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天意一刀(求追讀)
即使宋刀敢斬下這一刀,亦會有宗門前輩攔著。
就如先前懸濟寺灰袍老僧那般!
一個字——利!
……
至於飛羽仙宮的不公正處罰。
徐行則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一是因為此事並非他親身經歷。
二則是普天之下的勢力大抵都是如此。
仙宮的刑律看似公正嚴明,可就和朝廷差不多,對貴族、宗親「八不議」。
什麼叫「八不議」,就是一些身份尊貴的人,定罪時,同罪不同罰。
《疏議》曰:「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也。」
這等人,犯了重罪,大則小之,小則無之。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但同罪不同罰!
天子殺錯人後不需要賠命,但庶民卻要……。
……
一個時辰後。
刑天王府,聚義廳。
徐行召集四明山的文武百官,中下層將領。
「崇明帝這廝說本王是守家之犬,只知沉湎武學,而不知進取。可本王知道,關西道貧瘠,若是貿然進取,恐有傾覆之危……」
「今天下形勢分明,鎮北王顧忌君臣大義,聽調不聽宣,北境韃子叩關,非生死存亡之際,關外鐵騎不會輕易南下,南方義軍雖被官府剿滅,但地方軍坐大,與中樞相抗……」
一句句話音落下,廳內的義軍將領們各個聽得熱血沸騰。
三年了。
等了三年了。
四明山沉寂了三年。
今日,聽刑天王話中之意,是終於要東出討伐朝廷了!
「四弟……」
「我甘願做先鋒,替四弟開路。」
坤天王率先起身,拍了拍胸脯,咧嘴一笑。
數年時光過去,悼天王姚當和部下黨羽雖沒再執掌軍權,但刑天王也做的仁至義盡了,讓他們享盡了榮華富貴。
因此,他和徐行兩人之間一點芥蒂、隔閡也無。
在四明山商議要事之時,也不必去忌諱什麼。
「主公,末將也願做先鋒大將……」
常吉見坤天王搶職任,亦忍不住開口道。
古代行軍,一般分為前中後三軍。
中軍一般由君主執掌。
後軍多是輜重、民夫,不會進行作戰。所以他想要立功,只能去爭前軍這個先鋒大將的職位。
「三哥和常將軍都是沙場宿將……」
徐行見到這番場景,亦是頭疼。
四明山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將才。
他先誇讚了二人一句,然後沉吟片刻道:「我等東出,先攻打與關西道臨近的洛南道,洛南道廣闊,可開闢為南北兩戰場,你們二人各領兩萬先鋒營,分別作戰,誰先取勝,誰為頭功。」
「只是需記得,不得濫殺無辜,燒殺搶掠,不得屠城。」
「凡事,需按軍令行事。」
「若到了不得已之地,先奏請本王,再進行決議。」
徐行叮囑道。
殺俘、殺降在古代極為常見。
四明山雖是義軍,但軍紀比官兵也只是好上一點。若不加約束,難免會敗壞他和四明山的名聲。
然而也不能太過約束,不然士兵攻城沒了好處,難免會士氣低迷。
只要不做絕,到屠城那一步就行。
剩下的,只能盡人事,看天命了……。
想要讓麾下士兵真正變成仁義之師,單憑封建社會的道德約束極難極難。再說徐行也沒這個時間,
說難聽點,眼不見心不煩。
朝代末年的戰亂,死人……太過常見。
他也不是什麼道德君子。
只是在不影響自己利益的條件下,儘可能的做一些好事。
「四弟,你仁義,三哥知道……」
「放心放心,我是農戶出身,哪會那麼殘暴。」
坤天王笑了一聲,保證道。
常吉就比坤天王多一點智慧,他吹捧道:「主公既受天命,天下百姓皆是主公子民,我等義軍東出,理當愛護百姓……」
兩位先鋒大將確立後。
公羊儀、徐明、徐涇等文官開始商討起了糧草、輜重等事。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打仗也是打後勤。
