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楊廣奪宗(三)
楊廣趕緊起身,目光不敢正視,恭敬地說道:「見過陳貴妃。」
陳貴妃十分冷艷,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免禮!」
陳貴妃緊挨在隋文帝的身邊坐下了。
楊廣親自為楊堅和陳貴妃把盞。
楊廣站起身來,雙手捧盞對楊堅說道:「兒臣祝大隋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父皇身體健康!」
「好!我喝下了。」楊堅笑道。
楊廣又端起酒盞,說:「祝陳貴妃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我不會飲酒。」陳貴妃說。
「沒關係,陳貴妃以茶代酒亦可。」楊廣自己給自己找台階下。
陳貴妃淺嘗了一口茶,就算是喝酒了。
楊堅問道:「廣兒,你最近都在忙些什麼?」
「回父皇的話,我大隋在父皇的精心治理之下,如今國庫充盈,百姓富足,四方臣服,天下太平,兒臣閒來無事,正在編撰一本書,書名為《四海類聚集要方》,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另外,潛心研究佛家經典,令兒臣受益匪淺。」
「哦?那很好啊,廣兒文武雙全,真是我大隋之福啊!」楊堅聽了之後,甚感欣慰,感慨地說,「西漢初年,陸賈曾經對漢高祖劉邦說,馬上可以打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文治武功必須並駕齊驅,才能把天下治理好。
不過,秦始皇嬴政就沒有這個覺悟了,論軍事力量,秦國以一國之力,統一了六國,不可謂不強,可他統一了六國之後,不知道轉變觀念,仍然只知道以武力和嚴刑酷法去治理天下,這怎麼能行呢?
這也是大漢能有四百年基業,而秦朝卻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了。」
「父皇熟讀經史,對秦朝的衰亡和大漢的興起總結得十分精闢,令兒臣茅塞頓開,」楊廣溜須說,「不過,兒臣以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還有一個原因。」
「什麼原因?」楊堅問道。
「秦二世胡亥能力太弱了,同時,他也沒有統兵征戰的經驗。」
楊廣說這話的時候,偷瞄了他父皇一眼。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啊,」隋文帝點了點頭,面色漸漸變得凝重,然後,嘆息了一聲,「可惜太子楊勇整日在東宮之中,和那些宮女、宦官在一起胡鬧,不求上進,令為父深感失望啊。」
楊廣一聽,心中暗喜,其實,編撰《四海類聚集要方》,都是手下人去辦,他只是偶爾去胡亂指點一下。至於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他也是聽張衡說的。
「父皇,太子精明強幹,忠厚仁孝,在朝中受到文武百官的讚譽,實是我們五兄弟之楷模啊。」
楊廣這話表面上是在讚美楊勇,其實包藏禍心,他的言下之意是說,楊勇在朝中拉幫結派,樹立黨羽,大有替代他父皇之勢。
果然,楊堅聽了之後,很是生氣,說道:「他就是太心急了,巴不得我早點死,他好繼位。」
楊廣故作緊張,趕緊說道:「父皇,我認為太子對父皇和母后還是十分孝順的,他言行恭謹,並沒有什麼僭越之事。」
「他孝順?他不把我和你母后氣死就是好事了。
他沒有僭越之事嗎?冬至那日,他接受百官的朝賀,而我的宮中卻冷冷清清,這不是僭越,又是什麼?
他身為太子,大隋的儲君,是不假,但是,畢竟還是個臣子,我還沒死,怎麼能輪到他去接受百官的朝賀呢?
