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面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駐足片刻,一道身影現身,自殿中走了出來。是個錦袍老者,年紀不小,踏出門檻,佝著的身體直了起來,渾沌的眼睛恢復了清明一般,望了望殿外的風景,重重地舒了一口氣,身體明顯地鬆弛下來。

  眼神一掃,注意到劉承祐,眼神一恍惚,朝他點了下頭,爾後腳步匆匆而去。

  「那是何人?」劉承祐問候在殿前的一名內侍。

  「回殿下,是天平軍節度使李守貞,前來東京述職朝拜,昨日方至。」

  原來是他!望著那步下階梯,漸行漸遠的背影,劉承祐一下子想到了許多。此人都親自來朝覲見了,那杜重威呢?也許,得看劉知遠如何安排了。

  並沒讓劉承祐等多久,劉知遠的傳喚諭下,收拾好心情,一絲不苟地理了理本就整齊的袍服,保持著自己都有些把握不住的複雜心態,踏入殿門。

  垂拱殿內的布置,很簡單,並沒有太多亮麗的裝飾,空蕩蕩的,透著股死板的味道,偏暗,冷啾啾的。

  其內,劉知遠坐在御座上,手裡拿著本奏章,樞相楊邠與宰臣蘇逢吉俱在下邊,估計是接見完李守貞之後,繼續處理朝政。另有兩名劉承祐不認識的大臣,觀其服色,品級還不低,應該是劉知遠留用的後晉大臣。

  劉承祐的腳步很輕,但他入內,迅速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或多或少,都向他投以好奇的目光。目不斜視,步至御前,劉承祐拜倒:「兒臣,拜見陛下。」

  低頭注視二子,劉知遠身體停頓了一會兒,隨後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奏章,抬手示意,渾厚的聲音迴響在殿中:「平身。」

  「湖南之事,就如此吧。加馬希廣為武安軍節度使、湖南管內觀察使、江南諸道都統,封楚王!」劉知遠先看向楊邠,吩咐道。

  「是!」楊邠立刻應道。

  不久前,「湖南王」馬希范死了,留下遺命,由其胞弟馬希廣繼位。逢劉知遠入汴,奉表稱臣,以求維穩馬楚政權。劉知遠自然欣喜,為馬希范那奢靡無度的昏主廢朝三日,意思了下。

  後漢之立,南方的割據政權中,馬楚這算是最先表示「臣服」。反倒是此前派人勸進的南平王高從誨,見劉知遠真的入主中原了,沒了動靜。至於南唐與後蜀,南唐有意於淮北,不過有賊心沒賊膽,後蜀嘛,眼下已成後漢京兆之患。

  「你們先退下吧!」劉知遠又說,顯然是想同劉承祐單獨談話了。

  群臣有序告退,錯身而過之時,楊邠目光在劉承祐臉上停留了一下。劉承祐自然察覺到了,不露形色。

  「坐。」殿中更靜了,見劉承祐恭敬地站在那兒,劉知遠指御座下方的一張椅子。

  「是。」

  規規矩矩地坐下,方才楊邠便是坐這兒的,尚且能感受到一陣熱度。劉知遠繼續注視著劉承祐,只是深邃的目光中,帶上了明顯的審量意味。

  一時沒有說話,劉承祐老老實實地坐著,這心態卻是不自覺間,平和了許多。劉承祐自問,沒有什麼值得心虛的。

  趁著這空暇,劉承祐也謹慎地觀察著劉知遠。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威嚴更甚,那種隱約間的氣勢,讓人不敢側目。不過同樣的,劉知遠明顯蒼老了許多,那張蒼然嚴肅的面龐上,增添了不少溝壑,神情間,透著疲憊,老態畢露。比起初繼位時的意氣風發,劉知遠顯然體會到了當皇帝的不容易。

  「壯實了不少,成熟了不少。」讓劉承祐稍感意外的是,劉知遠竟然流露出一絲舐犢之情。

  「這幾個月,兒臣確是學到了不少,成長了不少。」摸不清劉知遠的心思,劉承祐保守地順著他的話說。

  「你此番東出河北,卻是給了朕與朝廷一個大驚喜,若沒有你,朕入中原,不會那麼順利,國家也不會這麼快平定。可以說,這大漢江山,有一半都是你打下來的......」劉知遠感慨著說,態度仍舊溫和。

  不過,這話落在劉承祐耳中,卻感愕然。功勞再高,但這評價,可有些高了,有些重了,重得劉承祐有點承受不住。

  「父親過譽了。若無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與諸文武奮進,豈有如今的大漢。您,才是大漢的脊樑,天命所鍾......」根本不敢接那茬,張口便來,十分謙虛,開舔。

  「確實長進了。」劉知遠卻笑了:「這等奉承之辭,你以往縱會說,卻也不會這麼順暢。」

  劉承祐有點納悶,這是在取笑自己?

