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活該
雖如此。
見著自己的兒子,眼下如此的委屈。
太子妃雖然心中疼惜和憐惜,卻也依舊保持著應有的理智,並沒有任何發怒和發火的姿態。
短暫的沉吟了片刻,抬手輕輕的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面色平靜的扭頭看向一旁的太子爺,極力的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輕聲問道:
「太子爺」
「方才,兒子說的話,你都聽到了吧?」
「既然兒子說不出任何理由,也找不到任何的問題所在。」
「但別人該挨得的揍,也都已經挨了。」
「正常情況來說,你總得讓別人的這頓胖揍,給挨得明明白白吧?」
「此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說遇到了什麼事情,你總得給別人說清楚吧!」
「殺人不過頭落地,縱使要讓別人死,你也總得給別人一個合適和合理的罪名吧?」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也總得說的清清楚楚,讓別人能夠明明白白的吧!」
「如此.」
「也不枉費,也不算是浪費了,你的此次的一番『好心』的教育吧!」
「亦能夠讓別人,於眼下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清晰和明白的認知,知道錯了別人也好改正不是?」
這話說的,雖然暗中帶著諸多的刺,不過卻也是相當的委宛,給予了場中幾人的面子,顧忌了所有人的臉面,讓大家的面子上,也都能夠過的去。
比之剛剛入園中時的態度,簡直是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分,比之方才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
聞之此言。
太子爺陷入了沉默,半眯著雙眸冷冷的環顧場中的幾人一眼,之後目光落在神情委屈,分毫沒有察覺到此間問題真正所在的原因的太孫朱瞻基身上。
索性,也懶得、亦不再做任何的隱藏,朱高熾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冷笑了一聲,出言道:
「原因?」
「你們還好意思問我願意?」
「真正的原因,方才不管是我也好,亦或者咱們的好大兒子,不都已經是說了原因了嗎?」
「這麼簡單的問題」
「都這麼久的時間了,難道你們兩母子,都沒有察覺到分毫嗎?」
此話一出。
直接把太子妃和太孫朱瞻基兩人給整的愣在了當場,不由得下意識彼此看了彼此一眼。
短暫的沉默了片刻,太子妃率先回過神來,眉頭不由得的皺了皺,腦海中瞬間思緒萬千,不禁回想著朱瞻基自己敘述的那些個話語,於此間細細的品味。
亦是慢慢的品味出了,此間存在的問題,面色神情閃過一抹難以置信之意,眉頭於此間,不禁擰作了一團。
簡單的敦促了片刻,低垂著的腦袋緩緩的抬起,微眯著的雙眸,直直的看向與之近在咫尺的朱高熾,有些驚疑不定、伴隨著些許的難以置信,問道:
「太子爺」
「你的意思,此間讓你真正生氣的事情,乃是瞻基鬥蛐蛐?」
這話一出。
朱高熾雖然沒有回答,不過卻能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見到朱高熾面色於此間微微的沉了沉,神情亦是發生了極為細小的變化。
此間姿態,卻是敏銳的被太子妃給察覺到。
得勒。
搞了半天,鬧了半天。
此間真正的原因,總算是被找到了。
感情這頓打,讓太子爺如此的反常,不是因為別的事情,乃是朱瞻基鬥蛐蛐導致的。
知曉此間的緣由和原因,亦是讓太子妃的眉頭皺的愈發的緊湊了起來,乃是做夢都沒想到,會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會是因為這么小的一個事情,能夠讓太子爺發這麼大的火,讓太子爺這麼的生氣和不高興。
要知道的
朱瞻基鬥蛐蛐,非一日之功。
乃是之前,乃是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
這些個事情,乃是整個東宮上上下下的人,幾乎都知曉的事情。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那麼肯定不可能逃過太子爺的眼睛和耳朵,那麼以前可從來不見太子爺生氣和發火,為何今時今日,太子爺卻是反差能夠如此的大?
想著,想著,太子妃不禁頓了頓,歸攏了心中躁動的思緒,抬頭看向太子爺,饒有興趣的問道:
「太子爺」
「瞻基鬥蛐蛐,不是多年以來就存在的事情嗎?」
「怎麼」
說到這裡。
太子妃識趣的停頓了下來。
但大家都是聰明人,如何能夠聽不清楚,如何能夠不知道太子妃此言的言下之意為何?
