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整本書的全部脈絡
也就是說,這本書的轉折點就在於盧友文的出現。作者用了一定筆墨去誇讚盧友文這個任務,也是為後面想對盧友文先揚後抑埋一個伏筆。
我相信那個時間點是小雙最開心的時刻。少女情竇初開,遇見一個喜歡自己的優秀男孩子該有多不容易。
接著就是盧友文帶著小雙離開了詩卉,兩人去外面生活。兩人後來還結了婚。
那段時間是盧友文和小雙的二人世界,是大家都羨慕的神仙眷侶。他們的眼中只有對方,那種全世界都不如一個你的狂熱。
有一說一,瓊瑤筆下的他們並沒有像其他愛情小說的男女主一樣纏綿悱惻。反倒是大面積的去描寫他們的日常生活。
讓我一度覺得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吧。新婚的夫婦像愛了很久的夫妻一樣相敬如賓。你用你的愛好鋼琴去養家餬口,我寫我的文章來追逐夢想。我支持你的愛好,你理解我的夢想。
害,這該死的甜美。
可終究是事與願違,盧友文這廝的水平太次了,而且整個人是心浮氣躁。以至於他寫了好久的書都沒有出版商能看得上。這會兒人就開始變了。
起初是大男子主義作祟,覺得自己身為一個男人,還要自己的女人來養自己,覺得很丟臉。然後呢自己又賺不到錢。導致最後染上了賭博,從此性情大變。
這裡就是全書的高潮部分了。所有的壓力都頂在小雙一個人身上。小雙已經原諒盧友文太多次了,盧友文卻越來越得寸進尺。這次她選擇不原諒他,和他提出離婚。
女主的人格魅力從這一瞬間直接升華。她還是愛盧友文的,她這麼做就是要讓盧友文認清自己,不然眼前的這個男人就會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件事都做不成。
再者詩卉是很心疼小雙的,覺得盧友文是個人渣,壓根就配不上小雙。她知道哥哥很愛小雙,但小雙總是拒絕他,甚至他的援助都不接受。
這時小雙表明了明確的態度,她一直把詩堯當親哥哥一樣看待,即使自己和盧友文離婚了,她和詩堯也是不可能的。
每一層的情感都表現的很飽滿,雖然生活待她不公,但她還是迎面擋了下來,並做出了最優解,這就是讀者心中的完美女主形象。
如果我是作者,這本書也許到這就結尾了。女主一個人帶著孩子獨自走完餘生,男主不知其蹤跡。詩卉一家還是那樣的和諧。
終歸小雙還是小雙,她對盧友文說只要盧友文能寫出完完整整一本讓他自己滿意的書,她就同意復婚。
盧友文這會如打了雞血一般,瞬間就有了動力。興奮地跳了起來。
「小雙,你等我,你等我,我一定能寫得出來的。」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是什麼看不起盧友文這個角色的,自始自終都沒有一點本事,除了吹牛皮。他這個角色讓我一個同性看了都覺得羞愧。
我猜很多女讀者都在罵盧友文,她們的視角應該和詩卉差不多,都為小雙感覺到不值。
不過值得肯定得一點是兩個人從相識到相愛到離婚,從來都沒有變過心。這是我們讀者應該讀到的東西。
現在的感情沒有以前那麼純粹了,覺得不滿意對方了,那就換一個唄。也許這就是瓊瑤想要給我們傳遞的東西。
盧友文最後死了,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因為他答應小雙的第一個承諾做到了,小雙也為了他終生未再嫁。
我個人不喜歡看喜劇,因為我覺得悲劇才是人生常態,不圓滿的結局才是圓滿的人生。
還有需要補充的一點就是我現在也改變了一個觀點,我沒有再看不起盧友文。
原因有二,第一,在某種程度上,我做的確實不如盧友文。
第二,羅翔老師說過一句話。「人的一生看不起別人其實就是在看不起自己。」這句話我深有體會。我願去做那個平視自己的普通人也不願去做一個活得不自在的人。
