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禮物
第167章 禮物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漢帝欲藉此機會一舉鯨吞西域,自然不可能倉促用兵。
正月十九,趙充國先行離開長安。
隨行兵馬以八校尉為主,共三萬兩千人。
在臨行前,趙充國拜訪了劉進。
他已經知道,接下來劉進也會出征。
對劉進,趙充國的感觸有些複雜。
他是漢帝一手提拔,又在李廣利摩下效力。
說起來,他應該是昌邑王一系。
至於昌邑王和太子劉進之間的糾葛,他不是不清楚。
李廣利和劉屈都想要推昌邑王奪嫡。
你要說劉沒有這個想法?
那純屬扯淡。
出生在帝王之家,身為皇子,年紀正當時—身邊也有一群人跟隨,比如夏侯始昌族子。
和太子劉據那邊的情況一樣,劉身邊也有一群賢良文學。
不過,劉比劉據強。
衛青死了,劉據失去了最大靠山。
而劉還有李廣利,是衛青死後朝廷最為重視的將領。
李廣利身後,還有中山靖王一脈做盟友,相比之下,劉據的盟友就顯得非常弱小。
中山靖王一系,十三侯。
擁有著極為龐大的人脈關係。
而劉據·
事實上,在劉進崛起之前,甚至沒有人知道,魯王太妃竟然是史家人。
或者,都忽視了!
而魯王一系,也十分低調。
可以說,前年上半年的時候,昌邑王絕對占居上風。
哪怕是江充,(也不敢對他無禮。
兩個兄長,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也一直交好劉。
趙充國雖然未參與其中,但也能看出來,太子劉據那時候的態勢已經不是不好,而是很差。
可誰料想..
一年半,僅僅一年半的時間。
身為中郎將,趙充國一直在長安,一直在漢帝身邊。
他看到了劉進的崛起。
看到了燕王劉旦一夕之間崩潰。
看到了廣陵王劉胥,化敵為友。
看到了河間王覆滅,江充消失,看到了劉弗陵病死,鉤弋夫人死於火災之中.·
中山靖王一脈分裂。
中山王不再支持劉屈。
劉屈雖拜右丞相,卻被趕去和匈奴商議迎回蘇武事宜。
據說,好像有眉目了!
而李廣利,此次慘敗之後,估計難以復起。
除非,他能像趙破奴那樣,得到劉進這種人物的支持。
劉雖說是皇子。
但趙充國並不認為,現在的劉,能夠和劉進一樣,在陛下面前爭寵。
昔日打壓衛霍集團的集團,一夜之間消失無蹤而太子如今則身處幽州,都督軍事·
太子未來會登基,毫無疑問。
但太子能不能坐穩那個位置,卻要看皇太孫的態度。
劉進手下已經聚集一群人,漢帝也在悄然不驚中默默培養那些人,是未來劉進的班底。
而忠於漢帝的那些人,一定會忠於劉進。
比如金日彈,比如霍光,比如桑弘羊,比如上官桀·
趙充國看的非常清楚。
包括他,都是漢帝留給繼任者的班底。
所以,太子能拿下這個班底嗎?
以趙充國看來,難!
即便拿下,那也是劉進的班底。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劉進才是漢帝認可的接班人。而太子,更可能是過渡者。
這也讓趙充國不得不提前考慮,未來該如何抉擇。
繼續跟隨李廣利?
這次李廣利回長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一個永不復用,估計是最好的結果。
李廣利一旦失勢——
單憑劉屈一個右丞相,能撐得住昌邑王?
趙充國,不這麼認為。
「趙都護此去玉門,是功是守,當自行決斷。
孤奉旨前往,是配合趙都護,而非干擾趙都護。便是孤,也會聽從趙都護之命令。」
劉進態度和藹,言辭懇切。
但趙充國並不放心。
這是皇太孫,萬一客氣幾句呢?
他需要在離京之前,和劉進確定一個大方向,一個雙方都能夠認可的大方向。否則臨陣再起爭紛,弄不好會造成軍心動盪。趙充國,可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咱先說好!