面對這個言語質問,太子爺面色中不禁閃過一抹的尷尬,不過很快卻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臉的鄭重,冷哼了一聲繼續,道:
「為何以往不說?」
「為何以往不管?」
「愛妃是這個意思,是吧?」
聽了這話,太子妃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那是因為,咱想看看他自己能不能夠,自己品味自己的問題,能不能夠自己成長。」
「結果呢?」
「這麼多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了。」
「這混蛋真的太令咱失望了」
「給了他這麼長的時間,給了他這麼多的機會,結果這混蛋完全就不知悔改,完全就沒有分毫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一錯再錯.完全就沒把這些個事情給當一回事。」
「機會咱給了他,他自己不把握。」
「咱收拾他,咱揍他一頓,那也是他自己該挨的,怪不得任何人。」
「咱不怕告訴你們母子.」
「要是他還不長教訓,還不知所謂,還不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下次咱就不會只是簡單的收拾他,咱必定要親手扒了他的皮都是輕的。」
「咱老朱家.」
「一家子給予他的厚望,要是他不知道,要是他不知所謂。」
「別說我今日這般行事,倘若這些個事情傳到老頭子的耳朵裡面去,怕是比之咱今日還要狠,揍他一頓都是輕的。」
「信不信」
「倘若陛下知曉的話,直接打斷他的狗腿都是輕的。」
「整不好,還得把他給弄到軍營中去,好生的感受感受那一番風情!!!」
朱瞻基:「?????????」
什麼意思?
什麼玩意?
不就是鬥蛐蛐嗎?
又不是什麼大事,怎麼搞得,他像是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不僅僅他老爹狠狠的收拾了他一頓,倘若這個事情被永樂大帝知道,還會更狠的,直接打斷他的雙腿,或者把他給丟軍營中去歷練。
要不要這麼狠!
天啦!
還有沒有天理,還要不要人活。
這不是妥妥的要人的老命嗎?
簡直不要太狠,簡直不要太嚇人了,一個鬥蛐蛐的小樂趣而已,值得這般大動干戈嗎?
真要嚇死個人。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這話聽的,朱瞻基和太子妃兩人,瞬間如遭雷擊,神情中皆是一副迷茫的神情和模樣,宛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完全有些跟不上當下的節奏,有些懵逼和愣神。
不過相較於朱瞻基的迷茫,太子妃迷茫的同時,更多的則是狐疑和懷疑。
因為她太了解,太子爺是什麼性格的人了。
絕對不是一個喜歡無故放肆的人,既然敢說出這樣的話,亦敢把永樂大帝給搬出來,那麼肯定有道理,或者說乃是百分之百確定和肯定的事情。
想著,想著,太子妃短暫的沉吟了片刻,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的縮了縮,帶著些許的驚疑不定,道:
「太子爺」
「可否明示。」
「此間究竟存在什麼含義,究竟存在著什麼事情?」
「咱確實有些沒太懂。」
聞之此言,朱高熾敦促了片刻,扭頭看向一旁靜靜的站著,宛如一個局外人一般的朱高煦,沖其微微頜了頜首,出言道:
「老二」
「眼下的事情,乃是你主動提出來的。」
「小故事,亦則是你講給咱聽的。」
「既然你嫂子和你大侄子,都不懂、都不明白,你不妨勞煩給他們好生的解解惑,讓他們好生的聽聽,於此間好生的反省反省。」
「別搞得,咱們像是冤枉了他們,像是委屈了他們一般。」
朱高煦:「!!!!!!!!」
艹!
這話一開口,聞之此言。
朱高煦差點沒忍住罵娘。
他就是一個看客,不過就是一個局外人。
太子爺的這番舉動,不是故意想要將他給拉入這個漩渦,讓他給其背鍋的節奏,讓他遭眼前的兩人恨嗎?
妥妥的就是坑人啊!
