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六節-風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章第六節風水

  望著周圍連綿起伏的群山和山下蜿蜒曲折的河流,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湘西的群山非常有特色,雖然沒有名山大川,沒有險峻奇峰,但山水相依環繞,水汽蒸騰蔓延。站在山頂望去,視野之內依然只有群山,人類文明在此仿佛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跡,只有在山下地勢稍作平坦的丘陵地帶略有人家。以前小時候山上還有開墾出來的耕地,現如今大部分都歸於荒草樹木,也難怪上個世紀的日本侵略者侵占了大半個中國,最後卻只能止步於此。

  此情此景,我們不禁聊到了風水。其實,對於出生在農村,依山傍水的農村人來說,風水很容易理解。抬頭見山,低頭見水。山的走勢,水的流向,都會影響望之而然的第一印象,更會影響居於此處的長期感受。古人有云「天地之氣合以生風」,而風水講究和研究的無非就是「氣」的生成和影響。而風水所謂的「藏風聚氣」,就是地貌、地勢、地形和朝向所結合之下對「氣」的影響和凝聚。站在山頂,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大勢,也就是整體。風水學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整體輕局部」,只有真正站在高處,極目遠眺才能感受到此點。「依山傍水」是後有山「靠」,前有水即氣「動」;「山清水秀」指的又是於群山之中居於一定高度才能「清」,水之流動且不急不慢成活水才能「秀」。古代建造城郭,打造園林,興建家宅等都是於大勢之中於整體之中選址,然後才是朝向、布局、因勢借勢等。

  古人對於大勢對於整體的認識,甚至要高過有各種衛星,各種GPS,各種無人機的現代。在沒有衛星沒有GPS沒有無人機的上古時代,古人是何時發現了大勢對個人的影響,整體對局部的影響,又如何根據日月星辰這樣簡單的手段推斷出大勢走勢,並總結出這樣一套無與倫比的知識體系,甚至在魏晉時期就有集大成者《葬經》。古之智慧,確實是高山仰止。

  把目光收回到我們村裡的墳山上,此地依我們的眼光來看,山雖不高但近處左右兩側無遮擋,山腳下的河流亦處在小灣的出口,所以大勢上無侷促感又不影響藏風聚氣,遠處河流一直流向遠方導致視野開闊風景優美。所以雖然我沒接觸過」風水」但至少也知道此地不差,用來作為村裡的墳山再恰當不過。我們村在此地繁衍三十餘代人,雖然談不上人丁興旺,但不姓子孫至少也是未遇大難,據說最開始遷徙至此的兩兄弟在周邊尋覓許久,最後才定居於此,村里世代用來安葬的墳山也是他倆定下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