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頂尖大佬的心思
傅友文這個時候不知道怎麼回答,實在不是他不聰明,而是因為他很聰明,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著特別大的陷阱。
尤其是前面的趙勉已經回答了,而且還故意的拿開國員勛這些人還健在來說事。
那意思是什麼?我不是為了考慮我們這些權貴的利益,而是考慮到現在還有這麼多為了大明開創而建立赫赫功勳的武將還活著,現在就提出稅務改革,那是對這些人的不尊重。
要不怎麼說這個人狡猾就狡猾在這裡,你開國武將這些人家裡面也是十幾萬畝的土地,你收他們這些人的稅好像有點不合適。
而如果你不收他們的稅的話,那麼你的付稅改革又沒有意義了。
等輪到傅友文的時候,難道傅友文也找一個理由嗎?因為他是淮西派的,所以他就跟朱元璋講現在還有很多活著的開國的文臣。
這麼說就不像話了,這似乎是在唱雙簧。
如果趙勉跟傅友文兩個人唱雙簧的話,兩個人都得死。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傅友文放在戶部?難道真的是看中了他的才能嗎?不可能的。
朝堂上比傅友文更適合當戶部侍郎的人多的是,把他安排到戶部去,就是為了讓戶部之間有競爭關係。
這也是為了平衡淮西派跟文臣派的關係。
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他傅友文都不可以跟趙勉一條心,只要一條心的話,他傅友文必須得死。
所以這個時候傅友文就啞口無言了,心裡邊恨透了這個趙勉,你說你們這一派的利益也就是了,你幹嘛要扯我們。
你這分明是把我們當做擋箭牌,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好像說的我們這些淮西武將功勳派沒有這個度量一樣。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能不回答,於是在沒有辦法的辦法當中,傅友文擠出了一個辦法,「回稟上位,微臣覺得您一定是考慮到了方方面面,既能保證開國武將們不會寒心,同時又能讓我大明國庫翻番。」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你何時學得如此花言巧語?」
傅友文被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說話,不過朱元璋卻並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看向了聶震,聶震面色發白撲通跪倒在地上。
稅務改革這種事原本就牽涉面甚廣,現在說是要聽他們的意見,其實只不過是看他們的立場。
現在立場已經很鮮明了,大家都反對,只不過沒有提出來而已,但是傅友文有句話說的對。
這種事一定要考慮的方方面面,開國武將的利益不能破壞,但又得保證國庫翻番。
雖說朱雄提出了這麼一個理論可具體的實施,他現在還並沒有一個章程。
他倒是想到個辦法,可以去套朱雄的話,只是這個人選還得讓蔣瓛去斟酌斟酌。
朱元璋揮揮手讓三個人出去。
三個人做夢都沒有想到,今天這件事情居然可以這麼快就解決。
不過三個人在朱元璋面前表現的是膽小如鼠,出去之後,趙勉和傅友文兩個人的眼光一對,立刻碰撞出了矛盾的火花。
按理說傅友文比趙勉,從官階和權力來講都低一等,可趙勉卻指揮不動傅友文。
趙勉是個多聰明的人啊,自從自己當了戶部尚書,傅友文被調到自己的手下來幹活,難道真的是當自己的副手的?
