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
玉熙宮。
此刻,嘉靖站在他那座三層八角打坐檯前。
打坐檯最上層取的是乾卦,代天,數九,最下一層取的是坤卦,代地,數一,中間那一層是乾坤中數,代人,數五。
平日裡,坐在這三層八角打坐檯的蒲團上就等於九五之尊,卦機之位。
打坐檯的下方的地上,刻著八卦的方位: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嘉靖拿著一根玉杵輕敲了一下旁邊的磬,清脆的聲音在殿中迴蕩,而嘉靖呢,開始按照八卦的方位,圍著三層八角打坐檯跑。
他這是在算卦,當磬的迴響停止時,他所在的方位,就是今天所得到的卦象。
磬的聲音長鳴,嘉靖開始快速跑,風吹起了他的道袍,衣袂紛飛。
呂芳站在精舍外,看著跳大神似的的嘉靖,不敢上前打擾。儘管,他看過了多次這樣的場面,可還是忍不住扶了下額。
主子,你這又是跳大神呢?
當然,他只是在心裡這麼想,面上那是無比的虔誠。
隨著磬的聲音漸漸停歇,嘉靖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最後停留在一個位置。
「乾卦,元亨利貞,至剛之卦。」嘉靖微微皺眉,低聲自言自語,「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他沉思了好一會兒,似乎有些累了,便上了打坐檯,在蒲團上盤坐下來。
呂芳看他終於完事了,這才上前,拜道:「陛下,宗親和勛貴又彈劾裕王了。」
「都說什麼了?」嘉靖哼一聲。
「還是那些話,不顧親情,違背祖訓等等。」呂芳回答。
嘉靖睜開眼,眼中寒芒閃過,道:「把彈劾裕王的摺子,都送到裕王府去,給裕王看。」
「遵旨。」呂芳退了下去。
……
裕王府。
朱載坖看著司禮監送來的一箱子彈劾他的摺子,有點懵。他隨手翻閱了幾本,只見字裡行間儘是對他的指責與謾罵,不禁怒火中燒,一把將摺子擲於地上,怒聲道:「秋後問斬的時節還沒到嗎?待徽王和壽王世子伏法之後,且看他們還有沒有這等膽量!」
張居正在一旁冷靜分析道:「王爺,此等情形,必是有人幕後操縱無疑。否則,他們怎敢如此放肆!」
朱載坖知道那個幕後操控的人是誰。
小閣老嚴世蕃!
「哼,當真以為本王拿他們沒辦法嗎?」朱載坖冷哼一聲,「他們不過是仗著法不責眾,以為本王奈何不得他們!」
張居正微微一笑,道:「王爺莫急,且待秋後之時,陛下批紅定案,一個藩王與一個藩王世子被斬首示眾,他們自會明白大勢已去。」
朱載坖無奈地攤了攤手:「只是眼下這局勢,他們處處阻撓,《宗藩條例》難以順利推行啊。」
張居正沉吟片刻,道:「王爺,要破解此局,還需分化他們。眼看季度發俸之日將至,我們不妨讓南陵郡王和蜀王他們幾位先主動上摺子呼應。」
說罷,二人便開始詳細商議起對策來。
到中午時,張居正起身告辭,他還得去兵部,最近胡宗憲正在招降汪直,時不時有急奏過來。
朱載坖則是提筆寫奏章,這麼多彈劾他的摺子,他總得上個摺子自辯。嘉靖就是支持他,也得需要理由啊。
……
「王爺,譚綸大人回來了。」丁秀匆匆上前稟報。
朱載坖聞言一驚,猛地從座位上起身,眼中閃過一絲詫異:「你說誰?譚綸?他不是一直在胡宗憲軍中效力嗎?怎麼突然回京了?快,快讓他進來!」
不多時,風塵僕僕的譚綸便跨步走進了屋內。
朱載坖快步迎了上去,抬手示意道:「別多禮了,譚綸,你怎麼突然回京了呢?是不是有什麼急事?」
譚綸含笑答道:「王爺,臣是奉胡總督之命,特地護送汪直的妻兒進京的。胡總督說,這還是王爺你的建議呢。」
朱載坖聽後更加驚詫,追問道:「汪直的妻兒?他們現在已經到京師了?」
「是的,王爺。」譚綸點頭回道,「他們已經安排在會同館住下了。胡總督還說了,等招撫了汪直之後,也會把他送到京師來,以便更好地控制他。」
朱載坖連連點頭:「本王對這個海賊王也感興趣呢,到時候去見見。」