另外,不知道他在東宮之中養了那麼多死士幹什麼。是想防範誰?又或是想謀害誰?就連我要抽掉強壯的侍衛入上台宿衛,他都有意見,還讓高熲來講情,真是令人不得不懷疑他的心思啊。」楊堅一提到太子,是大大的不滿。
陳貴妃則勸說道:「陛下,不必過於生氣,氣大了傷身,身體要緊。」
「好,不說他了,咱們今天只是喝酒。」
「父皇,宇文述戰功卓越,乃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兒臣奏請父皇提拔他為壽州刺史總管。」楊廣說。
「准奏。」
晚上。
晉王宮中。
楊廣單獨詔見宇文述。
這宇文述是宇文化及的父親,本姓破野頭,字伯通。
他是鮮卑族人。
祖先曾是鮮卑宇文部酋長宇文俟豆歸的僕人,便改姓為宇文。
宇文述的父親宇文盛,北周時期將領,屢立戰功,拜上柱國。
宇文述從小就喜愛武藝,弓馬嫻熟,性情謙恭嚴謹。
隋文帝即位後,拜他為右衛大將軍,參與隋滅陳之戰,戰功卓著。
「卑職參見晉王!」宇文述見到楊廣後,躬身施禮。
楊廣趕緊起身笑道:「老將軍不必多禮,快請坐!」
二人分賓主落座,僕人上茶。
楊廣屏退左右,說道:「老將軍,今日我與父皇在仁壽宮一起喝酒之時,趁機奏請父皇提拔你為壽州刺史總管。」
「哎呀,多謝晉王。」宇文述一聽,自然是高興,起身向楊廣稱謝。
「老將軍,不必客氣,你我之間還用得著這樣見外嗎?」
「但不知晉王召我前來,有何指示?」
「實不相瞞,我越來越感覺到太子楊勇對我的威脅太大了,如果太子繼位的話,將容不得我,我是非死不可,因此,把你請來商量奪宗之計。」楊廣毫不避諱地說。
宇文述聽了之後,手捻須髯,說道:「太子已經失寵很久了,他也沒有什麼美德傳揚於天下,晉王您以仁孝著稱,才能出眾,多次統兵征伐,為大隋立下了赫赫戰功,您在軍中的威望也不是太子所能比的,皇上與皇后都很鍾愛您,四海之望,實歸於晉王您啊。」
「老將軍,你過獎了,我之所以能夠打勝仗,也都是因為你幫了我的大忙啊。」楊廣謙虛地說道。
「不過,廢立太子,這是國家的大事,而且太子楊勇是你父皇的嫡長子,這件事不太好辦吶。」宇文述說道。
「那麼,老將軍,你可有良策?」
宇文述沉吟了半晌,說道:「要想讓皇上下定決心,廢掉太子楊勇,立你為太子的話,只有楊素可以辦到,而楊素向來他聽他弟弟楊約的話,楊約和我交情深厚,此人貪財好色,要想動其心,必須滿足他的欲望。」
楊廣一聽大喜,當即賞賜宇文述大量的金銀財寶。
第二天晚上。
宇文述府上。
宇文述邀請楊約到家中做客。
楊約官拜大理寺少卿,別看他長得尖嘴猴腮,其貌不揚,但是,楊素對這個弟弟格外看重,每每遇到什麼事情,事先都要與他商量,之後,再去做。
時間不長,楊約坐著轎子來了。
宇文述身著便衣,出門降階相迎。
宇文述拉著楊約的手,熱情地說:「楊大人,你能到寒舍來,蓬蓽生輝呀。」
「老將軍,您太客氣了,你看,我沒請你吃飯,你倒請我來喝酒,我對你也沒什麼幫助,無功受祿,真是受之有愧呀。」
「楊大人,你說哪裡話來,你能到我這裡來喝酒,已經是給我臉上貼金了。酒席已經備好,快請入席。」宇文述笑道。
「老將軍請。」
兩個人攜手攬腕進了廳堂,分賓主落座。
在他們每個人的面前擺著一張方桌,在桌子上面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外加一壺杜康美酒。
有一妙齡少女,名叫秋蟬,親自為楊約斟酒。
秋蟬長相俊美,皮膚白淨,一雙玉手,宛若柔荑,吐氣如蘭,直把楊約看得呆了。
「楊大人,我敬你!」宇文述端起酒盞說道。
那楊約只顧盯著秋蟬看了,哈喇子流了一地,竟沒有聽見宇文述所說的話。
秋蟬一笑,提醒他道:「楊大人,可不許你這樣盯著人家看,我會害羞的,老將軍敬你酒呢。」
「哦,好,好,多謝!」楊約這才回過神來。
「楊大人,如果你喜歡秋蟬姑娘的話,就把她送給你了。」宇文述說。
