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傷離別
馮天明終於拿到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他已被南海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錄取。
在他那封滿載期盼的錄取通知書中,夾著一疊說明詳單,那封致新生的信里,除了叮囑路途遙遠的學子注意安全外,還寄語學生要「把自己造就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四有』建設者和接班人」。
馮天明與吳玉華約好,同一天從蕪州火車站出發,各自去往大學報到。
一行人往村口走去,吳玉華和馮天明並排走在前面說笑著,吳兆興和老婆、馮青州、八哥默默在後面緊隨。
到了村口,吳玉華父母拉著兒子不停叮囑著,內心有一萬個不舍。
馮天明擠出笑容,走到父親的身邊,從口袋裡掏出一部嶄新的手機。
「爸,這是我用打工的錢買的,手機卡裝好了,號碼也寫好了,用透明膠貼在手機後面了,你拿著,有事就給我打電話。」
父親默默地看著他,愣了一會兒,才緩過神來。
吳兆興匆匆忙攔下了一輛計程車。
「爸!叔!嬸!我們走了,你們照顧好自己。」
「爸!媽!馮伯!我們走了,你們多保重。」
兩人上了車,重重地關上了車門,八哥趕忙跑上去,使勁地拍打著窗戶,嘴裡不停地叫著,跟著車追了好遠好遠。
在那一瞬間,馮青州的眼眶頓時濕潤了,面部輕微地抽搐著,淚水迅速划過他蒼老的面龐。
車已開出很遠很遠,逐漸消失在茫茫的車流中。
送行的人們仍留在原地,久久不肯離去,最後,他們「象徵性」地揮了下手,那一揮是那麼的厚重與深沉。
馮天明內心情緒澎湃著,卻極力壓制著,他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而現在他發現,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火車站廣場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聚集了許多為孩子送行的家長,有人相擁而涕邊走邊送,也有外出打工的,哭著給前來送別的父母下跪。
兩人在售票窗口分別買好了票,便往候車大廳走去,剛走到入口處,就遇上了吳玉蘭和方菲菲。
「外面人多不好找你們,只能在這裡守株待兔了。」
「妹妹,你哥我可不是兔子,天明就是那隻兔子。」
吳玉華嘻嘻哈哈起來。
「我們來送一下你們,一會兒就得回去,就請了一個小時的假。」
吳玉蘭的淺笑,隱藏不住滿眼的不舍。
「上車時間還有一會兒,妹妹你們別進站送了,我們找個地方聊一會就行了。」
吳玉華說著,便拉著行李箱從人群中穿了出去,他在站前的休息區,找到了一個長椅,向他們使勁地招著手。
「哥,你們國慶肯定回不來了吧?」
吳玉蘭看了看他,順便又望了望馮天明。
站在他旁邊的吳玉華踢了踢鞋頭。
「不好說,到時再看了,我是想回來啊,天明你回嗎?」
「相遇不言過往,離別不問歸期。」
馮天明不願在吳玉蘭面前觸及她的傷感。
「玉蘭,正式工作感覺怎麼樣?」
「除了開頭幾天興奮,正式上班責任和要求都提高了好多,現在跟了個師傅,要學的東西很多。」
「是的,我們產科主任和護士長對我們剛進的新人,也是特別嚴格,每天都要求寫一篇述職報告。」
「嚴格才能將業務素質提上來,以後你倆還要進修學習。」
馮天明盯著吳玉蘭,她眼光垂在地上,默默無語。
一陣手機聲響起,方菲菲接聽著。
「不行,我得走了,產科一個孕婦提前妊娠了,科里人手不夠,護士長要我趕緊回去。」
說完,就拉上吳玉蘭急急忙忙地往公交站台跑去,沒跑出去多遠,又折跑了回來。
來到吳玉華面前,主動抱了一下他,停了一會兒,便害羞地跑開了,半道又停下來,轉過身對著他喊道:「吳玉華,我喜歡你!」
吳玉華立在原地,沉默了好久,悠悠說出一句:「我知道」。
兩個青春背影慢慢消失在路邊林蔭中,向停靠的公交車跑去。
