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高熲之死
「你在和我裝什麼大瓣兒蒜?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喊宇文詩詩為姐姐,對嗎?」司馬婉兒很認真地問道。
「是啊,咋得了?」程咬銀一臉的茫然。
「我再問你,你從宇文丞相那裡拿來的手諭,是不是你和宇文詩詩合夥騙來的?」司馬婉兒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他問道。
程咬銀心想這姑娘可真是鬼靈精怪,竟然連這事都能猜中,既然她已經知道了,如果再騙她的話,也沒什麼意思,於是,程咬銀實話實說:「不錯,你是怎麼知道的?難道你看見了?」
「我沒看見,你知道我是在哪兒供職的嗎?」
「你不是內外侯官的人嗎?」
「知道就好!」司馬婉兒背起手來,挺起胸脯,來回走動著,「我們內外侯官專門負責偵查、緝捕和破案等工作,而我們破案,最常用的手段便是推理。
記得那天白天之時,宇文丞相和我們頭兒說得很清楚,讓他當天夜裡把王伯當給處死,而你卻拿來了宇文丞相的手諭,讓我們把王伯當給釋放了,這難道不矛盾嗎?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宇文丞相必定是遇到了什麼棘手的事兒,臨時改變了決定。
據我所知,當時,他們的談話被房頂上的一名黑衣人給偷聽了去,根據頭兒的描述,可以得知,那名黑衣人應該就是坐在你哥身邊的那個謝映登。」
「你猜得沒錯。」
司馬婉兒繼續分析道:「那麼,什麼事能夠要挾到宇文丞相,讓他臨時改變決定呢?
我又聽說你和李密同去了丞相府。
宇文詩詩原本被關押在自己的閨房之中,有兩個人在看守著她,後來,卻有人把門口那兩個站崗的給打暈了,把宇文詩詩放了出來,像這種齷齪之事除了你,還能是誰幹的?
難道李密李都督會放下身段,干出這種掉價的事兒來嗎?」
程咬銀臉上一紅,心想她對自己還挺了解的。
「如果不是你和你那個所謂的姐姐合起伙來欺騙她爹,宇文丞相怎麼可能會寫手諭給你呢?
綜上所述,你程咬銀是個外表忠厚,其實內心奸詐的偽君子。」
程咬銀聽了之後,心裡很是佩服,沒想到這丫頭思路清晰,觀察細緻,邏輯思維縝密,並不像自己心裡想的那麼簡單。
「司馬大人,你可真是讓我刮目相看,」程咬銀雙手抱攏在胸前,故意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我是君子也好,小人也罷,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你!」司馬婉兒臉上泛起一片紅暈,「當然……當然和我有關係。」
「哦?這倒奇怪了,咱倆可是非親非故,算上這次,咱倆才見了三次面,如果說咱倆是朋友,都有點牽強,怎麼就扯上關係了?」
「你少在我的面前耍貧嘴。
一直以來,我們內外侯官要麼不做事兒,只要出手,從未失手過。
並且,對於任何一件事,或者是一個人,又或者是一個案子的來龍去脈,都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內外侯官的金字招牌和一貫作風。
這也是朝廷中的官員和綠林中人懼怕我們內外侯官的原因。」司馬婉兒自信地說道。
程咬銀心想他們內外侯官的確非比尋常,比起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血滴子,也是毫不遜色。
看來,這宇文化及野心勃勃,為了打壓朝廷中那些反對自己的官員,排除異己,專門成立了這個特殊的組織。
「司馬大人,我想問問你,你在內外侯官供職,是不是已和張愷、許弘仁他們同流合污?你的雙手是否已經沾滿了他人的鮮血?」程咬銀問道。
司馬婉兒一聽這話,眉毛蹙在了一起,問道:「難道我在你心目中,就是這樣的人嗎?」
「你這個人給我的感覺是,除了會偷別人的馬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從表面上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不像是個壞人。」
