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生命銜接處,光陰是窄窄的台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九八四年,莊稼還沒收割完

  兒子躺在我懷裡,睡得那麼甜」

  溫柔如大提琴一般的聲音在場中響起。一句故事和畫面感極強的歌詞瞬間就把人帶到了懷舊的情緒里。

  現場掌聲雷動,有不少觀眾情不自禁地捂住了心口,這一句也太溫柔太天籟了。

  他們可能聽不出來歌曲的演唱技巧,但他們只知道:等了一晚上了,就沖這第一句,值了。

  《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在前世由許飛原唱,後來被李健帶到《我是歌手》的舞台上進行改編演唱,並獲得了那一場的第二名。

  李健溫柔純淨的嗓音、「藏而不露」的唱法、豐富精彩的編曲和頗具人文精神的歌詞改編使得這場舞台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經典。

  有許多人都把它奉為「《歌手》八季以來的top10」之一。

  李知節此時採用的編曲和歌詞便是李健版本。

  「今晚的露天電影沒時間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縫紉機的踏板」

  「露天電影」和「縫紉機」,兩個極具時代感的名詞和八零年代日常讓不少人感到親切不已。

  在那個家家戶戶黑白電視的時代,哪個村里要是有電影放,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來湊熱鬧。攜家帶口,拿著長條凳,小孩子騎在父親的脖子上,淘氣的還會爬到樹上去……

  老式的腳踏縫紉機也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做衣服、縫鞋墊、繡花樣……在八十年代的農村,它還是不少人家庭的收入支柱。

  歌詞裡「父親」為了修縫紉機,連如此吸引人的露天電影都沒有時間去看,隱隱透露出,這一家的經濟情況似乎並不是太好。

  果然聽到下一句唱道:

  「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

  孩子哭了一整天吶鬧著要吃餅乾

  藍色的滌卡上衣痛往心裡鑽

  蹲在池塘邊上狠狠給了自己兩拳。」

  李思偲聽到這幾句,沒忍住鼻頭一酸。

  他也是八零年代生人,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交不起學費,在開學前很多天,父親就要挨家挨戶地上門找親戚和鄰居借錢。

  那時候開學,有些同學會穿上新衣服新鞋子,還有人會帶來父母親戚給買的新玩具。

  李思偲知道自己家裡沒錢,不敢開口要求什麼,但臉上和眼睛裡總會不自覺地露出渴望。

  有時候父親會嘆著氣摸一摸他的腦袋。

  小時候他不太明白,只是覺得沒有新衣服新玩具很失落。

  等到長大後,自己也做了父親,他才體會到那一聲嘆息背後複雜的懊喪愧悔。

  「這是我父親日記里的文字

  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

  視角轉換,聽眾這才恍然,原來這首歌是以「兒子」的身份寫的,前面只是父親留下來的文字記錄。

  李知節一邊唱一邊回想起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看到原身父親的情景。

  高考那兩天,李如松特地從外地趕回來陪伴兒子。

  在重點高中乾淨整潔的宿舍走廊里,他穿了自己最得體的一套衣服,提著裝了水果和行李的蛇皮袋,笑得有些侷促。

  他的耳朵上別著一根飽受蹂躪的有摺痕的煙,眉頭因為長年皺著,已經在額頭上形成了永久的紋路。

  不過這一條皺紋並沒有使他顯得更老,因為他臉上沒有皺紋的地方實在難尋。

  這樣的人是很難猜得出實際的年齡的。因為生活在他臉上留下了過多的痕跡,像已經被破壞的案發現場,無法再從中推導出正常的年輪。

  李知節高考完放假回家的時候,曾見過他的青春留下來的「散文詩」,那是一本手寫的《記工本》。

  上面記錄了他這些年給別人幹活的日期和收入。一年365日,除了接不到活兒的時候,幾乎日日忙碌。

  「一九九四年

  莊稼早已收割完……」

  接下來,歌曲來到第二段,時間過渡到了一九九四年,依舊是父親的日記口吻。


  世事變遷,自己的老母親離開了人世,兒子也長大讀書了。

  他學習到了很多自己不懂得的新知識,也有了不願意與父母訴說的心事。

  小幼苗已經長大了,它正枝繁葉茂、茁壯成長,活潑的枝條躍躍欲試,想要獨立去沐浴人生的風雨晴雪。

  自己這棵老樹已經沒有多少枝葉了,光禿禿的樹椏還能再為誰遮風擋雨呢?

  在自己老得不能動彈之前,一定可以看到兒子和自己心愛的姑娘結婚成家吧。

  只期盼,他們的日子不要再像我們一樣艱難了。

  ……

  電視屏幕前,沒有一個人說話。

  莫安茜擦擦自己臉上的淚珠,她的年紀還不能完全懂得歌曲里的複雜情緒,只是覺得李知節唱的很動聽、很感人。

  可她轉向旁邊,卻看到父親悄悄別過臉,用手撐在額頭上試圖擋住通紅的眼眶。

  媽媽藉口要去廚房拿杯碟,可是莫安茜瞥到她眼角還有一滴沒擦乾淨的淚。

  大禮堂內,一段激昂變換的小號聲響起,日月交替、斗轉星移,時代的車輪滾滾不息。

  多少人或輝煌或心酸的一生將要被時間的長河沖遠,溯流而上,不知是否還能聽到一聲遠遠傳來的嘆息。

  這一代人,他們曾「背負著因襲的重擔,肩住時代的閘門,只為了將下一代放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可以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這是那一輩人留下的足跡

  幾場風雨後就要抹去了痕跡

  這片土地曾讓我淚流不止

  它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

  ……」

  小號的聲音漸弱,直至完全聽不到,全場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李思偲用手捂住嘴巴,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努力讓自己的淚水不要流得太洶湧。

  許多觀眾顧不得擦自己的眼淚,也要跟著一起用力拍手。

  有一個人從前排的座位上站了起來。很快,又有第二個、第三個……前排、中間、後排……全場都起立為這精彩的歌曲和演唱鼓掌。

  禮堂里,呼喊「李知節」的聲音在全場各處響起。

  觀眾們有時就是這樣簡單而純粹,你用真心真誠去對待,他們也會回以熱烈和真摯。

  李知節鞠了五六次躬,謝了好幾次幕,掌聲依然久久不息。

  禮堂後台,一直站在入口處聽著這首歌的許世南拭了拭眼淚。

  從歌曲的情緒共鳴和對於李知節的震撼中回過神來以後,他突然有種塵埃落定的解脫感和輕鬆感。

  直播間裡,不少網友紛紛淚崩:

  「我的父親很平凡,他不會寫詩,甚至都不認得幾個字。他什麼都給不了我,卻又什麼都給了我。」

  「今年是父親離開我的第三個年頭了,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每周騎著電動車,跑十幾里路來接我放學回家了。」

  「這兩年很少回家,去年過年回去,驚訝地看到一向內向寡言的爸爸跟著一群人一起跳廣場舞。他混在裡面,背有點佝僂,頭髮白得令我心驚。我看著他大不同於以往的模樣和行為,眼淚唰一下就掉了下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失去之後才明白,推開家門能喊一聲『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想到一位作家的話,兩代人的生命銜接處,光陰只是窄窄的台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