  「前議開國之功,朕以史宏肇第一,你居第二,心中可曾不滿?」劉知遠聲音越顯低緩。


  聞問,劉承祐心中一緊,大腦急轉,猜著劉知遠何出此言。快速地眨了眨眼睛,語氣中儘量自然地透露出點不忿之意,劉承祐答道:「兒臣不敢。」

  「只是不敢?」劉知遠輕笑著問。

  劉承祐垂下眼瞼,似乎是默認了。

  見狀,劉知遠不著痕跡地點了下頭,好像劉承祐反應在他預料之中一般,寬慰著說:「朕需考慮周全,不能不顧及其他將士感受。此事,你是受了委屈,朕心裡清楚,會有所補償......」

  「兒不敢有所奢求,只要能為您分憂,便心滿意足了。」劉承祐立刻表態。

  臉上露出點欣慰色,爾後漸漸散去,略作沉吟,劉知遠說:「趙延壽的事,朕聽你兄長匯報過。你的考慮,雖立足於長遠,但實在太過莽撞了,稍有差池,便是大敗虧輸的局面。契丹稱霸嶺北數十年,整合諸族,實力強大,欒城一戰,雖傷其筋骨,但根基猶在。幽燕形勢複雜,漢兵已有十載,未踏入其土。雖然讓他意外地拿下了幽州,但那是契丹內鬥,方給了他機會......」

  劉知遠展開了說教,雖然劉承祐心中有些反駁的話,但很聰明地沒有開口,只是神色平靜地,表現出恭聽訓誡的樣子。

  「而趙延壽此人,朕十多年前便知曉此人,雖小有才具,但不足為信,委兵於他,太欠考慮。」

  「父親教誨的是,兒臣事後,亦覺膽戰心驚,坐立難安。」劉承祐有點後怕地答道:「所幸,這異想天開,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瞥著劉承祐,劉知遠眉毛一橫,聽出了劉承祐的言外之意。不由再度審視著他,表情嚴肅,斟酌片刻問:「你自成德歸,幽州那邊,趙延壽能守住嗎?」

  顯然,劉知遠還是很在意幽燕的情況的。失燕雲則必禍中原,正是明白這個道理,當初他才會極力反對石敬瑭割燕雲以求契丹臂助。

  「兒臣不知?」劉承祐的回答則很乾脆:「一切,只能看雙方攻防結果了,時下已入秋,只要那耶律阮穩定住國內,必定引兵南下。契丹人,是絕對不會放棄幽燕的!」

  言罷,注意到劉知遠緊鎖的眉頭,大概能猜到他在顧慮什麼,劉承祐繼續說:「趙延壽得幽州,據堅城以守,得燕人之助,契丹人想要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重新奪下幽州的。據探報,幽燕之地胡漢矛盾爆發,大量漢民南投,心向燕軍,這些都是趙延壽對抗契丹的底氣。而幽州城中,在燕兵入城後,發生了一起針對胡人的清洗與屠殺,仇恨已深,燕兵幾乎是不可能向契丹人投降的。至於趙延壽,即便此人反覆,縱使他有意再投靠契丹人,也要好好考慮一下能否有好結果......」

  「且,不論幽州那邊的局勢,接下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有一點可以確定,在未來數年,乃至十年之內,大漢北部邊防無虞!」

  聽著劉承祐侃侃而談,劉知遠不自覺地跟著點了兩下頭,然後很快反應過來。看著二子,慢慢回過味來了,劉承訓向他匯報的,顯然與劉承祐親自說的,有所出入。見他這平淡之中指點江山、甫定乾坤的氣度與風采,心中難免生出些複雜的情緒。

  「就眼下,背靠大漢,以擋契丹,才是趙延壽的最佳選擇。而朝廷,也當給他與幽燕軍民一定的支持,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放心大膽地去抵擋契丹......」

