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老百姓很聰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許是被大雁肉刺激到了,近幾天不斷有人去東拉河邊尋摸,希望能夠捉只大雁嘗嘗。

  在他們看來,王滿銀和王延強所用的方法並不是什麼秘密。只要弄根針,再捉條泥鰍完事兒……

  總之,有手就行。

  可惜讓人們失望了,現在東拉河邊連根大雁毛都看不到。

  黃土高原只是大雁們遷徙途中歇腳的地方,受到驚嚇後,它們早已經飛到更北方,哪會傻到繼續待在原地。

  王連順那邊見趙建海指望不上,轉天就召集二隊社員們開會,商量著正式開始淤地壩。

  沒了趙建海,大家變得很隨意。

  當然,主要謝守政在講,其他人不斷提出各種意見。

  大家最關心的有兩個問題:如何保證土壩不會被沖毀,第二就是如何解決滲水。

  別以為老百姓傻,不知道淤地壩的好處……關鍵看著好處不一定能得到。

  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到最後忙乎幾個月一場空,還不如不干。

  謝守政很有耐心,對社員們的問題挨個講述,給大家整明明白白的。

  到最後,沒人再反對,反而有些激情好漲的樣子。

  王滿銀再次感覺自己小瞧了王連順的智慧和擔當。

  整個動員會從頭開到尾,人家沒多說幾句話,更沒喊什麼口號,輕易就讓社員們同意,而且發自肺腑的。

  這絕對是一種能耐。

  還是那句話,不要把老百姓當成傻子看,他們有著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只要把利益關係講明白,讓人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根本不用上邊動員,他們就會自發的去做。

  沒好處的事兒,能磨洋工自然磨洋工。

  淤地壩真做成,能給二隊帶來十多畝上好的川地。

  如果風調雨順的年成倒沒什麼。畢竟有個「夠不夠,三百六」,糧食再多落到社員們手裡也有定量。

  但遇到荒年,這可是能救命的。

  偏偏黃土高原這個日慫的天氣,不旱不澇的年景實在太少了。真沒吃的,那就只能外出討飯。

  年前有次王滿銀在河溝邊碰到石川村放羊的杜老漢,兩人閒聊時,對方曾說自己活了五十多歲,幾乎年年都外出討飯。

  從記事起,只有兩年田裡的莊稼收成好才沒討飯。

  罐子村這邊稍微好點,但也沒好多少。

  另外說修建土壩,按照謝守政的設計圖,其實屬於土石壩。

  需要用到炸藥和雷管開山取土取石頭的……由隊裡出錢,讓王延強幫忙聯繫購買。

  現在對危險品管理比較鬆散,這也不算什麼難事兒。只要拿著村裡的證明,很容易能買到。

  王滿銀開完會返回村頭,借著夜色照例進入空間,第一時間直奔紅薯地。

  不出所料,裡邊又趕起不少蝗蟲。

  沒辦法,目前只能暫時採用這種笨方法。

  再過上一個多月,等東拉河裡有了青蛙,捉幾隻放入空間養著,或許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捉完蝗蟲,再給空間裡那群家禽家畜餵了食物,他才施施然走上場畔。

  到家,就見媳婦正坐煤油燈下,雙手對著算盤珠子劃拉呢。

  「滿銀,你回來了?我給你端洗腳水。」蘭花忙起身道。

  「別忙,我自己來。你咋又開始打算盤了?」王滿銀好奇地問。

  對自家婆姨學習的勁頭,王滿銀是非常佩服。

  除了剛開始一段時間,他教過一些簡單字形、筆畫和拼音外,後來基本處於放養的狀態,一切靠對方自學。

  但是蘭花從來沒有對自己放鬆要求。

  經過兩三個月的學習,她現在差不多掌握有五六百個漢字,而且字典用的很熟,基本可以通讀大部分文章了。

  數學更省事,王滿銀只教了阿拉伯數字的寫法。

  至於加減乘除,這個蘭花本來就會……說起來很神奇,別看現在罐子村很多婆姨不識字,卻屬於心裡明白,個個帳目算的很順溜。

  自家婆姨也如此。

  自從蘭花學會使用阿拉伯計數後,每天晚上對代銷點的盤點,王滿銀都交到對方手中。


  剛開始他還對一下帳,後來見沒啥差錯,徹底當了甩手掌柜。

  這幾個月供銷社也派人來對過帳,一分一毫差錯都沒出過。

  現在瞧這意思,蘭花又開始對算盤下手了?

  看把你能得,咋不上天!

