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廬江攻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五月十五日,劉基在新喬遷的太守府內閱讀公文,忽然家奴引著太史慈來到書房。

  劉基放下手中竹簡:「子義,你可有要事前來?」

  太史慈穿著符合夏季顏色的朱色公服,頭戴長冠,但他身高奇威,看上去不像文官,而似武人。

  太史慈走到近前,拱手:「府君,慈正有要事前來!」

  劉基問:「是何事?子義且說來。」

  太史慈面色嚴肅地說:「府君,孫策於四月中殺六安侯,改六安縣,又攻占安風、陽泉二縣!現在蘆北三縣盡為孫策所有!」

  劉基大驚:「什麼!你說的是真的?!」

  太史慈點頭:「慈不敢欺瞞府君!」

  劉基起身對門口家僕道:「劉仲,去請高先生!」

  然後他走到掛在牆上的輿圖跟前,迅速指出太史慈所說的三個縣。

  「六安、安風、陽泉!那他豈不是把我的廬江分走一半!我恨啊!」

  劉基轉頭問太史慈:「子義,孫策現在幹嘛?」

  太史慈答:「府君,據說孫策現在陽泉整兵備戰,兵馬已過五千!」

  劉基疑惑:「陽泉?那不是在淮水邊上嗎?他不來攻我?」

  太史慈說出自己的猜測:「府君,我覺得孫策是想攻取汝南!」

  劉基轉身看輿圖:「汝南?嗯……確實有這種可能,不過我的臥榻之側豈容他孫策鼾睡?得讓他把六安等地給我吐出來!」

  然後劉基開始在房間裡來回渡步,思考驅逐孫策的方法。

  太史慈駐足原地,也在內心思考。

  劉基心想:孫策這貨有王霸之志,他明明可以占了廬江北後,轉頭來攻我。為什麼現在想要去打袁術呢?

  跟快他就明白:是了,袁術新敗,孫策想痛打落水狗。但是……

  但是汝南不一定就比廬江好打啊!而且這樣不是把後背暴露給我嗎?

  劉基又想不通了,他覺得孫策的行為不符合他「小霸王」的人設。作為小霸王,孫策不應該硬剛讓他吃苦頭的舒縣嗎?

  想不通想不通,劉基對孫策的了解僅限於史書。史書上的人性格分明,但真實的人卻複雜很多。

  而且孫策身邊肯定還有人幫他,就像劉基身邊的高岱、太史慈等人一樣。

  不一會兒,高岱進屋。

  劉基拉著高岱的手說:「先生,孫策占了六安、安風、陽泉三縣,我欲立刻奪回,先生意下如何?」

  高岱聞言大驚:「什麼?!此話當真?」

  太史慈說:「慈以督郵之位巡視各縣,然而走到六安時,我觀城頭掛著『孫』字大旗便停下問過路民人,他們告知我六安確為孫策所據有!」

  高岱靠近輿圖,撫須思索:「六安侯國是廬江大縣,人口眾多幾不下於舒縣。這個重鎮確實應該奪回!」

  劉基聽後,立刻說:「既然先生也認同,那麼事不宜遲,我立刻出兵!」

  「慢著!府君莫急!」高岱高聲制止!

  劉基被高岱喝醒,他剛剛衝動了。唯恐孫策占六安三縣做大,只想儘快把孫策扼殺在搖籃中!

