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羽翼漸滿
這隊自南京星夜馳騁前往京城的人馬共有三十七人,他們身著便服,晝伏夜出,因為帶著聖諭和兵部的戡合,一路順利,到達京郊後,所有人分散入駐良鄉老爺莊,陳關廟,李家營等地。
為首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南京鎮撫司千戶,周皇后的二哥周鉉。
另外一位是當年參加過寧錦大捷,在戰場上表現兇悍的副千戶左良玉。
在接到曹化淳親自帶來的皇帝密旨之後,周鉉從柜子里取出了一把寶刀,刀背印刻著四個字:「寶晟宣威」。
這把刀是當今聖上在藩邸做信王時親手所贈,周鉉藏在柜子里從未捨得取出。
兩年前妹妹大婚,他也只和當時的信王有一面之緣,恐怕聖上早已忘記賜刀的事,但對周鉉來說,這無疑是天恩了。
如今聖上急召,怕是宮中生變,周鉉知道這把刀要準備出鞘了。
不敢耽擱,越過南京鎮撫司,周鉉秘密點起自己最信任的三十六個緹騎,從自己的駐防地江北燕子塢出發,星夜趕往京城。
幾乎與周鉉同時從南京出發的還有崇禎的大伴王承恩。
與周鉉秘密進京不同,王承恩在百十名太監錦衣衛的護送下,風風光光一路向北。
自打皇帝宣詔令王承恩返京,王承恩即將執掌內廷的傳聞便甚囂塵上。
有傳言稱,魏忠賢,王體乾執掌司禮監只是雷霆雨露,不可能長久。
崇禎皇帝的潛邸舊人王承恩回來,便是給廠公頭上打了把傘,是晴是陰就靠這把傘來說話了。
因此,有那些玲瓏之人便提前準備拜碼頭,搭關係,尤其是那些開衙建府,有些來頭,住在靈佑宮、琉璃廠附近的大小太監們早就蠢蠢欲動,早開始備厚禮,準備認乾爹,拜老祖宗了。
王承恩這一路返回京城,和三年前離開京城可謂是天壤之別。
三年前的天啟四年,正是魏忠賢權柄滔天的時候,彼時王承恩作為信王的大伴,曾對魏忠賢「冷言寡淡」,被魏忠賢排擠離開京城,一路上風雨滄桑,悽苦伶仃。
所到之處,如瘟神降臨,無不關門閉戶,唯恐避之不及。
而這次返京則是另一番光景。
人還是那個人,可這人的主子已然成了皇帝。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承恩作為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最大熱門人選,自然是一路上風光無限。
雖然他已經儘量低調,但沿途省府道縣的各級官員就像是長了千里眼順風耳,無不傾巢出動迎來送往。
還沒到天子腳下,孝敬的銀子就超過五萬兩,綾羅綢緞,珍寶玉器,更是不計其數。
王承恩也不客氣,所有孝敬禮品照單全收,封存歸檔,寫下何人何地送上何物,一併記在一滾捲軸上。
抵達京師後,為了避嫌,王承恩趁夜幕降臨,城門即將關閉之時,帶了兩個貼身太監,從東便門悄悄進城。
走東江米巷,經台基廠,繞到重華宮過東安門,住在了紫禁城東側的隆福寺。
住下之後,王承恩第一時間請求覲見主子,這是規矩。
很快從宮裡回話出來,令王承恩第二日辰時一刻入宮,在乾清宮西暖閣朝見天聽。
翌日。
辰時。
紫禁城的上空陰雲密布,一陣一陣的朔風,絳褐色的雲團團滾動著,被風催動著,不情願似的緩緩南移。
朱由檢揉了揉不斷跳動的太陽穴,昨夜審閱奏章直至二更天,一早便被屋檐下的喜鵲吵醒,乾脆起床用了早膳,召見早已在西暖閣外等候的王承恩。
傳召之後,王承恩在傳旨太監的引導下進入西暖閣。
「奴婢王承恩,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平身。」
「謝皇上。」王承恩起身,但仍不敢抬頭仰視天顏。
朱由檢,「抬起頭來。」
王承恩微微抬頭,只與皇帝對視一眼,立即又低下頭,看向地面。
「奴婢久未得見天顏,今日蒙聖上召見,實感榮幸之至。」
朱由檢,「呆柱兒,你瘦了。」
呆柱兒!
王承恩聽聞皇上叫自己渾名,竟一時難掩心中酸楚,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三年了,皇上還沒忘記自己,還認他這個奴才!
