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微化錘擊蠆
此前,直螺角石巢群是從五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的,而在一個方向有無畏兵蠆被眾重創後,其餘方向的兵力就暫時撤退了。
而林易生怕有詐,並未大規模追擊,繼續擊殺了一波自爆角石就留在原地防守,沒想到,它們居然集中向了這一處-根據方向來看,現在前來的,正是直螺角石巢群在另外四個方向的兵力。
而當這些本來在五個方向分散的兵力集中在一片海域,造成的視覺效果是驚人的,呈現在偵查母蠆的回聲定位系統之中也是如此。
視力最好的品級個體已經能遠遠看到,遠處的水平線上,那一團黑壓壓的身影如潮水般湧來。
而那些潮水般的一片黑壓壓身影中,一波較小的身影已經開始脫離,並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湧來,黑壓壓一片洶湧而來,林易知道,那些是自爆角石與偽自爆角石。
但此時,面對再次蜂擁而來的或真或假的自爆角石,林易卻再也沒有絲毫慌張。
後方,大量形似微化魚雷蠆的個體運轉這噴水推進系統,擺動著身側的泳足直直向前方殺來。
但與微化魚雷蠆不同的是,它們的頭部並非微化魚雷蠆那樣具有形似劍魚形赫德蝦的突起,而是厚實圓鈍,更類似它們的基因模版來源袋頭蝦。
而它們的頭部下方,還生著一對類似羽翅鱟鐮肢,但較短,向下生長的附肢。
附肢上沒有刺,而是具有類似寬角螺的爪墊結構,可以用於固定,其弧度則正適合抓握住自爆角石的殼體。
同時,新品級的身側,卻還生著另一對形狀奇怪的附肢。
這對附肢的末端異常膨大,末端具有較鈍的三棱突起結構,看起來像個錘子-而事實上,它就將發揮錘子的作用。
此前,林易就想過開發出一種體型較小,可以大量生產,同時能破開自爆角石殼體的品級。但因為劍魚形赫德蝦清理自爆角石的效率很高,他也就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
直到這次,偽自爆角石的大量出現讓劍魚形赫德蝦疲於應付,林易便又緊急開始了對這個品級的開發,最終硬生生在敵軍第二輪兵力趕來時完成了開發,並讓戰場後方的漂浮母巢大規模生產。
而如今,這些被加急生產出的品級便是林易應對自爆角石的策略。
因為需要體型較小,肯定不能通過堆疊肌肉的方式,用蠻力破殼。而自爆角石的殼體卻並不薄,以更好的積蓄爆炸能量,這導致林易必須使用巧勁。
體型小,還需要能擊碎硬殼,林易第一時間想到了後世的蝦蛄。
錘擊型蝦蛄的附肢威力是足夠的,並且在體型並不大的情況下用高度特化的附肢做到了這點,是個不錯的參考對象。
但這個時代,還是那句話,蝦蛄的祖宗還不知道在哪條海溝里撿垃圾吃呢,這一生態位的祖師爺幽鶴蟲又是玩穿刺的,讓林易沒法直接簡單粗暴的提取基因序列並加以改進。
更何況即使有,林易也沒有時間找到並將其送回母巢吸收基因序列並加以改進生產,只能自己利用現有的基因片段儘可能的改造。
而最終,他折騰出的成果便是新品級身體兩側的這對末端膨大的發達附肢。
這對錘擊附肢內部,林易安裝了一套極為發達的肌肉系統,由結構特殊的液壓肌組成,並在關節處安裝了用於積蓄彈性勢能,以增加威力的結構,讓這對附肢具有極強的爆發力。
搭配附肢末端的三棱凸角,其全力的擊打完全可以破開2自爆角石的殼體,讓它們儲存鈉的囊狀結構破裂,油脂泄露,再讓鈉與水接觸,發生爆炸。
