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遊玩、入學
這個夏天的軌跡和前世很不一樣。
不單單是好友的大學去向發生了改變,就連佘維斌也決定了告別田園生產,父子倆,不,應該是一家三口合夥下海。
雖然那一晚夫妻倆的決定沒告訴佘淮,但從後面的行動,他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上學經濟無憂,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因為一個『狀元』而暫且輕鬆了。
父母接受了兒子的轉變,當兒子的也影響了父母發生轉變,這一趟,不虧!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才是最值得佘淮高興的事情。
眨眼,在8月的上旬,佘淮他家三口人,告別臨海鎮,坐上了前往BJ的航班。
在機場,許秋琴跟佘維斌還差點鬧了點小笑話,得虧是他們一家三口自己低聲聊,不然別人准要他們好看。
都來坐飛機了,就算它是大鐵鳥,也得說些好話不是?
得益於早先參加藝術校考,這回帶著父母,佘淮對這裡有了三分輕車熟路。
原本,李靜涵是準備派趙城愷來當他們導遊的,不過最後被佘淮以自己來過,也有去各個知名景點的經驗為由拒絕了,錢人家出了,多的還是不麻煩比較好。
要去的景點,無非也就那麼幾個,多的,佘維斌和許秋琴其實也沒那麼想去,就眼下佘淮定好的行程,他們看著就覺得累了。
為了防止後面逛累了沒力氣去,佘淮給家庭游定的第一站便是八達嶺長城,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
常言不到長城非好漢,但到了長城的也不一定就是好漢!
在住的酒店安頓好,佘淮帶著情緒略顯高漲的父母出發了,長城,對於非京城人士,還是有些吸引力的,特別是年長一些的父母輩或爺爺奶奶輩。
佘淮也是第一次去,心情略微激動了一下,不過身為導遊,他得冷靜。
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的八達嶺長城,作為華國古代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是最早向遊客開放參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就是......人有點,真他娘多!
正值暑期假日,又是BJ標誌性的歷史建築風景區,這一波也不知道是來看人景,還是看自然景觀,密密麻麻,擦肩摩踵的,那人海,真是令佘維斌和許秋琴都有些邁不出腳。
但最終還是本著來都來了,走一遭,權當體驗一下的態度上去了!
就是上去了之後,才是真的後悔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裡的風景還是挺值得一看的,除了能俯瞰壯麗的自然風光,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先民們的智慧以及壯舉,也是不得不讓他們這些後人讚嘆和感慨。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首,足以說明它的含金量和地位。
除了感嘆,自然是忘不了要拍照,然後還有發朋友圈分享的。
從機場出發開始,這是認識佘淮的,繼他考到桂區美術狀元以及文科狀元後、以及暑假出攤賣藝之外,又一次沒那麼想看他朋友圈的時刻。
秀,獨秀,天秀,沒人比得過的秀.....
【開學前最後的放縱禮包,感謝自己,感謝父母,感謝.....,還有向未來的大學致敬!】
九宮格,最中間的赫然是青華的錄取通知書,外圍的照片不是玩就是吃,一瞅地址,他又跑BJ去了!
看看,這是正常人該發的朋友圈嗎?
這是真秀?還是做秀?
佘淮的同學、朋友不知道,不過他的老師們是有些羨慕的,啥時候自家娃也這麼優秀就好了。
當然,他其實也只是本著與他人分享美好瞬間而發的朋友圈,真沒夾帶私貨!
管那麼多呢!他開心,父母也高興就行,別人的看法,和他們無關,也影響不到他們。
走了,看了,玩了,也吃了。
長城,走斷腳,故宮,抻長了脖子;天安門,去瞻仰了,但升旗沒去看,凌晨趕趟的安排,佘維斌和許秋琴一致選擇了休息,對此,佘淮沒有意外,畢竟這幾天堪稱是特種兵式遊玩,不累才怪。
升旗儀式,他日後得在這好些年呢,不趕這一趟,然後頤和園也去了,但一家三口都是惋惜以及忿忿不平的感受,這座『皇家園林博物館』,終究是被破壞過了。
國家博物館,好大!走不完,真的走不完!