早知道是這麼個事情的話,他還不如早早就走了,完全就沒必要,於此間看戲。
太子爺也真的是夠夠的。
不過雖然,對於太子爺的操作,朱高煦的心中腹誹不已和不爽,但也知道此件事情上,他是沒有分毫逃避的可能。
因為伴隨著太子爺的這話一開口,幾乎是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他,倘若不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他就是妥妥把眼前的兩人給得罪了,直接遭眼下兩人的恨意。
想著,想著,朱高煦面色神情變幻莫測,緊跟著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索性也不在藏著掖著,開口將之前的小故事,繼續開口為之眼前盯著自己身上的太子妃和朱瞻基兩人,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道: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遊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
「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銅絲籠,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三兩頭,又劣弱不中於款。
「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貲詣問。」
「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
待將眼下的這個故事講述完畢,朱高煦抬步緩緩的走到,神情目光略顯有些呆滯和愣神的朱瞻基身前,抬手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嘆了口氣,道:
「大侄子啊!大侄子!」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此乃亘古不變的真理,亦是身處於我們這個家族中,應有之的使命。」
「亦註定,我們不能夠像普通富甲人家,那般的隨心所欲,因為我們肩負和肩膀上,承載的是乃是整個天下。」
「你日後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整個天下,影響著天下的黎明百姓,你想要做個明君,還是做一個令人詬病的昏君。」
「望你真的能夠好生的想想。」
「此件事情上,甭管是高興也好,或者恨二叔也罷,反正二叔此乃都是為你好,就算是當下你不理解,伴隨著你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手握權力,慢慢的挑起此間的擔子,你總會慢慢的理解,慢慢的明白,咱今日所言的這番話語。」
此言落罷。
整個場中,氣氛瞬間壓抑和寂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面色,於此間都變的極為的精彩。
朱瞻基亦是沒有回應和應聲,久久不曾言語,只是口中低聲喃喃,不停的重複著,那一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之前,前來興師問罪,待太子爺將朱高煦推出來背鍋,令太子妃心中很是不舒服,於心中對於朱高煦有著諸多不屑和暗恨,此時此刻待聽了朱高煦的小故事,以及那一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亦是令太子妃的那一張秀臉,不知不覺中微微有些發燙,有些不太好意思和羞愧,同時也明白,她不僅僅是錯怪了太子爺,更是把朱高煦給想的太壞。
良久之後,她亦是忍俊不禁的嘆了口大氣,抬手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朱瞻基的後背,怒聲呵斥道:
「你這混帳東西,你這混帳玩意」
「還好意思叫委屈,還好意思哭。」
「咱都替你臉紅.」
「這頓打,還真的是挨得輕了。」
「該挨,該打,活該!」(本章完)
見著自己的兒子,眼下如此的委屈。
太子妃雖然心中疼惜和憐惜,卻也依舊保持著應有的理智,並沒有任何發怒和發火的姿態。
短暫的沉吟了片刻,抬手輕輕的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面色平靜的扭頭看向一旁的太子爺,極力的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輕聲問道:
「太子爺」
「方才,兒子說的話,你都聽到了吧?」
「既然兒子說不出任何理由,也找不到任何的問題所在。」
「但別人該挨得的揍,也都已經挨了。」
「正常情況來說,你總得讓別人的這頓胖揍,給挨得明明白白吧?」
「此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說遇到了什麼事情,你總得給別人說清楚吧!」
「殺人不過頭落地,縱使要讓別人死,你也總得給別人一個合適和合理的罪名吧?」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也總得說的清清楚楚,讓別人能夠明明白白的吧!」
「如此.」
「也不枉費,也不算是浪費了,你的此次的一番『好心』的教育吧!」
「亦能夠讓別人,於眼下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清晰和明白的認知,知道錯了別人也好改正不是?」