「老將軍,您說這話,不是開玩笑吧?」楊約連忙站起身來問道。
再看秋蟬,低著頭,一片紅暈從脖子飛爬到了她的臉上。
陳貴妃十分冷艷,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免禮!」
陳貴妃緊挨在隋文帝的身邊坐下了。
楊廣親自為楊堅和陳貴妃把盞。
楊廣站起身來,雙手捧盞對楊堅說道:「兒臣祝大隋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父皇身體健康!」
「好!我喝下了。」楊堅笑道。
楊廣又端起酒盞,說:「祝陳貴妃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我不會飲酒。」陳貴妃說。
「沒關係,陳貴妃以茶代酒亦可。」楊廣自己給自己找台階下。
陳貴妃淺嘗了一口茶,就算是喝酒了。
楊堅問道:「廣兒,你最近都在忙些什麼?」
「回父皇的話,我大隋在父皇的精心治理之下,如今國庫充盈,百姓富足,四方臣服,天下太平,兒臣閒來無事,正在編撰一本書,書名為《四海類聚集要方》,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另外,潛心研究佛家經典,令兒臣受益匪淺。」
「哦?那很好啊,廣兒文武雙全,真是我大隋之福啊!」楊堅聽了之後,甚感欣慰,感慨地說,「西漢初年,陸賈曾經對漢高祖劉邦說,馬上可以打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文治武功必須並駕齊驅,才能把天下治理好。
不過,秦始皇嬴政就沒有這個覺悟了,論軍事力量,秦國以一國之力,統一了六國,不可謂不強,可他統一了六國之後,不知道轉變觀念,仍然只知道以武力和嚴刑酷法去治理天下,這怎麼能行呢?
這也是大漢能有四百年基業,而秦朝卻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了。」
「父皇熟讀經史,對秦朝的衰亡和大漢的興起總結得十分精闢,令兒臣茅塞頓開,」楊廣溜須說,「不過,兒臣以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還有一個原因。」
「什麼原因?」楊堅問道。
「秦二世胡亥能力太弱了,同時,他也沒有統兵征戰的經驗。」
楊廣說這話的時候,偷瞄了他父皇一眼。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啊,」隋文帝點了點頭,面色漸漸變得凝重,然後,嘆息了一聲,「可惜太子楊勇整日在東宮之中,和那些宮女、宦官在一起胡鬧,不求上進,令為父深感失望啊。」
楊廣一聽,心中暗喜,其實,編撰《四海類聚集要方》,都是手下人去辦,他只是偶爾去胡亂指點一下。至於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他也是聽張衡說的。
「父皇,太子精明強幹,忠厚仁孝,在朝中受到文武百官的讚譽,實是我們五兄弟之楷模啊。」
楊廣這話表面上是在讚美楊勇,其實包藏禍心,他的言下之意是說,楊勇在朝中拉幫結派,樹立黨羽,大有替代他父皇之勢。
果然,楊堅聽了之後,很是生氣,說道:「他就是太心急了,巴不得我早點死,他好繼位。」
楊廣故作緊張,趕緊說道:「父皇,我認為太子對父皇和母后還是十分孝順的,他言行恭謹,並沒有什麼僭越之事。」
「他孝順?他不把我和你母后氣死就是好事了。
他沒有僭越之事嗎?冬至那日,他接受百官的朝賀,而我的宮中卻冷冷清清,這不是僭越,又是什麼?
他身為太子,大隋的儲君,是不假,但是,畢竟還是個臣子,我還沒死,怎麼能輪到他去接受百官的朝賀呢?