恭王府,真不愧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存在,盡享尊貴奢華。
全聚德烤鴨,嗯,還行吧,主要花的是環境費,還沒南粵的荔枝材燒鴨過癮。
七天看似很長,但其實一點也並不短,一周的時間,雖然沒能逛遍整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地界,但想去的,想看的,佘淮都和父母一起走了一遍。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到過這裡,這人生也就又少一個遺憾了。
17號,是青華2016級新生報到的日子。
吃過早餐後,一家三口檢查完要帶的資料,退了酒店,便是前往位於HD區的青華園,坐地鐵15號線到青華東路西口站,依著提前了解好的信息,他們往東側門走去。
校園裡一片熙熙攘攘,師生往來不絕,哪怕是在迎新日,多數人的步履也依舊匆匆。
前世今生,無數次聽說這裡,但此前從未有過自己的人生會跟這裡有交集的念頭,哪怕是夢裡。
但最終,他還是與這裡有了交集。
步入傳說中的青華園,佘淮第一次體會到自己與青華是如此的近,哪怕之前招生辦上門,以及收到錄取通知書,他還都覺得彼此之間的距離挺遠的呢!
現如今的近,除了空間上的,更有來自於心靈上的近。
「小淮,現在該怎麼走了?」
青華園,前面遊玩期間為了保持最後的期待感,他們一家三口都沒有提前逛過,畢竟他後面就入學報到了,留有期待是最好的。
才進校門,佘維斌便扭頭看向佘淮問道,昨晚夫妻倆並不是沒看過地圖,只是到了現場,卻感覺有些發懵,這時候,自然要佘淮這個導遊出面了。
「往前直走,到綜合體育館旁邊的網球場就是報到的地方了」。
看著手上剛剛從迎新志願者手裡接過的校園地圖手冊,佘淮抬頭看了一眼四周,隨後指了指面前筆直的校道回道。
報個到,又不是什麼先天度厄聖體,自然沒啥插曲。
新雅書院的報到點,是設在體育館旁邊的網球場上,一個個稍顯簡樸的帳篷在風中飄搖。
佘淮他們來的時間不算最早,但也不算是高峰期,這會兒周邊學院報到處的新生也是不多,而新雅書院的新生本就不多,更是免去了他要排隊等待的機會。
青華今年的本科新生共有3560名,是辦學史上錄取學生最多的一年,而且,今年的新生們也是創下了『七宗最』。
除了上面人數之最外,還有生源學校之最,這近三千六百名新生來自全國1200多所高中,此外還有女學生之最,本屆新生男女比例約為1.9:1,戀愛環境,可以說是群狼環伺。
還有貧困生之最、年齡差之最、少數民族新生之最、雙胞胎數量之最等七項新記錄。
而新雅書院,2016級的只有65位新生。
他們,是新雅書院成立後,於5月成為青華下屬實體二級學院面向全國高考招生的第一屆本科生。
在此之前,新雅只面向校內二次招生,且前面只有103名學生。
在佘淮完成報到手續的時候,校長、副校長和副書記等校領導一行人也是來到了網球場視察新生報到工作,一時間,現場仿佛成了什麼見面會一般。
都已經和過去正式告別了,這時候也沒有啥I人還是E人的顧慮,佘淮拉著佘維斌和許秋琴也是加入了要合照的隊列。
嗯,這可是以後的談資,得要張合影才行!
這是佘淮觀察完來人後,向佘維斌說明時得到的回答,確實,這等人物,錯過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
拍完照,得益於書院報到現場老師的介紹,佘淮還得了機會跟校長攀談了兩句,得到了大人物的勉勵,而這場面,也是被旁邊的佘維斌和許秋琴用手機使勁拍攝著。
領取了書院的入學禮包,拿著嶄新到手的校園卡,佘家一家三口便往宿舍區走去。
青華本科生宿舍為紫荊公寓的1~13號樓,這是聲稱華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學生公寓,位於青華園的北部,住宿按照院系集中隨機分配,而新雅書院今年的新生則是安排在8號和11號樓。
女生在8號,男生在11號。
11號樓在紫荊網球場的對面,幸虧佘淮沒帶啥行李,也好在報到點去宿舍也有校園接送車。
在公寓樓下讓樓長掃了錄取通知書,佘淮很快就完成了住宿報到,領了鑰匙後就直奔宿舍。
宿舍條件,是統一的四人間,上床下桌,配有獨立衣櫃和書桌書架,宿舍有空調、暖氣片和網絡,寢室相鄰為AB間,中間有一個客廳,每一間宿舍的面積都挺大,然後每層設置有好幾間洗浴間和衛生間。
這便是佘淮的宿舍條件了,本來他還期望著宿舍有獨立衛生間,這下是可以徹底不用期望了。
因為真的沒有!
