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資助古力扎達大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古麗扎達老大媽是哈薩克族人,同時也是喀拉蓋巴斯陶社區的孤寡老人,這一年已經80歲了。她本該安享晚年,可是不幸卻接踵而來:她的兒子身患多種疾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人只能省吃儉用,靠古麗扎達老大媽微薄的低保艱難地維持生計,兒媳因難以忍受清貧的生活,撇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獨自一人離開了。妻子離家、孩子無人照料、母親勞苦自己卻幫不上忙......半年後,大媽的兒子難以經受這樣的打擊,一聲不響地也離開了家,至今杳無音信。接踵而至的打擊使這個原本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年幼的兩個孫子需要撫養,大媽自己的身體又不好,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年邁的古麗扎達老大媽一個人身上。

  胡慧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與她結對幫扶。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她從自己的工資里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古麗扎達大媽;為了解除老人的後顧之憂,胡慧玲又與孩子所在的學校協調,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們像別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胡慧玲一次又一次的幫助和關心深深地感動著古麗扎達大媽。

  老人不會用電話,但每次家裡改善生活的時候,她總是不嫌麻煩,第一時間跑到社區,熱情地邀請胡慧玲來家裡做客.飯菜雖簡單,卻能讓胡慧玲和大媽一家三口感受到溫暖。

  當細心的古麗扎達大媽得知胡慧玲平時愛吃奶疙瘩後(奶疙瘩是哈薩克民族喜歡吃的一種食品。被稱作「庫入特」(乾兒的意思),是奶(牛奶、羊奶)的結晶體。奶疙瘩有兩種,一種是甜奶疙瘩,一種是酸奶疙瘩,可帶油可不帶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牧民做奶疙瘩時,先將牛奶或羊奶發酵,把發酵後的酸奶倒入鍋里熬,然後裝入布袋裡吊起來,使其水分滴盡,用手捏成小塊,放到鋪有芨芨草編制的蓆子上晾乾即成。來源於百度)每當鄰居老鄉送給大媽幾塊奶疙瘩,大媽總是背著自己兩個孫子,悄悄地給胡慧玲留著。

  在這平常不過的小事當中,卻讓我們感受到民族間的團結溫情。

  感謝各位的支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