你皇太孫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目標,有什麼安排,咱可以先討論,互相交個底。
所以,趙充國此來說是拜訪,倒不如說是試探。
劉進聞聽,笑了。
他揮手,示意古力娜扎爾帶著婢女退下。
「孤就知道,趙都護是聰明人。
今日你來的目的,孤心裡非常清楚。孤可以給你交一個底,孤就是想要拿下西域—不單單是為了開疆擴土,更是想為我大漢帝國,指出一條出路,一條千秋萬代的出路。」
說著話,劉進起身,示意趙充國跟上,
二人上了二樓,趙充國才發現,這偌大的二樓,竟然空空蕩蕩。
只有幾張桌子,上面蒙著厚厚的絨毯,看不清楚下面是什麼東西。
而在正牆上,則懸掛著一副巨大的地圖。
「全球堪輿圖?」
「這才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劉進笑著走到地圖前,沉聲說道:「這幅地圖,我一份,祖父那邊一份,再無第三份。
看過的人不多,除了我的手下之外,也只有父親和四叔,以及暴勝之看過。」
說完,他指了指趙充國。
「你是第五個人。
趙充國看著那堪輿圖,激靈靈一個寒顫。
聽到劉進的話,他連忙躬身道:「此臣之榮幸。」
「這個世界很大!」
劉進手一揮,而後道:「我大漢在何處?」
他把手放在地圖的一個位置。
「這裡,就這麼大。」
「西域,連通非洲和歐洲,為我最為重要的通路。
只有拿下西域,我大漢才可以繼續擴張—-趙都護,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你我都無法想像。很多人只以為,我大漢就是整個天下,那是大錯特錯。未來,我們的周邊會有很多危險,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子孫們,把危險全部拔掉。
我們知道這世界有多大。
可很多人並不知道。
他們只會拿著故紙堆,與我們說教仁義道德,自翊為天朝上國。一天天,一年年,慢慢的我們會失去警惕。到那時候,我們將會遭遇危險,我大漢子民再難安寧。」
趙充國往前走了幾步,默默看著這幅堪輿圖。
他,好像要把整個地圖,都刻印在心裡。
「老祖宗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老祖宗其實看的很清楚,他們知道,這個世界總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所以,我們也要進步,也要變化,要更強大。」
劉進說到這裡,轉過身來。
「我聽祖父說過你的四夷論,很好,但又不夠好。」
「還請殿下賜教。」
「你說蠻夷需要教化,對也不對。
老祖宗說,蠻夷畏威不畏德—我覺得很對,既然如此,何以以德待之?」
這句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一次討論。
資治通鑑中,有記載。
具體是李世民說的,還是魏徵說的,劉進記不太清楚了。
但他很贊同這句話。
既然蠻夷畏威不畏德,那你為什麼還要用道德教化呢?那是教化不來的只有打趴下,然後不停的洗腦,不停灌輸我大漢的強大,讓他們敬畏,
恐懼,不敢冒犯。
至於教化,那是對人而言。
對蠻夷,最好的辦法,就是—.
武則天就說過最正確的答案:鐵鞭擊之,不服,鐵錘錘其首,又不服,
以匕首斷其喉。
趙充國何曾聽過如此激烈的言論,竟呆愣住了。
「敢問殿下,此言為哪位先賢所言?」
「記不太清楚了。」
劉進笑道:「我大漢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願聞其詳。」
「刀、錢,書!」
「手裡握著最鋒利的刀,則蠻夷不敢窺。
兜里裝著充足的錢,想打誰打誰。
掌握喉舌,把我們的教化傳播出去。但不是仁義道德,而是讓他們恐懼我們,敬畏我們,讓他們知道我們大漢帝國,是何等強大。冒犯我們,唯有死路一條。」
說著,劉進又一笑。
「仁義道德,是給我們自己人用的。」
趙充國恍然大悟,仿佛接受了什麼了不得的洗禮。
我最討厭對敵人也要講仁義道德特麼的都打到我們門口了,還仁義道德?既然是打仗,那就不要有太多顧慮,把最狠辣的手段都給我拿出來。不臣服,便亡族,這就是我的想法,
我的觀念。」
劉進說完,上前摟住了趙安國的肩膀。
『趙都護,說實話我不知道怎麼治理國家。
但我知道,治理國家的根本,就是讓老百姓餓了有飯吃,冷了有衣服穿,困了有房子睡覺,走出家門,可以無需懼怕。至於朝中充充諸公的政見,不過是為了私慾而已。我懶得理那些腐儒,我要做的,就是開拓,開拓,開拓——..-讓我大漢龍旗所到之處,無人敢冒犯!