譚綸聽不懂海賊王,大概明白是什麼意思,道:「汪直也算是個人物,他走上這條路,跟朝廷的禁海有關。」
朱載坖擰了擰眉。
大明朝開海,只能等到本王登基了。哎,西方大航海如火如荼,希望還能趕上個尾巴。
「怎麼樣?在胡宗憲軍中。」他示意譚綸坐下。
譚綸坐下後,大概講了下當前的抗倭局勢,搞定了汪直,就剩下徐海那股勢力了。
「東瀛正處戰國爭霸,各地的縣令,哦,就是他們的大名,打來打去。」朱載坖搖了搖頭,「他們內亂,逃出來的浪人就多,倭寇就難短時間內平息。」
譚綸點頭,深以為然。
「對了,王爺。」他面色凝重,「臣回來的時候,杭州知府已經抄了沈一石的家,估計鄭必昌和何茂才他們還在拖延,沒有上報實際情況。」
朱載坖輕哼一聲:「是不是沒有抄出什麼?」
「王爺,你怎麼知道?」譚綸驚詫,「沈一石作坊剩下的生絲,頂多紡出一萬匹絲綢。銀子,只不過幾千兩。」
朱載坖輕嘆:「肯定是被嚴黨那些人抽乾了唄。」
譚綸站起來,搖了搖頭,環視了下左右,壓低聲音道: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新絲入市,至六月,南京、蘇州江南織造局急織上等綢緞十萬匹,全數輸送內廷針工局。」
「七月,應天布政使衙、浙江布政使衙奉旨,以兩省稅銀購上等綢緞五萬匹,中等綢緞十萬,兼松江上等印花棉布十萬匹,解赴京師工部,以備聖上賞賜藩王臣僚及外藩賓使。」
「十月,南京、蘇州江南織造局與西域商賈議綢緞二十萬匹之貿,折銀二百二十萬兩,皆輸送內廷司鑰庫。註:無需入戶部之帳冊。」
他背誦了好一會兒,而後抬頭看向朱載坖,道:「王爺,這是部分沈一石的帳冊。王爺,臣斗膽說一句,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
此刻,嘉靖站在他那座三層八角打坐檯前。
打坐檯最上層取的是乾卦,代天,數九,最下一層取的是坤卦,代地,數一,中間那一層是乾坤中數,代人,數五。
平日裡,坐在這三層八角打坐檯的蒲團上就等於九五之尊,卦機之位。
打坐檯的下方的地上,刻著八卦的方位: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嘉靖拿著一根玉杵輕敲了一下旁邊的磬,清脆的聲音在殿中迴蕩,而嘉靖呢,開始按照八卦的方位,圍著三層八角打坐檯跑。
他這是在算卦,當磬的迴響停止時,他所在的方位,就是今天所得到的卦象。
磬的聲音長鳴,嘉靖開始快速跑,風吹起了他的道袍,衣袂紛飛。
呂芳站在精舍外,看著跳大神似的的嘉靖,不敢上前打擾。儘管,他看過了多次這樣的場面,可還是忍不住扶了下額。
主子,你這又是跳大神呢?
當然,他只是在心裡這麼想,面上那是無比的虔誠。
隨著磬的聲音漸漸停歇,嘉靖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最後停留在一個位置。
「乾卦,元亨利貞,至剛之卦。」嘉靖微微皺眉,低聲自言自語,「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他沉思了好一會兒,似乎有些累了,便上了打坐檯,在蒲團上盤坐下來。
呂芳看他終於完事了,這才上前,拜道:「陛下,宗親和勛貴又彈劾裕王了。」
「都說什麼了?」嘉靖哼一聲。
「還是那些話,不顧親情,違背祖訓等等。」呂芳回答。
嘉靖睜開眼,眼中寒芒閃過,道:「把彈劾裕王的摺子,都送到裕王府去,給裕王看。」
「遵旨。」呂芳退了下去。
……
裕王府。
朱載坖看著司禮監送來的一箱子彈劾他的摺子,有點懵。他隨手翻閱了幾本,只見字裡行間儘是對他的指責與謾罵,不禁怒火中燒,一把將摺子擲於地上,怒聲道:「秋後問斬的時節還沒到嗎?待徽王和壽王世子伏法之後,且看他們還有沒有這等膽量!」
張居正在一旁冷靜分析道:「王爺,此等情形,必是有人幕後操縱無疑。否則,他們怎敢如此放肆!」
朱載坖知道那個幕後操控的人是誰。
小閣老嚴世蕃!