  劉基坐下:「是我急了,請先生為我指點迷津!」

  高岱站在輿圖前問太史慈:「子義可打探到孫策在何處?有多少兵馬?」

  太史慈答:「我聽聞孫策在陽泉整頓兵馬,據說人馬不下五千!」

  高岱疑惑:「孫策怎麼有這麼多兵馬?」

  太史慈搖頭,劉基卻說:「我聽說孫策年少便在淮揚成名,於舒縣、壽春一帶素有人望,且故烏程侯的武名傳揚宇內,恐怕有很多人去投靠孫策!」

  高岱點頭:「如此說來,孫策倒是個大患。」

  劉基在內心不斷點頭,那可是孫策啊!然後劉基看向太史慈,內心稍感安寧……至少咱們子義勇武不在孫策之下。

  高岱思索一番後,心中有了定策:「府君,我建議您立刻讓於都尉領兵屯駐龍舒縣!人數不需多,五百即可。」

  劉基疑惑道:「為何?」

  高岱解釋:「我恐孫策已經攻占潛縣,若再占了龍舒,則我軍危矣!」


  「請主公下令讓於都尉他們守住大別山內各山道路口,以免孫策假意在陽泉整兵,實則派人偷渡大別山,陰襲廬南!」

  劉基點頭,太史慈贊同道:「主簿此策可令我軍立於不敗!」

  論起籌畫,劉基這個半灌水戰略型選手在高岱這樣正兒八經的謀士面前,是沒有可比性的。

  劉基籌畫靠的是時代前瞻性和歷史經驗,在大戰略的規劃上可以在漢末算一流選手。但到具體執行戰略的戰術層面,劉基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劉基要把高岱帶在身邊的原因!

  高岱精通《左傳》在漢末是出了名的,《左傳》寫的什麼?滿篇的「軍政」之事。精通《左傳》不就代表高岱是出色的戰略家和政治家嗎?

  劉基叫家僕劉仲準備好筆墨,然後開始書寫令狀,遣廬江都尉於麋領解煩衛右部左曲駐守龍舒縣,嚴防死守各處山道關口,同時派出斥候前往大別山北部的潛縣,探查孫策軍動向!

  然後高岱繼續說:「孫策素有武名,但無籌畫之才。他整兵陽泉倒是招妙棋,身邊應該有高人指點!」

  劉基眼神一亮!

  孫策身邊的高人?那不就是周美郎嘛!

  於是劉基說:「我聞舒縣周氏有名喚瑜者,尤擅音律,性度恢廓,雅量高致,有雄才大略。人稱『周美郎』。孫策自幼與他交好,會不會是此人從旁輔佐?」

  高岱聽說過周瑜:「瑜者,美玉也。周瑜之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從祖周景和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周氏亦是淮揚高門……」

  「是了,是了!岱近日往來公署,卻不曾聽聞任何與周氏有關的事情。恐怕是不想引起府君注意!」

  劉基聽高岱這麼說,暗叫一聲糟糕!

  孫策現在不再只是孫堅之子,有周瑜的孫策幾乎相當於完全體!要是再讓他尋到二張,說不定真能成事!

  不過舒縣周氏嘛,我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之人……

  劉基譏諷道:「周氏此舉倒是小家子氣,吾非桀紂,不會因此打殺他們!」

  高岱不在意是誰輔佐孫策,他只需要為劉基效命。

  他繼續說:「孫策整兵陽泉,隱有渡江北上之意。恐怕是想趁著袁術被我主所敗,奪取汝南。」

  「但若是孫策真派一支偏師入大別山攻占潛縣,再順著山道南下襲取龍舒縣,進而控制整片大別山區。到時他就可以隨意穿過大別山,侵略我軍後方、位於舒縣西南的居巢、皖縣等地。」