「滾!你才是偷馬賊呢,什麼叫從表面上看?我本來就是好人,好吧,」司馬婉佯怒道,「有一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當初,我爹把我安排在這裡,也並非我的本意。可是父命難違,我也沒有辦法。
其實,我救下了很多人。如果不是因為我,不知道要冤死多少人!」
程咬銀聽得有點糊塗了,問道:「你救下了許多人?」
司馬婉兒點頭。
「此話怎講?你們內外侯官難道不是負責抓人的嗎?」
司馬婉兒的神情漸漸變得凝重了起來,說道:「就拿七月份來說,也就是四個月前吧,皇上下詔要處死高熲、賀若弼和宇文弼三人的九族。」
「什麼?高熲死了?還要滅他的九族?」程咬銀聽了之後,吃驚地問道。
司馬婉兒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是啊,如果不是我上表替他們求情,開脫他們的罪責,他們三人的九族數百口人一個也活不了,最終,皇上只是處死了他們三個人,將他們的族人都赦免了。」
「高熲可是隋朝的開國功臣,功勳卓著,德高望重,他犯了什麼罪了?隋煬帝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呀?」
「怎麼說呢?說起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可是,在皇上的眼裡,並不是小事兒,歸根結底,可能還是因為當初他輔佐過廢太子楊勇吧。
仁壽四年,隋文帝在仁壽宮駕崩,楊廣假傳聖旨,賜死了廢太子楊勇,登上了皇位。」
「這楊廣可真夠狠的,終究,對自己的大哥下起了毒手。」程咬銀感慨地說道。
「他繼位後,先是提拔高熲為太常,他下詔收集北周、北齊的樂工和天下的散樂。
高熲得知以後,上書反對。皇上很不高興。如今的皇上非常奢靡,縱情聲色。
高熲十分憂慮,對太常丞李懿說:『歷史上,因為君主喜歡聲色而亡國的,多得不可勝數,陛下怎麼可以這麼做呢?』,他為此而感到憂慮。」
程咬銀心想怪不得都說楊廣善於偽裝自己,看來果真不假,一旦他繼承了皇位,便把自己的本性暴露出來了。
「再後來,楊廣對突厥的啟民可汗的禮遇和恩寵太過分了。
高熲對太府卿何稠說:『啟民可汗是個胡人,哪裡懂得什麼禮儀,如果對他的禮遇太過了,他非但不知道感恩,反而恃寵而驕,更不把我們大隋放在眼裡,他又了解我們大隋的地形地貌,山川險易,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我們大隋的禍患,這是很危險的事呀。
如今的朝廷真是一點綱紀都沒有了。』
有人把高熲所說的話報告給了楊廣,楊廣便以『誹謗朝廷』罪要誅滅他的九族,同時牽連到賀若弼和宇文弼。」
「是啊,咋得了?」程咬銀一臉的茫然。
「我再問你,你從宇文丞相那裡拿來的手諭,是不是你和宇文詩詩合夥騙來的?」司馬婉兒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他問道。
程咬銀心想這姑娘可真是鬼靈精怪,竟然連這事都能猜中,既然她已經知道了,如果再騙她的話,也沒什麼意思,於是,程咬銀實話實說:「不錯,你是怎麼知道的?難道你看見了?」
「我沒看見,你知道我是在哪兒供職的嗎?」
「你不是內外侯官的人嗎?」
「知道就好!」司馬婉兒背起手來,挺起胸脯,來回走動著,「我們內外侯官專門負責偵查、緝捕和破案等工作,而我們破案,最常用的手段便是推理。
記得那天白天之時,宇文丞相和我們頭兒說得很清楚,讓他當天夜裡把王伯當給處死,而你卻拿來了宇文丞相的手諭,讓我們把王伯當給釋放了,這難道不矛盾嗎?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宇文丞相必定是遇到了什麼棘手的事兒,臨時改變了決定。
據我所知,當時,他們的談話被房頂上的一名黑衣人給偷聽了去,根據頭兒的描述,可以得知,那名黑衣人應該就是坐在你哥身邊的那個謝映登。」
「你猜得沒錯。」
司馬婉兒繼續分析道:「那麼,什麼事能夠要挾到宇文丞相,讓他臨時改變決定呢?
我又聽說你和李密同去了丞相府。
宇文詩詩原本被關押在自己的閨房之中,有兩個人在看守著她,後來,卻有人把門口那兩個站崗的給打暈了,把宇文詩詩放了出來,像這種齷齪之事除了你,還能是誰幹的?
難道李密李都督會放下身段,干出這種掉價的事兒來嗎?」
程咬銀臉上一紅,心想她對自己還挺了解的。
「如果不是你和你那個所謂的姐姐合起伙來欺騙她爹,宇文丞相怎麼可能會寫手諭給你呢?