而且,唯有開拓,才能化解朝中分歧。」
「哦?」
「朝中政見不合,無非是分均不公。
你拿的多了,我拿的少了,心裡不平衡;你的書讀者多,我的書沒人看,心裡不平衡。但問題是,我大漢就這麼大,就這麼多的資源。而朝中的王侯公卿,便是祖父,也無法阻止他們數量的增長。要求分配資源的人越來越多,分配不公,就心生不滿。於是,便斗個不停—
可這斗的,都是我大漢的國運。」
趙充國聽得冷汗淋漓。
他從未聽過,如此直白的言語。
一開始,他是抗拒的。
但聽著劉進的言論,看著牆上的地圖,他一時間又不知道該如何說才好「人心,都是自私的。不是說沒有大公無私的人,可你得承認,蠅營狗苟之輩才是主流。」
劉進指了指趙充國,然後又指了指自己。
「你,我,都是那蠅營狗苟之輩。」
這話,換個普通人說,趙充國二話不說,拔劍就砍了他。
可這話出自劉進之口,他就覺得,很有道理。
甚至,與有榮焉!
「與其內耗,不如擴張。
孤要馬踏東瀛島!」
劉進說著,用手狠狠拍在了地圖上島國的位置。
「孤要血洗中南半島。」
大手,拍在了東南亞的位置。
「孤要打通西域,在波斯灣吟唱西臨安息,以觀滄海。」
啪,手掌拍在了中東。
「孤要兵臨羅馬城,看那些蠻夷角斗,愉悅孤心。」
「孤要占領華盛頓呸,華盛頓現在還是花生燉呢。
劉進說到最後,張開雙臂。
「孤要打下一個大大的大漢疆域,讓子孫後世不再遭受屈辱。』
中華民族,太苦了!
趙充國臉通紅,渾身顫抖。
劉進這張大餅,讓他再也無法按耐住內心的涌動。
退後一步,單膝跪地。
「殿下有此雄心,安國肝腦塗地效死。」
「效個屁!」
劉進擺了擺手,從趙充國身邊走過。
「趙都護,你過來。」
「喏!」
趙充國抹去臉上的淚水。
是激動的淚水。
他跟著劉進,走到一張長案前。
「你此去西域,雖說以前曾在那裡征戰過,但這麼多年了,你怕是有些生疏了。」
劉進抓住絨布,扭頭看著趙充國。
「從去年開始,孤就請人——主要是渠犁都尉沈武,請他找人走遍了西域,然後依照博望侯所繪西域堪輿圖,做出了一個西域沙盤。算都護臨別,
孤贈與你的禮物吧。」
說著話,劉進手臂用力,一下子掀起了絨布。
長案之上,一個栩栩如生的西域沙盤,便出現在了趙充國面前。
山巒,湖泊,城池.·
盡入眼帘。
趙充國,頓時呆住了。
「這倉頜閣二樓,本是放置先賢書籍之處。
不過現在,那些書籍都被送去了東觀,共太學生抄錄撰寫。
這是西域沙盤,這個是交州沙盤,這個是漠北沙盤,這個是東瀛島沙盤—-不過,除了西域沙盤之外,其他都還沒有制好。另外,孤已命人製作十三部州沙盤,但還未開始。」
劉進後面說的話,趙充國並沒有聽進去。
他的目光,已牢牢鎖在了西域沙盤之上。
「這西域沙盤,一共兩個,一個已經被孤送入未央宮,在祖父手裡。」
劉進並不在意趙充國的失禮。
「趙都護,這個沙盤送給你,也祝你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趙充國總算是回過味兒來。
他再次單膝跪地,咬牙切齒道:「主公放心,此次經略西域,臣定會把那狐鹿姑人頭獻上。」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漢帝欲藉此機會一舉鯨吞西域,自然不可能倉促用兵。
正月十九,趙充國先行離開長安。
隨行兵馬以八校尉為主,共三萬兩千人。
在臨行前,趙充國拜訪了劉進。
他已經知道,接下來劉進也會出征。
對劉進,趙充國的感觸有些複雜。
他是漢帝一手提拔,又在李廣利摩下效力。
說起來,他應該是昌邑王一系。
至於昌邑王和太子劉進之間的糾葛,他不是不清楚。
李廣利和劉屈都想要推昌邑王奪嫡。
你要說劉沒有這個想法?
