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海島難民來了
有了宮二娘子這番大氣的話,海島難民們心裡踏實多了。
也就不急著去接島上的家眷,決定先去東廟子村看一看。
宮二娘子和錢卓群走在最前面領路,後面一百多名老兄弟,一百多海島兵,兩百多人的隊伍,向著東廟子村前進。
走了一個時辰,前面出現一個小村莊,叫做袁莊村,這村子裡居然有人居住,遠遠能看到村里晾曬著衣服,村莊周圍的田地還有翻種過的痕跡。
吳戰等人心裡不禁暗想:我們兩百多人經過村子旁邊,肯定得把村子裡的人嚇得雞飛狗跳。
然而,他想像的一幕並沒有出現。
騎馬的斥候搶先一步,向著村子跑了過去,一邊跑一邊大喊:「我們是即墨義軍,宮大王的人馬。」
聽到這話,村民居然主動迎了出來,遠遠地叫道:「是宮大王的人馬!太好了。」
村子裡的門都開了,不少村民走了出來,對著義軍揮手,有人還叫道:「二娘子,二娘子!」
「二娘子,俺想加入運鐵礦石的隊伍,做個腳夫,不知道您還要人不?」
原來,這個袁莊村,就是錢卓群派人運送鐵礦時路過,順便「納入保護」的其中一個村子。
從王莊鎮鐵礦運往東廟子村的鐵礦石,會從袁莊村經過。
一開始,這裡的村民還很害怕義軍,擔心他們是打著義軍旗號的土匪。
但戚繼光整頓軍規軍紀之後,義軍的斥候、運輸隊,都很有規矩,不會再欺壓百姓,不然輕則打板子,重則斬首。
再加上「舉頭三尺有神明」,義軍更是不敢亂來。
軍紀嚴明,神明盯著,物資不愁,幾管齊下,義軍早就已經脫離了土匪習性。
袁莊村的人與義軍接觸多次之後,便知道義軍比官兵和土匪規矩多了,根本無須害怕,村子裡不少農民跑到東廟子村去學「仙法種田」,剩下的人也琢磨著跟著義軍混。
一些青壯已經跑去東廟子村「參了軍」,而害怕打仗的普通人,則考慮著給義軍扛點活兒,例如……運輸鐵礦石。
「二娘子,您收了俺做個腳夫吧,俺可能吃苦了。」
「俺想去跟著仙匠學打鐵,不知道仙匠還收不收徒弟?」
村民們圍在前面嚷嚷,宮二娘子笑著一一回應:「行,腳夫我們還要!仙匠也還要收徒,俺們義軍現在可缺鐵匠了,願意來學打鐵的人是多多益善。」
「真君還說了,願意學工匠技藝的人越多越好,他老人家以後還有別的仙家技術要教給你們。」
袁莊村的村民們一聽這話,臉上都掛上了喜色。
而吳戰帶著海島難民們站在遠處看著這一幕,只感覺匪夷所思。
「袁莊村的人不怕義軍!」
「他們居然和義軍拉家常。」
海島難民們正在驚嘆呢……
就見到村子西南方向又來了一支運輸隊,那運輸隊居然還自帶斥候,與宮二娘子的斥候在村子外面碰了頭,雙方有說有笑起來,原來是義軍的運輸隊。
運輸隊很快就進了村子來,車上拉下來一袋又一袋的糧食。
這些糧食直接就分發到了袁莊村的村民手裡。
有一個女子居然隨著運輸隊來,手裡還拿著個帳簿,發出去一袋糧,就會在帳簿上記一筆,對那領糧的道:「這是你家大郎加入義軍領到的軍餉,你切實的收到了是吧?」
那收了糧的農民就猛點頭:「收到了,收到了。」
女子道:「來,在這裡按個手印,俺要拿著這個回東廟子村給你家大郎看,讓他知道軍餉送回了家,他才好安心操練。」
農民趕緊用手指沾了點印泥,用力按在了女子遞出來的帳本上。
女子這才揚聲道:「下一個!」
又一個農民湊上了,指著自己的鼻子憨厚的笑:「俺,俺叫袁大豆,俺家袁二豆在你們那邊做腳夫。」
女子點頭:「袁二豆寄回家兩斗米,你去那邊支領,然後過來按個手印。」
袁大豆開開心心支領了兩斗米,吆喝著家裡的女人和孩子:「二豆送吃的回來了。」
旁邊的吳戰和海島難民們眼睛都看直了,刷地一下轉到了錢卓群身邊:「錢二哥,這袁莊村的人,能在你們這裡領糧的麼?」