綜上所述,你程咬銀是個外表忠厚,其實內心奸詐的偽君子。」
程咬銀聽了之後,心裡很是佩服,沒想到這丫頭思路清晰,觀察細緻,邏輯思維縝密,並不像自己心裡想的那麼簡單。
「司馬大人,你可真是讓我刮目相看,」程咬銀雙手抱攏在胸前,故意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我是君子也好,小人也罷,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你!」司馬婉兒臉上泛起一片紅暈,「當然……當然和我有關係。」
「哦?這倒奇怪了,咱倆可是非親非故,算上這次,咱倆才見了三次面,如果說咱倆是朋友,都有點牽強,怎麼就扯上關係了?」
「你少在我的面前耍貧嘴。
一直以來,我們內外侯官要麼不做事兒,只要出手,從未失手過。
並且,對於任何一件事,或者是一個人,又或者是一個案子的來龍去脈,都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內外侯官的金字招牌和一貫作風。
這也是朝廷中的官員和綠林中人懼怕我們內外侯官的原因。」司馬婉兒自信地說道。
程咬銀心想他們內外侯官的確非比尋常,比起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血滴子,也是毫不遜色。
看來,這宇文化及野心勃勃,為了打壓朝廷中那些反對自己的官員,排除異己,專門成立了這個特殊的組織。
「司馬大人,我想問問你,你在內外侯官供職,是不是已和張愷、許弘仁他們同流合污?你的雙手是否已經沾滿了他人的鮮血?」程咬銀問道。
司馬婉兒一聽這話,眉毛蹙在了一起,問道:「難道我在你心目中,就是這樣的人嗎?」
「你這個人給我的感覺是,除了會偷別人的馬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從表面上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不像是個壞人。」
「滾!你才是偷馬賊呢,什麼叫從表面上看?我本來就是好人,好吧,」司馬婉佯怒道,「有一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當初,我爹把我安排在這裡,也並非我的本意。可是父命難違,我也沒有辦法。
其實,我救下了很多人。如果不是因為我,不知道要冤死多少人!」
程咬銀聽得有點糊塗了,問道:「你救下了許多人?」
司馬婉兒點頭。
「此話怎講?你們內外侯官難道不是負責抓人的嗎?」
司馬婉兒的神情漸漸變得凝重了起來,說道:「就拿七月份來說,也就是四個月前吧,皇上下詔要處死高熲、賀若弼和宇文弼三人的九族。」
「什麼?高熲死了?還要滅他的九族?」程咬銀聽了之後,吃驚地問道。
司馬婉兒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是啊,如果不是我上表替他們求情,開脫他們的罪責,他們三人的九族數百口人一個也活不了,最終,皇上只是處死了他們三個人,將他們的族人都赦免了。」
「高熲可是隋朝的開國功臣,功勳卓著,德高望重,他犯了什麼罪了?隋煬帝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呀?」
「怎麼說呢?說起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可是,在皇上的眼裡,並不是小事兒,歸根結底,可能還是因為當初他輔佐過廢太子楊勇吧。
仁壽四年,隋文帝在仁壽宮駕崩,楊廣假傳聖旨,賜死了廢太子楊勇,登上了皇位。」
「這楊廣可真夠狠的,終究,對自己的大哥下起了毒手。」程咬銀感慨地說道。
「他繼位後,先是提拔高熲為太常,他下詔收集北周、北齊的樂工和天下的散樂。
高熲得知以後,上書反對。皇上很不高興。如今的皇上非常奢靡,縱情聲色。
高熲十分憂慮,對太常丞李懿說:『歷史上,因為君主喜歡聲色而亡國的,多得不可勝數,陛下怎麼可以這麼做呢?』,他為此而感到憂慮。」
程咬銀心想怪不得都說楊廣善於偽裝自己,看來果真不假,一旦他繼承了皇位,便把自己的本性暴露出來了。
「再後來,楊廣對突厥的啟民可汗的禮遇和恩寵太過分了。
高熲對太府卿何稠說:『啟民可汗是個胡人,哪裡懂得什麼禮儀,如果對他的禮遇太過了,他非但不知道感恩,反而恃寵而驕,更不把我們大隋放在眼裡,他又了解我們大隋的地形地貌,山川險易,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我們大隋的禍患,這是很危險的事呀。
如今的朝廷真是一點綱紀都沒有了。』
有人把高熲所說的話報告給了楊廣,楊廣便以『誹謗朝廷』罪要誅滅他的九族,同時牽連到賀若弼和宇文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