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衝撞
做出決定後,陳封也先將自己手中的部隊簡單的安排了一番,讓其中一個他比較看好年輕將領暫時帶著部隊就地休整和防備。
隨後陳封就和張遼派來的親信一同,沿著他們設置防線時預留的一條狹窄小道,繞過了張繡軍現在停留的位置,抵達了皇甫嵩的部隊之中。
經過士兵的通報之後,陳封也得到了皇甫嵩的邀請,在士兵們的護送下一路抵達了皇甫嵩布置出的臨時軍營。
張遼和先前被張遼拿下的樣定遠現在也在軍營之中,不僅如此,張遼似乎和皇甫嵩這位老將軍起了矛盾,一旁的樣定遠則被張遼堵住了嘴,看起來很是狼狽。
見陳封抵達,張遼也是冷哼一聲,來到了陳封的身邊,將先前發生的事情轉告了陳封。
原來,先前張遼帶著楊定遠來到皇甫嵩大營後,楊定遠似乎也看出皇甫嵩衣著不凡,頓時就向皇甫嵩叫冤,並聲稱他是過來投降的,要和皇甫嵩單獨交流。
皇甫嵩聞言也是有所鬆動,並向張遼詢問了一番具體的情況。
張遼也沒有過多隱瞞,徑直將先前楊定遠的來意告知了皇甫嵩,並認為楊定遠此人來意不明,需要警惕。
得知楊定遠確實是來投降之後,皇甫嵩也是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並頓時就讓張遼把楊定遠放了。
楊定遠也看出皇甫嵩的地位在眼前這個小將之上,登時慌忙道:
「沒錯,你抓錯人了。就你這個軍中小將,還是不要耽誤我和你家將軍商談大事了!」
眼見楊定遠如此囂張,並且皇甫嵩看起來也確實有意和楊定遠單獨交流,張遼也明白情況已經向著他擔心的方向發展了。
他登時將刀架在了本就被綁起來的楊定遠身上,並從一旁拿出一塊爛布,堵上了楊定遠的嘴巴。
如此舉動自然讓皇甫嵩和營中的士兵驚愕無比。
不少衛士甚至以為張遼是要刺殺皇甫嵩,都拔出了身邊的武器,將張遼團團包圍起來。
皇甫嵩此前也從陳封口中聽過張遼的名字,清楚張遼是陳封的心腹,年紀輕輕就已經立下了不少功勞,絕對不可能是叛軍的奸細。
眼下張遼突然發難,皇甫嵩也猜到很可能與楊定遠有關。
他先是對衛士們呵斥了一番,讓他們離開了軍營之中,隨後才對張遼苦笑道:
「文遠,你這是何意?」
張遼卻是冷笑一番,道:
「皇甫將軍,張繡部如何投降,我想是一件比較重要的大事。我已經聯繫了城內的伯賢,待伯賢抵達,我們再一同決定如何處置張繡部,你看如何?」
得知張遼的話語後,皇甫嵩也終於明白了眼前這個小將為何要劫持楊定遠了。
無非就是張遼擔心皇甫嵩偏袒張繡部,可能會損害張遼他們的利益罷了。
雖然理解,但皇甫嵩心中卻也有一些惱怒。
自從平定了黃巾之亂後,他在朝廷中就稱得上是德高望重,許多世家出身的大臣對待他時也都不敢冒犯。
眼下與王允共同除去董卓,掌握了長安兵權,大權在握的他現在卻被一個年輕小將威脅,這讓皇甫嵩也感到了一絲羞惱和憤怒。
皇甫嵩並不否認他是準備與張繡部商量一個條件,以此來保存自己的實力,並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張繡的實力。
