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買驢
「小郎您看,這頭驢體格健壯,頭頸高揚,眼大而有神,皮毛油滑,前胸寬廣,四肢結實有力,蹄大而圓,一看就是一頭上佳的關中驢,用來耕田或者拉車絕對沒問題…」
說著,李駔儈又掰開驢嘴,向張然展示了一下,道:「而且,從口齒上看,這頭驢的口齡不過三歲,絕對是咱這馬市里頂好的驢了…」
聽到李駔儈的介紹,張然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面前這頭驢的狀態,發現它的毛色看起來確實非常油滑,一看就是經常打理的樣子,而且乍一看體型也很是健壯,貌似好像是一頭非常健康的驢,而且還是頭母驢…
別問張然怎麼看出來的,反正就是母驢!
至於李駔儈說的眼神,口齡,蹄子什麼的,張然根本就看不懂,也懶得細問,直接開口道:「這頭驢作價幾何?」
「三千五百錢!」賣主聽到張然的詢問後,應聲回答道。
「太貴!」
張然搖了搖頭,很是不滿道:「三千五百錢都可以買一頭上好的黃牛了,有這個錢我還買驢幹什麼?最多兩千五百錢,賣不賣?」
「什麼?兩千五百錢?太少,太少,絕對不行!」賣主一聽到張然直接把價錢砍了整整一千錢,腦袋立即搖的像撥浪鼓一樣,堅決不肯接受。
「那你說多少錢?」
「最少也要三千四百錢!」
「不行,最多兩千六百錢!」
「兩千六太低了,我這麼好的驢…,罷,罷,罷,我在給你便宜一點,三千三百錢如何?」
「兩千七百錢,不能再多了」
……
「兩位,兩位,聽我一句,既然是誠心做買賣,你們二人不如各退一步如何?」見張然與賣主爭執了半天也沒談攏,李駔儈終於出來打圓場了。
張然聞言,轉頭對李駔儈問道:「如何個退法?駔儈,你莫要欺我,他這驢要三千多錢,比牛賣的還貴,這讓我怎麼買?」
「呃」李駔儈有點尷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後小跑了兩步,來到張然身邊,拉著他向外走了幾步後,低聲詢問道:「小郎,你給我透個底,你最高能出到多少?」
張然輕撇了李駔儈一眼,低聲回答道:「最多兩千九,不然就此作罷,另換一家!」
「行!我去跟他談談!」
李駔儈瞭然的點了點頭,轉身去到賣主那邊,同樣拉著他低聲耳語的一番後,又回到張然身邊,對他道:「我剛才與賣主談過了,他同意降價了,願以兩千八百錢的價格把驢賣給你,小郎覺得如何?」
張然沒想到李駔儈居然這麼快就把價格給講下來了,心中對其有些刮目相看同時,也不禁沉吟了一下道:「兩千八百錢麼?這個價錢還可以!就這樣吧!」
李駔儈大喜道:「好,那就這麼定了啊!」
……
談妥了價錢之後,李駔儈便帶著張然兩人與賣主,一起來到市亭的旗樓,找到市吏中專門負責制發買賣的證券書契的「質人」,詳述了此次交易的雙方身份,以及談好的價格。
那位市吏在向雙方確認了交易的細節後,也不囉嗦,直接取出兩隻木犢,用毛筆「唰唰」迅速寫下了兩份契券,並將其交給李駔儈。
李駔儈雙手捧過木犢,低頭看了看,而後便取來印泥,蘸了一下,分別在兩份木犢上重重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接著李駔儈又將木犢轉交到賣主手中,讓他也同樣在木犢上按下手印。
最後,當兩份木犢交到張然手中時,張然不禁好奇的看了一眼,然後便發現,這兩支小小的木犢上竟然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上書道:「元朔二年......驢一頭直二千八百...」,上面不但寫明了交易的日期,貨物的種類,價格以及交易雙方的姓名,住址等等,最下面還有兩個鮮紅的手印,分別是李駔儈,以及那個中年漢子賣主的。
張然一邊驚奇於這份書契詳盡同時,也不禁學著李駔儈兩人的樣子,蘸了蘸紅色的印泥,在木犢上同樣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最後,李駔儈將這兩份書契,一份交給張然這個買主,一份交給了中年漢子賣主,並對張然說,如果近期旬日之內張然買的驢出現任何問題,都可以持這份書契來找他,或者直接來市亭請市吏裁斷。
......
收好了書契,張然向賣主付了兩千八百錢,又向市吏繳納了二十錢的「手續費」,這才順利的從賣主手裡把驢牽走...