不是的,那是為了監督自己。
雖然朱元璋規定江南人不能當戶部尚書,但是他也不放心南方的人來當戶部尚書啊。
可北方的人才經過了幾百年與南方的分離,並且隨著兩宋對南方開發,那些北方的人才的確不如南方的人。
所以朱元璋有心想要平衡南北的權力,他也很難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那怎麼辦?那就得搞平衡,用南方人當戶部尚書也可以,我就給你安排一個淮西派的人給你當副手。
你們雙方的利益訴求不一樣,那必然產生矛盾,有矛盾就沒辦法形成一言堂,就能更好的依靠自己這個裁判來劃分責任。
那皇帝就相當於在戶部釘了一根釘子。
現在兩個人出來互相的看不順眼,傅友文更是沒有了剛才在書房裡那謙卑、嚇得渾身發抖的模樣,恢復了狡黠:「部堂好算計,開口閉口便是我淮西派的利益。」
趙勉不想跟傅友文扯那麼多,哼了一聲甩袖離去。
此時他根本就沒有心思在稅務改革上。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的官員都是走一步棋看兩步到三步的,敏銳的觀察讓他明白,現在陛下居然要著手對稅務進行改革。
那就說明頭等大事立儲君,不敢說已經完全確定,也已經有了眉目,這對他們來講不是什麼好事。
這麼一聯想,趙勉就覺得前面的兩次打壓太子妃肯定是為了後邊鋪路的,一切都是徵兆。
所以他要立刻趕回去跟自己的岳父商量。
回了府邸他就將今天的事跟劉三吾說了一遍,劉三吾聽後也是皺起了眉頭。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也別跟誰玩聊齋,這可是政治風向。
不過兩個人都明白,即便知道了皇帝要著手進行稅務改革,他們也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按理說知道這個事的人肯定不止他們三個,但皇帝召見了他們三個,到外面有任何風吹草動,那首先就殺他們的腦袋,這一點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他們畢竟不是那些小官小吏,還跟外面的所謂的商人合作,聽到了朝廷的動向,下面立刻就開始搞小動作,準備發財。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考慮的就不是升官發財的問題,考慮的是流芳千古,把持朝政,主要就是為了家族鋪路。
在宗族觀念相當強的古代,一個人出人頭地,那都是舉族雞犬升天,如何為了家族布局才是他們這個級別的人會想的。
至於效忠朝廷之類的,少部分人是有,但大部分的人總得有個貪圖才是,那都是利益。
所翁婿二人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最後劉三吾只能說一句走一步看一步。
……
乾清宮。
趙勉他們走了之後朱元璋問蔣瓛:「你們已經在朱雄身邊這麼多天,想到什麼辦法,可以既接近他,又不顯得突兀的辦法?」
蔣瓛馬上回道:「啟稟上位,還真有!」
……
尤其是前面的趙勉已經回答了,而且還故意的拿開國員勛這些人還健在來說事。
那意思是什麼?我不是為了考慮我們這些權貴的利益,而是考慮到現在還有這麼多為了大明開創而建立赫赫功勳的武將還活著,現在就提出稅務改革,那是對這些人的不尊重。
要不怎麼說這個人狡猾就狡猾在這裡,你開國武將這些人家裡面也是十幾萬畝的土地,你收他們這些人的稅好像有點不合適。
而如果你不收他們的稅的話,那麼你的付稅改革又沒有意義了。
等輪到傅友文的時候,難道傅友文也找一個理由嗎?因為他是淮西派的,所以他就跟朱元璋講現在還有很多活著的開國的文臣。
這麼說就不像話了,這似乎是在唱雙簧。
如果趙勉跟傅友文兩個人唱雙簧的話,兩個人都得死。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傅友文放在戶部?難道真的是看中了他的才能嗎?不可能的。
朝堂上比傅友文更適合當戶部侍郎的人多的是,把他安排到戶部去,就是為了讓戶部之間有競爭關係。
這也是為了平衡淮西派跟文臣派的關係。
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他傅友文都不可以跟趙勉一條心,只要一條心的話,他傅友文必須得死。
所以這個時候傅友文就啞口無言了,心裡邊恨透了這個趙勉,你說你們這一派的利益也就是了,你幹嘛要扯我們。
你這分明是把我們當做擋箭牌,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好像說的我們這些淮西武將功勳派沒有這個度量一樣。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能不回答,於是在沒有辦法的辦法當中,傅友文擠出了一個辦法,「回稟上位,微臣覺得您一定是考慮到了方方面面,既能保證開國武將們不會寒心,同時又能讓我大明國庫翻番。」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你何時學得如此花言巧語?」
傅友文被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說話,不過朱元璋卻並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看向了聶震,聶震面色發白撲通跪倒在地上。
稅務改革這種事原本就牽涉面甚廣,現在說是要聽他們的意見,其實只不過是看他們的立場。
現在立場已經很鮮明了,大家都反對,只不過沒有提出來而已,但是傅友文有句話說的對。
這種事一定要考慮的方方面面,開國武將的利益不能破壞,但又得保證國庫翻番。
雖說朱雄提出了這麼一個理論可具體的實施,他現在還並沒有一個章程。
他倒是想到個辦法,可以去套朱雄的話,只是這個人選還得讓蔣瓛去斟酌斟酌。
朱元璋揮揮手讓三個人出去。
三個人做夢都沒有想到,今天這件事情居然可以這麼快就解決。
不過三個人在朱元璋面前表現的是膽小如鼠,出去之後,趙勉和傅友文兩個人的眼光一對,立刻碰撞出了矛盾的火花。
按理說傅友文比趙勉,從官階和權力來講都低一等,可趙勉卻指揮不動傅友文。
趙勉是個多聰明的人啊,自從自己當了戶部尚書,傅友文被調到自己的手下來幹活,難道真的是當自己的副手的?
