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戰友,同學
東去的列車在蒼白的大地上穿行,嘶吼的寒風在火車皮外不甘地盤旋,到底沒有突破那一層布滿了白霜的窗玻璃。
車廂里姜陽三個人正喝著茶水打著撲克。
「老靳,該你出牌了,愣什麼神呢?」
李幹事急吼吼地催促著,渾然不覺得自己的聲音會打擾到一旁正在看書的蘇寒。
回過神來的靳老師看了李幹事一眼,隨後又看了蘇寒一眼,抽出幾張牌扔在桌上,欲言又止。
被這番作態吸引了注意力的李幹事不忘跟牌,確定自己穩壓一頭之後又催道:
「我說老靳,咱們這也算是走了千里路的交情了,有什麼話就說,磨磨唧唧的。」
相處幾天下來,三個人也慢慢有了交情。雖然還不到磕頭拜把子的程度,但正如李幹事小小年紀就稱呼年齡大他一輪的靳老師「老靳」一樣,一路上說說笑笑也沒了太多顧忌。
「我就在想啊,你說以後要是像蘇寒這樣的學生多了,咱們還跑的過來嗎?」
說完後,靳老師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來。
其實這樣的想法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太可能。
交大,畢竟是交大。
名牌大學代表的不僅僅只是被刻意拔高的高考錄取線,還代表著絕對的學術成就和教學水平,以及高人一等的學生就業情況。
像蘇寒這樣完全不顧慮自己的前途一心參軍報國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也許以後如蘇寒所說,大學生數量飽和後參軍入伍會成為一種就業途徑,但那也不是交大學生的最佳選擇。
或許自蘇寒以後,好些年交大都不可能再有參軍入伍的學生,更何況是畢業生。
李幹事沒他想的這麼多:「以後多了,那也不會只有咱們跑,也不會就是咱們跑,怕什麼。」
而坐在蘇寒身邊的姜陽則因為這個問題,陷入了沉思,即使李幹事催促也不曾從問題中回神過來。
看著身邊三個人,一個埋頭讀書,一個剛從沉思中醒來,另一個陷入沉思怎麼叫都叫不醒,李幹事默默地收起自己手裡的牌,目光在對面坐著的一對入神的人臉上來回掃視。
「老靳,你說以後咱倆要是還遇上這麼一對人,那坐車上得有多無聊。」
聽著這麼簡單的話,靳老師笑著搖搖頭,不再言語。
蘇寒回到學校的第二天,交大師生便從一紙顏色鮮明的公告上感受到了震撼。
這是他們從來想像不到的事情,就在他們眼前,即將發生。
「經過徵兵體檢、政治考核,以下1名參軍報名同學初步符合應徵入伍條件。
蘇寒,學號1999060121,機械學院,入伍通知書編號2002000001,服役部隊,105團。
如有不同意見者,請予2002年11月18日前向學校武裝部辦公室(第一行政樓一樓)王幹事反映,聯繫電話……」
「經過校黨委與學位委員會共同商議決定,通過蘇寒同學關於提前考試及畢業答辯的申請……」
學生們震撼於有人居然申請提前畢業,而教職工們則震撼於這所高校里居然有學生這麼不理智選擇去當兵。
機械學院此時已經亂成了一片。
他們真的是後知後覺,直到校領導親自跟江院長談話,他們才知道被他們視為囊中物的蘇寒已經選擇參軍,而且已經走完了體檢的流程。
這個時候想要找蘇寒讓他反悔已經來不及了。
丁副院長這時候才明白,原來當日老宋找他不是為了給社會上某家企業當說客。
院領導是真的想發火,可一肚子火偏偏又不知道該向誰發。
沖蘇寒嗎?可是他們誰都沒有跟蘇寒稍微透露哪怕一點希望他留校的口風。至於向武裝部?徵兵是國家政策,人家也是在正常履行職能。
機械學院的亂更直觀地表現在專門為蘇寒準備的考試和畢業答辯上。
武裝部進行公示的這段時間,也是他們對蘇寒的論文進行驗證的時間。
正因為特事特辦,所以這場專門為一個人準備的畢業答辯就比平日更多了幾分嚴謹。
查閱資料,驗證數據,證實結論,一應內容反覆論證。是以蘇寒答辯的當天,圍觀的學生們就發現了特別詭異的一點——答辯老師和蘇寒全程對話都不曾看過論文內容,只有黑板上擦了又寫寫了又擦的圖像和數據證明這是一場畢業答辯。
所以這場答辯後,蘇寒理所應當地得到了優秀的評價。