錢卓群笑:「凡是給咱們義軍幹活的,都有糧發。當兵就發軍餉,當腳夫就髮腳夫錢,當鐵匠完成了打造武器的活計,也有工錢發放,我們的運輸隊能順便幫他們把工錢運回家裡。」
「哇!」海島難民們眼都直了。
一群人低聲商量起來:「這就是加入了義軍的好處麼?」
「看來宮二娘子剛才對俺們說的話,是真的。如果俺們也入伙,之後也能像袁莊村的人一樣拿到糧食?」
「俺們在海島上熬的兩個月,已經把存糧吃光,回到自己的村子裡也沒東西可吃了,怎麼挺得到秋天收穫?」
「是啊!俺們也應該像袁莊村的人一樣加入義軍,給他們幹活,這樣就能寄糧食回家,家裡的父母兄弟,就能安心種田,靠這些糧食撐到秋天糧食收穫。」
「官府都沒這麼好。」
就這麼一招,義軍已經俘獲了所有海島難民的心。
當大伙兒離開袁莊村,繼續向東廟子村前進時,海島難民們心裡基本上都打定主意了,家裡至少派一個男丁到東廟子村去,當兵也好,當鐵匠也好,當腳夫也好,給家裡人掙點糧食,否則全家都得餓死。
有了這個想法,他們對東廟子村充滿了期待,一心想看看,這村子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又走了好一陣子,東廟子村終於到了。
剛到村口,吳戰就見到一大群農民,正跟在一個穿道袍的老人身後,在田地邊圍成一圈,似乎在田地里折騰什麼東西。
吳戰忍不住奇道:「這是怎麼了?」
錢卓群對他笑道:「那是農耕之神廖老,是從天庭下凡的仙人。」
「什麼?」
吳戰一頭霧水,海島難民們臉上都升出了一種「你騙人」的表情。
就在這時候,他們聽到那廖老開了口,對著身邊的農民們道:「大家聽好了,春耕時如何使用神仙水的訣竅……我們首先要把這種神仙水灑到地表,撒到地表,整地時將神仙水翻到犁底,埋下去,一般埋在耕層下10至20厘米,咳!一掌到兩掌之間的深度為最好。」
也就不急著去接島上的家眷,決定先去東廟子村看一看。
宮二娘子和錢卓群走在最前面領路,後面一百多名老兄弟,一百多海島兵,兩百多人的隊伍,向著東廟子村前進。
走了一個時辰,前面出現一個小村莊,叫做袁莊村,這村子裡居然有人居住,遠遠能看到村里晾曬著衣服,村莊周圍的田地還有翻種過的痕跡。
吳戰等人心裡不禁暗想:我們兩百多人經過村子旁邊,肯定得把村子裡的人嚇得雞飛狗跳。
然而,他想像的一幕並沒有出現。
騎馬的斥候搶先一步,向著村子跑了過去,一邊跑一邊大喊:「我們是即墨義軍,宮大王的人馬。」
聽到這話,村民居然主動迎了出來,遠遠地叫道:「是宮大王的人馬!太好了。」
村子裡的門都開了,不少村民走了出來,對著義軍揮手,有人還叫道:「二娘子,二娘子!」
「二娘子,俺想加入運鐵礦石的隊伍,做個腳夫,不知道您還要人不?」
原來,這個袁莊村,就是錢卓群派人運送鐵礦時路過,順便「納入保護」的其中一個村子。
從王莊鎮鐵礦運往東廟子村的鐵礦石,會從袁莊村經過。
一開始,這裡的村民還很害怕義軍,擔心他們是打著義軍旗號的土匪。
但戚繼光整頓軍規軍紀之後,義軍的斥候、運輸隊,都很有規矩,不會再欺壓百姓,不然輕則打板子,重則斬首。
再加上「舉頭三尺有神明」,義軍更是不敢亂來。
軍紀嚴明,神明盯著,物資不愁,幾管齊下,義軍早就已經脫離了土匪習性。
袁莊村的人與義軍接觸多次之後,便知道義軍比官兵和土匪規矩多了,根本無須害怕,村子裡不少農民跑到東廟子村去學「仙法種田」,剩下的人也琢磨著跟著義軍混。
一些青壯已經跑去東廟子村「參了軍」,而害怕打仗的普通人,則考慮著給義軍扛點活兒,例如……運輸鐵礦石。
「二娘子,您收了俺做個腳夫吧,俺可能吃苦了。」
「俺想去跟著仙匠學打鐵,不知道仙匠還收不收徒弟?」