  「之後,孫策再領主力軍南下攻舒縣,左右兩路並進,鉗制我軍!」

  劉基面色凝重道:「若如此,則吾後方的居巢、皖縣等地將不得安寧,舒縣亦可能淪為孤城!」

  太史慈同樣慶幸道:「幸好高主簿即使提醒,否則我軍危矣!」

  高岱繼續說:「現在補救為時未晚。另外主公還可讓子義領兵攻六安試探孫策,看他如何選擇。」

  劉基笑道:「先生所言甚是,咱們也得主動出擊,不能被孫策牽著鼻子走!」

  然後劉基下令:「子義!我命你領軍三千攻六安,不要讓孫策安生!」

  太史慈抱拳:「必不負府君所託!只是府君,解煩衛還剩兩千五,剩下五百軍士需要募集鄉勇湊足嗎?」

  劉基壞笑一下:「不用,我會拜訪周氏,讓他們湊夠這五百人!」

  高岱和太史慈無言以對,明明劉基剛剛才說不會對周氏趕盡殺絕的。

  劉基透過他們的表情看出他們的想法,於是狡辯道:「若周瑜真投靠了孫策,那吾必須給周氏機會,證明他們忠於我阿爺!」

  高岱不想跟自己這個有點腹黑的少主在此事上糾纏。

  他繼續分析:「若孫策回救六安,則子義正好與之一戰。府君調教的解煩衛甚是精銳,堂堂正正交手,孫策短促之間招攏的士卒一定敵不過我軍!」

  劉基自信點頭,經過歷陽一戰,雖然解煩衛損失了兩三百人,但都已經補齊。而且存活下來的士兵都成長為老卒,以解煩衛的配置,在全天下都算得上精銳!

  高岱繼續說:「如果孫策不顧六安,那麼他必然鐵了心轉戰汝南,則我軍可高歌猛進收復蘆北全境!」

  分析到這,高岱把要點都說完了。

  劉基結合高岱的話,補充自己的意見,準確說是對孫策的建議。


  「如果我是孫策,在陰襲廬南不成後,一定會全力進攻汝南。因為我身後是坐擁揚州全境的阿爺,單靠廬江一郡是無法抵抗的。只有去淮河以北的混戰之地求取一線生機!」

  ……

  正如劉基所言,此刻孫策站在校場上,和好友周瑜檢閱軍隊。

  周瑜來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孫策在戰術選擇上的短板。

  之前的孫策武有程普、黃蓋、韓當、呂范等人,文這一方面卻只有張紘一人,且張紘更精於政務,而非軍事。

  戰略大師兼戰術家周瑜的到來,給孫策帶來了更多的信心!

  在殺掉六安侯,占領六安後,孫策本想南下再攻舒縣,但他才出六安城,就碰到好友周瑜帶家族部曲來投。

  孫策隔著老遠就認出周瑜,因為周氏部曲的著裝他小時候居住舒縣時非常熟悉。

  孫策向來者揮手:「公瑾!是你嗎?!」

  對面領頭之人大笑:「哈哈哈!伯符,是我!」

  「駕!」孫策拍馬,沖向周瑜:「公瑾——!」

  「駕!」周瑜亦揮鞭:「伯符——!」

  「公瑾!」

  「伯符!」

  艷陽之下,兩個昔日好友的友誼之花綻放!

  孫策和周瑜二人都是聞名淮揚的美男子,此二人站在一起,連士卒們都心生敬仰。

  二人相認後,周瑜當即說:「伯符,你可是要再攻舒縣?」

  孫策點頭:「公瑾知我!」

  周瑜調侃道:「那當然,你從小就倔得像頭牛。在舒縣被陸康、劉繇合力擊敗,內心怎麼會服氣呢?」

  孫策亦笑道:「公瑾莫非想勸我?你啊,你啊。」

  周瑜見孫策如往常一樣,一眼就看穿自己心意,不禁哈哈一笑:「哈哈哈!伯符知我!」

  孫策也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公瑾你且說吧,我為何攻不得這舒縣?」

  周瑜收起笑容,認真為孫策分析:「伯符且聽我說!袁術新敗,劉繇必攜大勝之勢席捲淮南。你我兵勢弱小,不可力敵。」

  孫策沉默,周瑜知道自己的好友默認了自己的說法。

  周瑜繼續說:「況且伯符你久攻舒縣,百姓傷亡慘重,舒縣百姓對你的看法驚變,不似從前。你雖然現在可以攻下羸弱的舒縣,但若劉繇派兵前來,民人必定反叛,到時就危險了!」

  孫策被說服了,他問周瑜:「公瑾,那我該如何做?」

  周瑜微微一笑:「向北!」

  孫策眼神明亮:「向北……向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