而交大的校園內,從此流傳出這樣一個共識——不想死,就別申請提前畢業。
蘇寒當然不知道自己的遭遇會創造這樣一條共識。
因為此時此刻他已經坐上北上的列車。
並不是專門用於運兵的專列,也不是他一個人。
交大的風雲或許只被他一人攪動,但其他學校的徵兵工作卻並沒有交大那麼冷清。
在那座十三朝古都所在的城市,一共有四十餘名大學生被批准入伍,此時他們正集中坐在一節車廂里,被兩位來自S集團軍的接兵骨幹陪同著。
比起地方徵兵入伍的小年輕們,這些人早已經歷了離開家鄉的感覺,難受和哭泣已經成了過去式,新鮮和好奇則是進行時。
「同學,你是哪個學校的,敢問高姓大名?」
坐在蘇寒身邊的男生一臉興奮,看著手握書本的蘇寒,眼神里多少有些譏誚。
上車後短短十分鐘,他已經清楚地了解了前后座的姓名年齡學校以及去處。蘇寒是最後一個他想要了解的對象,因為在此之前,蘇寒一直盯著書本不曾理會過那麼活躍的他。
這輛車上的所有人都帶著傲氣。
即使蘇寒也不會例外。
只是有些人將傲氣埋進骨子裡,有些人將傲氣浮於表面。
蘇寒的行為被他解讀為過早的表現,根據他的猜測,這節車廂里兩個接兵骨幹所在的部隊,必然有一個是蘇寒的去處。
「蘇寒,交大的。你呢?」
蘇寒的目光從書上移開,很認真地側過頭看著對方問道。
面前的男生給蘇寒的印象是跳脫的,當然蘇寒也很理解這種跳脫。在一個陌生又嶄新的環境中,迫切地想要確立自己的位置並團結更多的朋友結成團體,這是人習慣性的反應。
交大兩個字並沒有多響亮,但坐在蘇寒周圍聽到它的人都下意識地將視線挪到了蘇寒身上。
他們當然不是被蘇寒這個人名吸引。
交大在這半個月的風雲他們並不清楚,因為在各自的學校里,他們才是真正的風雲人物。
他們驚訝的是交大這所屹立在古都所有大學頂尖的高校,居然有人會參軍。
錯愕的男生下意識地收起了自己憑藉學校產生的驕傲,這種在小範圍內有絕對壓制效果的驕傲面對交大兩個字毫無用處。
隨後以開玩笑的口吻調侃道:
「怎麼,交大的高材生也跟我們來湊熱鬧?」
「哦,對了,我叫荊向南,理工大的。」
「學的都是一樣的教材,坐的都是一樣的車,談不上什麼高材生。當兵只是一種選擇,又不是什麼稀罕事,也談不上湊熱鬧。我跟你沒什麼區別,只是想,所以就來了。」
蘇寒的風輕雲淡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是特別的,而不僅僅是因為他來自交大。
也因為這種感覺,讓更多人心裡忽然產生了一種距離感。似乎他們跟蘇寒之間有一堵牆隔著。
只是如果他們足夠了解蘇寒,就明白這位讓他們覺得隔了牆的人,其實只是說了他認為最本質的事情。
如果所有人放下心中的傲氣,真正將這裡當做一個新的起點,從本質上講,他們都只是一群對部隊一無所知的新兵蛋子。
荊向南的笑容意味難明,似乎並沒有因為蘇寒的這番話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蘇同學看的這是專業書吧?不是我說,你現在看這些也沒用,到了部隊又不考。再說了,咱們進了部隊肯定要進公務班然後考軍校的,你現在努力也是白瞎。」
蘇寒沒有解釋什麼,只是笑著搖搖頭:「閒著也是閒著。」
「你這就不對了,怎麼說大家也都是即將投身革命的同志,難得湊在一起,多少聯絡一下感情嘛。」
荊向南鐵了心想讓蘇寒加入他們閒聊的圈子,說話的時候多了幾分促狹:
「怎麼,交大的高材生覺得跟我們這幫子一本二本大專聊不開?」
這樣的擠兌早在好幾年前蘇寒就經歷過,現在對他完全沒有任何效果。即使荊向南為他拉起一節車廂四十多人的反感情緒,蘇寒依舊不為所動。
「我說話可能有些直接,可能會讓你們感覺到我很驕傲,也可能讓你們覺得我不合群。
但不管你們承不承認,沒有同甘共苦,培養不出歷久彌堅的感情的。
再過十幾個小時,我們會被相繼投放到不同的地方。經歷三個月的軍訓,如果分到技術部隊,還要經歷更長時間的專業訓練。」
「只有共同經歷過訓練場上揮灑汗水,戰場上流下鮮血,然後不管情不情願卸下肩章再共同坐著一輛車回來的時候,我們才有聯絡感情的基礎。」
「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叫戰友。所以,現在我只想好好看書,同學。」