  「咱們代銷點每天都是些零零碎碎的數目,用本子加加減減太麻煩……我聽說用算盤更方便一些。滿銀,你來的正好,給我講講算盤咋用。我照著書上說的練……越弄越迷糊。」

  不同於後世,這個時代的小學數學課本對算盤使用有很詳細的介紹,而且名字就叫「算術」。

  王滿銀來自後世,對算盤自然一竅不通。

  不過面對蘭花期待的目光,他只能硬著頭皮接過課本。自己雖然不會,但是根據記憶,前身倒是學過的。

  隨便翻了一頁,數學題很有時代特色。

  「某戰士利用休息時間為貧下中農理髮,上半月理了240人,下半月理了270人。一個月一共為多少貧下中農理髮……」

  連看幾個題目,王滿銀翻到講解珠算那一頁閱讀,逐漸回憶起相關內容。

  剛開始確實很容易迷糊,因為算盤上採用的是上二下五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屬於十進位和二進位混合體。

  下面的算珠滿5進1進到上面,上面的珠子滿2進1。剛開始不熟練,很容易越算越迷糊。

  前身高小畢業,數學本身也不錯。只是這些年用算盤比較少而已,底子還是有的。

  王滿銀隨便撥弄幾遍,真找到點感覺。

  他盤算著是不是趁著媳婦學習的機會,自己也重新拾起算盤,就當技多不壓身了。

  畢竟如果在這方面讓蘭花比下去,容易夫綱不振。

  其實只要把算盤的口訣背熟,剩下就是練手速,熟練記憶。做到心手合一,好像沒有什麼難得。

  這就好像王滿銀曾經學五筆,剛開始記不住字根。打字時總對著鍵盤摸索,腦海里不斷背誦,半天打出一個字。

  等熟練了,記憶變成本能。

  也許他不知道鍵盤上每個摁鍵包含的字根,但是只要手放在上邊,不由自主就能打出來。

  無他,唯手熟爾。

  打算盤,同樣如此。

  剛開始王滿銀磕磕絆絆,伴隨著講解,自己也摸索著學習,倒是將算盤珠子撥的噼里啪啦。

  這兩口子也算是絕了,大半夜不睡覺,坐在炕上連算盤玩。

  如果讓村里其他人知道,估計該說腦子有毛病了。

  ***

  嗯,如果不出意外,明天可能就上架了,提前求個首訂,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趁著上架前,說幾句心裡話。

  從開書起,我就一直不太順利。剛開始本書沒人看,差點太監掉。

  12月15號左右,我突然開始發燒,當時買不到抗原檢測,稀里糊塗喝了退燒藥。

  幾天後,燒倒是退下來了,關鍵咳嗽一直沒停。

  是的,這都一個月了,咳嗽還沒停。

  期間在醫院拍過兩次胸片,都說肺上有炎症,但是不太嚴重,屬於個人體質問題,恢復的比較慢。

  藥倒吃了不少,現在我還在吃,也不知道啥時間徹底恢復。

  身體不斷反覆,所以本書我一直寫得比較慢,手頭目前一章存稿都沒有。今晚熬個夜,看能不能趕出來兩章。

  其實快不起來的……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對於一些日常細節,只能查資料,儘可能做到還原。

  其實每一個細節,我都儘量找多處資料進行佐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人質疑土雞價格太貴,我至少從十幾篇回憶錄里找到了價格。價格自然是不統一的,分為供銷社收購價(供銷社大喇叭廣播收雞,3毛錢一斤,)和黑市價格(黑市活雞價0.9-1.1元/斤波動)。

  還有更多價格資料,暫時不發了。有懷疑的,其實可以上網找。

  另外第二個引起爭議的就是彩禮錢(幾百到一千),很多人都覺得在那個年代,彩禮不可能有這麼貴。

  為此我查了最少幾十萬字的資料……別以為是吹牛,因為我手頭整理的相關記載有十多種,都證明這個價格是發生過的。

  個人認為,最權威的記載當然是省志、地方志、縣誌,我在這裡邊都找到相關描述。

  沒錯,省志裡邊也有記載。

  而且所用的詞語為「一般」「普遍」「很多」……這說明,彩禮高並非是個例。

  另外,不少那個時代人的回憶錄里(我手頭找到十幾個記錄),也提到了彩禮價格。有插隊知青們的回憶,有作家們寫的,並非只路遙先生一人。

  還有人覺得這麼高的彩禮,當時農民不可能出得起……這個,就沒辦法把操作方式寫出來了。無非是換,買,還有其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