不是的,那是為了監督自己。
雖然朱元璋規定江南人不能當戶部尚書,但是他也不放心南方的人來當戶部尚書啊。
可北方的人才經過了幾百年與南方的分離,並且隨著兩宋對南方開發,那些北方的人才的確不如南方的人。
所以朱元璋有心想要平衡南北的權力,他也很難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那怎麼辦?那就得搞平衡,用南方人當戶部尚書也可以,我就給你安排一個淮西派的人給你當副手。
你們雙方的利益訴求不一樣,那必然產生矛盾,有矛盾就沒辦法形成一言堂,就能更好的依靠自己這個裁判來劃分責任。
那皇帝就相當於在戶部釘了一根釘子。
現在兩個人出來互相的看不順眼,傅友文更是沒有了剛才在書房裡那謙卑、嚇得渾身發抖的模樣,恢復了狡黠:「部堂好算計,開口閉口便是我淮西派的利益。」
趙勉不想跟傅友文扯那麼多,哼了一聲甩袖離去。
此時他根本就沒有心思在稅務改革上。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的官員都是走一步棋看兩步到三步的,敏銳的觀察讓他明白,現在陛下居然要著手對稅務進行改革。
那就說明頭等大事立儲君,不敢說已經完全確定,也已經有了眉目,這對他們來講不是什麼好事。
這麼一聯想,趙勉就覺得前面的兩次打壓太子妃肯定是為了後邊鋪路的,一切都是徵兆。
所以他要立刻趕回去跟自己的岳父商量。
回了府邸他就將今天的事跟劉三吾說了一遍,劉三吾聽後也是皺起了眉頭。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也別跟誰玩聊齋,這可是政治風向。
不過兩個人都明白,即便知道了皇帝要著手進行稅務改革,他們也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按理說知道這個事的人肯定不止他們三個,但皇帝召見了他們三個,到外面有任何風吹草動,那首先就殺他們的腦袋,這一點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他們畢竟不是那些小官小吏,還跟外面的所謂的商人合作,聽到了朝廷的動向,下面立刻就開始搞小動作,準備發財。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考慮的就不是升官發財的問題,考慮的是流芳千古,把持朝政,主要就是為了家族鋪路。
在宗族觀念相當強的古代,一個人出人頭地,那都是舉族雞犬升天,如何為了家族布局才是他們這個級別的人會想的。
至於效忠朝廷之類的,少部分人是有,但大部分的人總得有個貪圖才是,那都是利益。
所翁婿二人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最後劉三吾只能說一句走一步看一步。
……
乾清宮。
趙勉他們走了之後朱元璋問蔣瓛:「你們已經在朱雄身邊這麼多天,想到什麼辦法,可以既接近他,又不顯得突兀的辦法?」
蔣瓛馬上回道:「啟稟上位,還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