當然,青華園那麼多宿舍樓,自然有的樓棟是有的,但顯然他沒那個運氣。
這時候的寢室里,已經有兩個室友以及家長在裡面了,在見到佘淮他們後,都是彼此熱情地打了個招呼。
佘淮在三號床,三人各有各的分工,許秋琴拿上剛剛買來的抹布沾了水抹著床板、書桌、儲物柜上的灰塵,佘維斌則是去查看宿舍條件,至於佘淮,說有事也有事,說沒事也沒事。
跟同樣狀態的另外兩名未來舍友交換了個眼神,三人便是各自忙自己的內務去了。
就簡單打了聲招呼,各家有各家的忙,也就沒怎麼交流,然後忙完的又先離開了。
「剛剛那兩個小朋友應該都挺好相處的,你們後面多聊聊,應該很快就能熟起來」。
「好」。
半個小時後,佘淮一家下了宿舍樓,看了一眼校內漸漸變多的新生群體,三人走向離宿舍比較近的玉樹園餐廳,它就坐落在11號樓旁邊的18與19號樓之間,至於校園參觀,先吃過飯再說。
首都的物價不低,這是這幾天遊玩後,一家人一致的感受,不過青華食堂餐費還可以,有價格比較高的,也有比較平價的,見有粵菜,一家三口便是選了粵菜窗口。
地道與否得因人而異,總之菜品還不錯,三人吃得也比較的放心,對於佘淮的日後校園生活,佘維斌夫妻倆也是安心了不少。
8月的青華園鳥語花香,漫步這中西合璧的校園內,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受。
青華園很大,著名的景點也太多,沒有一一打卡,只是沿著明德路轉一圈學校,下午佘維斌和許秋琴便要啟程返回臨海鎮,雖然不舍,但這一趟也確實出來挺久了,父母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青華路二校門、日晷看了,往西稍走幾步,建校初期供校領導居住的甲所、丙所也遠遠看了一眼,銀杏、法桐、松柏等不知名樹木和花草掩映下,這片園子稍顯寧靜。
近春園,曾經的舊朝皇子舊居所在,此景點也一度因多種原因被稱作荒島和荷塘的地方,如今是師生員工休閒的場所。
如果說對面北大燕園的建築是充滿濃郁華國風,那麼青華的建築群則是偏向中西合併的風格。
這都是回去之後的談資,佘維斌和許秋琴自然不會放過保留證據的機會。
這拍拍,那也拍拍,碰到有人經過就拜託別人幫他們一家三口拍,沒有就讓個高臂展長的佘淮站C位,抻直手臂自拍。
走走停停,這一趟比佘淮他們進學校報到並弄完宿舍床鋪出來花的時間還多了兩倍不止。
在水木青華稍作休息,感受了一下高等學府的人文氣息,然後開完新生歡迎會,佘淮便送父母前去高鐵車站。
「回到羊城南站就到機場客車站去坐大巴,到了平江你們都知道怎麼回臨海的,路上有不清楚的就打電話跟我說....」。
首都北站候車廳安檢站前,佘淮跟父母交代著返程的注意事項。
「行,我們都知道了,你也回學校吧!」
「在學校好好學習,從那麼遠的農村來到這裡,機會很難得,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驕傲,高中的成績已經過去了,後面就要看你自己能不能再拼出新的成果,不辜負學校....」。
「嗯,我知道的!」
父母絮叨了很多,但大的意思還是要努力學習,生在皇城根下與他這個古時流放之地出來的,雖都是同學,但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
「好,那我們走了,你也不用在這看著了,回吧!」
「好,你們到了跟我電話報個平安」。
不單單是好友的大學去向發生了改變,就連佘維斌也決定了告別田園生產,父子倆,不,應該是一家三口合夥下海。
雖然那一晚夫妻倆的決定沒告訴佘淮,但從後面的行動,他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上學經濟無憂,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因為一個『狀元』而暫且輕鬆了。
父母接受了兒子的轉變,當兒子的也影響了父母發生轉變,這一趟,不虧!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才是最值得佘淮高興的事情。
眨眼,在8月的上旬,佘淮他家三口人,告別臨海鎮,坐上了前往BJ的航班。
在機場,許秋琴跟佘維斌還差點鬧了點小笑話,得虧是他們一家三口自己低聲聊,不然別人准要他們好看。
都來坐飛機了,就算它是大鐵鳥,也得說些好話不是?
