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史記·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
雖然現存的《易經》版本里均沒有這句話,但是《禮記》和《史記》都引自《易經》,足以證明就是出自《易經》。
聞一多《屈原問題》:「孫先生卻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後變成弄臣。這一來,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了!」
測繪工作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準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無政府說》:「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進不了那座清秘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摘自百度百科
《史記·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
雖然現存的《易經》版本里均沒有這句話,但是《禮記》和《史記》都引自《易經》,足以證明就是出自《易經》。
聞一多《屈原問題》:「孫先生卻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後變成弄臣。這一來,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了!」
測繪工作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準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無政府說》:「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進不了那座清秘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