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中國當代最大的未解之謎,誰是大陸第5城?其候選者有連續9年問鼎新一線城市榜首的成都,然後是一項以中國第5城自居的武漢,還有重慶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以及經濟下滑速度令人咋舌的天津,最後是被譽為魔族三位的小上海、蘇州,以及三省省會南京和電商之都杭州。城市的發展主要以經濟為基礎,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城市建設、醫療衛生為輔助。經濟無疑是一座城市發達與落後最核心的指標。如果說城建是城市的血肉,那麼科教文衛則是一座城市的關鍵。向新一線城市排名這種偏向性很大的假法自然不在參考範圍之內。本人已經談過兩期這方面的話題。故而在此不做討論。而經濟又以GDP的人均和總量兩項指標最為重要,綜合下來,GDP和人均GP各占15%。經濟總量考量的是城市的經濟規模,人均GDP看重的則是經濟質量。這裡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城建是城市的血肉,占比20%,科技、醫療各占10%,教育是城市的軟實力,因此占20%,其他因素如城市等級和中國500強占10%。言歸正傳,如何當選第5城?毫無疑問,他需要在城建和科教文衛等五大板塊具有領先優勢,當然有弱點也可以,前提是要能像深圳那樣,以強大的經濟、科技和城建彌補醫療和教育的不足。但即便如此,深圳也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墊底的存在。以此類推,蘇州雖然經濟實力強悍,但教育方面它只有一所211大學,城建領域,它既沒有機場,地鐵,總里程也堪堪突破200km,醫療領域的短板也過於明顯。所以,第一個出局的無疑是蘇州,第二條規則,在人均GDP相差不到一倍的情況下。第5城不能與最強候選者的經濟差距達萬億規模。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下的中國萬億經濟無疑是評選城市的重要標準,沒有1萬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二線城市。因此是東莞以下的城市,無論是大連、瀋陽還是廈門、昆明,最多算二線城市的守門員。至於那些經濟低於5000億的,不管你是內陸省會還是沿海地級市,頂多算三線城市。按照這條規則,重慶2022年經濟總量29100億,人均GDP為8.7萬元,要想成為中國第5重,人均GDDP如果低於2倍的重慶及17.4萬元,那麼其G濟總量必須高於重慶減掉1萬億及19100億。因此,GDP18800億的武漢遺憾的被淘汰出局。杭州和天津同樣如此。經過兩輪篩選,候選者還剩下重慶、成都和南京。下面我們就對比三座城市的幾大板塊,經濟總量,重慶遙遙領先,人均GDP,南京一騎絕塵,成都經濟兩項指標完半,南京、重慶各扣掉一半的經濟分,成都經濟分則全扣完。教育領域,南京有兩所985 6所211,成都四支,重慶最弱。醫療方面,四個城市皆有4所醫院進入全國百強,但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略微領先。因此,重慶和南京各扣0.2分。城建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最為明顯的表現為交通設施,其次才是高樓大廈。交通方面,重慶和南京水陸空齊全。地鐵總里程,成都以518km位居中國城市第4,比重慶和南京的400多公里強。航空方面,成都有雙流和天府兩大國際機場,重慶的江北機場吞吐量更大,南京在這方面不如成渝。至於城市建築,三家各有優勢,交通的水陸空各0.5,城建占0.5分。綜合下來,成都扣掉水運的0.5分,南京扣地鐵和航空0.4分,重慶的地鐵、航空略微弱於成都,扣0.2分。第5塊是科技,南京的有效專利數是11萬件,位居中國城市第6名,成渝分別是9萬和5萬件,重慶差距過大,因此扣完其科技分。最後是城市等級和500強對比,重慶等級為直轄市最高,500強也最多。綜上所述,重慶得分5.1,南京7分,成都4.8分。很多人可能會為被早早踢出局的武漢、杭州和天津抱不平。武漢的短板是總量比不上西部的成都、重慶,人均打不贏東部魔都三位,杭州的遺憾是只有唯一一所985經濟指標略低。天津則純粹由於其經濟數據太過拉垮,再不努力就要被青島給超了。所以南京是中國除北上廣以外唯一無短板的城市,其第5城的頭銜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