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食品安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靠山屯變化很大!

  即使春節,知青新村也有大量的人在,一是有不少人家遠,沒法或者不願回去,因為在靠山屯生活,太舒服了。

  二是去年已經連續有兩批人完成輪訓,加入秉義組,奔赴各省各地,反應極好,領導小組的人不願耽擱時間,正加緊培訓新的人員,缺口太大了。

  去年的時候,在吉春輪訓的北省知青,已經早已分批奔赴各市、縣、農場、林區,已經開始工作了,今年要繼續向村鎮滲透。

  所以,北省這邊的巡查、指導、總結等工作量極大,需要秉義組派出更高密度的人員,更是進一步擴大了人員需求。

  如果不是要指導北省知青下鄉,這年春節,周秉義根本不可能在吉春家裡過。

  自去年以來,牛大叔聽了文昊的意思,靠山屯兒埋頭發展,也不盲目擴大,只在精耕細作和林下經濟使力。

  不斷優化種植技術的同時,糧食產量已經翻了一番,小麥已經突破了七百斤,春玉米更是接近了千斤大關,北省黑土地實在給力,已經快接近文昊前世的產量了。

  想來隨著育種技術突破,未來還會更高。

  因為有拖拉機和大量知識青年加入,靠山屯傾注資源和人力最多的,反而不是大田,而是林下。

  在華夏環境人員的支持和監管下,大量的山林被有效的開發,根據植被和小環境特點,不同種類的作物被穿插種植起來,這其中還包括不少經濟灌木,比如藍莓、山楂等,一邊實踐,一邊總結提高,技術和產量都提升很快。

  如今,除了一些以教學和研究為目的的原因,保留的品種和區塊之外,種植品種已經開始朝著更高價值方向優化。

  相對於種植,養殖項目倒是擴充不明顯,除了原來的雞、豬之外,增加了鴨、鵝、兔、羊、奶牛等禽畜,和一些研究性質的如鹿、貂、林蛙、蜂等。

  聽牛大叔講,今年還會多三樣變化。

  一是為了有更多的場地研究林下種養殖,周邊又划進來大量山林給了靠山屯兒,胡義的護林員隊伍擴充了。

  二是一個有水的山谷,新開了500畝水田,增加了水稻育種、種植和稻田環境生態研究項目。

  三是公社仿照靠山屯兒模式,新開了另外兩個基地,和靠山屯一起,極大的提高了知識青年培訓的速度,大量經過培訓的青年,唱著歌,流水一般奔赴各地。

  另外,濛江縣裡,知識青年工作組已經普及到村一級了,已經先於北省全面鋪開,今年肯定會有更多更明顯的成果出來。

  「昊子,以後的濛江,不單是英雄戰鬥過的地方,還是知識青年們的聖地了!」

  牛大叔自豪的宣布,然後繼續說道:「你牛大叔我,現在去公社,老李都得讓著我,好茶喝著,好煙供著,哎,你不知道多爽,老李一點脾氣沒有。」

  「昊子,你見到了吧,周秉義是不是瘦多了,本來就不胖,這下更是瘦了兩圈,看著讓人心疼,不過,身體也結實多了,還是年輕好啊!」

  「老牛,你不用羨慕,你再請我喝一頓好酒,我給你個東西,說不定還能再生個娃,金銀柱結婚另過了,你這膝下空落落的,抓緊些,還能種一茬。」

  這時候,老藥子插嘴逗老友。

  「哈,你這老傢伙,我都快六十的人了,還能吃那東西?你這為了賣藥,心都黑了。」

  「總說你眼力差你還不信,來,看這裡,我這頭髮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樣?」

  老藥子指著自己的頭,得意的看向老友,牛大叔探頭細看,一下子驚了。

  馬上起身上前老藥子的兜,沒有結果後,抬手裝樣子的掐著老友的脖子。

  「說,得了什麼好東西,交出來,你給我交出來……」

  如果不看場景,僅聽說話,還以為特務在審革命黨。

  牛大叔如願以償,小心收好,胡義在旁邊起鬨,結果被牛隊長諷刺,

  「有本事你別要,我說胡義,秦寡婦那天去你屋裡那麼久,都幹了什麼,是不是要交代一下。」

  哦,有故事!

  胡義看到文昊戲謔的目光,怕三人成虎,急忙解釋:「別聽你牛叔胡說啊,那天是有事,還有隔壁老張家的大閨女跟著呢!」

  「哦?兩個人?牛吹大了,你行麼?」

  「哈哈……哈哈哈哈……」


  ……

  笑鬧了一會兒,牛大叔像是村頭說八卦的大嬸兒,神秘的說道:

  「水稻研究基地那裡,有個三十多歲的研究員,瘦瘦的,很有本事,聽說是專門從南方調過來的,咱們大田選種,可是幫了不少忙,過年回老家了,要不你就能見到了。」

  文昊心裡一激靈,連忙問道:「姓什麼?」

  「姓袁,你們認識?」

  何止認識,仰慕久矣!崇敬久矣!

  第二天,胡義和胡鷹父子倆帶著三個孩子去打獵了,說是住山林小院,這兩天不回來了。

  文昊跟著牛大叔,轉了一圈兒,牛隊長還聰明的叫上兩個值班的知青跟著,說不定能記點什麼呢。

  現在,隨著青貯技術的使用,靠山屯兒牛羊數量大增,豆秧、玉米杆、豌豆棵、紅薯藤等,都被打碎後做成了青貯,飼養了不少牛羊。

  就連少見的奶牛,都專門養了不少,供孩子和老人用。有時候多了,知青們也能打打牙祭。

  隨著蚯蚓養殖的擴大,雞場的規模也大了不少,如今,雞蛋、雞肉在靠山屯兒已經不稀罕,食堂里每天都有,吃飯時每人一個雞蛋,成了標配。

  「牛大叔,這雞毛都怎麼處理的?」

  「做雞毛撣子、小孩踢的毽子什麼的,用不完剩下的都漚了肥,怎麼,還有其他用處?」

  「嗯,隨後你找華夏的人問一下,雞毛應該能做一種特殊的塑料,重量輕硬度大韌性好,能做船舷和汽車儀錶盤,很好用。」

  「那可得記好嘍!」

  這時候,農村幾乎沒有廢料,什麼作用都被開發出來,很少產出垃圾。

  「還有啊,不要盲目提高育肥效率,太違反生長規律的不是好事兒,不到兩個月長成的雞,不要也罷……」

  「啊?能長那麼快麼?那肉還能吃麼?」

  「所以,做食品都是良心產業,入口的東西,不得不謹慎啊,我看還建了暖棚,是不是在種菜?」

  「這個也適可而止吧,一小塊地里每年收穫五六茬,地力夠麼?最後還是要走到大量使用化肥的路子上去,那和催熟的雞有什麼區別?」

  文昊想到前世,魯省大規模的買北省黑土種菜的事兒,有些告誡意味的說著。

  這事兒,一考慮到經濟效益上來,都會努力壓榨一切,多麼不合理的事情都會發生,你能想像,這世上居然有還沒有豆腐筋道的雞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