車廂里姜陽三個人正喝著茶水打著撲克。
「老靳,該你出牌了,愣什麼神呢?」
李幹事急吼吼地催促著,渾然不覺得自己的聲音會打擾到一旁正在看書的蘇寒。
回過神來的靳老師看了李幹事一眼,隨後又看了蘇寒一眼,抽出幾張牌扔在桌上,欲言又止。
被這番作態吸引了注意力的李幹事不忘跟牌,確定自己穩壓一頭之後又催道:
「我說老靳,咱們這也算是走了千里路的交情了,有什麼話就說,磨磨唧唧的。」
相處幾天下來,三個人也慢慢有了交情。雖然還不到磕頭拜把子的程度,但正如李幹事小小年紀就稱呼年齡大他一輪的靳老師「老靳」一樣,一路上說說笑笑也沒了太多顧忌。
「我就在想啊,你說以後要是像蘇寒這樣的學生多了,咱們還跑的過來嗎?」
說完後,靳老師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來。
其實這樣的想法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太可能。
交大,畢竟是交大。
名牌大學代表的不僅僅只是被刻意拔高的高考錄取線,還代表著絕對的學術成就和教學水平,以及高人一等的學生就業情況。
像蘇寒這樣完全不顧慮自己的前途一心參軍報國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也許以後如蘇寒所說,大學生數量飽和後參軍入伍會成為一種就業途徑,但那也不是交大學生的最佳選擇。
或許自蘇寒以後,好些年交大都不可能再有參軍入伍的學生,更何況是畢業生。
李幹事沒他想的這麼多:「以後多了,那也不會只有咱們跑,也不會就是咱們跑,怕什麼。」
而坐在蘇寒身邊的姜陽則因為這個問題,陷入了沉思,即使李幹事催促也不曾從問題中回神過來。
看著身邊三個人,一個埋頭讀書,一個剛從沉思中醒來,另一個陷入沉思怎麼叫都叫不醒,李幹事默默地收起自己手裡的牌,目光在對面坐著的一對入神的人臉上來回掃視。
「老靳,你說以後咱倆要是還遇上這麼一對人,那坐車上得有多無聊。」
聽著這麼簡單的話,靳老師笑著搖搖頭,不再言語。
蘇寒回到學校的第二天,交大師生便從一紙顏色鮮明的公告上感受到了震撼。
這是他們從來想像不到的事情,就在他們眼前,即將發生。
「經過徵兵體檢、政治考核,以下1名參軍報名同學初步符合應徵入伍條件。
蘇寒,學號1999060121,機械學院,入伍通知書編號2002000001,服役部隊,105團。
如有不同意見者,請予2002年11月18日前向學校武裝部辦公室(第一行政樓一樓)王幹事反映,聯繫電話……」
「經過校黨委與學位委員會共同商議決定,通過蘇寒同學關於提前考試及畢業答辯的申請……」
學生們震撼於有人居然申請提前畢業,而教職工們則震撼於這所高校里居然有學生這麼不理智選擇去當兵。
機械學院此時已經亂成了一片。
他們真的是後知後覺,直到校領導親自跟江院長談話,他們才知道被他們視為囊中物的蘇寒已經選擇參軍,而且已經走完了體檢的流程。
這個時候想要找蘇寒讓他反悔已經來不及了。
丁副院長這時候才明白,原來當日老宋找他不是為了給社會上某家企業當說客。
院領導是真的想發火,可一肚子火偏偏又不知道該向誰發。
沖蘇寒嗎?可是他們誰都沒有跟蘇寒稍微透露哪怕一點希望他留校的口風。至於向武裝部?徵兵是國家政策,人家也是在正常履行職能。
機械學院的亂更直觀地表現在專門為蘇寒準備的考試和畢業答辯上。
武裝部進行公示的這段時間,也是他們對蘇寒的論文進行驗證的時間。
正因為特事特辦,所以這場專門為一個人準備的畢業答辯就比平日更多了幾分嚴謹。
查閱資料,驗證數據,證實結論,一應內容反覆論證。是以蘇寒答辯的當天,圍觀的學生們就發現了特別詭異的一點——答辯老師和蘇寒全程對話都不曾看過論文內容,只有黑板上擦了又寫寫了又擦的圖像和數據證明這是一場畢業答辯。
所以這場答辯後,蘇寒理所應當地得到了優秀的評價。
而交大的校園內,從此流傳出這樣一個共識——不想死,就別申請提前畢業。
蘇寒當然不知道自己的遭遇會創造這樣一條共識。
因為此時此刻他已經坐上北上的列車。