一直討論到深夜,這場誓師大會才結束。
……
隔日。
坤天王和常吉各率兩路先鋒自關西道而出,直撲洛南道。
洛南道守備大驚失色,據關而守。
可朝廷武備鬆弛,在義軍的連番進攻下,不到兩日,擋在四明山東出的三道關卡,一一告破。
同時,戰報也傳達到了神京。
紫薇殿滿朝文武,瞬間鴉雀無聲,充滿了死寂。
「徐逆!徐逆!徐逆!」
崇明帝端坐在龍椅上,咬牙切齒,連續喊了三聲「徐逆」,「朕待他不薄,若他安分守己,當一個封疆大吏,該多好……」
「為何要反朕?」
自歐陽叔達辭官回鄉後,他開始了勵精圖治。
只不過任他夙興夜寐,朝廷還是每況日下,甚至還遠不如歐陽叔達當政時期……。
故此,他漸漸認清了現實。
只盼徐行能一直待在關西道,不要撕破他最後的臉皮。
然而——
三年過去了,徐行還是東出了。
「諸卿可有諫言……」
「抵擋住徐逆。」
崇明帝揉了揉酸脹的眉心,嘆了口氣。
事已至此,已經容不得他去發怒了,儘快安撫好徐行,或者擋住四明山進軍的步伐才是頭一等的要事。
洛南道一破,四明山義軍就離神京不到三百里了。
「可讓鎮北王出兵,遏制徐逆。」
兵部尚書察覺到崇明帝的目光,躲無可躲,於是上奏道。
他說的這番話,只是廢話。
鎮北王有十萬關外鐵騎,朝廷定會調其兵南下。但以徐行目前的攻勢,還有邊疆與韃子之間緊湊的戰事,容不得鎮北王分兵太多,趕至洛南道戰場。
「一群酒囊飯袋……」
見無良言進諫,崇明帝一甩手上奏摺,邁步離開了紫薇殿。
到了偏殿。
他讓掌印太監李恩露去請了自己的親信班底。
「依臣之見……」
「不若偷偷派人與徐行議和,以如今徐行的實力,還不足以鯨吞天下。」
太常卿王望仔細思索了片刻,提了一個辦法。
四明山搶下地盤後,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而趁此時間,讓鎮北王儘快結束與韃子之間的戰役,率兵南下勤王,危機自然化解。
「不知何人可出使?」
崇明帝目光灼灼的看向王望。
這一下。
王望懂得什麼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他環視周遭,只見太僕韓遂等人盡做壁上觀,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
就如先前懸濟寺灰袍老僧那般!
一個字——利!
……
至於飛羽仙宮的不公正處罰。
徐行則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一是因為此事並非他親身經歷。
二則是普天之下的勢力大抵都是如此。
仙宮的刑律看似公正嚴明,可就和朝廷差不多,對貴族、宗親「八不議」。
什麼叫「八不議」,就是一些身份尊貴的人,定罪時,同罪不同罰。
《疏議》曰:「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也。」
這等人,犯了重罪,大則小之,小則無之。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但同罪不同罰!
天子殺錯人後不需要賠命,但庶民卻要……。
……
一個時辰後。
刑天王府,聚義廳。
徐行召集四明山的文武百官,中下層將領。
「崇明帝這廝說本王是守家之犬,只知沉湎武學,而不知進取。可本王知道,關西道貧瘠,若是貿然進取,恐有傾覆之危……」
「今天下形勢分明,鎮北王顧忌君臣大義,聽調不聽宣,北境韃子叩關,非生死存亡之際,關外鐵騎不會輕易南下,南方義軍雖被官府剿滅,但地方軍坐大,與中樞相抗……」
一句句話音落下,廳內的義軍將領們各個聽得熱血沸騰。
三年了。
等了三年了。
四明山沉寂了三年。
今日,聽刑天王話中之意,是終於要東出討伐朝廷了!
