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9章 楊鶴出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任何朝代,任何時期,通敵賣國都是十惡不赦的謀反大罪。

  可以說是要誅九族的!

  明朝洪武前期,跟著朱元璋打江山的開國功臣,不少人除了高官厚祿,還領到了一份「免死金牌」——丹書鐵券。

  大致的意思就是犯了任何大罪,都可以免死一次!

  所以很多人對這張東西趨之若鶩,有些人家裡頭還不止一張,甚至還琢磨自己能犯什麼大罪,包括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用怕了,反正最多就是收走一張!

  但他們卻忘記了一件事情,這東西,有一樣罪是不能免死的。

  那就是謀反!

  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有免死金牌的人,最後都是因為謀反而被殺,

  不僅自己丟了腦袋,還被夷三族誅九族。

  由此看來,這個謀反的罪名,真是剷除仇敵的不二法寶。

  現在李續溪說魏忠賢通敵賣國,就是奔著定他謀反的最高目標去的。

  不過見周圍的大臣們一臉懵逼的表情,他知道自己賣弄嘴皮子的時候到了。

  「陛下,諸位臣工,本朝太祖就是靠著反元的旗號才起事,到了成祖手裡,更是數次親征漠北,後來的歲月里,雙方一直是你殺來我殺去,這種血海深仇,能是說和解就和解的?」

  「再說了,元廷餘孽有多少王公大臣是死在咱們大明的火炮之下?咱們又有多少忠臣良將倒在了他們的屠刀之下?就算林丹汗能答應,他手下的將領能答應?」

  聽到李續溪的一番說辭,在場的部分大臣表示支持,但絕大多數大臣都選擇了沉默。

  崇禎本來還以為李續溪會說出一番什麼高論,沒想到如此的淺薄,跟「靠山王」的「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那番說法相比,

  簡直LOW爆了!

  「臣不敢苟同李大人的說法!」吏部尚書來宗道雖然一直都是閹黨一系,但今天聽下來卻也覺得李續溪扯犢子。

  「若按照李大人的意思,那古往今來這麼多的盟友,都不用聯合起來了。試問,哪個國家和部落沒有跟別人打過?就連親兄弟之間都要干架,如此一來,兄弟也不用做了!」

  「是啊,咱們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建奴,若草原上沒有可靠的盟友,待建奴把草原給吞併了,到時候我大明危矣!」禮部尚書韓爌在文人中威望很高,連他也看不過去了。

  見李續溪被圍攻,李標坐不住了,雖然他的官位要靠後一些,但還是跳出來幫李續溪說話,

  「諸位大人,此一時彼一時啊,元廷韃子殺咱們中原人少麼?論殺,他們可比建奴殘暴十倍百倍,若是跟他們都能聯合了,那咱們乾脆跟建奴聯合算了,還不用打仗死人了。」

  李標的話,聽起來似乎是那麼個道理,但崇禎細想一番後,就有點惱怒了,

  「李愛卿的意思,是咱們也要簽訂個澶淵之盟?朕要去做那個宋真宗?」

  「臣不敢,臣不是那個意思......」李標一聽傻眼,怎麼繞到了這個彎子上去了?

  只能下跪磕頭。

  「哼,」崇禎聽後真是有點不爽,這些文官實在是鼠目寸光。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他們為了搞倒魏忠賢,就是這麼內鬥,但崇禎也絕不會去罷他們的官,朝堂之中必須要有制衡,不然魏忠賢的勢力就太過於膨脹了。

  「諸位愛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了,可如今大明內憂外患,若沒有強力的盟友牽制建奴,咱們怎麼有功夫自強起來?」

  「甘陝亂民蠢蠢欲動,至今還沒有剿滅,那裡要是平定不了,怕要出大亂子。建奴又已經征服了高麗,很快就會把戰略重心移到草原上,到時候一旦吞併了草原上的部落,大明將永無寧日!」

  這些都是魏忠賢給自己分析的,他擺事實講道理,還就著地圖給自己比劃,自己就是再不懂軍事,也明白兩面夾擊的可怕。

  何況北邊的長城年久失修,建奴要是聯合了草原上的韃子入侵,那甘陝,甚至河南等腹地都有危險,這些人口大省一旦亂了起來,大明的麻煩可就大了。

  「陛下,何不派一員肱骨重臣前往甘陝坐鎮,以免亂民燎原?」

  李續溪馬上就從崇禎的話中嗅到了機會,這時候可以派一個自己人去,撈功勞的同時,還能掌握兵權,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愛卿可有人選?」

  崇禎雖然聽了魏忠賢的話後,覺得十分有道理,但他骨子裡還是對國內的農民起義有些輕視。

  相比較建奴的兇殘,這些地里刨食的土包子能成什麼大事?

  渾然忘記了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不也是農民?

  嚴格說起來,他連普通的農民還不如,是以乞丐出身奪得了天下。

  李續溪大喜,立刻保薦,

  「臣保舉左副都御史楊鶴!」

  崇禎對楊鶴還是有些好感的,

  楊鶴巡按貴州的時候,貴州跟烏撒接壤,烏撒距離四川南部的敘州有一千里,很難管制,楊鶴奏請把烏撒割出,歸入貴州,這樣距離近好管一些,可以消除後患,此舉讓貴州的簿牒更加明朗化,烏撒的管理也明顯上了一個檔次。

  薩爾滸慘敗後,楊鶴推薦熊廷弼、張鶴鳴、李長庚、薛國用、袁應泰等人,並且上書分析了遼東軍事戰敗的原因,崇禎雖然當時還自身難保,不過聽後也不禁拍案叫絕。

  「嗯,此人素有賢名啊!」

  見崇禎對楊鶴有如此評價,李續溪就明白自己這步棋走對了,於是趕緊趁熱打鐵,

  「此人曾向臣建議:謀求天下大治的要領在於培植元氣。自從進行大規模戰爭、兵役以來,經常不斷地對下邊進行加派,目前公私財力交困,百姓的元氣受到了傷害。現在的國家就如同大病初癒,身上脈絡還沒調養好,風邪病毒容易侵染,治理的辦法在於培植元氣。」

  「所以此人若去治理甘陝,必定能讓甘陝重新恢復往日的繁榮,再不濟也不會成為朝廷沉重的包袱。」

  崇禎考慮了一會,

  「准奏!以楊鶴為兵部右侍郎出任陝西三邊總督,朕給他一年時間,平定甘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