至此,我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愛上了每一個角色。他們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完美。
我相信那個時間點是小雙最開心的時刻。少女情竇初開,遇見一個喜歡自己的優秀男孩子該有多不容易。
接著就是盧友文帶著小雙離開了詩卉,兩人去外面生活。兩人後來還結了婚。
那段時間是盧友文和小雙的二人世界,是大家都羨慕的神仙眷侶。他們的眼中只有對方,那種全世界都不如一個你的狂熱。
有一說一,瓊瑤筆下的他們並沒有像其他愛情小說的男女主一樣纏綿悱惻。反倒是大面積的去描寫他們的日常生活。
讓我一度覺得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吧。新婚的夫婦像愛了很久的夫妻一樣相敬如賓。你用你的愛好鋼琴去養家餬口,我寫我的文章來追逐夢想。我支持你的愛好,你理解我的夢想。
害,這該死的甜美。
可終究是事與願違,盧友文這廝的水平太次了,而且整個人是心浮氣躁。以至於他寫了好久的書都沒有出版商能看得上。這會兒人就開始變了。
起初是大男子主義作祟,覺得自己身為一個男人,還要自己的女人來養自己,覺得很丟臉。然後呢自己又賺不到錢。導致最後染上了賭博,從此性情大變。
這裡就是全書的高潮部分了。所有的壓力都頂在小雙一個人身上。小雙已經原諒盧友文太多次了,盧友文卻越來越得寸進尺。這次她選擇不原諒他,和他提出離婚。
女主的人格魅力從這一瞬間直接升華。她還是愛盧友文的,她這麼做就是要讓盧友文認清自己,不然眼前的這個男人就會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件事都做不成。
再者詩卉是很心疼小雙的,覺得盧友文是個人渣,壓根就配不上小雙。她知道哥哥很愛小雙,但小雙總是拒絕他,甚至他的援助都不接受。
這時小雙表明了明確的態度,她一直把詩堯當親哥哥一樣看待,即使自己和盧友文離婚了,她和詩堯也是不可能的。
每一層的情感都表現的很飽滿,雖然生活待她不公,但她還是迎面擋了下來,並做出了最優解,這就是讀者心中的完美女主形象。
如果我是作者,這本書也許到這就結尾了。女主一個人帶著孩子獨自走完餘生,男主不知其蹤跡。詩卉一家還是那樣的和諧。
終歸小雙還是小雙,她對盧友文說只要盧友文能寫出完完整整一本讓他自己滿意的書,她就同意復婚。
盧友文這會如打了雞血一般,瞬間就有了動力。興奮地跳了起來。
「小雙,你等我,你等我,我一定能寫得出來的。」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是什麼看不起盧友文這個角色的,自始自終都沒有一點本事,除了吹牛皮。他這個角色讓我一個同性看了都覺得羞愧。
我猜很多女讀者都在罵盧友文,她們的視角應該和詩卉差不多,都為小雙感覺到不值。
不過值得肯定得一點是兩個人從相識到相愛到離婚,從來都沒有變過心。這是我們讀者應該讀到的東西。
現在的感情沒有以前那麼純粹了,覺得不滿意對方了,那就換一個唄。也許這就是瓊瑤想要給我們傳遞的東西。
盧友文最後死了,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因為他答應小雙的第一個承諾做到了,小雙也為了他終生未再嫁。
我個人不喜歡看喜劇,因為我覺得悲劇才是人生常態,不圓滿的結局才是圓滿的人生。
還有需要補充的一點就是我現在也改變了一個觀點,我沒有再看不起盧友文。
原因有二,第一,在某種程度上,我做的確實不如盧友文。
第二,羅翔老師說過一句話。「人的一生看不起別人其實就是在看不起自己。」這句話我深有體會。我願去做那個平視自己的普通人也不願去做一個活得不自在的人。
至此,我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愛上了每一個角色。他們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