得益於早先參加藝術校考,這回帶著父母,佘淮對這裡有了三分輕車熟路。
原本,李靜涵是準備派趙城愷來當他們導遊的,不過最後被佘淮以自己來過,也有去各個知名景點的經驗為由拒絕了,錢人家出了,多的還是不麻煩比較好。
要去的景點,無非也就那麼幾個,多的,佘維斌和許秋琴其實也沒那麼想去,就眼下佘淮定好的行程,他們看著就覺得累了。
為了防止後面逛累了沒力氣去,佘淮給家庭游定的第一站便是八達嶺長城,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
常言不到長城非好漢,但到了長城的也不一定就是好漢!
在住的酒店安頓好,佘淮帶著情緒略顯高漲的父母出發了,長城,對於非京城人士,還是有些吸引力的,特別是年長一些的父母輩或爺爺奶奶輩。
佘淮也是第一次去,心情略微激動了一下,不過身為導遊,他得冷靜。
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的八達嶺長城,作為華國古代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是最早向遊客開放參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就是......人有點,真他娘多!
正值暑期假日,又是BJ標誌性的歷史建築風景區,這一波也不知道是來看人景,還是看自然景觀,密密麻麻,擦肩摩踵的,那人海,真是令佘維斌和許秋琴都有些邁不出腳。
但最終還是本著來都來了,走一遭,權當體驗一下的態度上去了!
就是上去了之後,才是真的後悔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裡的風景還是挺值得一看的,除了能俯瞰壯麗的自然風光,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先民們的智慧以及壯舉,也是不得不讓他們這些後人讚嘆和感慨。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首,足以說明它的含金量和地位。
除了感嘆,自然是忘不了要拍照,然後還有發朋友圈分享的。
從機場出發開始,這是認識佘淮的,繼他考到桂區美術狀元以及文科狀元後、以及暑假出攤賣藝之外,又一次沒那麼想看他朋友圈的時刻。
秀,獨秀,天秀,沒人比得過的秀.....
【開學前最後的放縱禮包,感謝自己,感謝父母,感謝.....,還有向未來的大學致敬!】
九宮格,最中間的赫然是青華的錄取通知書,外圍的照片不是玩就是吃,一瞅地址,他又跑BJ去了!
看看,這是正常人該發的朋友圈嗎?
這是真秀?還是做秀?
佘淮的同學、朋友不知道,不過他的老師們是有些羨慕的,啥時候自家娃也這麼優秀就好了。
當然,他其實也只是本著與他人分享美好瞬間而發的朋友圈,真沒夾帶私貨!
管那麼多呢!他開心,父母也高興就行,別人的看法,和他們無關,也影響不到他們。
走了,看了,玩了,也吃了。
長城,走斷腳,故宮,抻長了脖子;天安門,去瞻仰了,但升旗沒去看,凌晨趕趟的安排,佘維斌和許秋琴一致選擇了休息,對此,佘淮沒有意外,畢竟這幾天堪稱是特種兵式遊玩,不累才怪。
升旗儀式,他日後得在這好些年呢,不趕這一趟,然後頤和園也去了,但一家三口都是惋惜以及忿忿不平的感受,這座『皇家園林博物館』,終究是被破壞過了。
國家博物館,好大!走不完,真的走不完!