村民們圍在前面嚷嚷,宮二娘子笑著一一回應:「行,腳夫我們還要!仙匠也還要收徒,俺們義軍現在可缺鐵匠了,願意來學打鐵的人是多多益善。」
「真君還說了,願意學工匠技藝的人越多越好,他老人家以後還有別的仙家技術要教給你們。」
袁莊村的村民們一聽這話,臉上都掛上了喜色。
而吳戰帶著海島難民們站在遠處看著這一幕,只感覺匪夷所思。
「袁莊村的人不怕義軍!」
「他們居然和義軍拉家常。」
海島難民們正在驚嘆呢……
就見到村子西南方向又來了一支運輸隊,那運輸隊居然還自帶斥候,與宮二娘子的斥候在村子外面碰了頭,雙方有說有笑起來,原來是義軍的運輸隊。
運輸隊很快就進了村子來,車上拉下來一袋又一袋的糧食。
這些糧食直接就分發到了袁莊村的村民手裡。
有一個女子居然隨著運輸隊來,手裡還拿著個帳簿,發出去一袋糧,就會在帳簿上記一筆,對那領糧的道:「這是你家大郎加入義軍領到的軍餉,你切實的收到了是吧?」
那收了糧的農民就猛點頭:「收到了,收到了。」
女子道:「來,在這裡按個手印,俺要拿著這個回東廟子村給你家大郎看,讓他知道軍餉送回了家,他才好安心操練。」
農民趕緊用手指沾了點印泥,用力按在了女子遞出來的帳本上。
女子這才揚聲道:「下一個!」
又一個農民湊上了,指著自己的鼻子憨厚的笑:「俺,俺叫袁大豆,俺家袁二豆在你們那邊做腳夫。」
女子點頭:「袁二豆寄回家兩斗米,你去那邊支領,然後過來按個手印。」
袁大豆開開心心支領了兩斗米,吆喝著家裡的女人和孩子:「二豆送吃的回來了。」
旁邊的吳戰和海島難民們眼睛都看直了,刷地一下轉到了錢卓群身邊:「錢二哥,這袁莊村的人,能在你們這裡領糧的麼?」
錢卓群笑:「凡是給咱們義軍幹活的,都有糧發。當兵就發軍餉,當腳夫就髮腳夫錢,當鐵匠完成了打造武器的活計,也有工錢發放,我們的運輸隊能順便幫他們把工錢運回家裡。」
「哇!」海島難民們眼都直了。
一群人低聲商量起來:「這就是加入了義軍的好處麼?」
「看來宮二娘子剛才對俺們說的話,是真的。如果俺們也入伙,之後也能像袁莊村的人一樣拿到糧食?」
「俺們在海島上熬的兩個月,已經把存糧吃光,回到自己的村子裡也沒東西可吃了,怎麼挺得到秋天收穫?」
「是啊!俺們也應該像袁莊村的人一樣加入義軍,給他們幹活,這樣就能寄糧食回家,家裡的父母兄弟,就能安心種田,靠這些糧食撐到秋天糧食收穫。」
「官府都沒這麼好。」
就這麼一招,義軍已經俘獲了所有海島難民的心。
當大伙兒離開袁莊村,繼續向東廟子村前進時,海島難民們心裡基本上都打定主意了,家裡至少派一個男丁到東廟子村去,當兵也好,當鐵匠也好,當腳夫也好,給家裡人掙點糧食,否則全家都得餓死。
有了這個想法,他們對東廟子村充滿了期待,一心想看看,這村子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又走了好一陣子,東廟子村終於到了。
剛到村口,吳戰就見到一大群農民,正跟在一個穿道袍的老人身後,在田地邊圍成一圈,似乎在田地里折騰什麼東西。
吳戰忍不住奇道:「這是怎麼了?」
錢卓群對他笑道:「那是農耕之神廖老,是從天庭下凡的仙人。」
「什麼?」
吳戰一頭霧水,海島難民們臉上都升出了一種「你騙人」的表情。
就在這時候,他們聽到那廖老開了口,對著身邊的農民們道:「大家聽好了,春耕時如何使用神仙水的訣竅……我們首先要把這種神仙水灑到地表,撒到地表,整地時將神仙水翻到犁底,埋下去,一般埋在耕層下10至20厘米,咳!一掌到兩掌之間的深度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