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群英薈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興平二年末,帝時任廬江太守,復宛陵述職安定公。復歸宛陵,聞梁王鑠與蜀王尚有嫌隙,於是調解。

  鑠好武,尚喜文,安定公以鑠年長,常偏袒蜀王尚。帝與太后劉氏話,鑠、尚、並孫尹二氏面帝,帝擁二王入懷,鑠掙而不得,大哭,尚竊喜。帝不責二人,而目殺眾仆,仆皆駭,不復挑唆。

  帝命鑠仆取一矢,徒手斷之。又取二矢,亦斷之。取三矢,力竭方斷。帝問鑠與尚得失,尚答:兄弟齊心,蓋莫能催。帝曰:此乃三矢之訓,百萬一心。眾皆稱善。梁蜀二王此不復爭也。

  ——《季漢書·本紀昭武帝紀上》

  劉基調解完劉鑠和劉尚的矛盾,又與自己的兩個小娘孫氏和尹氏打過招呼,便領他們拜見劉氏。

  劉氏讓孫氏和尹氏自去,留劉基兄弟三人說話。

  劉氏拉著三人的手,眼含熱淚道:「鑠兒和尚兒能重歸於好,為娘高興。你們阿爺喜文厭惡,所以常責備鑠兒,你們心裡要明白!」

  三人點頭不語,劉基也明白為何劉鑠和劉尚的矛盾如此深重,最終還是劉繇不會做老子啊!

  哎!

  母子間一直說到傍晚,劉繇下朝回府後,父子四人才坐在一起吃飯。

  劉繇已經聽說了劉基用三根箭矢教訓劉鑠和劉尚的事情,高興地看著劉基三兄弟說:「你們大哥是有大才的,你們要多向他學習!」

  劉鑠和劉尚稱是。

  然後劉繇對劉基說:「你在廬江的事情,我都在信里看過,但讀信不如聽你親口說,你就和我說說你在廬江如何治理地方,也好讓鑠兒和尚兒學習!」

  劉基於是娓娓道來,父子四人一直說話到深夜。

  當晚劉基在州牧府住下,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就起來收拾儀表,準備上朝。

  卯時,劉基和眾臣在大殿中等候。這大殿是今年年中緊急加蓋的。彼時劉繇剛剛戰勝袁術,於是命人在宛陵修築大殿,方便日後朝會。

  因為是緊急加蓋的,所以修得比較小,在規制的範圍以內。據說明年還將建立新的宮殿,以便劉繇會見臣工。

  劉基覺得劉繇在擊敗袁術後就開始飄了,他在內心思考是否應該勸諫。

  在他思索時,同僚們上來與他打招呼。

  劉基一一回禮,同時越來越驚喜,因為有一些新面孔的主人名傳史書!

  除了昨日見過的程秉,還有新任功曹嚴畯和主簿全柔,這三人是最出名的。

  當然還有許多老面孔——出任丹陽太守的孫邵、會稽太守王朗、豫章太守華歆、吳郡太守許劭、九江太守呂岱、別駕是儀、治中步騭等。

  劉基很高興看到自己便宜父親手下有這麼多能人,這對他們的統治有利。

  不多時,身著黑色公卿服的劉繇從後殿出來,他頭戴高山冠,丰神俊貌,氣度威嚴,只看外表已有霸主的氣場。

  眾臣雙手拿著玉板躬身:「拜見主公(州牧大人)!」

  劉繇抬手:「請起!」

  「謝主公!」

  劉繇跪坐在上方,對眾人道:「時值年末,吾召四方郡守述職,就從許子將開始吧!」

  許劭出列,向劉繇述職。先是代表眾吏向劉繇問候,然後開始上報境內賦稅、民生、軍務等事件。

  許劭治理的吳郡今年共計徵收賦稅五千萬錢、三百二十五萬石糧。眾臣皆驚,感嘆吳郡之富庶,當為揚州之首!

  沒辦法,像吳郡這樣未經多少戰爭摧殘的地方,其經濟民生比江北的廬江和九江二郡好太多。東漢最後一次人口統計,吳郡有口70萬,這是在冊的。而今這個數字保持得相對較好,許劭說現在吳郡在冊人口約60萬,田近500萬畝。又讓其餘郡守驚訝。

  另外一提,許劭在吳郡實行的是十稅五的田稅,口錢和算賦一併徵收。

  然後,許劭又將其餘郡內比較重要的事情說了說,主要就是耕與戰之事。同時向劉繇舉薦了一些能吏良將,讓他們的名字在主君耳邊亮一亮,其中一個劉基比較耳熟,叫「周魴」!

  最後,許劭向劉繇請辭,言說自己年事已高,難以承受案牘之勞行。

  劉繇先是挽留,但許劭態度比較堅決,最後劉繇還是同意了自己老朋友的請求,調任他為從事祭酒,讓許劭留在宛陵陪伴自己。

  許劭感謝劉繇的體諒,同時建議劉繇讓別駕是儀接替他的位子。

  劉繇思索一番後說:「既然如此,是儀,就勞煩你替我看護吳郡了!」

  是儀出列:「儀謹遵主公調令!」

  於是,是儀接替許劭出任吳郡太守!

  這杆子事說完,又輪到會稽太守王朗。

  王朗腰杆筆直地出列,態度莊重地向劉繇匯報:「州牧大人,會稽郡今年……」

  聽王朗稱呼劉繇為「州牧大人」,劉基就明白王朗對劉繇的態度。王朗並沒有把自己當做劉繇的臣子,而只是以大漢官員的態度對待劉繇。對於王朗來說,劉繇是州牧,是長吏,僅此而已!

