乏基礎理論和技能結合的能力。
張旭講的時候自然要側重到這方面的知識。
開始的時候,陳思旭、王衛國時不時的插話提問。
隨著講的內容越來越深入,倆人都不提問了,不約而同拿出筆記本,記錄張旭所講內容的重點。
兩位後世著名作家,像好學的學生認真記著筆記。
他們這樣認真,張旭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他講的時候,儘量以事實為基礎,不融入個人觀點和認知。
生怕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倆人文學之路走歪了。
「立意可以說就是問一個問題,答案就是故事.
......最初的想法總是會成為立意的一個子部分,它是立意的核心,但孤零零的想法不足以構成立意。」
張旭講話的聲音不大,但培訓班租用的校舍老舊破敗,聲音透過虛掩的房門清晰的傳了出去。
培訓班還未正式上課,提前報到的學員無所事事到處閒逛。
張旭說的的內容恰恰是他們缺少的知識。
人類的求知慾是永遠無法被抑制的。
沒過一會,就見一個腦袋從虛掩的門縫悄悄伸了進來。
陳思旭和王衛國背對著門沒看到。
張旭面對著寢室門,第一時間就發現了。
不過他正講的興起,也沒出聲招呼。
來人看到裡面像是在開小課堂,馬上又縮了回去。
緊接著沒有兩分鐘,就寢室門被輕輕推開,剛才探頭那個人已經自來熟的提著個板凳進來了。
他長的人高馬大,對張旭笑了笑,也不說話,直接坐到陳思旭邊上。
張旭點了下頭,算是打個招呼。
多個人來聽,他根本不在意,一個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他講的主要還是理論性的東西,不干擾文學創作過程,也不怕別人挑刺。
「寫舞蹈演員這樣一個故事的想法不是立意,只是想法。
但是轉換一下思路,以問題的形式想一想,如果一個舞蹈演員膝蓋以下截肢後,不顧世俗偏見,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舞者,會怎麼樣呢?
如此一來,你已經把這個想法變成立意了。」
「......」
既然講了,張旭不會藏著掖著,而是儘量講通講透。
不過,這時寢室門在剛才進來人後,敞的更大了,裡面的情形外面一樣就能看到。
很多學員經過門前,都被裡面的聲音吸引,不自覺的向裡面看一看。
一看裡面居然像是在上課。
於是性格外向的學員,很自然的拿著板凳坐了進來。
性格內向的不好意思進別人寢室,就站在走廊里聽。
有一就有二,很快不大的寢室里就坐滿了。
門外的走廊上也站了好幾個學員。
大家聽的聚精會神,沒人發出聲音,生怕因此打斷講課人的思路。
這樣足足講了近三個小時,張旭講的口乾舌燥才不得不停下來。
「今天就到這裡吧,馬上要開飯了。」
張旭抬手看了眼時間,笑著說道。
「老師,你講的太好了。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我心裡有很多想法,可一寫出來就背離初衷,你剛才講的一下讓我明白問題出在哪了,謝謝,謝謝。」
第一個進來蹭課的學員激動的說道。
他此時臉上舒爽的表情,猶如憋了很久的米田共,突然被釋放出來,整個世界都美好了。
「別客氣,大家互相探討嘛,另外我也是學員,不是老師。」
張旭笑著更正他的說法。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我認為你就是老師。」
說著,他站了起來,向張旭伸出手,「認識一下,吉遼的鄧剛。」
張旭站起身,握住鄧剛的手,介紹道:「你好,川省的張旭。」
他身高178,平時在人群里算是高個。
可是和人高馬大的鄧剛站在一起時,他178的身高都稍微矮了一點。
鬆開手,張旭指著陳思旭和王衛國,準備介紹。
鄧剛大手一擺,道「他們兩個不用介紹了,我已經認識了。」
這時其他聽課的人也紛紛上前,和張旭握手順便自我介紹。
「我是何洪波,你講的真好。」
「我是周大新,張老師,吃過晚飯能再接著講嗎?」
「......」
一推開寢室門,陳思旭在便大聲喊道。
「張旭來啦,老陳早就想你來了,天天嚷嚷。」
王衛國在桌前正寫著什麼,看到張旭進來,放下筆起身招呼。
張旭朝王衛國笑了笑,喊了一聲,「王哥。」
「老王,搭把手,把張旭的床鋪好。咱們好開始談正事。」
陳思旭把張旭行李朝床上一放,急火火的張羅。
「不用,不用,我自己來。」
張旭哪能真讓人家兩個老大哥給自己鋪床,忙從陳思旭手裡搶過行李,三下五除二鋪好。
弄好的床鋪,張旭坐到書桌前,接過陳思旭幫他泡的茶水,「謝謝,陳哥。」
「別糾結這些細節,張旭你快接著上次沒說完的繼續說。」
陳思旭早等不及了,恨不得張旭馬上開始。
王衛國點了支煙,坐在旁邊靜等張旭開始。
「行,那我接著上次的說。」
張旭也不矯情,直接開始講。
受限於信息傳遞緩慢,八十年初的作家們想要獲得相對專業的文學知識,渠道極其匱乏。
後世隨便在網絡上收集到的知識,這個時候價比黃金。
嗡嗡嗡時這些作家正處在接受教育的時候,結果相當一部分未接受到高等教育,知識結構斷檔。
新老作家交替出現青黃不接。