而若是偽自爆角石,一旦殼體破裂,氣室進水也會讓它們無法繼續遊動,雖然一時半會死不了,但也能讓它們向下沉去,失去掩護真正自爆角石的作用。
它們的戰術也很簡單,用頭部下方的一對附肢附著在自爆角石的殼體表面,隨後用側上方延伸的液壓錘附肢全力擊打對方的殼體,將其擊碎。
這一針對自爆角石與偽自爆角石而生的小型化品級,則被林易簡單的命名為微化錘擊蠆。
與微化魚雷蠆同樣,它們沒有自主進食能力,需要通過無畏兵蠆或開拓母蠆的核心補給囊結構補充營養物質。
但由於微化錘擊蠆是林易臨時搓出來應急的,其也有自己的缺陷所在。
最為主要的就是,它們的液壓錘結構並不如後世的蝦蛄完善,只是林易拿來應急的產物,錘擊力度倒是達到了林易的需求,但相關的組織很多都跟不上配套的需求,只能湊活用。
具體的表現是,微化錘擊蠆每一次全力擊出液壓錘附肢,都會對附肢內部的特殊液壓肌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使用多次後甚至會直接因肌肉損傷報廢,無法再次擊打。
不過它們的生產成本本就不高,加上如果襲擊的是真正的自爆角石,一次錘擊過後,本身也無法及時逃離爆炸範圍,這點缺陷也就不是問題。
只要臨死前確保多換掉幾隻偽自爆角石就是賺到,如果運氣好,敲掉了一隻真的自爆角石,那就是血賺。
經歷了前一輪戰鬥,第一批數量足夠的微化錘擊蠆終於被最近的漂浮母巢加急產出,以應對自爆角石的攻擊。
有了微化錘擊蠆這一品級的加入,除去那些載體角石運載的自爆角石還會造成些許威脅外,其餘的自爆角石與偽自爆角石將在也無法通過爆海戰術威脅到無畏兵蠆。
至於該如何應對載體角石,林易已經有了方案。但此時再生產對應的品級,時間上已經來不及。
當下,最要緊的任務是擊退來襲的直螺角石巢群兵力,避免重傷的無畏兵蠆落入敵手,導致直螺角石巢群獲取無畏兵蠆的基因序列!
複眼中,直螺角石巢群兵力中最前方的自爆角石已經清晰可辨,又是一場規模驚人的戰鬥即將打響。
而林易生怕有詐,並未大規模追擊,繼續擊殺了一波自爆角石就留在原地防守,沒想到,它們居然集中向了這一處-根據方向來看,現在前來的,正是直螺角石巢群在另外四個方向的兵力。
而當這些本來在五個方向分散的兵力集中在一片海域,造成的視覺效果是驚人的,呈現在偵查母蠆的回聲定位系統之中也是如此。
視力最好的品級個體已經能遠遠看到,遠處的水平線上,那一團黑壓壓的身影如潮水般湧來。
而那些潮水般的一片黑壓壓身影中,一波較小的身影已經開始脫離,並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湧來,黑壓壓一片洶湧而來,林易知道,那些是自爆角石與偽自爆角石。
但此時,面對再次蜂擁而來的或真或假的自爆角石,林易卻再也沒有絲毫慌張。
後方,大量形似微化魚雷蠆的個體運轉這噴水推進系統,擺動著身側的泳足直直向前方殺來。
但與微化魚雷蠆不同的是,它們的頭部並非微化魚雷蠆那樣具有形似劍魚形赫德蝦的突起,而是厚實圓鈍,更類似它們的基因模版來源袋頭蝦。
而它們的頭部下方,還生著一對類似羽翅鱟鐮肢,但較短,向下生長的附肢。
附肢上沒有刺,而是具有類似寬角螺的爪墊結構,可以用於固定,其弧度則正適合抓握住自爆角石的殼體。
同時,新品級的身側,卻還生著另一對形狀奇怪的附肢。
這對附肢的末端異常膨大,末端具有較鈍的三棱突起結構,看起來像個錘子-而事實上,它就將發揮錘子的作用。
此前,林易就想過開發出一種體型較小,可以大量生產,同時能破開自爆角石殼體的品級。但因為劍魚形赫德蝦清理自爆角石的效率很高,他也就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