那純屬扯淡。
出生在帝王之家,身為皇子,年紀正當時—身邊也有一群人跟隨,比如夏侯始昌族子。
和太子劉據那邊的情況一樣,劉身邊也有一群賢良文學。
不過,劉比劉據強。
衛青死了,劉據失去了最大靠山。
而劉還有李廣利,是衛青死後朝廷最為重視的將領。
李廣利身後,還有中山靖王一脈做盟友,相比之下,劉據的盟友就顯得非常弱小。
中山靖王一系,十三侯。
擁有著極為龐大的人脈關係。
而劉據·
事實上,在劉進崛起之前,甚至沒有人知道,魯王太妃竟然是史家人。
或者,都忽視了!
而魯王一系,也十分低調。
可以說,前年上半年的時候,昌邑王絕對占居上風。
哪怕是江充,(也不敢對他無禮。
兩個兄長,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也一直交好劉。
趙充國雖然未參與其中,但也能看出來,太子劉據那時候的態勢已經不是不好,而是很差。
可誰料想..
一年半,僅僅一年半的時間。
身為中郎將,趙充國一直在長安,一直在漢帝身邊。
他看到了劉進的崛起。
看到了燕王劉旦一夕之間崩潰。
看到了廣陵王劉胥,化敵為友。
看到了河間王覆滅,江充消失,看到了劉弗陵病死,鉤弋夫人死於火災之中.·
中山靖王一脈分裂。
中山王不再支持劉屈。
劉屈雖拜右丞相,卻被趕去和匈奴商議迎回蘇武事宜。
據說,好像有眉目了!
而李廣利,此次慘敗之後,估計難以復起。
除非,他能像趙破奴那樣,得到劉進這種人物的支持。
劉雖說是皇子。
但趙充國並不認為,現在的劉,能夠和劉進一樣,在陛下面前爭寵。
昔日打壓衛霍集團的集團,一夜之間消失無蹤而太子如今則身處幽州,都督軍事·
太子未來會登基,毫無疑問。
但太子能不能坐穩那個位置,卻要看皇太孫的態度。
劉進手下已經聚集一群人,漢帝也在悄然不驚中默默培養那些人,是未來劉進的班底。
而忠於漢帝的那些人,一定會忠於劉進。
比如金日彈,比如霍光,比如桑弘羊,比如上官桀·
趙充國看的非常清楚。
包括他,都是漢帝留給繼任者的班底。
所以,太子能拿下這個班底嗎?
以趙充國看來,難!
即便拿下,那也是劉進的班底。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劉進才是漢帝認可的接班人。而太子,更可能是過渡者。
這也讓趙充國不得不提前考慮,未來該如何抉擇。
繼續跟隨李廣利?
這次李廣利回長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一個永不復用,估計是最好的結果。
李廣利一旦失勢——
單憑劉屈一個右丞相,能撐得住昌邑王?
趙充國,不這麼認為。
「趙都護此去玉門,是功是守,當自行決斷。
孤奉旨前往,是配合趙都護,而非干擾趙都護。便是孤,也會聽從趙都護之命令。」
劉進態度和藹,言辭懇切。
但趙充國並不放心。
這是皇太孫,萬一客氣幾句呢?
他需要在離京之前,和劉進確定一個大方向,一個雙方都能夠認可的大方向。否則臨陣再起爭紛,弄不好會造成軍心動盪。趙充國,可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咱先說好!
