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 蒙
不同於單純的採藥人,阿蒙還肩負著治病救人的使命。
阿蒙在行醫中遇到過太多的生老病死。對於那些自然老去或意外離去的人,阿蒙會送上真誠的祝福,但對於那些被病痛帶走的人,阿蒙總是感到無以言表的難過,她認為這樣的死亡是違反自然法則的,自己有責任讓他們繼續活下來。
這種對生命延續的渴望一直驅使著阿蒙去配伍更好的藥方。尋常的病痛,阿蒙的藥是可以救治的,但當遇到那些普通藥草難以攻克的病痛時,紅山上的仙草便成為阿蒙繞不過結,越不過的坎,她不得不背上藥筐去爬父親爬過的路,去採摘那治病救人的最後希望,即使她知道,她也可能會像父親一樣墜落紅山崖谷。
父親走後,阿蒙成長的很快,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走遍了紅山腳下的每一爿寨子,但她跟父親一樣,一輩子也沒有想過離開紅山,她熟悉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路,每一個人。
阿蒙極少呆在家裡,她的絕大部分時間不是花在採藥路上,就是花在治病路上。
路上走累了,除了山松樹旁和吊腳木屋,阿蒙最喜歡挨著寨口場壩上那些圍坐在一起的阿婆們身邊歇腳。
阿婆們總有講不完的家長里短,也有講不完的故事,有從前的,有現在的,有男人的,有女人的,有寨里的,有山外的,有親身親歷的,有親耳聽說,還有一些玄乎的無法考證的,但彷佛她們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親眼見證了一切,又好像一切陳舊的或是新鮮的故事兒都堆積在她們眼前,只等著她們隨手抓過一件慢慢述說。
阿蒙喜歡安靜地坐在旁邊傾聽,她從不主動搭話,她一直未能融入到阿婆們家長里短的話題中去。但因為阿蒙去過紅山腳下的每個村寨,阿婆們有時會向她求證一些正在爭論的事情的真實性,阿蒙總是微微地笑著,不去正面應答,即使她知道事情的真相。
沒有得到答案的阿婆們會持續她們的爭論,並能憑空里列舉出一些依據來佐證自己的言論。這些常常為雞毛蒜皮小事而爭論不休的阿婆們,成為阿蒙行醫路上解乏祛累的最好方式。
阿蒙常常沒能坐多久,就被急匆匆趕過來的山民來請走了,然後匆匆忙忙奔向另一個病人家裡。
雖然人離開了,但阿婆們講述的故事卻經常迴響在阿蒙耳邊。
她很欽佩阿婆們的講述故事的能力,那聽起來一句一頓,時緊時慢,忽高忽低的語調和語句,總能將一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描述的生動而具象,就像正在眼前發生的一樣真實。
像「白馬救主」,像「山神送子」、像「白鹿探親」、像「虎貓娶妻」……諸如此類,阿蒙總會在腦海里過上幾遍,慢慢咀嚼其中的滋味,其中「野狼育娃」的故事,是讓阿蒙感慨最深的,阿蒙曾不止一次在偏僻的山澗里看到過被遺棄的已經沒有了生命氣息的嬰兒。
「連野狼都有人性,人為什麼要遺棄自己的孩子哩?」
阿蒙沒有生過孩子,但她接生過很多孩子,她認為每一個呱呱落地的生命都是紅山的恩賜,是賜予男人和女人最珍貴的禮物。
生而不養是罪孽,是會遭受到懲罰的。這種觀念在阿蒙心頭慢慢生長,甚至在她的心頭開出了憤恨的花。
阿蒙曾有過一個男人,他是被阿蒙救活的人,一個在紅山山脈間穿行的被野獸咬傷的瀕臨死亡的狩獵人。阿蒙曾在男人養傷期間詢問過他的身世,男人並沒有給出確切回答,只說自己自記事時便跟著一群狩獵人生活了,後來狩獵人逐步退出了狩獵行業,只剩下他一個人遊蕩在山林中。
