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百鳥朝鳳,孔宣入道!
隨著五色霞雲自葫蘆島擴散,整個東海上空都布滿五色霞雲,有大修士一看這天現異象,心中頓時明了只怕是有人突破將要踏入道境了!
觀這五色霞雲以葫蘆島為中心向四處擴散,想開始那位葫蘆島的大弟子,孔宣大聖要突破了!
一時間眾人心思電轉,一門兩大能,恐怖如斯啊!
金鵬自然也感受到自己兄長將要突破,心中更是激動不已,不由的焦急的在孔宣住處走動。
孔宣此時只感覺天地通透,五行流轉間生生不息。
驀然間孔宣睜眼渾身氣息放開卻是運轉混沌經,顯出孔雀真身,五行之道流轉,只是片刻間孔宣只覺五臟凝練,一抹道韻生生不息,混沌經仿佛包容萬物一般,竟然輔佐五行之道凝練孔雀五行法身。
到了此時孔宣也才明白當時自家老師所說混沌經為萬法母經的含義了!
這混沌經非是具體修煉之法,若要死搬硬套,雖有小成但終究是皮毛,若能悟得自身真意,這混沌經便是大道本經,直指大道。
到了此時孔宣卻是明悟,如今他所修脫胎於混沌經,但又非混沌經,當取名為《混沌五行經》!
一時間孔宣明悟自身之道,原本修煉之法全部忘記,宛如初學者一般從頭凝練自身,又宛如創道者一般,開創五行之道全新的修煉體系。
只見孔雀真身盤膝而坐,平心靜氣,手捏孔雀訣,凝神入天地,五行由體生,身如空松透,風穿空松林,氣從中黃降,五臟分五行,五行順相生,五行逆相剋。。。。。。。
隨著孔宣明悟己道,重新修煉,周身如鳳抱卵守,混沌入胎中,五行輪流轉,五氣盡歸元,不呼並不吸,胎息自成就,五行修真身,大道盡可期!
孔宣的孔雀真身被五行之氣包裹,整個人宛如一個巨大的鳳卵一般立在那兒,五行之道流轉。
胡福祿自然也感受到如此大的動靜,卻是睜眼輕輕笑了笑,而後喚來金鵬。
「你取我混沌靈池之上那枚混沌珠祭在你兄長頭頂!」
金鵬雖然不知是何意,但知道自家老師此舉必有深意,不敢怠慢,趕緊去混沌靈池之上取混沌珠。
只是那混沌珠看似只有拳頭大小漂浮在混沌靈池之上吐納混沌靈氣,可金鵬上手去抓,卻發現這混沌珠宛如生根一般,紋絲不動。
金鵬有些不信邪,鼓盪法力想要將這混沌珠抓起,孰料還是紋絲不動,這讓金鵬有些驚詫。
要知道金鵬乃是元鳳之子,洪荒第一隻金翅大鵬鳥,一身修為也到大羅金仙境,不說隻手遮天,但擔山趕海,移星換斗都只舉手之間,可如今卻連眼前這枚拳頭大小的珠子都拿不動,如何能不令他吃驚。
這倒也不怪金鵬道行淺薄,不努力修行之法而是這混沌珠乃是先天至寶,內蘊一方混沌,又怎是一個金鵬能拿起的。
金鵬使盡渾身解數也沒能移動半分,半天之後,金鵬無奈的喘著粗氣,撓了撓腦袋,心念一動,朝著混沌珠跪下拜道:「弟子金鵬,奉老師法旨,請動混沌珠!」
隨著金鵬拜完,原本紋絲不動的混沌珠卻突然飄然而起落在了金鵬面前,金鵬心中不由啞然,原來靈寶真有靈啊!
不過金鵬也來不及多想,捧起混沌珠便往自家兄長閉關處趕去。
剛到自家兄長門外就見不知何時自家兄長的宮殿已然坍塌,只見一枚巨大的五色鳳卵立在那兒,不由心中一驚,想起老師的吩咐,趕忙將混沌珠往上一拋。
那混沌珠在空中飛舞,最後落在五色鳳卵的上方山隨後一道道混沌靈氣宛如珠鏈一般垂了下來,融入五色鳳卵之中。
鳳卵之中的孔宣正凝練己道,突然感覺一股清氣融入自己體內,這些清氣不分屬性,乃是最為精純的混沌靈氣,頓時明白是自家老師在助自己,為自己夯實根基。
一時間孔宣又以混沌靈氣與五行之道相合重塑根基。
孔宣這一突破又耗費了近千年,整個東海五色霞雲千年不退,讓後來東海之人,只以為東海的天就是五色的。
這一日沉寂已久的葫蘆島突然傳出一聲輕鳴,似鳳似鵬,聲音雖輕,但卻悠揚,只這一聲輕鳴,便引得東海海域無數飛禽往葫蘆島趕來。
葫蘆島中金鵬一直在守候著自家兄長,這一日隨著一聲輕鳴自鳳卵內傳出,隨著便是一陣似殼碎裂的聲音響起。
「咔嚓~~咔嚓嚓~~~~」
而後就聽一聲轟隆,整個五色鳳卵破碎迸射而飛,一道巨大的身影展翅翱翔,遮天蔽日,伴隨著陣陣五色祥雲,孔雀輕鳴。
卻是孔宣新生!