你皇太孫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目標,有什麼安排,咱可以先討論,互相交個底。
所以,趙充國此來說是拜訪,倒不如說是試探。
劉進聞聽,笑了。
他揮手,示意古力娜扎爾帶著婢女退下。
「孤就知道,趙都護是聰明人。
今日你來的目的,孤心裡非常清楚。孤可以給你交一個底,孤就是想要拿下西域—不單單是為了開疆擴土,更是想為我大漢帝國,指出一條出路,一條千秋萬代的出路。」
說著話,劉進起身,示意趙充國跟上,
二人上了二樓,趙充國才發現,這偌大的二樓,竟然空空蕩蕩。
只有幾張桌子,上面蒙著厚厚的絨毯,看不清楚下面是什麼東西。
而在正牆上,則懸掛著一副巨大的地圖。
「全球堪輿圖?」
「這才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劉進笑著走到地圖前,沉聲說道:「這幅地圖,我一份,祖父那邊一份,再無第三份。
看過的人不多,除了我的手下之外,也只有父親和四叔,以及暴勝之看過。」
說完,他指了指趙充國。
「你是第五個人。
趙充國看著那堪輿圖,激靈靈一個寒顫。
聽到劉進的話,他連忙躬身道:「此臣之榮幸。」
「這個世界很大!」
劉進手一揮,而後道:「我大漢在何處?」
他把手放在地圖的一個位置。
「這裡,就這麼大。」
「西域,連通非洲和歐洲,為我最為重要的通路。
只有拿下西域,我大漢才可以繼續擴張—-趙都護,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你我都無法想像。很多人只以為,我大漢就是整個天下,那是大錯特錯。未來,我們的周邊會有很多危險,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子孫們,把危險全部拔掉。
我們知道這世界有多大。
可很多人並不知道。
他們只會拿著故紙堆,與我們說教仁義道德,自翊為天朝上國。一天天,一年年,慢慢的我們會失去警惕。到那時候,我們將會遭遇危險,我大漢子民再難安寧。」
趙充國往前走了幾步,默默看著這幅堪輿圖。
他,好像要把整個地圖,都刻印在心裡。
「老祖宗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老祖宗其實看的很清楚,他們知道,這個世界總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所以,我們也要進步,也要變化,要更強大。」
劉進說到這裡,轉過身來。
「我聽祖父說過你的四夷論,很好,但又不夠好。」
「還請殿下賜教。」
「你說蠻夷需要教化,對也不對。
老祖宗說,蠻夷畏威不畏德—我覺得很對,既然如此,何以以德待之?」
這句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一次討論。
資治通鑑中,有記載。
具體是李世民說的,還是魏徵說的,劉進記不太清楚了。
但他很贊同這句話。
既然蠻夷畏威不畏德,那你為什麼還要用道德教化呢?那是教化不來的只有打趴下,然後不停的洗腦,不停灌輸我大漢的強大,讓他們敬畏,
恐懼,不敢冒犯。
至於教化,那是對人而言。
對蠻夷,最好的辦法,就是—.
武則天就說過最正確的答案:鐵鞭擊之,不服,鐵錘錘其首,又不服,
以匕首斷其喉。
趙充國何曾聽過如此激烈的言論,竟呆愣住了。
「敢問殿下,此言為哪位先賢所言?」
「記不太清楚了。」
劉進笑道:「我大漢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願聞其詳。」
「刀、錢,書!」
「手裡握著最鋒利的刀,則蠻夷不敢窺。
兜里裝著充足的錢,想打誰打誰。
掌握喉舌,把我們的教化傳播出去。但不是仁義道德,而是讓他們恐懼我們,敬畏我們,讓他們知道我們大漢帝國,是何等強大。冒犯我們,唯有死路一條。」
說著,劉進又一笑。
「仁義道德,是給我們自己人用的。」
趙充國恍然大悟,仿佛接受了什麼了不得的洗禮。
我最討厭對敵人也要講仁義道德特麼的都打到我們門口了,還仁義道德?既然是打仗,那就不要有太多顧慮,把最狠辣的手段都給我拿出來。不臣服,便亡族,這就是我的想法,
我的觀念。」
劉進說完,上前摟住了趙安國的肩膀。
『趙都護,說實話我不知道怎麼治理國家。
但我知道,治理國家的根本,就是讓老百姓餓了有飯吃,冷了有衣服穿,困了有房子睡覺,走出家門,可以無需懼怕。至於朝中充充諸公的政見,不過是為了私慾而已。我懶得理那些腐儒,我要做的,就是開拓,開拓,開拓——..-讓我大漢龍旗所到之處,無人敢冒犯!