男人還告訴阿蒙,小時候帶著他一起生活的狩獵人曾告訴他,他沒有父母,他是狩獵人從狼群里解救出來的,是喝狼奶長大的。
阿蒙瞬間被男人這句話擊中了,她怔怔地望著男人,內心一塊柔軟的地方開始溫熱起來,她攬過男人的額頭貼在自己的胸脯上,便再也沒有問過男人的身世了。
男人傷好後便沒有離去,他成為了阿蒙行醫路上的追隨者,也是保護者。男人不僅壯的如同野狼,還身手極其矯健,他總是陪著阿蒙爬最高的山,過最險的河,采最好的藥。
在經歷數個風雨共濟的春夏秋冬後,阿蒙和男人結合了,結合的自然而純粹,就像天上的飛鳥,就像水裡的游魚。他們沒有舉辦婚禮儀式,也沒有任何人的見證,但他們正式在一起生活的消息卻像飛鳥一樣很快飛進了每一個山寨。
每天出診前,男人總是早早把他們臨時搭建的吊腳屋打掃一遍,將醃製好的四腳蛇分成小塊,裹進布囊中,再裝一小筐早起採摘的沾著露珠的野果與野菜,這是他們為一天的行程準備的食物。
但他們往往吃不到這些食物,熱心的山民們總會塞給他們曬制、醃製或是烤制好的食物,還有煮熱的奶茶,山民的贈送已經足夠他們填飽肚子。
可每天晚上回來,男人的布囊總是空空的,他們總是把布囊中東西取出來,用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回贈給熱心的山民,或是全部留給那些行動不便的病人。
累了一天,阿蒙最放鬆的時刻就是晚上回來枕在男人粗壯的臂膀上,聽著男人渾厚的呼吸入睡。
「給我生個米多吧」,男人睡前總喜歡摸著阿蒙平滑的肚皮說道。
阿蒙總是不搭話,佯裝著睡著,麥色的臉龐此時會泛起一陣紅潤。
可阿蒙的肚子從來沒有隆起過,這是阿蒙長年嘗百草留下的病。
阿蒙覺得對不住男人,嘮叨著讓男人離開自己,重新找一個女人。
男人緊緊地摟著阿蒙的身子,總是不搭話,佯裝著睡著,黝黑的臉龐流露著無盡的疼愛。
他們渴望得到紅山的恩賜,渴望擁有一個孩子,直到小沙那毫無準備地闖入到他們的生活。
阿蒙在行醫中遇到過太多的生老病死。對於那些自然老去或意外離去的人,阿蒙會送上真誠的祝福,但對於那些被病痛帶走的人,阿蒙總是感到無以言表的難過,她認為這樣的死亡是違反自然法則的,自己有責任讓他們繼續活下來。
這種對生命延續的渴望一直驅使著阿蒙去配伍更好的藥方。尋常的病痛,阿蒙的藥是可以救治的,但當遇到那些普通藥草難以攻克的病痛時,紅山上的仙草便成為阿蒙繞不過結,越不過的坎,她不得不背上藥筐去爬父親爬過的路,去採摘那治病救人的最後希望,即使她知道,她也可能會像父親一樣墜落紅山崖谷。
父親走後,阿蒙成長的很快,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走遍了紅山腳下的每一爿寨子,但她跟父親一樣,一輩子也沒有想過離開紅山,她熟悉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路,每一個人。
阿蒙極少呆在家裡,她的絕大部分時間不是花在採藥路上,就是花在治病路上。
路上走累了,除了山松樹旁和吊腳木屋,阿蒙最喜歡挨著寨口場壩上那些圍坐在一起的阿婆們身邊歇腳。
阿婆們總有講不完的家長里短,也有講不完的故事,有從前的,有現在的,有男人的,有女人的,有寨里的,有山外的,有親身親歷的,有親耳聽說,還有一些玄乎的無法考證的,但彷佛她們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親眼見證了一切,又好像一切陳舊的或是新鮮的故事兒都堆積在她們眼前,只等著她們隨手抓過一件慢慢述說。
阿蒙喜歡安靜地坐在旁邊傾聽,她從不主動搭話,她一直未能融入到阿婆們家長里短的話題中去。但因為阿蒙去過紅山腳下的每個村寨,阿婆們有時會向她求證一些正在爭論的事情的真實性,阿蒙總是微微地笑著,不去正面應答,即使她知道事情的真相。