他需要的是一支不對長安城具有威脅的張繡軍,其作用也很簡單,那就是用來均衡掉陳封軍對長安的作用性。
眼下的陳封部對長安城而言雖然是一支難得的救兵,但皇甫嵩很清楚,在弘農叛軍中,陳封還有著一個部下有著數萬軍隊的存在。
二者相加之下,陳封的部隊已經是有能力威脅到長安了。
若沒有其他作為掣肘,很可能陳封軍也會出現尾大不掉之勢。
反觀若是能夠將張繡化作己用,則與張繡部早就有著血仇的陳封部,也絕不可能再與張繡進行合作。
兩個無法一心的外力部隊,對長安方面而言才是最佳的幫手。
不過,計劃才剛剛開始,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實施,這第一步就已經陷入了難題。
這世上並沒有蠢貨,如張遼這樣本就在歷史上青史留名的年輕俊傑,其智力也絕對是出類拔萃。
尤其是陳封當初在布置防禦的時候就提醒過張遼相關的內容,眼下楊定遠試圖帶著部隊完整地轉投長安城內的朝廷,張遼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皇甫嵩也不禁嗡聲道:
「張文遠,你真是好大的膽子。如何決定張繡部的後續,乃是朝廷的大事,是要由朝廷諸公共同決定,現在你阻礙此事,豈非是要違逆朝廷?」
「你還年輕,莫要自誤啊!」
皇甫嵩對張遼實則也有些惜才,眼見張遼做出如此莽撞事宜,皇甫嵩也是好言相勸,希望對方回頭是岸。
一定程度上,皇甫嵩也希望自己死後還有人能夠繼承自己的位置,繼續保護大漢。
眼前的皇甫嵩也算得上是出身清白,先前本身就何進大將軍的手下,屬於是京城中的自己人,若是他能親近漢室的話,後續說不得也能讓對漢室復興起到不小的作用。
但聽到皇甫嵩這番言論後,張遼卻是微微搖了搖頭,曰:
「違逆朝廷?若我們真對朝廷不忠,我與伯賢又何必要千里迢迢,冒著巨大風險前來支援長安,又為何要冒著巨大的傷亡,在這座鄭縣城下與賊軍決一死戰?」
「若你真認為我們是在違逆朝廷,乃是大漢奸賊,我可以立刻叫上主公一同,從長安撤軍,這朝廷我們不待也罷!」
皇甫嵩聞言後,也是沉默了一會兒,不再多言語什麼。
確實,雖然張遼的舉動很是冒犯,但張遼和陳封帶著部隊穿過董卓舊部所在的區域,前來援助長安城,本就是殊為不易。
後續更是帶著部隊在鄭縣城下拼死拖住了張繡軍,其表現若不算是忠心耿耿,如何才算得上是忠心?
難道要稱那片安於一隅的劉焉,劉表為忠臣嗎?
眼下司隸地區被董卓部隊肆虐,這些州牧卻紛紛按兵不動,坐觀局勢,如此行徑,分明才是真正的反賊行為啊!
皇甫嵩一時間也被張遼的話語激得啞口無言,好一段時間後,皇甫嵩才長嘆一聲,扶著自己的頭,似乎感到了一些疲憊和心累。
「也罷,看來我確實是老了,有些糊塗了。那就等你家主公伯賢前來一談吧,我們好好談談如何對待張繡軍。」
張遼也不再出言刺激皇甫嵩,但他的心中確實也有著不少的怨氣。
這一戰打到現在,他敢保證自己等人的隊伍已經是傷亡不菲,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眼前的皇甫嵩卻似乎希望招降張繡,並還用一些高官厚祿去拉攏張繡,如此行徑,可有將犧牲頗大的他們放在眼底?