這話說的,雖然暗中帶著諸多的刺,不過卻也是相當的委宛,給予了場中幾人的面子,顧忌了所有人的臉面,讓大家的面子上,也都能夠過的去。
比之剛剛入園中時的態度,簡直是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分,比之方才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
聞之此言。
太子爺陷入了沉默,半眯著雙眸冷冷的環顧場中的幾人一眼,之後目光落在神情委屈,分毫沒有察覺到此間問題真正所在的原因的太孫朱瞻基身上。
索性,也懶得、亦不再做任何的隱藏,朱高熾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冷笑了一聲,出言道:
「原因?」
「你們還好意思問我願意?」
「真正的原因,方才不管是我也好,亦或者咱們的好大兒子,不都已經是說了原因了嗎?」
「這麼簡單的問題」
「都這麼久的時間了,難道你們兩母子,都沒有察覺到分毫嗎?」
此話一出。
直接把太子妃和太孫朱瞻基兩人給整的愣在了當場,不由得下意識彼此看了彼此一眼。
短暫的沉默了片刻,太子妃率先回過神來,眉頭不由得的皺了皺,腦海中瞬間思緒萬千,不禁回想著朱瞻基自己敘述的那些個話語,於此間細細的品味。
亦是慢慢的品味出了,此間存在的問題,面色神情閃過一抹難以置信之意,眉頭於此間,不禁擰作了一團。
簡單的敦促了片刻,低垂著的腦袋緩緩的抬起,微眯著的雙眸,直直的看向與之近在咫尺的朱高熾,有些驚疑不定、伴隨著些許的難以置信,問道:
「太子爺」
「你的意思,此間讓你真正生氣的事情,乃是瞻基鬥蛐蛐?」
這話一出。
朱高熾雖然沒有回答,不過卻能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見到朱高熾面色於此間微微的沉了沉,神情亦是發生了極為細小的變化。
此間姿態,卻是敏銳的被太子妃給察覺到。
得勒。
搞了半天,鬧了半天。
此間真正的原因,總算是被找到了。
感情這頓打,讓太子爺如此的反常,不是因為別的事情,乃是朱瞻基鬥蛐蛐導致的。
知曉此間的緣由和原因,亦是讓太子妃的眉頭皺的愈發的緊湊了起來,乃是做夢都沒想到,會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會是因為這么小的一個事情,能夠讓太子爺發這麼大的火,讓太子爺這麼的生氣和不高興。
要知道的
朱瞻基鬥蛐蛐,非一日之功。
乃是之前,乃是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
這些個事情,乃是整個東宮上上下下的人,幾乎都知曉的事情。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那麼肯定不可能逃過太子爺的眼睛和耳朵,那麼以前可從來不見太子爺生氣和發火,為何今時今日,太子爺卻是反差能夠如此的大?
想著,想著,太子妃不禁頓了頓,歸攏了心中躁動的思緒,抬頭看向太子爺,饒有興趣的問道:
「太子爺」
「瞻基鬥蛐蛐,不是多年以來就存在的事情嗎?」
「怎麼」
說到這裡。
太子妃識趣的停頓了下來。
但大家都是聰明人,如何能夠聽不清楚,如何能夠不知道太子妃此言的言下之意為何?
面對這個言語質問,太子爺面色中不禁閃過一抹的尷尬,不過很快卻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臉的鄭重,冷哼了一聲繼續,道:
「為何以往不說?」
「為何以往不管?」
「愛妃是這個意思,是吧?」
聽了這話,太子妃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那是因為,咱想看看他自己能不能夠,自己品味自己的問題,能不能夠自己成長。」
「結果呢?」
「這麼多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了。」
「這混蛋真的太令咱失望了」
「給了他這麼長的時間,給了他這麼多的機會,結果這混蛋完全就不知悔改,完全就沒有分毫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一錯再錯.完全就沒把這些個事情給當一回事。」
「機會咱給了他,他自己不把握。」
「咱收拾他,咱揍他一頓,那也是他自己該挨的,怪不得任何人。」
「咱不怕告訴你們母子.」
「要是他還不長教訓,還不知所謂,還不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下次咱就不會只是簡單的收拾他,咱必定要親手扒了他的皮都是輕的。」
「咱老朱家.」
「一家子給予他的厚望,要是他不知道,要是他不知所謂。」
「別說我今日這般行事,倘若這些個事情傳到老頭子的耳朵裡面去,怕是比之咱今日還要狠,揍他一頓都是輕的。」
「信不信」
「倘若陛下知曉的話,直接打斷他的狗腿都是輕的。」
「整不好,還得把他給弄到軍營中去,好生的感受感受那一番風情!!!」
朱瞻基:「?????????」
什麼意思?
什麼玩意?
不就是鬥蛐蛐嗎?
又不是什麼大事,怎麼搞得,他像是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不僅僅他老爹狠狠的收拾了他一頓,倘若這個事情被永樂大帝知道,還會更狠的,直接打斷他的雙腿,或者把他給丟軍營中去歷練。
要不要這麼狠!
天啦!
還有沒有天理,還要不要人活。
這不是妥妥的要人的老命嗎?
簡直不要太狠,簡直不要太嚇人了,一個鬥蛐蛐的小樂趣而已,值得這般大動干戈嗎?
