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此驚心動魄的奪嫡一役,呂雉心中對劉邦曾有的愛意與眷戀,如風中殘燭,徹底熄滅,只餘下一片冰冷的灰燼。往昔在沛縣時,她懷著少女的嬌羞與熱忱,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務、侍奉公婆,對劉邦的每一次歸家都滿懷期待,那些相濡以沫的日子,如今已成為了遙遠而模糊的回憶。她曾以為,夫妻之間的情分能夠抵禦歲月的侵蝕和權力的誘惑,可現實卻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將她從美好的幻想中狠狠扇醒。在這步步驚心、爾虞我詐的深宮之中,她終於深刻地領悟到,唯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才能為自己和孩子築起一道堅實的屏障,免受他人的欺凌與傷害。曾經那個溫柔善良、逆來順受的沛縣女子,在殘酷命運的錘鍊下,開始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逐漸變得冷酷無情、果敢決斷,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劉邦龍御歸天之後,劉盈登上皇位,呂雉則以太后的身份,正式開啟了她掌控朝堂的統治之路。多年來在宮廷鬥爭中積壓的怨恨與憤怒,此刻如洶湧的潮水般在她心中翻湧奔騰,而戚夫人,這個曾經給她帶來無盡痛苦和屈辱的女人,自然成為了她首要的報復對象。呂雉一聲令下,戚夫人便被囚禁在了永巷之中,那是宮廷中最為陰暗潮濕、清冷孤寂的角落。曾經備受劉邦寵愛的戚夫人,如今卻淪為了階下囚,每日被迫從事著舂米這等繁重而粗鄙的苦役。她那嬌柔的雙手,原本是用來輕歌曼舞、撫琴弄弦的,如今卻布滿了粗糲的傷口和厚厚的老繭。

  戚夫人在這無盡的折磨中,身心俱疲,痛苦不堪,終於忍不住作歌抒發內心的悲苦與絕望:「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她的歌聲淒涼哀怨,如泣如訴,在永巷的上空久久迴蕩,仿佛是對命運不公的控訴和對兒子的深切呼喚。

  呂雉聽聞此歌后,頓時怒不可遏,多年來壓抑在心底的仇恨瞬間被點燃,化作了熊熊燃燒的怒火。她那原本威嚴冷峻的面容此刻因憤怒而變得扭曲猙獰,眼中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凶光。在盛怒之下,呂雉下達了一道令人毛骨悚然的命令:將戚夫人製成「人彘」。這是一種極其殘忍、滅絕人性的刑罰,將戚夫人的四肢砍斷,挖去雙眼,熏聾雙耳,毒啞喉嚨,然後扔到豬圈中,使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行刑的過程中,戚夫人的慘叫聲響徹宮廷,那聲音仿佛來自地獄的深淵,讓每一個聽聞者都不寒而慄。而呂雉站在一旁,冷冷地看著這一切,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憐憫與同情,只有報復後的快感和對權力的絕對掌控欲。

  在朝堂之上,呂雉同樣雷厲風行地展開了一系列鞏固權力的舉措。她深知,要想在這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勢力作為支撐。於是,她開始大力培植呂氏家族的勢力,毫不留情地打壓劉氏宗親。劉邦生前曾留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遺訓,然而呂雉卻全然不顧,毅然決然地違背了這一祖訓。她憑藉著太后的權威和手中的權力,將呂氏子弟紛紛封王拜侯,讓呂氏一族在朝中迅速崛起,並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她的侄子呂產、呂祿,被她委以重任,分別掌握了京城的南北軍權,成為了她手中最鋒利的兩把利劍。滿朝文武在她的鐵血手段和呂氏家族的權勢威懾下,皆噤若寒蟬,只能小心翼翼地聽從她的號令,不敢有絲毫的違抗。朝堂之上,呂氏子弟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飛揚跋扈,專橫霸道,將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那些曾經忠於劉邦的老臣們,面對呂雉的強勢崛起和呂氏家族的專權,雖心懷不滿,卻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在這暗流涌動的政治漩渦中,默默等待著轉機的到來。

  呂雉的統治,無疑是充滿了血腥與暴力的。但在她的鐵腕之下,大漢王朝卻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表面的穩定與繁榮。她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使得百姓們在這動盪不安的亂世中,能夠勉強維持生計。然而,她的種種惡行和專權之舉,也為後來的政治動盪埋下了深深的隱患。隨著時間的推移,呂氏家族與劉氏宗親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一場更為激烈的政治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而大漢王朝的命運,也在這權力的漩渦中變得撲朔迷離,前途未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