直到這次,偽自爆角石的大量出現讓劍魚形赫德蝦疲於應付,林易便又緊急開始了對這個品級的開發,最終硬生生在敵軍第二輪兵力趕來時完成了開發,並讓戰場後方的漂浮母巢大規模生產。
而如今,這些被加急生產出的品級便是林易應對自爆角石的策略。
因為需要體型較小,肯定不能通過堆疊肌肉的方式,用蠻力破殼。而自爆角石的殼體卻並不薄,以更好的積蓄爆炸能量,這導致林易必須使用巧勁。
體型小,還需要能擊碎硬殼,林易第一時間想到了後世的蝦蛄。
錘擊型蝦蛄的附肢威力是足夠的,並且在體型並不大的情況下用高度特化的附肢做到了這點,是個不錯的參考對象。
但這個時代,還是那句話,蝦蛄的祖宗還不知道在哪條海溝里撿垃圾吃呢,這一生態位的祖師爺幽鶴蟲又是玩穿刺的,讓林易沒法直接簡單粗暴的提取基因序列並加以改進。
更何況即使有,林易也沒有時間找到並將其送回母巢吸收基因序列並加以改進生產,只能自己利用現有的基因片段儘可能的改造。
而最終,他折騰出的成果便是新品級身體兩側的這對末端膨大的發達附肢。
這對錘擊附肢內部,林易安裝了一套極為發達的肌肉系統,由結構特殊的液壓肌組成,並在關節處安裝了用於積蓄彈性勢能,以增加威力的結構,讓這對附肢具有極強的爆發力。
搭配附肢末端的三棱凸角,其全力的擊打完全可以破開2自爆角石的殼體,讓它們儲存鈉的囊狀結構破裂,油脂泄露,再讓鈉與水接觸,發生爆炸。
而若是偽自爆角石,一旦殼體破裂,氣室進水也會讓它們無法繼續遊動,雖然一時半會死不了,但也能讓它們向下沉去,失去掩護真正自爆角石的作用。
它們的戰術也很簡單,用頭部下方的一對附肢附著在自爆角石的殼體表面,隨後用側上方延伸的液壓錘附肢全力擊打對方的殼體,將其擊碎。
這一針對自爆角石與偽自爆角石而生的小型化品級,則被林易簡單的命名為微化錘擊蠆。
與微化魚雷蠆同樣,它們沒有自主進食能力,需要通過無畏兵蠆或開拓母蠆的核心補給囊結構補充營養物質。
但由於微化錘擊蠆是林易臨時搓出來應急的,其也有自己的缺陷所在。
最為主要的就是,它們的液壓錘結構並不如後世的蝦蛄完善,只是林易拿來應急的產物,錘擊力度倒是達到了林易的需求,但相關的組織很多都跟不上配套的需求,只能湊活用。
具體的表現是,微化錘擊蠆每一次全力擊出液壓錘附肢,都會對附肢內部的特殊液壓肌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使用多次後甚至會直接因肌肉損傷報廢,無法再次擊打。
不過它們的生產成本本就不高,加上如果襲擊的是真正的自爆角石,一次錘擊過後,本身也無法及時逃離爆炸範圍,這點缺陷也就不是問題。
只要臨死前確保多換掉幾隻偽自爆角石就是賺到,如果運氣好,敲掉了一隻真的自爆角石,那就是血賺。
經歷了前一輪戰鬥,第一批數量足夠的微化錘擊蠆終於被最近的漂浮母巢加急產出,以應對自爆角石的攻擊。
有了微化錘擊蠆這一品級的加入,除去那些載體角石運載的自爆角石還會造成些許威脅外,其餘的自爆角石與偽自爆角石將在也無法通過爆海戰術威脅到無畏兵蠆。
至於該如何應對載體角石,林易已經有了方案。但此時再生產對應的品級,時間上已經來不及。
當下,最要緊的任務是擊退來襲的直螺角石巢群兵力,避免重傷的無畏兵蠆落入敵手,導致直螺角石巢群獲取無畏兵蠆的基因序列!
複眼中,直螺角石巢群兵力中最前方的自爆角石已經清晰可辨,又是一場規模驚人的戰鬥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