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策划進行時
</ins>
第127章 策划進行時
數字文化節本來出脫於王博文,文化局支持,榕城電視台提供媒體支援,結果隨著王博文在外的奔波,榕城本地的推廣越來越劇烈,發展到後面,市政府經歷了幾輪會議研討,決定冠以「國際」稱號。
無他,因為王博文所涉及的那些入駐商家,電子遊戲產業的相關公司和媒體,要來榕城設展,有的要從所在國帶來團隊,這是一個良好的展示榕城風貌文化,有利於招商引資的大事件,必須堅定不移的推動下去。
而一旦涉外,文化局,省文化廳都動了起來,遞交材料到文化部審批。
文化部遵循西部大開發的精神,特事特辦,很快榕城「國際數字文化節」就通過審批,這樣一來,整個榕城都動了起來。
文化節的展會收入分兩個價格,國際展會是幾個檔次,分別是五萬美元,八萬美元,十二萬美元。每個檔次的展會展位匹配的大小,宣傳度,GG欄,展覽牆都不一樣。
國內展會則是十萬,二十萬,三十萬。也有小場館攤位,根據位置和大小,以五千到五萬不等。
而整個場館的施工建設,都由王博文推動,這可是一個大工程,似乎整個榕城的GG設計和施工單位都聚集了起來,王博文合了幾個方案,統一了會展的基礎裝修面貌。而其他的則是在參會方有特殊設計要求的,會到時候進行改進。
時間緊任務重,而這一趟也看得出一些科技和世界500強公司在這個時期的先進性,五百強企業的微軟,戴爾等公司,不光要的是檔次最高的展位,直接自己從國外運團隊過來進行裝修設計。
而且萬惡的是會展的大型公司展位幾乎就是門對門,張晨以會展方的名義,以郵件投寄方式,給相關公司寫信。
無論是哪家公司,先傳個文化部下來的批文,給微軟公司的是先一通吹捧,最後說「發件之日我們已經得到消息,intel公司將在此擁有一個巨大的展位,對國內外嘉賓宣傳他們的新技術。屆時希望貴公司也能加入這場宣傳盛宴!」
發給intel公司則是改了個主體名字,「微軟公司已經先一步擁有了巨大的展位,我們有意將你們的展位預設在微軟對面,強強聯合,亟待貴公司的加盟!」
</ins>
微軟和intel公司在這個年代於國內幾乎是電腦業的代表,而兩家公司一個作業系統,一個處理器的技術緊密結合,高度兼容相互依存。只要給兩家公司打一個信息差,這種涉及pc科技風向標,有文化部和省市推動的會展,他們基本上都會來參加。兩家公司展台靠著,也諳合兩個公司的捆綁宣傳策略。
本來微軟在宣傳 Windows 2000系統時,就會順帶提及該系統在 Intel處理器平台上的出色表現,反之亦然,Intel在宣傳其處理器時也會強調對 Windows系統的優化支持,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的GG效應。兩家公司都在依存式的投放GG,以擴大消費者心中兩家公司的先進性和高品質,雙雙能夠鞏固在市場的高端定位。
所以一拖倆。
而張晨給聯想,惠普和戴爾寫信時,又不一樣,就是在信中提及對方目前為止已經決定入駐,那就自然而然會引得這幾家本身就在競爭的電腦公司發來信函。奇特的是都詢問對方的展位大小,宣傳策略,並且要求自己入駐要會展方面以不低於對方的標準給自己展位。
這不所有大型的高端展位都營銷出去了。
其實能辦到這一點,還是因為榕城把文化節的規格提高了,加了一個「國際」,文化部批條下來,威力自然就不一樣了。
其實,王博文哪裡想到能搞成這樣的地步。
他原本就只認為是一個會展嘞。結果規格一下提高了,但是也沒有辦法了,就硬頂上去,人都是逼出來的。等到王博文操盤了這麼一個大會展的前後過程,不排除有紕漏,但有紕漏都是正常的,世界就是一個草台班子,其實很多東西,縫縫補補,敲敲打打,也就過去了。你說復不複雜,也複雜,難不難搞,也難搞,但誰還不是硬著頭皮沖啊。
就好比眼下的文化節,他們的概念提出來,被市一級一級放大,搞到最後,報文化部上面了,那你怎麼辦?臨陣退縮,不搞了?
那你豈不是聲名狼藉,威望掃地。
就得硬上。而搞場館的經驗,自己沒有,那就找專業人士,把榕城有類似經驗的建築和設計公司全部拉過來,反正打著官方的大旗,大家競標方案,各個方案湊一塊,總結提煉,迅速形成框架認知。這還是沒玩陰招,要自己有這方面的公司,把人家的方案收上來總和一下,修修改改,別人的全退了,提煉的東西變自己的丟給自家公司就用。
多少人玩這套啊。
好在張晨覺得這種玩法完全沒必要,他比較潔身自好,而且他們也不缺這個錢,其次專業的公司還是有專業的東西的,人家也有藏私,等到用的時候好東西才會拿出來。你貿然盜用別人的成果,很可能在一些關鍵數據上就對不上。人家也有指紋的。
說實話,這場會展下來,做好了,錢肯定不少賺,光是這些500強公司的展位費,就是一筆大數目,關鍵是後續王博文名聲打出去了,這資歷,這名頭,做什麼不好做?