就在孔宣入道境,尋得己道之時,萬鳥齊鳴,共舞於五色雲光初破之天穹之際。
孔宣振翅,其羽如五色流光,絢爛奪目,引領著萬鳥穿越雲霞,匯聚成一幅流動的織錦,絢爛而神秘。
每一聲鳥鳴,都是對孔宣的讚歌,每一片羽翼的拍打,都是對飛鳥之王的頌揚。
飛禽之王從來都不是對著某一個種族,而是對飛鳥類尋得己道的讚揚!
如今孔宣入道,他便是如今的飛鳥之王!
所謂百鳥朝鳳便是如此,是飛鳥對於當年的鳳凰踏出己道的認可與尊崇,而如今孔宣入道便是對孔宣的認可!
就在一隻五色孔雀帶著無數飛鳥在東海自由翱翔之時,突然東海之上一股強烈的氣息出現,隨後五色紅光升起,竟然有一座海島自虛空而出,海島上空五行相融陰陽交匯,原來是天機有感五行孔雀得道,故而有五行仙山對應出世。
這座仙山非常奇妙,非金非石,乃是由先天靈氣,與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交織,石化而成,端是奇妙無比。
孔宣自然有感此處乃是自己的機緣,卻是收斂孔雀真身化作人身。
孔宣站在雲間觀望這座仙島,只覺天地造化神奇無比,遠非人力可測,自己今日踏入道境,便有五行靈山應運而出,此地先天靈氣與五行之氣不斷交融,形成五行之精,非有大羅道行,非精修五行之道者,難以煉化運行。
觀這五色霞雲以葫蘆島為中心向四處擴散,想開始那位葫蘆島的大弟子,孔宣大聖要突破了!
一時間眾人心思電轉,一門兩大能,恐怖如斯啊!
金鵬自然也感受到自己兄長將要突破,心中更是激動不已,不由的焦急的在孔宣住處走動。
孔宣此時只感覺天地通透,五行流轉間生生不息。
驀然間孔宣睜眼渾身氣息放開卻是運轉混沌經,顯出孔雀真身,五行之道流轉,只是片刻間孔宣只覺五臟凝練,一抹道韻生生不息,混沌經仿佛包容萬物一般,竟然輔佐五行之道凝練孔雀五行法身。
到了此時孔宣也才明白當時自家老師所說混沌經為萬法母經的含義了!
這混沌經非是具體修煉之法,若要死搬硬套,雖有小成但終究是皮毛,若能悟得自身真意,這混沌經便是大道本經,直指大道。
到了此時孔宣卻是明悟,如今他所修脫胎於混沌經,但又非混沌經,當取名為《混沌五行經》!
一時間孔宣明悟自身之道,原本修煉之法全部忘記,宛如初學者一般從頭凝練自身,又宛如創道者一般,開創五行之道全新的修煉體系。
只見孔雀真身盤膝而坐,平心靜氣,手捏孔雀訣,凝神入天地,五行由體生,身如空松透,風穿空松林,氣從中黃降,五臟分五行,五行順相生,五行逆相剋。。。。。。。
隨著孔宣明悟己道,重新修煉,周身如鳳抱卵守,混沌入胎中,五行輪流轉,五氣盡歸元,不呼並不吸,胎息自成就,五行修真身,大道盡可期!