  劉繇當然清楚,但他也不在意。

  其實劉繇現在的想法和劉表、劉璋等人差不多,內心都巴不得當今天子早日駕崩。這樣他們這些宗親就可以真真正正地舉起「匡扶漢室」的大旗,學光武再中興一次大漢朝廷!

  不管台上的劉繇和台下的王朗作何想,劉繇依舊耐心聽完王朗的匯報,並誇讚他:「王公能為大漢盡忠職守,當為吾輩楷模!」

  王朗恭敬地退下。

  會稽現在有口約35萬人,徵收稅賦3500萬錢,240萬石糧,依舊是按照十稅五的田稅徵收。相比吳郡少很多。

  之後豫章太守華歆述職:「主公,豫章……共徵得錢2800萬,糧196萬石。」

  劉基低著頭,心下調侃:華歆啊華歆,和王司徒比起來,你雖然德行更高潔,但這政事就遜色了呀!

  但劉基其實是不了解實情,如果不是華歆的話,可能豫章還收不上來這麼多稅賦!

  豫章是大郡,漢壽年間人口一度突破150萬,而今仍然有口百餘萬。

  但是豫章郡和荊州許多郡縣一樣,境內有很多宗賊,還有很多山越。所以即便在冊人口有百萬之巨,最終能收到手裡的賦稅很少。

  今年豫章郡共徵得錢2800萬,糧196萬石……而豫章郡實際卻有人口100餘萬。

  劉繇惱怒道:「什麼?!」

  華歆躬身:「明公息怒!」

  然後他解釋,豫章的宗賊們在官府徵收賦稅時,常常聯合鄉里,阻撓抗拒稅吏,甚至還有殺害朝廷吏員的情況。

  華歆手下沒有多少兵,且戰力甚至還不如宗賊們的私人部曲,只能聽之任之。

  就算徵收到了賦稅,運輸途中還可能被山越人打劫,落得人財兩空的下場,所以華歆也很無奈。當太守憋屈到他這個份上,恐怕也沒幾個了。

  劉繇聽後十分震怒,決定派人鎮壓,但一時也沒想好派誰去,於是將議題往後押,待述職結束再讓眾臣討論。

  之後輪到代丹陽太守孫邵,最初孫邵被劉繇拜為別駕,奉為上賓。但孫邵並不看好劉繇能坐穩揚州刺史的位置,直到後來劉繇擊敗袁術,孫邵才開始用心為劉繇辦事,順便還把自己寡居的小妹介紹給劉繇做妾室,穩固二人的政治關係。

  由於原丹陽太守周昕註定離任,於是劉繇先讓孫邵領丹陽都尉,代行太守之職。

  後來周昕聽說此事後,主動讓出位置。劉繇按照約定命他為軍師祭酒。

  說回丹陽郡,由於這兩年和袁術的大戰,丹陽郡的經濟民生有些凋敝。

  現在丹陽郡有口52萬,今年徵得賦稅4900萬錢。又因為這兩年征戰對丹陽百姓的負擔很重,今年劉繇下令減免賦稅,將田稅從去年的十稅七調整為十稅四,以減輕百姓負擔。所以今年丹陽郡只徵得糧草234萬石。

  呂岱倒數第二個述職,九江郡在賦稅這塊沒什麼好說的,還是因為袁術禍亂淮南,劉繇免除了九江今年所有的賦稅,不然這地方真沒法活人。

  不過呂岱還是匯報了九江郡的人口、民生、軍事等事。

  九江郡現有在冊平民25萬人,是整個揚州人口最少的。

  然後呂岱向劉繇匯報了困守壽春的袁術的情況,還有各地剿撫賑災的情況,另外像劉繇舉薦了魯肅和胡質兩位人才。

  最後又向劉繇請求調運賑災糧,讓九江郡百姓能渡過這個艱難時刻。

  劉繇對呂岱的工作表示理解,承諾將調運糧草50萬石至九江,賑濟災民。

  他褒獎九江郡的官吏,然後做出指示,讓九江郡的民眾明年無需繳納口錢和算賦,只需繳納5成田稅即可。眾臣又是歌功頌德一番。


  最後輪到劉基,劉基上前:「主公,兒臣赴任廬江郡半年,驅逐孫策,安撫地方,恢復生產,廬江郡已初見起色!」

  「廬江郡而今有口36萬,田約200萬畝,今年徵得口錢與算賦3660萬錢,田稅170萬石。」

  「兒臣還在舒縣興辦女子織造局,兩月間織造舒錦200匹,得錢52萬錢。」

  「另外兒臣陸續在各地和地方大族合辦鐵官,向百姓租借售賣鐵器,百姓們漸漸用得上鐵器不說,官府還因此得利百萬錢。」

  「兒臣還把劉氏糖搬到舒縣,世家們從官府買到糖霜後部分留作己用,部分通過牙人賣到荊州,據說劉景升的襄陽城內一兩上好的糖霜能賣到萬錢!而今廬江官辦的糖坊已獲利超4000萬錢!」

  「還有……」

  劉基一通講述,其中大部分其實昨夜都已經和劉繇說過。

  今日再說,其實是劉基想通過己口啟發各郡的郡守們,想辦法合理地「開源節流」。

  眾臣為劉基的新政驚訝,或沉思、或皺眉、或欣喜。

  劉基今日述職的內容,必將在揚州掛起狂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