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劉邦龍御歸天的消息傳遍宮廷內外,整個大漢王朝都沉浸在一片肅穆哀傷之中,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權力更迭的洶湧暗流。劉盈,這位生性仁弱的新帝登基繼位,而呂雉,這位歷經無數風雨、飽嘗人間冷暖的女子,以太后之尊開始攝政,掌控著整個大漢的權柄。

  呂雉站在長樂宮的深處,望著那空蕩的宮殿,往昔的歲月如潮水般湧上心頭。那些在沛縣的日子,她也曾是個懷揣著對生活美好憧憬的少女,嫁給劉邦後,盡心盡力操持家務,侍奉公婆,在劉邦外出闖蕩時獨自撐起家庭的重擔。然而,隨著劉邦的地位逐漸提升,戚夫人的出現如同一場噩夢,將她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戚夫人憑藉著年輕美貌和能歌善舞,深得劉邦寵愛,不僅如此,她還妄圖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取代劉盈成為太子,這讓呂雉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恐懼與怨恨之中。如今,劉邦已去,呂雉壓抑多年的仇恨如同沉睡已久的火山,瞬間爆發。

  戚夫人被囚禁在了永巷,那是宮廷中最為陰暗潮濕、清冷孤寂的角落。曾經那個在劉邦身邊千嬌百媚、受盡寵愛的女人,如今卻淪為了階下囚,每日被迫從事著舂米這等繁重而粗鄙的苦役。她那嬌柔的雙手,原本是用來輕歌曼舞、撫琴弄弦的,如今卻布滿了粗糲的傷口和厚厚的老繭。戚夫人在這無盡的折磨中,身心俱疲,痛苦不堪,終於忍不住作歌抒發內心的悲苦與絕望:「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

  呂雉聽聞此歌后,頓時怒不可遏,多年來壓抑在心底的仇恨瞬間被點燃,化作了熊熊燃燒的怒火。她那原本威嚴冷峻的面容此刻因憤怒而變得扭曲猙獰,眼中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凶光。在盛怒之下,呂雉下達了一道令人毛骨悚然的命令:將戚夫人製成「人彘」。行刑的過程中,戚夫人的慘叫聲響徹宮廷,那聲音仿佛來自地獄的深淵,讓每一個聽聞者都不寒而慄。而呂雉站在一旁,冷冷地看著這一切,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憐憫與同情,只有報復後的快感和對權力的絕對掌控欲。

  與此同時,劉如意也未能逃脫呂雉的毒手。儘管劉盈心地善良,深知母親的意圖後,親自將劉如意接到身邊保護,日夜形影不離,但呂雉還是趁著劉盈早起外出打獵的時機,派人將劉如意毒死。當劉盈回宮看到劉如意冰冷的屍體時,悲痛欲絕,他與母親之間也因此產生了一道無法彌補的裂痕。但呂雉對此卻毫不在意,在她的眼中,權力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威脅到她和劉盈地位的人都必須消失。

  在朝堂之上,呂雉開始了她大刀闊斧的權力布局。她深知,要想在這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勢力作為支撐。於是,她開始大肆培植呂氏勢力,毫不留情地打壓劉氏宗親。劉邦生前曾留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遺訓,然而呂雉卻全然不顧,毅然決然地違背了這一祖訓。

  她憑藉著太后的權威和手中的權力,將呂氏子弟紛紛封王拜侯。呂台被封為呂王,呂產被封為梁王,呂祿被封為趙王,其他呂氏子弟也都在朝中擔任要職。呂氏一族在她的扶持下迅速崛起,並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她的侄子呂產、呂祿,被她委以重任,分別掌握了京城的南北軍權,成為了她手中最鋒利的兩把利劍。

  為了進一步鞏固呂氏的地位,呂雉還大力提拔那些支持呂氏的官員,打壓那些反對她的勢力。她任用親信審食其為左丞相,讓他負責監視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對於那些敢於違抗她旨意的大臣,呂雉毫不手軟,輕者罷官免職,重者抄家滅族。滿朝文武在她的鐵血手段和呂氏家族的權勢威懾下,皆噤若寒蟬,只能小心翼翼地聽從她的號令,不敢有絲毫的違抗。

  朝堂之上,呂氏子弟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飛揚跋扈,專橫霸道,將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那些曾經忠於劉邦的老臣們,面對呂雉的強勢崛起和呂氏家族的專權,雖心懷不滿,卻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在這暗流涌動的政治漩渦中,默默等待著轉機的到來。

  呂雉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鳳冠,高坐在朝堂之上,接受著群臣的朝拜。她的眼神中既有掌控天下的得意與自豪,也有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落寞。回首往昔,她一路走來,歷經無數磨難與艱辛,如今終於站在了權力的巔峰。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雙手已經沾滿了鮮血,腳下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她望著那一排排跪在地上的臣子,心中明白,自己雖然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卻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包括親情、友情和曾經的善良與純真。

  在這權力的巔峰之上,呂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寂。她的身邊圍繞著的是阿諛奉承的小人,真正能夠理解她、支持她的人卻寥寥無幾。她常常在深夜獨自醒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心中五味雜陳。但她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只能繼續在這條權力的道路上走下去,哪怕前方是萬丈深淵,也要為呂氏一族的榮耀和自己的地位而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