而後,張然又在李駔儈的帶領下,以同樣的流程,從馬市里另外一個驢販那裡,花費了兩千六百錢買了一頭公驢。並付給了李駔儈一百錢的「中介費」,這才與張山一起,每人牽著一頭驢離開了馬市。
買好了驢之後,張然又跑了一趟車市,從車市里買了兩輛車及相配套的車具,並在車販子的幫助下,一併套好了驢車。
趕著驢車回到馬市的路口時,三魁幾人早已在街邊等待多時了,見張然歸來,連忙抱起籠子跑了過來。
眾人一起將盛有小豬的籠子搬上了驢車,然後趕著驢車離開了馬市。
坐在驢車上,張然有些好奇的打開籠子,抱起一頭已經閹割了的小豬仔,將其翻過來看了看,並對三魁問道:「三魁,這幾頭雛彘你是如何弄的?怎麼看起來這麼蔫兒啊?咱們帶回去之後,該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然哥兒,你就放心吧!」三魁一邊愛不釋手的左右摸著這架新驢車,一邊回答道:「我這可是專門跑了馬市一趟,請了最好的煽馬者,給咱們的雛彘去了勢,保證出不了一點問題。」
說完,三魁又補充一句道:「人家說了,但凡這雛彘因為閹割的原因,出了一點問題,儘管去新豐的馬市找他理論,他絕對照價賠償咱們的雛彘!」
「嗯」聽到三魁的話,張然滿意的點了點頭,順手將小豬放回籠子裡。
說實話,張然對於劁豬這種事情的具體流程是不怎麼了解的…只知道要在豬還是幼崽的時候,割去小豬的蛋蛋…
至於怎麼割…嗯,還是交給了畢竟擅長這方面事情來辦了…
不過,由於現在沒有專業的劁豬匠,只能去馬市請煽馬的幫忙,所以張然很擔心因為技術不過關而導致小豬感染或者病死,這才有此一問。
再聽到,對方做出保證之後,張然便放心了。
這次買驢以及買車的過程,三個張然深感意外的同時,也讓他對漢朝城市內集市以及交易的嚴格管控程度,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
在集市里,不但大宗的交易必須在官府的監督下簽訂契約,官府甚至就連缺斤短兩這種事情都要管。
據張然所知,新豐的集市就有專門的市吏,負責校對市場內商販的稱或者斗之類的度量衡,若是發現有人弄虛作假,就會嚴厲懲處。
這種情況下,只要簽訂契約或者做出保證之後,一般坐商是不會隨便違反的,除非他不想幹了。
只有那些做一錘子買賣的流動商販,才會想方設法去找漏洞,鑽空子…
說著,李駔儈又掰開驢嘴,向張然展示了一下,道:「而且,從口齒上看,這頭驢的口齡不過三歲,絕對是咱這馬市里頂好的驢了…」
聽到李駔儈的介紹,張然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面前這頭驢的狀態,發現它的毛色看起來確實非常油滑,一看就是經常打理的樣子,而且乍一看體型也很是健壯,貌似好像是一頭非常健康的驢,而且還是頭母驢…
別問張然怎麼看出來的,反正就是母驢!
至於李駔儈說的眼神,口齡,蹄子什麼的,張然根本就看不懂,也懶得細問,直接開口道:「這頭驢作價幾何?」
「三千五百錢!」賣主聽到張然的詢問後,應聲回答道。
「太貴!」
張然搖了搖頭,很是不滿道:「三千五百錢都可以買一頭上好的黃牛了,有這個錢我還買驢幹什麼?最多兩千五百錢,賣不賣?」
「什麼?兩千五百錢?太少,太少,絕對不行!」賣主一聽到張然直接把價錢砍了整整一千錢,腦袋立即搖的像撥浪鼓一樣,堅決不肯接受。
「那你說多少錢?」
「最少也要三千四百錢!」
「不行,最多兩千六百錢!」
「兩千六太低了,我這麼好的驢…,罷,罷,罷,我在給你便宜一點,三千三百錢如何?」
「兩千七百錢,不能再多了」
……
「兩位,兩位,聽我一句,既然是誠心做買賣,你們二人不如各退一步如何?」見張然與賣主爭執了半天也沒談攏,李駔儈終於出來打圓場了。
張然聞言,轉頭對李駔儈問道:「如何個退法?駔儈,你莫要欺我,他這驢要三千多錢,比牛賣的還貴,這讓我怎麼買?」
「呃」李駔儈有點尷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後小跑了兩步,來到張然身邊,拉著他向外走了幾步後,低聲詢問道:「小郎,你給我透個底,你最高能出到多少?」
張然輕撇了李駔儈一眼,低聲回答道:「最多兩千九,不然就此作罷,另換一家!」
「行!我去跟他談談!」
李駔儈瞭然的點了點頭,轉身去到賣主那邊,同樣拉著他低聲耳語的一番後,又回到張然身邊,對他道:「我剛才與賣主談過了,他同意降價了,願以兩千八百錢的價格把驢賣給你,小郎覺得如何?」
