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離鄉路腳步染塵土

  青衣顧留一抹楚楚

  山河暮眼模糊

  可曾依稀記來路

  老樹枯只剩鴉聲話如故

  馬蹄孤追逐不停駐

  千山渡仍義無反顧

  遊子苦向誰訴西風路過去何處

  天涯路可有鄉音伴歸途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離鄉路腳步染塵土

  青衣顧留一抹楚楚

  山河暮眼模糊

  可曾依稀記來路

  老樹枯只剩鴉聲話如故

  馬蹄孤追逐不停駐

  千山渡仍義無反顧

  遊子苦向誰訴西風路過去何處

  天涯路可有鄉音伴歸途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離鄉路腳步染塵土

  青衣顧留一抹楚楚

  遊子苦向誰訴

  西風路過去何處

  天涯路可有鄉音伴歸途

  這首歌是出自九音貞經里的一首歌,這首歌作詞作曲都是董貞自己,歌曲仍舊是走小清新的古風,歌詞是大多數人都知道,或者應該說是大家都熟悉的《天淨沙•秋思》,那麼在這首歌曲裡面其實我們聽到的並不是那種特別憂傷,特別懷鄉的惆悵之情,只是感覺很舒服。當然,或許是我當時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沒有那種斷腸人在天涯的心情。有時候,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心情下聽這首歌,感覺會不同。

  這張專輯我在前面就有介紹過,這是董貞的第四張專輯,不僅收錄了董貞從2010年到2011年間所演唱過的幾款仙俠類遊戲的主題曲,幾首董貞精心籌備創作許久的由古詩詞改編仙俠風歌曲也名列其中。專輯首波主打歌《問劍》乃掌上世界同名手機網遊《問劍ol》的主題曲,古風與流行的結合,加上華麗而有內涵的國風歌詞,形成不同於「周董式」曲風的全新風格,令人耳目一新。第二主打歌《幽狐》取材於聊齋,歌詞充滿亮點,其中引經據典,表現手法類似樂府詩,加上飄然而來的旋律及悠悠的吟唱,讓聽眾意識緩緩進入歌曲的意境,思緒穿越到歌曲神話故事,感知歌曲以及歌者的情感,從而獲得唯美的感受。這張專輯的銷量如何,我倒是並未關注。

  九音有很多層的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諧音《九陰真經》這個有名的武林秘籍,很多歌曲都跟仙俠,武俠相關,所以希望它是一個秘籍。第二個意思是古音是以五聲調(宮商角徵羽)作為基礎音,其實一首好的作品,不光需要優美的旋律,還需要打動人的情感,這情感就是「喜怒哀樂」,如果能很好的把這四味情感音融入歌曲當中,就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所以五音加四味情感音,共為九音。這張專輯一共九首歌,1問劍

  2,劍起蒼瀾3,幽狐4,御劍江湖5,情花6,夢幻修仙7,醉夢仙霖8,天淨沙·秋思9,重陽,我想這也是為了暗合這張專輯的名字吧。

  《天淨沙.秋思》,眾所周知,這首曲是出自元朝馬致遠之手,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里有這麼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可見這首曲在後世當中的影響。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HEB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從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

  從他的生平事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作者當時寫這首曲時的心情,一個追求了二十年功名的人,希望能夠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於是在到處遊歷,希望能找到一個伯樂,怎奈何,當時是外族當權,身為漢族的他難以躋身仕途,一個人流浪在外,過著天涯羈旅的生活,看著他一花一樹,一草一木,便忍不住想起了故鄉,想起了在家的親人。

  在安意如老師的作品中,我曾看到過關於這首曲的評論,當時老師的作品裡並沒有談關于思鄉這些的東西,而是另闢蹊徑的講了一些關於理想、關於志向的一些東西,我當時不明白,看了馬致遠的生平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般。了解作者之後再來看他的作品才能夠真正的讀懂這部作品、讀懂這個人。

  關於音樂,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想這首歌一樣,一種心情,一種感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我想這首歌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因為這首歌曲本身就是改編自元曲,而這首歌的意思,也就是元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