候車廳內或站或坐著很多等待上車的旅客,大廳上空不時傳來某個孩子的哭聲,人們的笑聲、說話聲……異常喧鬧。
依依不捨的年輕情侶,摟在一起正互訴衷腸,愛情總讓人感覺美好,也有急著踏上征途的人,拖著滿身的疲憊在長椅上打盹兒。
忽地,吳玉華拉了拉馮天明的胳膊,向他指了指遠處的一個候車通道。
李程雪和母親正坐在長椅上,一邊說著一邊不停看著表。
「玉華,你幫我看下行李,我馬上就回來。」
他走到李程雪面前,跟她母親問過一聲好。
「李程雪,你今天就去學校了?」
「我媽說早點去,先熟悉下校園環境,她陪著我去報到,你是一個人嗎?」
「哦,是的。」
「在省內讀大學離家近,挺好的。」
「去外省求學,雖說遠一點,但是可以得到更好的鍛鍊,你現在還在國內呢,以後要去國外留學怎麼辦,提前獨立獨立是好事情,小馮,對吧?」李母在旁邊糾正著她。
「是的,阿姨。」
「哎呀,小雪,車來了,該上車了。」
「馮天明,再見!」
他站在那裡,被急著去檢票的人群擠過來擠過去,猶如江面一葉扁舟隨波搖曳著,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目送良久,當李程雪漸漸消失在他的視線里,看著她的背影漸行漸遠,已是黃昏獨自愁。
一紙錄取通知書承載著多少成長的夢,多少人的夢從這裡開始,在欣喜和興奮之餘,也許不明白錄取通知書對父母和自己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至少現在,它就是手中握著的一張離別車票。
他走到吳玉華面前,與他來了個擁抱。
「天明,以後無論身在何方,別忘了我這個朋友,記得跟我聯繫。」
「在外好好加油,也記得給我電話。」
擁抱過後說再見。
吳玉華已經大步向前走去,只留他還待在原地一動不動,眼睛緊盯著那個遠去的身影。
青春的聚會,終究要散場,離別的車站,怎能不憂傷,他們各自為了人生,奮力拼搏,砥礪前行!
那個秋日的火車上,車窗外掠過的村莊小河,那些個青春的往事和火車一同上路,曾經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就這樣從腦子裡溢出,一路鋪滿了軌道。
在他那封滿載期盼的錄取通知書中,夾著一疊說明詳單,那封致新生的信里,除了叮囑路途遙遠的學子注意安全外,還寄語學生要「把自己造就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四有』建設者和接班人」。
馮天明與吳玉華約好,同一天從蕪州火車站出發,各自去往大學報到。
一行人往村口走去,吳玉華和馮天明並排走在前面說笑著,吳兆興和老婆、馮青州、八哥默默在後面緊隨。
到了村口,吳玉華父母拉著兒子不停叮囑著,內心有一萬個不舍。
馮天明擠出笑容,走到父親的身邊,從口袋裡掏出一部嶄新的手機。
「爸,這是我用打工的錢買的,手機卡裝好了,號碼也寫好了,用透明膠貼在手機後面了,你拿著,有事就給我打電話。」
父親默默地看著他,愣了一會兒,才緩過神來。
吳兆興匆匆忙攔下了一輛計程車。
「爸!叔!嬸!我們走了,你們照顧好自己。」
「爸!媽!馮伯!我們走了,你們多保重。」
兩人上了車,重重地關上了車門,八哥趕忙跑上去,使勁地拍打著窗戶,嘴裡不停地叫著,跟著車追了好遠好遠。
在那一瞬間,馮青州的眼眶頓時濕潤了,面部輕微地抽搐著,淚水迅速划過他蒼老的面龐。
車已開出很遠很遠,逐漸消失在茫茫的車流中。
送行的人們仍留在原地,久久不肯離去,最後,他們「象徵性」地揮了下手,那一揮是那麼的厚重與深沉。
馮天明內心情緒澎湃著,卻極力壓制著,他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而現在他發現,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火車站廣場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聚集了許多為孩子送行的家長,有人相擁而涕邊走邊送,也有外出打工的,哭著給前來送別的父母下跪。