奧體中心租用費用是一天十五萬,整個文化節持續七天,算下來費用打了個折,一百萬剛好。
不過其實這一百萬,也就是微軟一家的展位費用。
張晨開始有些期待整個榕城國際數字文化節結束後,整個會展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收益?
而這個時候,自己父親張忠華還在努力上他沒有多大意思的班,母親黃慧芬倒是生活有了些轉機,有空就跑房產交易中心,打聽合鮮居商鋪的價格,了解榕城房產資源,中途居然還幫忙人家中介賣了一套房子。提了三百塊錢。
原因說起來有些好笑,因為在中介交易市場混熟了,了解到中介公司也可以讓一些外圍介紹的人對房子進行提成。
這邊正好黃慧芬聊到一個真心想買房的人,就熱情介紹下領著別人去看房,結果中介那邊管他們這種外圍的小領導把她和客戶帶去的正是幾套積壓房,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中介自然避重就輕,而沒想到黃慧芬有啥缺點說啥缺點,搞得人家直接不買了。
這之後中介算是怕她了,黃慧芬的事跡又在房產交易市場中介圈子那邊傳開,結果沒過多久,那客戶又回來,指名道姓要黃慧芬帶他們去看房。
中介沒辦法,請回黃慧芬,又給了幾套資源,最終選中了一套。大頭肯定是被中介公司給拿了,象徵性的給了黃慧芬300塊錢。
張晨一聽就知道自己老媽被坑慘,中介交易費用是房產的三個點,那套房子賣了十七萬,中介公司收了5000中介費,店長起碼提了一半,但給到自己老媽這邊也就300塊。等於是隨手打發了。
不過黃慧芬顯然沒意思到這一點,回來後還興奮地說自己怎麼得到了客戶的信任。
好吧,只要她高興就好,多少錢都比不上情緒價值,自己何必跟她道破添堵呢。
反正自己的小金庫,現在要是擺出來,估計會讓黃慧芬和張忠華直接爆炸。
只要再過一段時間,等合鮮居那邊接入崛起的市場後,家裡也會嘗到地產的紅利。
……
(本章完)
</ins>
第127章 策划進行時
數字文化節本來出脫於王博文,文化局支持,榕城電視台提供媒體支援,結果隨著王博文在外的奔波,榕城本地的推廣越來越劇烈,發展到後面,市政府經歷了幾輪會議研討,決定冠以「國際」稱號。
無他,因為王博文所涉及的那些入駐商家,電子遊戲產業的相關公司和媒體,要來榕城設展,有的要從所在國帶來團隊,這是一個良好的展示榕城風貌文化,有利於招商引資的大事件,必須堅定不移的推動下去。
而一旦涉外,文化局,省文化廳都動了起來,遞交材料到文化部審批。
文化部遵循西部大開發的精神,特事特辦,很快榕城「國際數字文化節」就通過審批,這樣一來,整個榕城都動了起來。
文化節的展會收入分兩個價格,國際展會是幾個檔次,分別是五萬美元,八萬美元,十二萬美元。每個檔次的展會展位匹配的大小,宣傳度,GG欄,展覽牆都不一樣。
國內展會則是十萬,二十萬,三十萬。也有小場館攤位,根據位置和大小,以五千到五萬不等。
而整個場館的施工建設,都由王博文推動,這可是一個大工程,似乎整個榕城的GG設計和施工單位都聚集了起來,王博文合了幾個方案,統一了會展的基礎裝修面貌。而其他的則是在參會方有特殊設計要求的,會到時候進行改進。
時間緊任務重,而這一趟也看得出一些科技和世界500強公司在這個時期的先進性,五百強企業的微軟,戴爾等公司,不光要的是檔次最高的展位,直接自己從國外運團隊過來進行裝修設計。
而且萬惡的是會展的大型公司展位幾乎就是門對門,張晨以會展方的名義,以郵件投寄方式,給相關公司寫信。
無論是哪家公司,先傳個文化部下來的批文,給微軟公司的是先一通吹捧,最後說「發件之日我們已經得到消息,intel公司將在此擁有一個巨大的展位,對國內外嘉賓宣傳他們的新技術。屆時希望貴公司也能加入這場宣傳盛宴!」
發給intel公司則是改了個主體名字,「微軟公司已經先一步擁有了巨大的展位,我們有意將你們的展位預設在微軟對面,強強聯合,亟待貴公司的加盟!」
</ins>
微軟和intel公司在這個年代於國內幾乎是電腦業的代表,而兩家公司一個作業系統,一個處理器的技術緊密結合,高度兼容相互依存。只要給兩家公司打一個信息差,這種涉及pc科技風向標,有文化部和省市推動的會展,他們基本上都會來參加。兩家公司展台靠著,也諳合兩個公司的捆綁宣傳策略。