陳思旭他們這批中青年作家,很多是這種情況。
雖然具備文學創作經驗,卻缺少系統正規教育,創作經常處在有心無力的尷尬境地。
心中積蓄的想法和靈感鬱結已久,受限於技法和思想深度的捉襟見肘,使得情緒釋放倍受羈絆。
陳思旭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
而張旭不但記憶中的存貨很多,後世的專業培訓又補齊了短板。
文學素養和專業水平,講文學寫作方面的知識綽綽有餘。
而且講的過程對他自己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是大家共贏的好事。
「很多故事都始於一閃而過的想法,有時候是在回答如果......將會怎麼的問題時猛然想到的。
......。」
陳思旭和王衛國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卻缺乏基礎理論和技能結合的能力。
張旭講的時候自然要側重到這方面的知識。
開始的時候,陳思旭、王衛國時不時的插話提問。
隨著講的內容越來越深入,倆人都不提問了,不約而同拿出筆記本,記錄張旭所講內容的重點。
兩位後世著名作家,像好學的學生認真記著筆記。
他們這樣認真,張旭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他講的時候,儘量以事實為基礎,不融入個人觀點和認知。
生怕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倆人文學之路走歪了。
「立意可以說就是問一個問題,答案就是故事.
......最初的想法總是會成為立意的一個子部分,它是立意的核心,但孤零零的想法不足以構成立意。」
張旭講話的聲音不大,但培訓班租用的校舍老舊破敗,聲音透過虛掩的房門清晰的傳了出去。
培訓班還未正式上課,提前報到的學員無所事事到處閒逛。
張旭說的的內容恰恰是他們缺少的知識。
人類的求知慾是永遠無法被抑制的。
沒過一會,就見一個腦袋從虛掩的門縫悄悄伸了進來。
陳思旭和王衛國背對著門沒看到。
張旭面對著寢室門,第一時間就發現了。
不過他正講的興起,也沒出聲招呼。
來人看到裡面像是在開小課堂,馬上又縮了回去。
緊接著沒有兩分鐘,就寢室門被輕輕推開,剛才探頭那個人已經自來熟的提著個板凳進來了。
他長的人高馬大,對張旭笑了笑,也不說話,直接坐到陳思旭邊上。
張旭點了下頭,算是打個招呼。
多個人來聽,他根本不在意,一個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他講的主要還是理論性的東西,不干擾文學創作過程,也不怕別人挑刺。
「寫舞蹈演員這樣一個故事的想法不是立意,只是想法。
但是轉換一下思路,以問題的形式想一想,如果一個舞蹈演員膝蓋以下截肢後,不顧世俗偏見,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舞者,會怎麼樣呢?
如此一來,你已經把這個想法變成立意了。」
「......」
既然講了,張旭不會藏著掖著,而是儘量講通講透。
不過,這時寢室門在剛才進來人後,敞的更大了,裡面的情形外面一樣就能看到。
很多學員經過門前,都被裡面的聲音吸引,不自覺的向裡面看一看。
一看裡面居然像是在上課。
於是性格外向的學員,很自然的拿著板凳坐了進來。
性格內向的不好意思進別人寢室,就站在走廊里聽。
有一就有二,很快不大的寢室里就坐滿了。
門外的走廊上也站了好幾個學員。
大家聽的聚精會神,沒人發出聲音,生怕因此打斷講課人的思路。
這樣足足講了近三個小時,張旭講的口乾舌燥才不得不停下來。
「今天就到這裡吧,馬上要開飯了。」
張旭抬手看了眼時間,笑著說道。
「老師,你講的太好了。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我心裡有很多想法,可一寫出來就背離初衷,你剛才講的一下讓我明白問題出在哪了,謝謝,謝謝。」
第一個進來蹭課的學員激動的說道。
他此時臉上舒爽的表情,猶如憋了很久的米田共,突然被釋放出來,整個世界都美好了。
「別客氣,大家互相探討嘛,另外我也是學員,不是老師。」
張旭笑著更正他的說法。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我認為你就是老師。」
說著,他站了起來,向張旭伸出手,「認識一下,吉遼的鄧剛。」
張旭站起身,握住鄧剛的手,介紹道:「你好,川省的張旭。」
他身高178,平時在人群里算是高個。
可是和人高馬大的鄧剛站在一起時,他178的身高都稍微矮了一點。
鬆開手,張旭指著陳思旭和王衛國,準備介紹。
鄧剛大手一擺,道「他們兩個不用介紹了,我已經認識了。」
這時其他聽課的人也紛紛上前,和張旭握手順便自我介紹。
「我是何洪波,你講的真好。」
「我是周大新,張老師,吃過晚飯能再接著講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