王承恩含淚道,「奴才自上次辭別皇上,日日思念,恨不能見,至今一千一百一十三天,時刻銘記皇恩浩蕩,萬世難報奴才,奴才....想念皇上了。」
朱由檢頗為感動,聽得出來,王承恩表白是真情流露,絕非虛言。
人非草木,莫說是皇帝,就算是當了玉皇大帝也免不了那些七情六慾。
較之與魏忠賢,揣摩聖意的那份虛假相比,王承恩的真情流露更顯可貴。
朱由檢也是心中一陣暖意,這幾天閱讀了無數奏章,一篇篇官場現形記看的他是觸目驚心。
剛開始是驚愕憤怒,繼而悲涼麻木,及至最後無奈接受。
雖說早已知道人心難測,但還是驚愕於人心不古竟能如此齷齪,難得見到王承恩這樣對主子一片赤誠的奴才了。
「忠心可嘉,朕心甚慰。一路辛苦。」
王承恩道,「皇上此言折煞老奴,為陛下盡忠,為朝廷效力,微臣願披肝瀝膽,以報效皇恩,為陛下分憂解難。」
說著王承恩從懷中取出一支捲軸,上前半步,雙手捧給朱由檢。
朱由檢接過捲軸,疑道,「這是什麼?」
「皇上,老奴代為保管,現在還給皇上。裡面是白銀五萬八千二百三十兩,綾羅綢緞二百匹,珍寶古玩六十二件。
進京之前,王承恩已將自己一路上收到的孝敬帳冊寫了節略,交給心腹太監送進宮了。
朱由檢對照官場現形記里的數字和王承恩所報帳冊一一對比,居然比之前報備的帳冊多出八千餘兩,綾羅綢緞,古玩古董也多出許多。
因而朱由檢問道,「不對吧,怎麼會有這麼多?你前次報上來的數字沒有這麼多啊!」
王承恩道,「前次奴才報備的是路上各級官員送的禮品帳冊,今次捲軸里是奴才孝敬皇上的帳冊,裡面有奴才這三年來在南京撈的一些油水和偏門,不怕皇上責怪,奴才也是借著皇上潛邸舊人的身份順了一點外財。但奴才知道,奴才所有的一切都是靠皇上得來的,飲水思源,做人不忘本,奴才就是皇上的守財奴,代皇上保管這些財物,現在四處用兵,皇上需要的時候,奴才自然要全部拿出來還給皇上。」
「好奴才!」
朱由檢龍心大悅,拍著龍椅扶手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興奮地道,「好奴才!朕要大大的重用你!」
為首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南京鎮撫司千戶,周皇后的二哥周鉉。
另外一位是當年參加過寧錦大捷,在戰場上表現兇悍的副千戶左良玉。
在接到曹化淳親自帶來的皇帝密旨之後,周鉉從柜子里取出了一把寶刀,刀背印刻著四個字:「寶晟宣威」。
這把刀是當今聖上在藩邸做信王時親手所贈,周鉉藏在柜子里從未捨得取出。
兩年前妹妹大婚,他也只和當時的信王有一面之緣,恐怕聖上早已忘記賜刀的事,但對周鉉來說,這無疑是天恩了。
如今聖上急召,怕是宮中生變,周鉉知道這把刀要準備出鞘了。
不敢耽擱,越過南京鎮撫司,周鉉秘密點起自己最信任的三十六個緹騎,從自己的駐防地江北燕子塢出發,星夜趕往京城。
幾乎與周鉉同時從南京出發的還有崇禎的大伴王承恩。
與周鉉秘密進京不同,王承恩在百十名太監錦衣衛的護送下,風風光光一路向北。
自打皇帝宣詔令王承恩返京,王承恩即將執掌內廷的傳聞便甚囂塵上。
有傳言稱,魏忠賢,王體乾執掌司禮監只是雷霆雨露,不可能長久。
崇禎皇帝的潛邸舊人王承恩回來,便是給廠公頭上打了把傘,是晴是陰就靠這把傘來說話了。
因此,有那些玲瓏之人便提前準備拜碼頭,搭關係,尤其是那些開衙建府,有些來頭,住在靈佑宮、琉璃廠附近的大小太監們早就蠢蠢欲動,早開始備厚禮,準備認乾爹,拜老祖宗了。
王承恩這一路返回京城,和三年前離開京城可謂是天壤之別。
三年前的天啟四年,正是魏忠賢權柄滔天的時候,彼時王承恩作為信王的大伴,曾對魏忠賢「冷言寡淡」,被魏忠賢排擠離開京城,一路上風雨滄桑,悽苦伶仃。
所到之處,如瘟神降臨,無不關門閉戶,唯恐避之不及。
而這次返京則是另一番光景。
人還是那個人,可這人的主子已然成了皇帝。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承恩作為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最大熱門人選,自然是一路上風光無限。