本來微軟在宣傳 Windows 2000系統時,就會順帶提及該系統在 Intel處理器平台上的出色表現,反之亦然,Intel在宣傳其處理器時也會強調對 Windows系統的優化支持,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的GG效應。兩家公司都在依存式的投放GG,以擴大消費者心中兩家公司的先進性和高品質,雙雙能夠鞏固在市場的高端定位。
所以一拖倆。
而張晨給聯想,惠普和戴爾寫信時,又不一樣,就是在信中提及對方目前為止已經決定入駐,那就自然而然會引得這幾家本身就在競爭的電腦公司發來信函。奇特的是都詢問對方的展位大小,宣傳策略,並且要求自己入駐要會展方面以不低於對方的標準給自己展位。
這不所有大型的高端展位都營銷出去了。
其實能辦到這一點,還是因為榕城把文化節的規格提高了,加了一個「國際」,文化部批條下來,威力自然就不一樣了。
其實,王博文哪裡想到能搞成這樣的地步。
他原本就只認為是一個會展嘞。結果規格一下提高了,但是也沒有辦法了,就硬頂上去,人都是逼出來的。等到王博文操盤了這麼一個大會展的前後過程,不排除有紕漏,但有紕漏都是正常的,世界就是一個草台班子,其實很多東西,縫縫補補,敲敲打打,也就過去了。你說復不複雜,也複雜,難不難搞,也難搞,但誰還不是硬著頭皮沖啊。
就好比眼下的文化節,他們的概念提出來,被市一級一級放大,搞到最後,報文化部上面了,那你怎麼辦?臨陣退縮,不搞了?
那你豈不是聲名狼藉,威望掃地。
就得硬上。而搞場館的經驗,自己沒有,那就找專業人士,把榕城有類似經驗的建築和設計公司全部拉過來,反正打著官方的大旗,大家競標方案,各個方案湊一塊,總結提煉,迅速形成框架認知。這還是沒玩陰招,要自己有這方面的公司,把人家的方案收上來總和一下,修修改改,別人的全退了,提煉的東西變自己的丟給自家公司就用。
多少人玩這套啊。
好在張晨覺得這種玩法完全沒必要,他比較潔身自好,而且他們也不缺這個錢,其次專業的公司還是有專業的東西的,人家也有藏私,等到用的時候好東西才會拿出來。你貿然盜用別人的成果,很可能在一些關鍵數據上就對不上。人家也有指紋的。
說實話,這場會展下來,做好了,錢肯定不少賺,光是這些500強公司的展位費,就是一筆大數目,關鍵是後續王博文名聲打出去了,這資歷,這名頭,做什麼不好做?
奧體中心租用費用是一天十五萬,整個文化節持續七天,算下來費用打了個折,一百萬剛好。
不過其實這一百萬,也就是微軟一家的展位費用。
張晨開始有些期待整個榕城國際數字文化節結束後,整個會展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收益?
而這個時候,自己父親張忠華還在努力上他沒有多大意思的班,母親黃慧芬倒是生活有了些轉機,有空就跑房產交易中心,打聽合鮮居商鋪的價格,了解榕城房產資源,中途居然還幫忙人家中介賣了一套房子。提了三百塊錢。
原因說起來有些好笑,因為在中介交易市場混熟了,了解到中介公司也可以讓一些外圍介紹的人對房子進行提成。
這邊正好黃慧芬聊到一個真心想買房的人,就熱情介紹下領著別人去看房,結果中介那邊管他們這種外圍的小領導把她和客戶帶去的正是幾套積壓房,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中介自然避重就輕,而沒想到黃慧芬有啥缺點說啥缺點,搞得人家直接不買了。
這之後中介算是怕她了,黃慧芬的事跡又在房產交易市場中介圈子那邊傳開,結果沒過多久,那客戶又回來,指名道姓要黃慧芬帶他們去看房。
中介沒辦法,請回黃慧芬,又給了幾套資源,最終選中了一套。大頭肯定是被中介公司給拿了,象徵性的給了黃慧芬300塊錢。
張晨一聽就知道自己老媽被坑慘,中介交易費用是房產的三個點,那套房子賣了十七萬,中介公司收了5000中介費,店長起碼提了一半,但給到自己老媽這邊也就300塊。等於是隨手打發了。
不過黃慧芬顯然沒意思到這一點,回來後還興奮地說自己怎麼得到了客戶的信任。
好吧,只要她高興就好,多少錢都比不上情緒價值,自己何必跟她道破添堵呢。
反正自己的小金庫,現在要是擺出來,估計會讓黃慧芬和張忠華直接爆炸。
只要再過一段時間,等合鮮居那邊接入崛起的市場後,家裡也會嘗到地產的紅利。
……
(本章完)
</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