「哼,當真以為本王拿他們沒辦法嗎?」朱載坖冷哼一聲,「他們不過是仗著法不責眾,以為本王奈何不得他們!」
張居正微微一笑,道:「王爺莫急,且待秋後之時,陛下批紅定案,一個藩王與一個藩王世子被斬首示眾,他們自會明白大勢已去。」
朱載坖無奈地攤了攤手:「只是眼下這局勢,他們處處阻撓,《宗藩條例》難以順利推行啊。」
張居正沉吟片刻,道:「王爺,要破解此局,還需分化他們。眼看季度發俸之日將至,我們不妨讓南陵郡王和蜀王他們幾位先主動上摺子呼應。」
說罷,二人便開始詳細商議起對策來。
到中午時,張居正起身告辭,他還得去兵部,最近胡宗憲正在招降汪直,時不時有急奏過來。
朱載坖則是提筆寫奏章,這麼多彈劾他的摺子,他總得上個摺子自辯。嘉靖就是支持他,也得需要理由啊。
……
「王爺,譚綸大人回來了。」丁秀匆匆上前稟報。
朱載坖聞言一驚,猛地從座位上起身,眼中閃過一絲詫異:「你說誰?譚綸?他不是一直在胡宗憲軍中效力嗎?怎麼突然回京了?快,快讓他進來!」
不多時,風塵僕僕的譚綸便跨步走進了屋內。
朱載坖快步迎了上去,抬手示意道:「別多禮了,譚綸,你怎麼突然回京了呢?是不是有什麼急事?」
譚綸含笑答道:「王爺,臣是奉胡總督之命,特地護送汪直的妻兒進京的。胡總督說,這還是王爺你的建議呢。」
朱載坖聽後更加驚詫,追問道:「汪直的妻兒?他們現在已經到京師了?」
「是的,王爺。」譚綸點頭回道,「他們已經安排在會同館住下了。胡總督還說了,等招撫了汪直之後,也會把他送到京師來,以便更好地控制他。」
朱載坖連連點頭:「本王對這個海賊王也感興趣呢,到時候去見見。」
譚綸聽不懂海賊王,大概明白是什麼意思,道:「汪直也算是個人物,他走上這條路,跟朝廷的禁海有關。」
朱載坖擰了擰眉。
大明朝開海,只能等到本王登基了。哎,西方大航海如火如荼,希望還能趕上個尾巴。
「怎麼樣?在胡宗憲軍中。」他示意譚綸坐下。
譚綸坐下後,大概講了下當前的抗倭局勢,搞定了汪直,就剩下徐海那股勢力了。
「東瀛正處戰國爭霸,各地的縣令,哦,就是他們的大名,打來打去。」朱載坖搖了搖頭,「他們內亂,逃出來的浪人就多,倭寇就難短時間內平息。」
譚綸點頭,深以為然。
「對了,王爺。」他面色凝重,「臣回來的時候,杭州知府已經抄了沈一石的家,估計鄭必昌和何茂才他們還在拖延,沒有上報實際情況。」
朱載坖輕哼一聲:「是不是沒有抄出什麼?」
「王爺,你怎麼知道?」譚綸驚詫,「沈一石作坊剩下的生絲,頂多紡出一萬匹絲綢。銀子,只不過幾千兩。」
朱載坖輕嘆:「肯定是被嚴黨那些人抽乾了唄。」
譚綸站起來,搖了搖頭,環視了下左右,壓低聲音道: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新絲入市,至六月,南京、蘇州江南織造局急織上等綢緞十萬匹,全數輸送內廷針工局。」
「七月,應天布政使衙、浙江布政使衙奉旨,以兩省稅銀購上等綢緞五萬匹,中等綢緞十萬,兼松江上等印花棉布十萬匹,解赴京師工部,以備聖上賞賜藩王臣僚及外藩賓使。」
「十月,南京、蘇州江南織造局與西域商賈議綢緞二十萬匹之貿,折銀二百二十萬兩,皆輸送內廷司鑰庫。註:無需入戶部之帳冊。」
他背誦了好一會兒,而後抬頭看向朱載坖,道:「王爺,這是部分沈一石的帳冊。王爺,臣斗膽說一句,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