沒有得到答案的阿婆們會持續她們的爭論,並能憑空里列舉出一些依據來佐證自己的言論。這些常常為雞毛蒜皮小事而爭論不休的阿婆們,成為阿蒙行醫路上解乏祛累的最好方式。
阿蒙常常沒能坐多久,就被急匆匆趕過來的山民來請走了,然後匆匆忙忙奔向另一個病人家裡。
雖然人離開了,但阿婆們講述的故事卻經常迴響在阿蒙耳邊。
她很欽佩阿婆們的講述故事的能力,那聽起來一句一頓,時緊時慢,忽高忽低的語調和語句,總能將一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描述的生動而具象,就像正在眼前發生的一樣真實。
像「白馬救主」,像「山神送子」、像「白鹿探親」、像「虎貓娶妻」……諸如此類,阿蒙總會在腦海里過上幾遍,慢慢咀嚼其中的滋味,其中「野狼育娃」的故事,是讓阿蒙感慨最深的,阿蒙曾不止一次在偏僻的山澗里看到過被遺棄的已經沒有了生命氣息的嬰兒。
「連野狼都有人性,人為什麼要遺棄自己的孩子哩?」
阿蒙沒有生過孩子,但她接生過很多孩子,她認為每一個呱呱落地的生命都是紅山的恩賜,是賜予男人和女人最珍貴的禮物。
生而不養是罪孽,是會遭受到懲罰的。這種觀念在阿蒙心頭慢慢生長,甚至在她的心頭開出了憤恨的花。
阿蒙曾有過一個男人,他是被阿蒙救活的人,一個在紅山山脈間穿行的被野獸咬傷的瀕臨死亡的狩獵人。阿蒙曾在男人養傷期間詢問過他的身世,男人並沒有給出確切回答,只說自己自記事時便跟著一群狩獵人生活了,後來狩獵人逐步退出了狩獵行業,只剩下他一個人遊蕩在山林中。
男人還告訴阿蒙,小時候帶著他一起生活的狩獵人曾告訴他,他沒有父母,他是狩獵人從狼群里解救出來的,是喝狼奶長大的。
阿蒙瞬間被男人這句話擊中了,她怔怔地望著男人,內心一塊柔軟的地方開始溫熱起來,她攬過男人的額頭貼在自己的胸脯上,便再也沒有問過男人的身世了。
男人傷好後便沒有離去,他成為了阿蒙行醫路上的追隨者,也是保護者。男人不僅壯的如同野狼,還身手極其矯健,他總是陪著阿蒙爬最高的山,過最險的河,采最好的藥。
在經歷數個風雨共濟的春夏秋冬後,阿蒙和男人結合了,結合的自然而純粹,就像天上的飛鳥,就像水裡的游魚。他們沒有舉辦婚禮儀式,也沒有任何人的見證,但他們正式在一起生活的消息卻像飛鳥一樣很快飛進了每一個山寨。
每天出診前,男人總是早早把他們臨時搭建的吊腳屋打掃一遍,將醃製好的四腳蛇分成小塊,裹進布囊中,再裝一小筐早起採摘的沾著露珠的野果與野菜,這是他們為一天的行程準備的食物。
但他們往往吃不到這些食物,熱心的山民們總會塞給他們曬制、醃製或是烤制好的食物,還有煮熱的奶茶,山民的贈送已經足夠他們填飽肚子。
可每天晚上回來,男人的布囊總是空空的,他們總是把布囊中東西取出來,用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回贈給熱心的山民,或是全部留給那些行動不便的病人。
累了一天,阿蒙最放鬆的時刻就是晚上回來枕在男人粗壯的臂膀上,聽著男人渾厚的呼吸入睡。
「給我生個米多吧」,男人睡前總喜歡摸著阿蒙平滑的肚皮說道。
阿蒙總是不搭話,佯裝著睡著,麥色的臉龐此時會泛起一陣紅潤。
可阿蒙的肚子從來沒有隆起過,這是阿蒙長年嘗百草留下的病。
阿蒙覺得對不住男人,嘮叨著讓男人離開自己,重新找一個女人。
男人緊緊地摟著阿蒙的身子,總是不搭話,佯裝著睡著,黝黑的臉龐流露著無盡的疼愛。
他們渴望得到紅山的恩賜,渴望擁有一個孩子,直到小沙那毫無準備地闖入到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