真要嚇死個人。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這話聽的,朱瞻基和太子妃兩人,瞬間如遭雷擊,神情中皆是一副迷茫的神情和模樣,宛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完全有些跟不上當下的節奏,有些懵逼和愣神。
不過相較於朱瞻基的迷茫,太子妃迷茫的同時,更多的則是狐疑和懷疑。
因為她太了解,太子爺是什麼性格的人了。
絕對不是一個喜歡無故放肆的人,既然敢說出這樣的話,亦敢把永樂大帝給搬出來,那麼肯定有道理,或者說乃是百分之百確定和肯定的事情。
想著,想著,太子妃短暫的沉吟了片刻,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的縮了縮,帶著些許的驚疑不定,道:
「太子爺」
「可否明示。」
「此間究竟存在什麼含義,究竟存在著什麼事情?」
「咱確實有些沒太懂。」
聞之此言,朱高熾敦促了片刻,扭頭看向一旁靜靜的站著,宛如一個局外人一般的朱高煦,沖其微微頜了頜首,出言道:
「老二」
「眼下的事情,乃是你主動提出來的。」
「小故事,亦則是你講給咱聽的。」
「既然你嫂子和你大侄子,都不懂、都不明白,你不妨勞煩給他們好生的解解惑,讓他們好生的聽聽,於此間好生的反省反省。」
「別搞得,咱們像是冤枉了他們,像是委屈了他們一般。」
朱高煦:「!!!!!!!!」
艹!
這話一開口,聞之此言。
朱高煦差點沒忍住罵娘。
他就是一個看客,不過就是一個局外人。
太子爺的這番舉動,不是故意想要將他給拉入這個漩渦,讓他給其背鍋的節奏,讓他遭眼前的兩人恨嗎?
妥妥的就是坑人啊!
早知道是這麼個事情的話,他還不如早早就走了,完全就沒必要,於此間看戲。
太子爺也真的是夠夠的。
不過雖然,對於太子爺的操作,朱高煦的心中腹誹不已和不爽,但也知道此件事情上,他是沒有分毫逃避的可能。
因為伴隨著太子爺的這話一開口,幾乎是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他,倘若不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他就是妥妥把眼前的兩人給得罪了,直接遭眼下兩人的恨意。
想著,想著,朱高煦面色神情變幻莫測,緊跟著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索性也不在藏著掖著,開口將之前的小故事,繼續開口為之眼前盯著自己身上的太子妃和朱瞻基兩人,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道: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遊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
「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銅絲籠,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三兩頭,又劣弱不中於款。
「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貲詣問。」
「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
待將眼下的這個故事講述完畢,朱高煦抬步緩緩的走到,神情目光略顯有些呆滯和愣神的朱瞻基身前,抬手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嘆了口氣,道:
「大侄子啊!大侄子!」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此乃亘古不變的真理,亦是身處於我們這個家族中,應有之的使命。」
「亦註定,我們不能夠像普通富甲人家,那般的隨心所欲,因為我們肩負和肩膀上,承載的是乃是整個天下。」
「你日後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整個天下,影響著天下的黎明百姓,你想要做個明君,還是做一個令人詬病的昏君。」
「望你真的能夠好生的想想。」
「此件事情上,甭管是高興也好,或者恨二叔也罷,反正二叔此乃都是為你好,就算是當下你不理解,伴隨著你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手握權力,慢慢的挑起此間的擔子,你總會慢慢的理解,慢慢的明白,咱今日所言的這番話語。」
此言落罷。
整個場中,氣氛瞬間壓抑和寂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面色,於此間都變的極為的精彩。
朱瞻基亦是沒有回應和應聲,久久不曾言語,只是口中低聲喃喃,不停的重複著,那一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之前,前來興師問罪,待太子爺將朱高煦推出來背鍋,令太子妃心中很是不舒服,於心中對於朱高煦有著諸多不屑和暗恨,此時此刻待聽了朱高煦的小故事,以及那一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亦是令太子妃的那一張秀臉,不知不覺中微微有些發燙,有些不太好意思和羞愧,同時也明白,她不僅僅是錯怪了太子爺,更是把朱高煦給想的太壞。
良久之後,她亦是忍俊不禁的嘆了口大氣,抬手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朱瞻基的後背,怒聲呵斥道:
「你這混帳東西,你這混帳玩意」
「還好意思叫委屈,還好意思哭。」
「咱都替你臉紅.」
「這頓打,還真的是挨得輕了。」
「該挨,該打,活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