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魔都大佬們的外掛!($)
,儘管全球外貿形勢都不景氣,但浦東得益於自貿試驗區改革,初步形成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銜接的營商環境。
企業不斷創新精進、轉型升級,外貿「成績單」加分項不少。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在滬舉行。
上海會通過線上線下,自貿試驗區3.0版本的不斷創新探索。
加大改革力度,整合現有的貿易展示交易和促進平台。
形成綜合貿易商聯盟、跨境電商聯盟、專業服務聯盟、商業流通渠道等聯盟。
提供包括網上365天展示、和對有些國家設置國別展示館等,做好相應服務。
藉助「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上海將從「買全國、賣全球」,到「買全球、賣全球」。
對標全球最高,是經濟文化等各民生領域的齊頭並進,「多手抓多手硬」。
上海證券交易所醞釀的滬港通、滬倫通,讓市民的財富配置日益多元化、國際化。
上海紐約大學、惠靈頓公學-上海分校、碧雲社區等,點綴了浦東教育、宜居的藍圖。
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九條措施顯成效,外國人「辦證」也越來越方便,浦東打造人才高地,如磁石般吸引八方精英。
而大咖們匯集上海,挑事業平台,也挑生態、人文環境——未來,世紀公園、東方藝術中心、世博文化公園、上海大歌劇院、浦東美術館、上博東館、上圖東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將繼續為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添磚加瓦」。
進擊未來:明日朝夕,翱翔御天!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
同年10月,上海市政府出台《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
「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已成為一個地區新經濟發展程度和活力指數的重要指標。
據獲悉,浦東於去年12月調研匯總了66家人工智慧企業的反饋數據,從智能製造、公共安全、醫療保健到金融、教育,應用領域超過13大類。
其中,初創企業占比超過70%,新動能即將充分釋放。
驅動浦東未來發展的引擎,「原力」不竭。
今年新區「兩會」上,浦東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突破一萬億元。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去年底,全國地區生產總值超過萬億的城市,只有區區14個。
能將突破萬億視為「小目標」,再次證明了28載開發開放,紫氣「東」來,何懼挑戰?
須知,浦東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9651億元,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2018年只需增長3.62%,即可實現「過萬億」的預期。
「深圳速度」固然令世人嘆服,「浦東強度」卻也「後生可畏」——因為,深圳用了逾30年的時間跨入「萬億俱樂部」;浦東,比深圳快了3年!
老上海人曾經戲謔,「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現在,爛泥地、污水塘早被摩天高樓與綠波白雲取而代之。
「浦西浦東比翼飛,豈容發達兩分張」。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28年來,浦東新區GDP相較改革之初的60億元(1990年)。
足足翻了160倍,驚人的數字背後,是幾代人的心血與汗水,幾代人孜孜不倦、無怨無悔的付出。
企業不斷創新精進、轉型升級,外貿「成績單」加分項不少。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在滬舉行。
上海會通過線上線下,自貿試驗區3.0版本的不斷創新探索。
加大改革力度,整合現有的貿易展示交易和促進平台。
形成綜合貿易商聯盟、跨境電商聯盟、專業服務聯盟、商業流通渠道等聯盟。
提供包括網上365天展示、和對有些國家設置國別展示館等,做好相應服務。
藉助「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上海將從「買全國、賣全球」,到「買全球、賣全球」。
對標全球最高,是經濟文化等各民生領域的齊頭並進,「多手抓多手硬」。
上海證券交易所醞釀的滬港通、滬倫通,讓市民的財富配置日益多元化、國際化。
上海紐約大學、惠靈頓公學-上海分校、碧雲社區等,點綴了浦東教育、宜居的藍圖。
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九條措施顯成效,外國人「辦證」也越來越方便,浦東打造人才高地,如磁石般吸引八方精英。
而大咖們匯集上海,挑事業平台,也挑生態、人文環境——未來,世紀公園、東方藝術中心、世博文化公園、上海大歌劇院、浦東美術館、上博東館、上圖東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將繼續為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添磚加瓦」。
進擊未來:明日朝夕,翱翔御天!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
同年10月,上海市政府出台《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
「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已成為一個地區新經濟發展程度和活力指數的重要指標。
據獲悉,浦東於去年12月調研匯總了66家人工智慧企業的反饋數據,從智能製造、公共安全、醫療保健到金融、教育,應用領域超過13大類。
其中,初創企業占比超過70%,新動能即將充分釋放。
驅動浦東未來發展的引擎,「原力」不竭。
今年新區「兩會」上,浦東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突破一萬億元。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去年底,全國地區生產總值超過萬億的城市,只有區區14個。
能將突破萬億視為「小目標」,再次證明了28載開發開放,紫氣「東」來,何懼挑戰?
須知,浦東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9651億元,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2018年只需增長3.62%,即可實現「過萬億」的預期。
「深圳速度」固然令世人嘆服,「浦東強度」卻也「後生可畏」——因為,深圳用了逾30年的時間跨入「萬億俱樂部」;浦東,比深圳快了3年!
老上海人曾經戲謔,「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現在,爛泥地、污水塘早被摩天高樓與綠波白雲取而代之。
「浦西浦東比翼飛,豈容發達兩分張」。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28年來,浦東新區GDP相較改革之初的60億元(1990年)。
足足翻了160倍,驚人的數字背後,是幾代人的心血與汗水,幾代人孜孜不倦、無怨無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