孔宣的孔雀真身被五行之氣包裹,整個人宛如一個巨大的鳳卵一般立在那兒,五行之道流轉。
胡福祿自然也感受到如此大的動靜,卻是睜眼輕輕笑了笑,而後喚來金鵬。
「你取我混沌靈池之上那枚混沌珠祭在你兄長頭頂!」
金鵬雖然不知是何意,但知道自家老師此舉必有深意,不敢怠慢,趕緊去混沌靈池之上取混沌珠。
只是那混沌珠看似只有拳頭大小漂浮在混沌靈池之上吐納混沌靈氣,可金鵬上手去抓,卻發現這混沌珠宛如生根一般,紋絲不動。
金鵬有些不信邪,鼓盪法力想要將這混沌珠抓起,孰料還是紋絲不動,這讓金鵬有些驚詫。
要知道金鵬乃是元鳳之子,洪荒第一隻金翅大鵬鳥,一身修為也到大羅金仙境,不說隻手遮天,但擔山趕海,移星換斗都只舉手之間,可如今卻連眼前這枚拳頭大小的珠子都拿不動,如何能不令他吃驚。
這倒也不怪金鵬道行淺薄,不努力修行之法而是這混沌珠乃是先天至寶,內蘊一方混沌,又怎是一個金鵬能拿起的。
金鵬使盡渾身解數也沒能移動半分,半天之後,金鵬無奈的喘著粗氣,撓了撓腦袋,心念一動,朝著混沌珠跪下拜道:「弟子金鵬,奉老師法旨,請動混沌珠!」
隨著金鵬拜完,原本紋絲不動的混沌珠卻突然飄然而起落在了金鵬面前,金鵬心中不由啞然,原來靈寶真有靈啊!
不過金鵬也來不及多想,捧起混沌珠便往自家兄長閉關處趕去。
剛到自家兄長門外就見不知何時自家兄長的宮殿已然坍塌,只見一枚巨大的五色鳳卵立在那兒,不由心中一驚,想起老師的吩咐,趕忙將混沌珠往上一拋。
那混沌珠在空中飛舞,最後落在五色鳳卵的上方山隨後一道道混沌靈氣宛如珠鏈一般垂了下來,融入五色鳳卵之中。
鳳卵之中的孔宣正凝練己道,突然感覺一股清氣融入自己體內,這些清氣不分屬性,乃是最為精純的混沌靈氣,頓時明白是自家老師在助自己,為自己夯實根基。
一時間孔宣又以混沌靈氣與五行之道相合重塑根基。
孔宣這一突破又耗費了近千年,整個東海五色霞雲千年不退,讓後來東海之人,只以為東海的天就是五色的。
這一日沉寂已久的葫蘆島突然傳出一聲輕鳴,似鳳似鵬,聲音雖輕,但卻悠揚,只這一聲輕鳴,便引得東海海域無數飛禽往葫蘆島趕來。
葫蘆島中金鵬一直在守候著自家兄長,這一日隨著一聲輕鳴自鳳卵內傳出,隨著便是一陣似殼碎裂的聲音響起。
「咔嚓~~咔嚓嚓~~~~」
而後就聽一聲轟隆,整個五色鳳卵破碎迸射而飛,一道巨大的身影展翅翱翔,遮天蔽日,伴隨著陣陣五色祥雲,孔雀輕鳴。
卻是孔宣新生!
就在孔宣入道境,尋得己道之時,萬鳥齊鳴,共舞於五色雲光初破之天穹之際。
孔宣振翅,其羽如五色流光,絢爛奪目,引領著萬鳥穿越雲霞,匯聚成一幅流動的織錦,絢爛而神秘。
每一聲鳥鳴,都是對孔宣的讚歌,每一片羽翼的拍打,都是對飛鳥之王的頌揚。
飛禽之王從來都不是對著某一個種族,而是對飛鳥類尋得己道的讚揚!
如今孔宣入道,他便是如今的飛鳥之王!
所謂百鳥朝鳳便是如此,是飛鳥對於當年的鳳凰踏出己道的認可與尊崇,而如今孔宣入道便是對孔宣的認可!
就在一隻五色孔雀帶著無數飛鳥在東海自由翱翔之時,突然東海之上一股強烈的氣息出現,隨後五色紅光升起,竟然有一座海島自虛空而出,海島上空五行相融陰陽交匯,原來是天機有感五行孔雀得道,故而有五行仙山對應出世。
這座仙山非常奇妙,非金非石,乃是由先天靈氣,與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交織,石化而成,端是奇妙無比。
孔宣自然有感此處乃是自己的機緣,卻是收斂孔雀真身化作人身。
孔宣站在雲間觀望這座仙島,只覺天地造化神奇無比,遠非人力可測,自己今日踏入道境,便有五行靈山應運而出,此地先天靈氣與五行之氣不斷交融,形成五行之精,非有大羅道行,非精修五行之道者,難以煉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