並不是專門用於運兵的專列,也不是他一個人。
交大的風雲或許只被他一人攪動,但其他學校的徵兵工作卻並沒有交大那麼冷清。
在那座十三朝古都所在的城市,一共有四十餘名大學生被批准入伍,此時他們正集中坐在一節車廂里,被兩位來自S集團軍的接兵骨幹陪同著。
比起地方徵兵入伍的小年輕們,這些人早已經歷了離開家鄉的感覺,難受和哭泣已經成了過去式,新鮮和好奇則是進行時。
「同學,你是哪個學校的,敢問高姓大名?」
坐在蘇寒身邊的男生一臉興奮,看著手握書本的蘇寒,眼神里多少有些譏誚。
上車後短短十分鐘,他已經清楚地了解了前后座的姓名年齡學校以及去處。蘇寒是最後一個他想要了解的對象,因為在此之前,蘇寒一直盯著書本不曾理會過那麼活躍的他。
這輛車上的所有人都帶著傲氣。
即使蘇寒也不會例外。
只是有些人將傲氣埋進骨子裡,有些人將傲氣浮於表面。
蘇寒的行為被他解讀為過早的表現,根據他的猜測,這節車廂里兩個接兵骨幹所在的部隊,必然有一個是蘇寒的去處。
「蘇寒,交大的。你呢?」
蘇寒的目光從書上移開,很認真地側過頭看著對方問道。
面前的男生給蘇寒的印象是跳脫的,當然蘇寒也很理解這種跳脫。在一個陌生又嶄新的環境中,迫切地想要確立自己的位置並團結更多的朋友結成團體,這是人習慣性的反應。
交大兩個字並沒有多響亮,但坐在蘇寒周圍聽到它的人都下意識地將視線挪到了蘇寒身上。
他們當然不是被蘇寒這個人名吸引。
交大在這半個月的風雲他們並不清楚,因為在各自的學校里,他們才是真正的風雲人物。
他們驚訝的是交大這所屹立在古都所有大學頂尖的高校,居然有人會參軍。
錯愕的男生下意識地收起了自己憑藉學校產生的驕傲,這種在小範圍內有絕對壓制效果的驕傲面對交大兩個字毫無用處。
隨後以開玩笑的口吻調侃道:
「怎麼,交大的高材生也跟我們來湊熱鬧?」
「哦,對了,我叫荊向南,理工大的。」
「學的都是一樣的教材,坐的都是一樣的車,談不上什麼高材生。當兵只是一種選擇,又不是什麼稀罕事,也談不上湊熱鬧。我跟你沒什麼區別,只是想,所以就來了。」
蘇寒的風輕雲淡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是特別的,而不僅僅是因為他來自交大。
也因為這種感覺,讓更多人心裡忽然產生了一種距離感。似乎他們跟蘇寒之間有一堵牆隔著。
只是如果他們足夠了解蘇寒,就明白這位讓他們覺得隔了牆的人,其實只是說了他認為最本質的事情。
如果所有人放下心中的傲氣,真正將這裡當做一個新的起點,從本質上講,他們都只是一群對部隊一無所知的新兵蛋子。
荊向南的笑容意味難明,似乎並沒有因為蘇寒的這番話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蘇同學看的這是專業書吧?不是我說,你現在看這些也沒用,到了部隊又不考。再說了,咱們進了部隊肯定要進公務班然後考軍校的,你現在努力也是白瞎。」
蘇寒沒有解釋什麼,只是笑著搖搖頭:「閒著也是閒著。」
「你這就不對了,怎麼說大家也都是即將投身革命的同志,難得湊在一起,多少聯絡一下感情嘛。」
荊向南鐵了心想讓蘇寒加入他們閒聊的圈子,說話的時候多了幾分促狹:
「怎麼,交大的高材生覺得跟我們這幫子一本二本大專聊不開?」
這樣的擠兌早在好幾年前蘇寒就經歷過,現在對他完全沒有任何效果。即使荊向南為他拉起一節車廂四十多人的反感情緒,蘇寒依舊不為所動。
「我說話可能有些直接,可能會讓你們感覺到我很驕傲,也可能讓你們覺得我不合群。
但不管你們承不承認,沒有同甘共苦,培養不出歷久彌堅的感情的。
再過十幾個小時,我們會被相繼投放到不同的地方。經歷三個月的軍訓,如果分到技術部隊,還要經歷更長時間的專業訓練。」
「只有共同經歷過訓練場上揮灑汗水,戰場上流下鮮血,然後不管情不情願卸下肩章再共同坐著一輛車回來的時候,我們才有聯絡感情的基礎。」
「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叫戰友。所以,現在我只想好好看書,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