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日本料理和北平小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人哪裡肯放過李鴻飛,三惠園就是個例子,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三惠園雖然在李鴻飛的名下,實際上的使用權還是在日本人手裡。京劇還是要唱的,這麼好的地段實在是可惜。

  城郊偏院的師父師娘和眾師兄弟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昔日繁華不再三惠園日漸凋敝。

  日本商人山本一郎在中國經商多年了,簡直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中國通,要不是時不時露出幾句日語,很多和他見面的中國人都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是個地道的日本人。李鴻飛從戰場回來一直對日本人是帶有極大的仇恨和不屑的,但他的身份是不能暴露在日本人面前的,他還是極力的掩蓋自己的身份,山本一郎只知道李鴻飛是三惠園的東家,不知道他是桂系軍閥的少帥。

  山本一郎在北平的三口株式會社的日式料理店宴請李鴻飛和小月。

  和風餐廳顧名思義是一家日式西餐館,連老闆也是一名日橋,留著兩撇小鬍子,戴了一副黑框眼鏡,甭提,一瞧就是一個日本人的模樣。據說「和風」的廚師也是當過俘虜的日本兵,難怪燒出來的西餐有一股和味兒,而廖承志生前也是和風餐廳的常客,在這裡宴請日本友人。當時長住北京的日本友人西圓寺公一更是這裡的常客。飯店開設日本俱樂部、日本圖書館,聘請東京廚師,新增榻榻米房間。日軍占領時期,日本憲兵經常出入飯店,飯店內人心惶惶,中方服務員的工資難以維持生計。

  這種不懷好意的宴請其實是鴻門宴,日本人的目的很直接就是想收買李鴻飛作為他們在北平京劇界的代言人,在編排新劇和上新的劇目都要加入日本的元素,宣傳東亞共榮的政策。李鴻飛是拒絕的,但是鑑於自己的安全考慮還是婉轉的拒絕了山本一郎的要求。怒火中燒,李鴻飛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全自身和小月的安全實屬難得。

  山本一郎見李鴻飛態度堅持,也不好在留二人就餐,匆匆送別了李鴻飛和小月回住處了。

  從飯店出來二人長舒一口氣,驅車在北平城裡閒逛。一名小女孩坐在路邊走廊的欄杆上,懷裡抱著她的小弟弟。她的面前擺放著一隻製作精良的提籃,裡面放著一些糖葫蘆。小女孩面容清秀,穿著時尚,看上去乾淨利落,很容易引起過路行人的注意,紛紛照顧她的小生意。糖葫蘆是一種傳統美食,大家對它都很熟悉。其實最初它是一劑良藥,據說起源於南宋時期,當年宋光宗皇帝趙惇最寵愛的黃貴妃得了不思飲食的毛病,御醫束手無策,最後一位江湖郎中將冰糖與山楂放著一起煎熬治好了她的病。小胡同里,幾個孩子正在觀看江湖藝人的耍猴表演。從小孩子的神情看,這場表演似乎不怎麼成功,而藝人也很難從這些小孩子身上賺到銅板。在天橋街邊土坑裡玩耍的一對姐弟,姐姐突然發現了拍照的日本人,非常警惕地用手掌阻止正想往外爬的弟弟。小月還是喜歡這樣的日子,日本人的東西再好,她看見就噁心,反倒是看見這樣的場景她是熟悉的滿足的。

  在日本飯店二人只是坐著什麼也沒吃,早就餓了。來到一處小攤子前點了兩碗涼麵和麥米粥。涼麵又稱「過水麵」,古稱為「冷淘」。老北京涼麵是一道傳統的麵食小吃,原料主要有麵條、大蒜、芝麻醬、醬油等,味道厚重,吃在嘴裡又清涼爽口,是地地道道的平民美食。麥米粥是北京的傳統小吃,由大麥米、豇豆和紅糖熬製而成,味道滑爽細膩,香甜可口,非常受小孩子的歡迎。小月這才吃飽,李鴻飛大口朵頤的扒拉著碗裡的涼麵,連臉都舒展了。

  「咱們到天橋逛逛吧」李鴻飛拉著小月的手。

  天橋附近的一個油炸食品攤,拿著長筷子正在炸糖三角的是攤主的女兒。年齡不大,已經開始站在街頭幫助家裡幹活了。這種糖三角甜的粘牙,李鴻飛最愛吃甜的東西,雙腳都挪不動道了,買了一包吃了起來。

  「瞧你吃的,滿嘴都是,哈哈」小月趕忙拿和手絹給丈夫擦嘴,這時的小月用充滿母愛的眼神看著李鴻飛。是不是每個女人都會這麼看自己的愛人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愛情就是男人看女人像女兒,女人看男人像兒子,互相心疼互相依賴互相安慰,彼此是個伴兒,長在心裡,愛在骨子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