  「你此前上表過,裂土封疆與趙延壽,就是這個打算?」劉知遠盯著劉承祐。

  點頭,劉承祐稍微糾正了一下劉知遠的說法:「暫時寄放與趙延壽之手罷了,其若能守,日後必有獻土歸流之時;其若不能守,那麼將來,我朝自發兵取之!」

  劉承祐這話,說得大氣。劉知遠也是微微一呆,舒出一口氣,言語道:「看來,這燕王、幽州節度之尊位,還真就得允與趙延壽了。」

  聽劉知遠這麼說,劉承祐心中暗暗鬆了口氣,應該是被他說服了。他也不求其他,只求劉知遠不要真聽那些「雜言」,壞了他的謀劃。

  也許是說幹了嘴,劉知遠命人奉上茶水,飲了兩口,換了個話題說:「邢州的事,你做得過激了。」

  眉頭一凝,端在手中的茶杯頓在了空中,放下,劉承祐問:「您指的薛懷讓?」

  「不然呢?」劉知遠看著兒子,不悲不喜的樣子,只是平淡地講:「他是一方節度,你說免了就免了。逐其人,抄其家,解其軍權,吞其精兵,誰給你的權力!」

  說到這兒,劉知遠手中的杯具定在了桌上,發出「啪」的一聲脆響。

  氣氛陡然間變得緊張起來,劉知遠幾乎就是在喝問劉承祐:「薛懷讓到東京,跪到宮門前喊冤,細數委屈,鬧得滿城皆知。近日,朕已經收到了不止一份,地方節度上表問詢此事的奏章。你覺得這些節鎮,是如何看待此事?」


  「此事,我也有耳聞。」劉承祐倒是挺平靜的,神色如常,慢條斯理地說:「我知道薛懷讓心中不服,在邢州,留下他一條命,已是法外開恩,卻沒想到,他竟然還有膽量與臉皮到東京喊冤,世上竟還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至於那些節度,我行此事,本就是做給他們看的!」

  聞言,劉知遠當即怒斥了一聲:「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劉承祐表情一滯,這,還是頭一次被劉知遠這般不留情面地喝罵,感覺,倒還挺新奇的。

  見劉承祐臉色「難看」,劉知遠又收起了怒容,平靜地說:「朕以委任薛懷讓為同州節度!」

  這下,劉承祐的臉終於變了色,稍顯愕然地看著劉知遠:「您可知薛懷讓之罪?」

  「朕知道!」劉知遠這般回答。

  劉承祐沉默。

  見他低下頭不說話,劉知遠反倒好奇了:「怎麼,不服氣?」

  視線微微上抬,劉承祐自閉地說道:「兒臣惟父親之命是從,您既降下決定,心服口服。」

  劉知遠洒然一笑,黑臉上掛著笑容,倒顯得有些憨。嘆了口氣,方才衝著劉承祐語重心長地說道:「二郎,鋒芒畢露,銳氣過甚,不一定是好事!大漢新立,百廢待興,還經不起折騰。這江山社稷,還需慢慢收拾,急不得啊。梁、唐、晉之故事,就在眼前,豈能不引以為鑑?」

  下意識地抬頭,與劉知遠的目光在空氣中交匯了一下,迅速避開,劉承祐似有所得,喃喃地應道:「多謝父親教誨。」

  心中則不禁納罕,劉知遠既然將事情看得這般通透,為何東京的局勢,此前會混亂成那樣?

  「罷了!」劉知遠卻是失了談興一般,擺擺手:「去後宮見你母親吧。數月在外,甚是想念,聽聞你歸來,她近日一直盼望著。」

  提到李氏,劉承祐神情柔和了些,身體鬆弛下來,起身,恭順地應道:「是。」

  「兒臣告退!」

  「對了!」劉知遠叫住劉承祐。

  「父親還有何吩咐?」

  劉知遠似乎琢磨了下,但話說得很順暢:「自入東京,河東兵與歸順晉兵相合,頓增數倍,號令不齊,指揮不一,朕已痛定思痛,決意整飭。已詔令史弘肇與郭威負責整頓禁軍,重編軍營指揮,你所率龍棲軍,也在其列,一併整訓!」

  聞言,劉承祐平靜的表情變得有些麻木,一時沒能接話,腦筋急轉,劉知遠也不急,似乎就等著他的回話。目光上瞟,瞥見了劉知遠篤定的表情,他已然想明白了,身體慢慢地鬆弛下來,深深地鞠了個禮:「整訓禁軍,於國有利,兒臣自當全力配合,不敢有異議。」

  「好。」雖然只是通報劉承祐一聲,但見他的態度,劉知遠還是表示很滿意。

  「朕在宮城外,給你準備了一座宅邸,在外征戰數月,也是辛苦了,這段時間,在東京好好歇息一段時間。」劉知遠笑眯眯地說:「另外,朕已決定,以你為樞密副使、中書令,加特進。」

  「謝陛下!」

  劉承祐此時,內心毫無波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