另外,不知道他在東宮之中養了那麼多死士幹什麼。是想防範誰?又或是想謀害誰?就連我要抽掉強壯的侍衛入上台宿衛,他都有意見,還讓高熲來講情,真是令人不得不懷疑他的心思啊。」楊堅一提到太子,是大大的不滿。
陳貴妃則勸說道:「陛下,不必過於生氣,氣大了傷身,身體要緊。」
「好,不說他了,咱們今天只是喝酒。」
「父皇,宇文述戰功卓越,乃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兒臣奏請父皇提拔他為壽州刺史總管。」楊廣說。
「准奏。」
晚上。
晉王宮中。
楊廣單獨詔見宇文述。
這宇文述是宇文化及的父親,本姓破野頭,字伯通。
他是鮮卑族人。
祖先曾是鮮卑宇文部酋長宇文俟豆歸的僕人,便改姓為宇文。
宇文述的父親宇文盛,北周時期將領,屢立戰功,拜上柱國。
宇文述從小就喜愛武藝,弓馬嫻熟,性情謙恭嚴謹。
隋文帝即位後,拜他為右衛大將軍,參與隋滅陳之戰,戰功卓著。
「卑職參見晉王!」宇文述見到楊廣後,躬身施禮。
楊廣趕緊起身笑道:「老將軍不必多禮,快請坐!」
二人分賓主落座,僕人上茶。
楊廣屏退左右,說道:「老將軍,今日我與父皇在仁壽宮一起喝酒之時,趁機奏請父皇提拔你為壽州刺史總管。」
「哎呀,多謝晉王。」宇文述一聽,自然是高興,起身向楊廣稱謝。
「老將軍,不必客氣,你我之間還用得著這樣見外嗎?」
「但不知晉王召我前來,有何指示?」
「實不相瞞,我越來越感覺到太子楊勇對我的威脅太大了,如果太子繼位的話,將容不得我,我是非死不可,因此,把你請來商量奪宗之計。」楊廣毫不避諱地說。
宇文述聽了之後,手捻須髯,說道:「太子已經失寵很久了,他也沒有什麼美德傳揚於天下,晉王您以仁孝著稱,才能出眾,多次統兵征伐,為大隋立下了赫赫戰功,您在軍中的威望也不是太子所能比的,皇上與皇后都很鍾愛您,四海之望,實歸於晉王您啊。」
「老將軍,你過獎了,我之所以能夠打勝仗,也都是因為你幫了我的大忙啊。」楊廣謙虛地說道。
「不過,廢立太子,這是國家的大事,而且太子楊勇是你父皇的嫡長子,這件事不太好辦吶。」宇文述說道。
「那麼,老將軍,你可有良策?」
宇文述沉吟了半晌,說道:「要想讓皇上下定決心,廢掉太子楊勇,立你為太子的話,只有楊素可以辦到,而楊素向來他聽他弟弟楊約的話,楊約和我交情深厚,此人貪財好色,要想動其心,必須滿足他的欲望。」
楊廣一聽大喜,當即賞賜宇文述大量的金銀財寶。
第二天晚上。
宇文述府上。
宇文述邀請楊約到家中做客。
楊約官拜大理寺少卿,別看他長得尖嘴猴腮,其貌不揚,但是,楊素對這個弟弟格外看重,每每遇到什麼事情,事先都要與他商量,之後,再去做。
時間不長,楊約坐著轎子來了。
宇文述身著便衣,出門降階相迎。
宇文述拉著楊約的手,熱情地說:「楊大人,你能到寒舍來,蓬蓽生輝呀。」
「老將軍,您太客氣了,你看,我沒請你吃飯,你倒請我來喝酒,我對你也沒什麼幫助,無功受祿,真是受之有愧呀。」
「楊大人,你說哪裡話來,你能到我這裡來喝酒,已經是給我臉上貼金了。酒席已經備好,快請入席。」宇文述笑道。
「老將軍請。」
兩個人攜手攬腕進了廳堂,分賓主落座。
在他們每個人的面前擺著一張方桌,在桌子上面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外加一壺杜康美酒。
有一妙齡少女,名叫秋蟬,親自為楊約斟酒。
秋蟬長相俊美,皮膚白淨,一雙玉手,宛若柔荑,吐氣如蘭,直把楊約看得呆了。
「楊大人,我敬你!」宇文述端起酒盞說道。
那楊約只顧盯著秋蟬看了,哈喇子流了一地,竟沒有聽見宇文述所說的話。
秋蟬一笑,提醒他道:「楊大人,可不許你這樣盯著人家看,我會害羞的,老將軍敬你酒呢。」
「哦,好,好,多謝!」楊約這才回過神來。
「楊大人,如果你喜歡秋蟬姑娘的話,就把她送給你了。」宇文述說。
「老將軍,您說這話,不是開玩笑吧?」楊約連忙站起身來問道。
再看秋蟬,低著頭,一片紅暈從脖子飛爬到了她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