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魔都大佬們的外掛! ($)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早在民國期間,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上,便有在考慮上海發展之時,注意到浦東的作用。

  之後李平書、黃炎培等浦東同鄉會知名人士,推動成立塘工善後局,進行衛鄉護權鬥爭……

  改革開放後,我國綜合發展條件與近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政府管控有力,能從大格局上全面考慮上海整體之變,因此浦東必進入開發的視野中。

  浦東的改造成本比浦西低許多,南浦、楊浦等大橋架連通道後,更凸顯出不弱於浦西的地緣優勢,兩者一旦聯動,後發優勢自然體現。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

  通過設立國內首個符合國際慣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上海向世界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

  在自貿區試驗4年多的成績單上,最醒目的是以負面清單為代表的100多項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

  同時,上海自貿區實現了浦東新區3/4以上的生產總值,50%的工業總產值,60%的財稅收入,70%的社會消費和外貿進出口。

  聚集了80%的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總部,90%的外資,有力地支撐了上海和東新區「五個中心」的建設。

  「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2017年3月5日,改革,依然進行時。

  當前,需要浦東在建設融開放、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風險壓力測試區,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治理能力的先行區。

  服務「一帶一路」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上,實現新作為。

  浦東,還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戰略的承載區。

  2007年,一批國家級的科技創新項目在上海緊張建設,其中包括了張江高科的上海光源。

  當年7月,「上海光源的意義,恐怕和『兩彈一星』差不多」。

  「要以上海光源工程、浦東科技園作為『院市合作』的新載體,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如今,上海光源二期,以及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等「1+4」項目落戶張江。

  以及已投入使用的上海光源一期、超算中心和蛋白質中心,構成了「印象·張江」最耀眼的存在。

  浦東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張江科學城的目標,是打造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浦東將全力以赴推進科學城規劃的落地實施。

  以推動「五個一批」(一批大科學設施項目、一批創新轉化平台、一批城市功能項目、一批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項目、一批產業提升項目)的重點項目為主要抓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