雖然他已經儘量低調,但沿途省府道縣的各級官員就像是長了千里眼順風耳,無不傾巢出動迎來送往。
還沒到天子腳下,孝敬的銀子就超過五萬兩,綾羅綢緞,珍寶玉器,更是不計其數。
王承恩也不客氣,所有孝敬禮品照單全收,封存歸檔,寫下何人何地送上何物,一併記在一滾捲軸上。
抵達京師後,為了避嫌,王承恩趁夜幕降臨,城門即將關閉之時,帶了兩個貼身太監,從東便門悄悄進城。
走東江米巷,經台基廠,繞到重華宮過東安門,住在了紫禁城東側的隆福寺。
住下之後,王承恩第一時間請求覲見主子,這是規矩。
很快從宮裡回話出來,令王承恩第二日辰時一刻入宮,在乾清宮西暖閣朝見天聽。
翌日。
辰時。
紫禁城的上空陰雲密布,一陣一陣的朔風,絳褐色的雲團團滾動著,被風催動著,不情願似的緩緩南移。
朱由檢揉了揉不斷跳動的太陽穴,昨夜審閱奏章直至二更天,一早便被屋檐下的喜鵲吵醒,乾脆起床用了早膳,召見早已在西暖閣外等候的王承恩。
傳召之後,王承恩在傳旨太監的引導下進入西暖閣。
「奴婢王承恩,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平身。」
「謝皇上。」王承恩起身,但仍不敢抬頭仰視天顏。
朱由檢,「抬起頭來。」
王承恩微微抬頭,只與皇帝對視一眼,立即又低下頭,看向地面。
「奴婢久未得見天顏,今日蒙聖上召見,實感榮幸之至。」
朱由檢,「呆柱兒,你瘦了。」
呆柱兒!
王承恩聽聞皇上叫自己渾名,竟一時難掩心中酸楚,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三年了,皇上還沒忘記自己,還認他這個奴才!
王承恩含淚道,「奴才自上次辭別皇上,日日思念,恨不能見,至今一千一百一十三天,時刻銘記皇恩浩蕩,萬世難報奴才,奴才....想念皇上了。」
朱由檢頗為感動,聽得出來,王承恩表白是真情流露,絕非虛言。
人非草木,莫說是皇帝,就算是當了玉皇大帝也免不了那些七情六慾。
較之與魏忠賢,揣摩聖意的那份虛假相比,王承恩的真情流露更顯可貴。
朱由檢也是心中一陣暖意,這幾天閱讀了無數奏章,一篇篇官場現形記看的他是觸目驚心。
剛開始是驚愕憤怒,繼而悲涼麻木,及至最後無奈接受。
雖說早已知道人心難測,但還是驚愕於人心不古竟能如此齷齪,難得見到王承恩這樣對主子一片赤誠的奴才了。
「忠心可嘉,朕心甚慰。一路辛苦。」
王承恩道,「皇上此言折煞老奴,為陛下盡忠,為朝廷效力,微臣願披肝瀝膽,以報效皇恩,為陛下分憂解難。」
說著王承恩從懷中取出一支捲軸,上前半步,雙手捧給朱由檢。
朱由檢接過捲軸,疑道,「這是什麼?」
「皇上,老奴代為保管,現在還給皇上。裡面是白銀五萬八千二百三十兩,綾羅綢緞二百匹,珍寶古玩六十二件。
進京之前,王承恩已將自己一路上收到的孝敬帳冊寫了節略,交給心腹太監送進宮了。
朱由檢對照官場現形記里的數字和王承恩所報帳冊一一對比,居然比之前報備的帳冊多出八千餘兩,綾羅綢緞,古玩古董也多出許多。
因而朱由檢問道,「不對吧,怎麼會有這麼多?你前次報上來的數字沒有這麼多啊!」
王承恩道,「前次奴才報備的是路上各級官員送的禮品帳冊,今次捲軸里是奴才孝敬皇上的帳冊,裡面有奴才這三年來在南京撈的一些油水和偏門,不怕皇上責怪,奴才也是借著皇上潛邸舊人的身份順了一點外財。但奴才知道,奴才所有的一切都是靠皇上得來的,飲水思源,做人不忘本,奴才就是皇上的守財奴,代皇上保管這些財物,現在四處用兵,皇上需要的時候,奴才自然要全部拿出來還給皇上。」
「好奴才!」
朱由檢龍心大悅,拍著龍椅扶手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興奮地道,「好奴才!朕要大大的重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