一番激烈地交談後,二人也是對坐僵持,張遼也將楊定遠放在了身邊,不再多說。
待到陳封跟著侍衛進入軍營時,雙方才再度回了神。
經過張遼的一番解釋和講解後,陳封也明白了眼下的局勢如何。
與張遼這個對長安城內大臣幾乎一無所知的將領不同,陳封先前無論是拜訪各大文臣,還是和王允談論局勢,都非常清楚現在的長安城方面最想要的是什麼。
無非就是抵擋住叛軍的攻勢,然後一步步收回朝廷的權力,最終復興大漢罷了。
隨後陳封就和張遼派來的親信一同,沿著他們設置防線時預留的一條狹窄小道,繞過了張繡軍現在停留的位置,抵達了皇甫嵩的部隊之中。
經過士兵的通報之後,陳封也得到了皇甫嵩的邀請,在士兵們的護送下一路抵達了皇甫嵩布置出的臨時軍營。
張遼和先前被張遼拿下的樣定遠現在也在軍營之中,不僅如此,張遼似乎和皇甫嵩這位老將軍起了矛盾,一旁的樣定遠則被張遼堵住了嘴,看起來很是狼狽。
見陳封抵達,張遼也是冷哼一聲,來到了陳封的身邊,將先前發生的事情轉告了陳封。
原來,先前張遼帶著楊定遠來到皇甫嵩大營後,楊定遠似乎也看出皇甫嵩衣著不凡,頓時就向皇甫嵩叫冤,並聲稱他是過來投降的,要和皇甫嵩單獨交流。
皇甫嵩聞言也是有所鬆動,並向張遼詢問了一番具體的情況。
張遼也沒有過多隱瞞,徑直將先前楊定遠的來意告知了皇甫嵩,並認為楊定遠此人來意不明,需要警惕。
得知楊定遠確實是來投降之後,皇甫嵩也是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並頓時就讓張遼把楊定遠放了。
楊定遠也看出皇甫嵩的地位在眼前這個小將之上,登時慌忙道:
「沒錯,你抓錯人了。就你這個軍中小將,還是不要耽誤我和你家將軍商談大事了!」
眼見楊定遠如此囂張,並且皇甫嵩看起來也確實有意和楊定遠單獨交流,張遼也明白情況已經向著他擔心的方向發展了。
他登時將刀架在了本就被綁起來的楊定遠身上,並從一旁拿出一塊爛布,堵上了楊定遠的嘴巴。
如此舉動自然讓皇甫嵩和營中的士兵驚愕無比。
不少衛士甚至以為張遼是要刺殺皇甫嵩,都拔出了身邊的武器,將張遼團團包圍起來。
皇甫嵩此前也從陳封口中聽過張遼的名字,清楚張遼是陳封的心腹,年紀輕輕就已經立下了不少功勞,絕對不可能是叛軍的奸細。
眼下張遼突然發難,皇甫嵩也猜到很可能與楊定遠有關。
他先是對衛士們呵斥了一番,讓他們離開了軍營之中,隨後才對張遼苦笑道:
「文遠,你這是何意?」
張遼卻是冷笑一番,道:
「皇甫將軍,張繡部如何投降,我想是一件比較重要的大事。我已經聯繫了城內的伯賢,待伯賢抵達,我們再一同決定如何處置張繡部,你看如何?」
得知張遼的話語後,皇甫嵩也終於明白了眼前這個小將為何要劫持楊定遠了。
無非就是張遼擔心皇甫嵩偏袒張繡部,可能會損害張遼他們的利益罷了。
雖然理解,但皇甫嵩心中卻也有一些惱怒。
自從平定了黃巾之亂後,他在朝廷中就稱得上是德高望重,許多世家出身的大臣對待他時也都不敢冒犯。
眼下與王允共同除去董卓,掌握了長安兵權,大權在握的他現在卻被一個年輕小將威脅,這讓皇甫嵩也感到了一絲羞惱和憤怒。
皇甫嵩並不否認他是準備與張繡部商量一個條件,以此來保存自己的實力,並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張繡的實力。
他需要的是一支不對長安城具有威脅的張繡軍,其作用也很簡單,那就是用來均衡掉陳封軍對長安的作用性。
眼下的陳封部對長安城而言雖然是一支難得的救兵,但皇甫嵩很清楚,在弘農叛軍中,陳封還有著一個部下有著數萬軍隊的存在。