恭王府,真不愧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存在,盡享尊貴奢華。
全聚德烤鴨,嗯,還行吧,主要花的是環境費,還沒南粵的荔枝材燒鴨過癮。
七天看似很長,但其實一點也並不短,一周的時間,雖然沒能逛遍整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地界,但想去的,想看的,佘淮都和父母一起走了一遍。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到過這裡,這人生也就又少一個遺憾了。
17號,是青華2016級新生報到的日子。
吃過早餐後,一家三口檢查完要帶的資料,退了酒店,便是前往位於HD區的青華園,坐地鐵15號線到青華東路西口站,依著提前了解好的信息,他們往東側門走去。
校園裡一片熙熙攘攘,師生往來不絕,哪怕是在迎新日,多數人的步履也依舊匆匆。
前世今生,無數次聽說這裡,但此前從未有過自己的人生會跟這裡有交集的念頭,哪怕是夢裡。
但最終,他還是與這裡有了交集。
步入傳說中的青華園,佘淮第一次體會到自己與青華是如此的近,哪怕之前招生辦上門,以及收到錄取通知書,他還都覺得彼此之間的距離挺遠的呢!
現如今的近,除了空間上的,更有來自於心靈上的近。
「小淮,現在該怎麼走了?」
青華園,前面遊玩期間為了保持最後的期待感,他們一家三口都沒有提前逛過,畢竟他後面就入學報到了,留有期待是最好的。
才進校門,佘維斌便扭頭看向佘淮問道,昨晚夫妻倆並不是沒看過地圖,只是到了現場,卻感覺有些發懵,這時候,自然要佘淮這個導遊出面了。
「往前直走,到綜合體育館旁邊的網球場就是報到的地方了」。
看著手上剛剛從迎新志願者手裡接過的校園地圖手冊,佘淮抬頭看了一眼四周,隨後指了指面前筆直的校道回道。
報個到,又不是什麼先天度厄聖體,自然沒啥插曲。
新雅書院的報到點,是設在體育館旁邊的網球場上,一個個稍顯簡樸的帳篷在風中飄搖。
佘淮他們來的時間不算最早,但也不算是高峰期,這會兒周邊學院報到處的新生也是不多,而新雅書院的新生本就不多,更是免去了他要排隊等待的機會。
青華今年的本科新生共有3560名,是辦學史上錄取學生最多的一年,而且,今年的新生們也是創下了『七宗最』。
除了上面人數之最外,還有生源學校之最,這近三千六百名新生來自全國1200多所高中,此外還有女學生之最,本屆新生男女比例約為1.9:1,戀愛環境,可以說是群狼環伺。
還有貧困生之最、年齡差之最、少數民族新生之最、雙胞胎數量之最等七項新記錄。
而新雅書院,2016級的只有65位新生。
他們,是新雅書院成立後,於5月成為青華下屬實體二級學院面向全國高考招生的第一屆本科生。
在此之前,新雅只面向校內二次招生,且前面只有103名學生。
在佘淮完成報到手續的時候,校長、副校長和副書記等校領導一行人也是來到了網球場視察新生報到工作,一時間,現場仿佛成了什麼見面會一般。
都已經和過去正式告別了,這時候也沒有啥I人還是E人的顧慮,佘淮拉著佘維斌和許秋琴也是加入了要合照的隊列。
嗯,這可是以後的談資,得要張合影才行!
這是佘淮觀察完來人後,向佘維斌說明時得到的回答,確實,這等人物,錯過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
拍完照,得益於書院報到現場老師的介紹,佘淮還得了機會跟校長攀談了兩句,得到了大人物的勉勵,而這場面,也是被旁邊的佘維斌和許秋琴用手機使勁拍攝著。
領取了書院的入學禮包,拿著嶄新到手的校園卡,佘家一家三口便往宿舍區走去。
青華本科生宿舍為紫荊公寓的1~13號樓,這是聲稱華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學生公寓,位於青華園的北部,住宿按照院系集中隨機分配,而新雅書院今年的新生則是安排在8號和11號樓。
女生在8號,男生在11號。
11號樓在紫荊網球場的對面,幸虧佘淮沒帶啥行李,也好在報到點去宿舍也有校園接送車。
在公寓樓下讓樓長掃了錄取通知書,佘淮很快就完成了住宿報到,領了鑰匙後就直奔宿舍。
宿舍條件,是統一的四人間,上床下桌,配有獨立衣櫃和書桌書架,宿舍有空調、暖氣片和網絡,寢室相鄰為AB間,中間有一個客廳,每一間宿舍的面積都挺大,然後每層設置有好幾間洗浴間和衛生間。
這便是佘淮的宿舍條件了,本來他還期望著宿舍有獨立衛生間,這下是可以徹底不用期望了。
因為真的沒有!