張然沒想到李駔儈居然這麼快就把價格給講下來了,心中對其有些刮目相看同時,也不禁沉吟了一下道:「兩千八百錢麼?這個價錢還可以!就這樣吧!」
李駔儈大喜道:「好,那就這麼定了啊!」
……
談妥了價錢之後,李駔儈便帶著張然兩人與賣主,一起來到市亭的旗樓,找到市吏中專門負責制發買賣的證券書契的「質人」,詳述了此次交易的雙方身份,以及談好的價格。
那位市吏在向雙方確認了交易的細節後,也不囉嗦,直接取出兩隻木犢,用毛筆「唰唰」迅速寫下了兩份契券,並將其交給李駔儈。
李駔儈雙手捧過木犢,低頭看了看,而後便取來印泥,蘸了一下,分別在兩份木犢上重重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接著李駔儈又將木犢轉交到賣主手中,讓他也同樣在木犢上按下手印。
最後,當兩份木犢交到張然手中時,張然不禁好奇的看了一眼,然後便發現,這兩支小小的木犢上竟然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上書道:「元朔二年......驢一頭直二千八百...」,上面不但寫明了交易的日期,貨物的種類,價格以及交易雙方的姓名,住址等等,最下面還有兩個鮮紅的手印,分別是李駔儈,以及那個中年漢子賣主的。
張然一邊驚奇於這份書契詳盡同時,也不禁學著李駔儈兩人的樣子,蘸了蘸紅色的印泥,在木犢上同樣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最後,李駔儈將這兩份書契,一份交給張然這個買主,一份交給了中年漢子賣主,並對張然說,如果近期旬日之內張然買的驢出現任何問題,都可以持這份書契來找他,或者直接來市亭請市吏裁斷。
......
收好了書契,張然向賣主付了兩千八百錢,又向市吏繳納了二十錢的「手續費」,這才順利的從賣主手裡把驢牽走...
而後,張然又在李駔儈的帶領下,以同樣的流程,從馬市里另外一個驢販那裡,花費了兩千六百錢買了一頭公驢。並付給了李駔儈一百錢的「中介費」,這才與張山一起,每人牽著一頭驢離開了馬市。
買好了驢之後,張然又跑了一趟車市,從車市里買了兩輛車及相配套的車具,並在車販子的幫助下,一併套好了驢車。
趕著驢車回到馬市的路口時,三魁幾人早已在街邊等待多時了,見張然歸來,連忙抱起籠子跑了過來。
眾人一起將盛有小豬的籠子搬上了驢車,然後趕著驢車離開了馬市。
坐在驢車上,張然有些好奇的打開籠子,抱起一頭已經閹割了的小豬仔,將其翻過來看了看,並對三魁問道:「三魁,這幾頭雛彘你是如何弄的?怎麼看起來這麼蔫兒啊?咱們帶回去之後,該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然哥兒,你就放心吧!」三魁一邊愛不釋手的左右摸著這架新驢車,一邊回答道:「我這可是專門跑了馬市一趟,請了最好的煽馬者,給咱們的雛彘去了勢,保證出不了一點問題。」
說完,三魁又補充一句道:「人家說了,但凡這雛彘因為閹割的原因,出了一點問題,儘管去新豐的馬市找他理論,他絕對照價賠償咱們的雛彘!」
「嗯」聽到三魁的話,張然滿意的點了點頭,順手將小豬放回籠子裡。
說實話,張然對於劁豬這種事情的具體流程是不怎麼了解的…只知道要在豬還是幼崽的時候,割去小豬的蛋蛋…
至於怎麼割…嗯,還是交給了畢竟擅長這方面事情來辦了…
不過,由於現在沒有專業的劁豬匠,只能去馬市請煽馬的幫忙,所以張然很擔心因為技術不過關而導致小豬感染或者病死,這才有此一問。
再聽到,對方做出保證之後,張然便放心了。
這次買驢以及買車的過程,三個張然深感意外的同時,也讓他對漢朝城市內集市以及交易的嚴格管控程度,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
在集市里,不但大宗的交易必須在官府的監督下簽訂契約,官府甚至就連缺斤短兩這種事情都要管。
據張然所知,新豐的集市就有專門的市吏,負責校對市場內商販的稱或者斗之類的度量衡,若是發現有人弄虛作假,就會嚴厲懲處。
這種情況下,只要簽訂契約或者做出保證之後,一般坐商是不會隨便違反的,除非他不想幹了。
只有那些做一錘子買賣的流動商販,才會想方設法去找漏洞,鑽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