二者相加之下,陳封的部隊已經是有能力威脅到長安了。
若沒有其他作為掣肘,很可能陳封軍也會出現尾大不掉之勢。
反觀若是能夠將張繡化作己用,則與張繡部早就有著血仇的陳封部,也絕不可能再與張繡進行合作。
兩個無法一心的外力部隊,對長安方面而言才是最佳的幫手。
不過,計劃才剛剛開始,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實施,這第一步就已經陷入了難題。
這世上並沒有蠢貨,如張遼這樣本就在歷史上青史留名的年輕俊傑,其智力也絕對是出類拔萃。
尤其是陳封當初在布置防禦的時候就提醒過張遼相關的內容,眼下楊定遠試圖帶著部隊完整地轉投長安城內的朝廷,張遼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皇甫嵩也不禁嗡聲道:
「張文遠,你真是好大的膽子。如何決定張繡部的後續,乃是朝廷的大事,是要由朝廷諸公共同決定,現在你阻礙此事,豈非是要違逆朝廷?」
「你還年輕,莫要自誤啊!」
皇甫嵩對張遼實則也有些惜才,眼見張遼做出如此莽撞事宜,皇甫嵩也是好言相勸,希望對方回頭是岸。
一定程度上,皇甫嵩也希望自己死後還有人能夠繼承自己的位置,繼續保護大漢。
眼前的皇甫嵩也算得上是出身清白,先前本身就何進大將軍的手下,屬於是京城中的自己人,若是他能親近漢室的話,後續說不得也能讓對漢室復興起到不小的作用。
但聽到皇甫嵩這番言論後,張遼卻是微微搖了搖頭,曰:
「違逆朝廷?若我們真對朝廷不忠,我與伯賢又何必要千里迢迢,冒著巨大風險前來支援長安,又為何要冒著巨大的傷亡,在這座鄭縣城下與賊軍決一死戰?」
「若你真認為我們是在違逆朝廷,乃是大漢奸賊,我可以立刻叫上主公一同,從長安撤軍,這朝廷我們不待也罷!」
皇甫嵩聞言後,也是沉默了一會兒,不再多言語什麼。
確實,雖然張遼的舉動很是冒犯,但張遼和陳封帶著部隊穿過董卓舊部所在的區域,前來援助長安城,本就是殊為不易。
後續更是帶著部隊在鄭縣城下拼死拖住了張繡軍,其表現若不算是忠心耿耿,如何才算得上是忠心?
難道要稱那片安於一隅的劉焉,劉表為忠臣嗎?
眼下司隸地區被董卓部隊肆虐,這些州牧卻紛紛按兵不動,坐觀局勢,如此行徑,分明才是真正的反賊行為啊!
皇甫嵩一時間也被張遼的話語激得啞口無言,好一段時間後,皇甫嵩才長嘆一聲,扶著自己的頭,似乎感到了一些疲憊和心累。
「也罷,看來我確實是老了,有些糊塗了。那就等你家主公伯賢前來一談吧,我們好好談談如何對待張繡軍。」
張遼也不再出言刺激皇甫嵩,但他的心中確實也有著不少的怨氣。
這一戰打到現在,他敢保證自己等人的隊伍已經是傷亡不菲,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眼前的皇甫嵩卻似乎希望招降張繡,並還用一些高官厚祿去拉攏張繡,如此行徑,可有將犧牲頗大的他們放在眼底?
一番激烈地交談後,二人也是對坐僵持,張遼也將楊定遠放在了身邊,不再多說。
待到陳封跟著侍衛進入軍營時,雙方才再度回了神。
經過張遼的一番解釋和講解後,陳封也明白了眼下的局勢如何。
與張遼這個對長安城內大臣幾乎一無所知的將領不同,陳封先前無論是拜訪各大文臣,還是和王允談論局勢,都非常清楚現在的長安城方面最想要的是什麼。
無非就是抵擋住叛軍的攻勢,然後一步步收回朝廷的權力,最終復興大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