兩人在售票窗口分別買好了票,便往候車大廳走去,剛走到入口處,就遇上了吳玉蘭和方菲菲。
「外面人多不好找你們,只能在這裡守株待兔了。」
「妹妹,你哥我可不是兔子,天明就是那隻兔子。」
吳玉華嘻嘻哈哈起來。
「我們來送一下你們,一會兒就得回去,就請了一個小時的假。」
吳玉蘭的淺笑,隱藏不住滿眼的不舍。
「上車時間還有一會兒,妹妹你們別進站送了,我們找個地方聊一會就行了。」
吳玉華說著,便拉著行李箱從人群中穿了出去,他在站前的休息區,找到了一個長椅,向他們使勁地招著手。
「哥,你們國慶肯定回不來了吧?」
吳玉蘭看了看他,順便又望了望馮天明。
站在他旁邊的吳玉華踢了踢鞋頭。
「不好說,到時再看了,我是想回來啊,天明你回嗎?」
「相遇不言過往,離別不問歸期。」
馮天明不願在吳玉蘭面前觸及她的傷感。
「玉蘭,正式工作感覺怎麼樣?」
「除了開頭幾天興奮,正式上班責任和要求都提高了好多,現在跟了個師傅,要學的東西很多。」
「是的,我們產科主任和護士長對我們剛進的新人,也是特別嚴格,每天都要求寫一篇述職報告。」
「嚴格才能將業務素質提上來,以後你倆還要進修學習。」
馮天明盯著吳玉蘭,她眼光垂在地上,默默無語。
一陣手機聲響起,方菲菲接聽著。
「不行,我得走了,產科一個孕婦提前妊娠了,科里人手不夠,護士長要我趕緊回去。」
說完,就拉上吳玉蘭急急忙忙地往公交站台跑去,沒跑出去多遠,又折跑了回來。
來到吳玉華面前,主動抱了一下他,停了一會兒,便害羞地跑開了,半道又停下來,轉過身對著他喊道:「吳玉華,我喜歡你!」
吳玉華立在原地,沉默了好久,悠悠說出一句:「我知道」。
兩個青春背影慢慢消失在路邊林蔭中,向停靠的公交車跑去。
候車廳內或站或坐著很多等待上車的旅客,大廳上空不時傳來某個孩子的哭聲,人們的笑聲、說話聲……異常喧鬧。
依依不捨的年輕情侶,摟在一起正互訴衷腸,愛情總讓人感覺美好,也有急著踏上征途的人,拖著滿身的疲憊在長椅上打盹兒。
忽地,吳玉華拉了拉馮天明的胳膊,向他指了指遠處的一個候車通道。
李程雪和母親正坐在長椅上,一邊說著一邊不停看著表。
「玉華,你幫我看下行李,我馬上就回來。」
他走到李程雪面前,跟她母親問過一聲好。
「李程雪,你今天就去學校了?」
「我媽說早點去,先熟悉下校園環境,她陪著我去報到,你是一個人嗎?」
「哦,是的。」
「在省內讀大學離家近,挺好的。」
「去外省求學,雖說遠一點,但是可以得到更好的鍛鍊,你現在還在國內呢,以後要去國外留學怎麼辦,提前獨立獨立是好事情,小馮,對吧?」李母在旁邊糾正著她。
「是的,阿姨。」
「哎呀,小雪,車來了,該上車了。」
「馮天明,再見!」
他站在那裡,被急著去檢票的人群擠過來擠過去,猶如江面一葉扁舟隨波搖曳著,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目送良久,當李程雪漸漸消失在他的視線里,看著她的背影漸行漸遠,已是黃昏獨自愁。
一紙錄取通知書承載著多少成長的夢,多少人的夢從這裡開始,在欣喜和興奮之餘,也許不明白錄取通知書對父母和自己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至少現在,它就是手中握著的一張離別車票。
他走到吳玉華面前,與他來了個擁抱。
「天明,以後無論身在何方,別忘了我這個朋友,記得跟我聯繫。」
「在外好好加油,也記得給我電話。」
擁抱過後說再見。
吳玉華已經大步向前走去,只留他還待在原地一動不動,眼睛緊盯著那個遠去的身影。
青春的聚會,終究要散場,離別的車站,怎能不憂傷,他們各自為了人生,奮力拼搏,砥礪前行!
那個秋日的火車上,車窗外掠過的村莊小河,那些個青春的往事和火車一同上路,曾經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就這樣從腦子裡溢出,一路鋪滿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