當然,青華園那麼多宿舍樓,自然有的樓棟是有的,但顯然他沒那個運氣。
這時候的寢室里,已經有兩個室友以及家長在裡面了,在見到佘淮他們後,都是彼此熱情地打了個招呼。
佘淮在三號床,三人各有各的分工,許秋琴拿上剛剛買來的抹布沾了水抹著床板、書桌、儲物柜上的灰塵,佘維斌則是去查看宿舍條件,至於佘淮,說有事也有事,說沒事也沒事。
跟同樣狀態的另外兩名未來舍友交換了個眼神,三人便是各自忙自己的內務去了。
就簡單打了聲招呼,各家有各家的忙,也就沒怎麼交流,然後忙完的又先離開了。
「剛剛那兩個小朋友應該都挺好相處的,你們後面多聊聊,應該很快就能熟起來」。
「好」。
半個小時後,佘淮一家下了宿舍樓,看了一眼校內漸漸變多的新生群體,三人走向離宿舍比較近的玉樹園餐廳,它就坐落在11號樓旁邊的18與19號樓之間,至於校園參觀,先吃過飯再說。
首都的物價不低,這是這幾天遊玩後,一家人一致的感受,不過青華食堂餐費還可以,有價格比較高的,也有比較平價的,見有粵菜,一家三口便是選了粵菜窗口。
地道與否得因人而異,總之菜品還不錯,三人吃得也比較的放心,對於佘淮的日後校園生活,佘維斌夫妻倆也是安心了不少。
8月的青華園鳥語花香,漫步這中西合璧的校園內,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受。
青華園很大,著名的景點也太多,沒有一一打卡,只是沿著明德路轉一圈學校,下午佘維斌和許秋琴便要啟程返回臨海鎮,雖然不舍,但這一趟也確實出來挺久了,父母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青華路二校門、日晷看了,往西稍走幾步,建校初期供校領導居住的甲所、丙所也遠遠看了一眼,銀杏、法桐、松柏等不知名樹木和花草掩映下,這片園子稍顯寧靜。
近春園,曾經的舊朝皇子舊居所在,此景點也一度因多種原因被稱作荒島和荷塘的地方,如今是師生員工休閒的場所。
如果說對面北大燕園的建築是充滿濃郁華國風,那麼青華的建築群則是偏向中西合併的風格。
這都是回去之後的談資,佘維斌和許秋琴自然不會放過保留證據的機會。
這拍拍,那也拍拍,碰到有人經過就拜託別人幫他們一家三口拍,沒有就讓個高臂展長的佘淮站C位,抻直手臂自拍。
走走停停,這一趟比佘淮他們進學校報到並弄完宿舍床鋪出來花的時間還多了兩倍不止。
在水木青華稍作休息,感受了一下高等學府的人文氣息,然後開完新生歡迎會,佘淮便送父母前去高鐵車站。
「回到羊城南站就到機場客車站去坐大巴,到了平江你們都知道怎麼回臨海的,路上有不清楚的就打電話跟我說....」。
首都北站候車廳安檢站前,佘淮跟父母交代著返程的注意事項。
「行,我們都知道了,你也回學校吧!」
「在學校好好學習,從那麼遠的農村來到這裡,機會很難得,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驕傲,高中的成績已經過去了,後面就要看你自己能不能再拼出新的成果,不辜負學校....」。
「嗯,我知道的!」
父母絮叨了很多,但大的意思還是要努力學習,生在皇城根下與他這個古時流放之地出來的,雖都是同學,但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
「好,那我們走了,你也不用在這看著了,回吧!」
「好,你們到了跟我電話報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