「四弟……」
「我甘願做先鋒,替四弟開路。」
坤天王率先起身,拍了拍胸脯,咧嘴一笑。
數年時光過去,悼天王姚當和部下黨羽雖沒再執掌軍權,但刑天王也做的仁至義盡了,讓他們享盡了榮華富貴。
因此,他和徐行兩人之間一點芥蒂、隔閡也無。
在四明山商議要事之時,也不必去忌諱什麼。
「主公,末將也願做先鋒大將……」
常吉見坤天王搶職任,亦忍不住開口道。
古代行軍,一般分為前中後三軍。
中軍一般由君主執掌。
後軍多是輜重、民夫,不會進行作戰。所以他想要立功,只能去爭前軍這個先鋒大將的職位。
「三哥和常將軍都是沙場宿將……」
徐行見到這番場景,亦是頭疼。
四明山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將才。
他先誇讚了二人一句,然後沉吟片刻道:「我等東出,先攻打與關西道臨近的洛南道,洛南道廣闊,可開闢為南北兩戰場,你們二人各領兩萬先鋒營,分別作戰,誰先取勝,誰為頭功。」
「只是需記得,不得濫殺無辜,燒殺搶掠,不得屠城。」
「凡事,需按軍令行事。」
「若到了不得已之地,先奏請本王,再進行決議。」
徐行叮囑道。
殺俘、殺降在古代極為常見。
四明山雖是義軍,但軍紀比官兵也只是好上一點。若不加約束,難免會敗壞他和四明山的名聲。
然而也不能太過約束,不然士兵攻城沒了好處,難免會士氣低迷。
只要不做絕,到屠城那一步就行。
剩下的,只能盡人事,看天命了……。
想要讓麾下士兵真正變成仁義之師,單憑封建社會的道德約束極難極難。再說徐行也沒這個時間,
說難聽點,眼不見心不煩。
朝代末年的戰亂,死人……太過常見。
他也不是什麼道德君子。
只是在不影響自己利益的條件下,儘可能的做一些好事。
「四弟,你仁義,三哥知道……」
「放心放心,我是農戶出身,哪會那麼殘暴。」
坤天王笑了一聲,保證道。
常吉就比坤天王多一點智慧,他吹捧道:「主公既受天命,天下百姓皆是主公子民,我等義軍東出,理當愛護百姓……」
兩位先鋒大將確立後。
公羊儀、徐明、徐涇等文官開始商討起了糧草、輜重等事。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打仗也是打後勤。
一直討論到深夜,這場誓師大會才結束。
……
隔日。
坤天王和常吉各率兩路先鋒自關西道而出,直撲洛南道。
洛南道守備大驚失色,據關而守。
可朝廷武備鬆弛,在義軍的連番進攻下,不到兩日,擋在四明山東出的三道關卡,一一告破。
同時,戰報也傳達到了神京。
紫薇殿滿朝文武,瞬間鴉雀無聲,充滿了死寂。
「徐逆!徐逆!徐逆!」
崇明帝端坐在龍椅上,咬牙切齒,連續喊了三聲「徐逆」,「朕待他不薄,若他安分守己,當一個封疆大吏,該多好……」
「為何要反朕?」
自歐陽叔達辭官回鄉後,他開始了勵精圖治。
只不過任他夙興夜寐,朝廷還是每況日下,甚至還遠不如歐陽叔達當政時期……。
故此,他漸漸認清了現實。
只盼徐行能一直待在關西道,不要撕破他最後的臉皮。
然而——
三年過去了,徐行還是東出了。
「諸卿可有諫言……」
「抵擋住徐逆。」
崇明帝揉了揉酸脹的眉心,嘆了口氣。
事已至此,已經容不得他去發怒了,儘快安撫好徐行,或者擋住四明山進軍的步伐才是頭一等的要事。
洛南道一破,四明山義軍就離神京不到三百里了。
「可讓鎮北王出兵,遏制徐逆。」
兵部尚書察覺到崇明帝的目光,躲無可躲,於是上奏道。
他說的這番話,只是廢話。
鎮北王有十萬關外鐵騎,朝廷定會調其兵南下。但以徐行目前的攻勢,還有邊疆與韃子之間緊湊的戰事,容不得鎮北王分兵太多,趕至洛南道戰場。
「一群酒囊飯袋……」
見無良言進諫,崇明帝一甩手上奏摺,邁步離開了紫薇殿。
到了偏殿。
他讓掌印太監李恩露去請了自己的親信班底。
「依臣之見……」
「不若偷偷派人與徐行議和,以如今徐行的實力,還不足以鯨吞天下。」
太常卿王望仔細思索了片刻,提了一個辦法。
四明山搶下地盤後,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而趁此時間,讓鎮北王儘快結束與韃子之間的戰役,率兵南下勤王,危機自然化解。
「不知何人可出使?」
崇明帝目光灼灼的看向王望。
這一下。
王望懂得什麼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他環視周遭,只見太僕韓遂等人盡做壁上觀,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