而且,唯有開拓,才能化解朝中分歧。」
「哦?」
「朝中政見不合,無非是分均不公。
你拿的多了,我拿的少了,心裡不平衡;你的書讀者多,我的書沒人看,心裡不平衡。但問題是,我大漢就這麼大,就這麼多的資源。而朝中的王侯公卿,便是祖父,也無法阻止他們數量的增長。要求分配資源的人越來越多,分配不公,就心生不滿。於是,便斗個不停—
可這斗的,都是我大漢的國運。」
趙充國聽得冷汗淋漓。
他從未聽過,如此直白的言語。
一開始,他是抗拒的。
但聽著劉進的言論,看著牆上的地圖,他一時間又不知道該如何說才好「人心,都是自私的。不是說沒有大公無私的人,可你得承認,蠅營狗苟之輩才是主流。」
劉進指了指趙充國,然後又指了指自己。
「你,我,都是那蠅營狗苟之輩。」
這話,換個普通人說,趙充國二話不說,拔劍就砍了他。
可這話出自劉進之口,他就覺得,很有道理。
甚至,與有榮焉!
「與其內耗,不如擴張。
孤要馬踏東瀛島!」
劉進說著,用手狠狠拍在了地圖上島國的位置。
「孤要血洗中南半島。」
大手,拍在了東南亞的位置。
「孤要打通西域,在波斯灣吟唱西臨安息,以觀滄海。」
啪,手掌拍在了中東。
「孤要兵臨羅馬城,看那些蠻夷角斗,愉悅孤心。」
「孤要占領華盛頓呸,華盛頓現在還是花生燉呢。
劉進說到最後,張開雙臂。
「孤要打下一個大大的大漢疆域,讓子孫後世不再遭受屈辱。』
中華民族,太苦了!
趙充國臉通紅,渾身顫抖。
劉進這張大餅,讓他再也無法按耐住內心的涌動。
退後一步,單膝跪地。
「殿下有此雄心,安國肝腦塗地效死。」
「效個屁!」
劉進擺了擺手,從趙充國身邊走過。
「趙都護,你過來。」
「喏!」
趙充國抹去臉上的淚水。
是激動的淚水。
他跟著劉進,走到一張長案前。
「你此去西域,雖說以前曾在那裡征戰過,但這麼多年了,你怕是有些生疏了。」
劉進抓住絨布,扭頭看著趙充國。
「從去年開始,孤就請人——主要是渠犁都尉沈武,請他找人走遍了西域,然後依照博望侯所繪西域堪輿圖,做出了一個西域沙盤。算都護臨別,
孤贈與你的禮物吧。」
說著話,劉進手臂用力,一下子掀起了絨布。
長案之上,一個栩栩如生的西域沙盤,便出現在了趙充國面前。
山巒,湖泊,城池.·
盡入眼帘。
趙充國,頓時呆住了。
「這倉頜閣二樓,本是放置先賢書籍之處。
不過現在,那些書籍都被送去了東觀,共太學生抄錄撰寫。
這是西域沙盤,這個是交州沙盤,這個是漠北沙盤,這個是東瀛島沙盤—-不過,除了西域沙盤之外,其他都還沒有制好。另外,孤已命人製作十三部州沙盤,但還未開始。」
劉進後面說的話,趙充國並沒有聽進去。
他的目光,已牢牢鎖在了西域沙盤之上。
「這西域沙盤,一共兩個,一個已經被孤送入未央宮,在祖父手裡。」
劉進並不在意趙充國的失禮。
「趙都護,這個沙盤送給你,也祝你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趙充國總算是回過味兒來。
他再次單膝跪地,咬牙切齒道:「主公放心,此次經略西域,臣定會把那狐鹿姑人頭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