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邋遢道人三豐
茶攤老闆也是好信兒之人,說道:
「那是自然。」
「武當派若沒能耐,能占的了這名山大川,無人敢覬覦嗎?」
「而且你看附近城鎮,哪個不想將家中子弟送入武當培養?」
行腳客商中方臉大漢來了興趣,「武當派常收弟子嗎?」
茶攤老闆對於這個問題沉默半晌,「這確實不知,不過這幾年也沒聽說,哪個大戶人家把弟子送入武當學藝。」
「想來武當派挑選弟子非常嚴格嘍。」
眾人鬨笑,茶攤中人來人往,大多數都是休息一會便走。
蘇然和小芷若喝了一杯又一杯,茶攤老闆送走幾波人,故事反覆講了幾次。
只因,小芷若磨蹭不肯上山。
奇怪的是那對父子,也一直沒走。
好在兩撥人都不是差錢的,給了老闆一兩銀子,坐到什麼時候也不會被厭煩。
這時茶攤老闆又想起一事,與眾人道:
「對了,昨日武當七俠之三,帶著八個三代弟子,從天柱峰上疾馳而下,飛奔騎馬而去。」
「出了什麼事?」客商問道。
「不曉得,反正奔東而去,誰敢攔下武當七俠問個究竟?」
「算了,別打聽,江湖八卦,知道一些是談資,知道太多就是找死了。」客商之中另一圓臉的漢子說道。
「是也是也!」茶攤老闆附和。
一對父子聽到這個消息,眼中有些錯愕和失望。
太陽西斜,茶攤準備收工。
那對父子已經走了,蘇然也並不急,陪她悠閒的坐在那裡,小芷若皺著的眉頭舒展,站起來。
「我們上山吧。」
二人攜手上山,蘇然腳程極快。
常人需要走一個時辰的路,蘇然一炷香就帶她到太和殿門。
將那對更早出發的父子,甩在身後。
太和殿門口,兩側各有一個十三四歲的道童,見蘇然二人說道:
「客人何事?」
蘇然與道童行了個道禮。
「請問小道長,殷梨亭殷六俠可在?」
小道童也回一禮,見蘇然也是懂道之人,便如實道:「六師叔昨日下山去了,不在武當。」
他也猜到殷梨亭未必會在山上,不過之前那封信應該已經送到。
而且殷梨亭在衡陽城遭遇必會與武當七俠訴說。
點頭微笑道:「小道長通傳一聲,便說全真同道來訪。」
兩個小道士恭敬點頭,其中一人匆匆向殿內跑去。
片刻後小道士回返,身後跟著兩個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
左側道人氣質沉穩,相貌端正,特點是額頭寬闊,給人一種寬厚、穩重的長者風範,手拿佛塵,一襲道袍加身,頗具威嚴。
右側道人身材挺拔,面容冷峻,濃眉,其下雙眼炯炯有神,神華內斂,顯然內功修為極高。
二人快步迎上來,行一道禮,「敢問是風然子道友當面嗎?」
蘇然點頭回禮,「正是在下。」
二人介紹,「在下宋遠橋,在下俞蓮舟,見過全真道友。」
「快請殿內說話。」
非常熱情,顯然是知曉其中不少內情。
幾人進殿,兩個小道士依舊在門口站著,還在奇怪。
這人眼看年歲長不了自己多少,怎的大師伯和二師伯一起出來迎接,什麼來頭。
幾人邊走邊說,俞蓮舟道:「我六弟昨日剛剛下山,甚是可惜,小友不如多住幾日,也讓我武當盡地主之誼。」
蘇然沒有拒絕也沒答應,「當日危機,匆匆而去,殷道兄和宋道友都無事嗎?」
他說的自然是那日衡陽城天一茶莊,雖然也知道二人沒死,但禮貌問詢也是應該。
「我六弟回山後,都與我們兄弟交代清楚,當日多虧小友。」
「先是提醒,又是及時救場,斬殺韃子四人,才能讓他和青書脫困。」
「這兩年來,他一直將此事掛在嘴邊,以後定要好生感謝小友。」
蘇然搖搖頭,「在下也是盡同道之義,最後因為要事匆忙離去,殷兄莫怪就好。」
幾人交談著已經進太和殿,殿內真武大帝像聳立,魁梧威嚴。
雕像下方坐著鬚髮如銀的老道,面色紅潤,胸闊腿長,環眼大耳,人雖然坐著,亦能看出身材魁梧高大。
穿著一件青布道袍,有些污穢,不修邊幅,但在他身上只會覺得不拘小節。
正是邋遢道人,張三丰!
蘇然拉著小芷若一起見禮,「拜見張真人。」
「不必多禮,小友既是全真門人,與武當也算頗有淵源。」
「何況還有恩於武當,快請坐吧。」
蘇然二人落坐於老道左側,宋遠橋與俞蓮舟坐於右側。
張三丰老神在在,神遊物外,一切交於宋遠橋處理。
實際上如今武當實質都是宋遠橋和俞蓮舟打理,老張早就不管俗事,專心研究太極功。
這才說起正事,「在下上武當有兩件事,想與諸位同道相商。」
宋遠橋道:「道友但說無妨。」
蘇然指著身邊小芷若道:「這是故人之女,被元兵所害,家破人亡,僅餘一女託付在下。」
「但全真教破落,門中如今也無女眷,我一人無所謂,與元兵韃子死戰亦不足道也,卻不忍心故人之女一起流落江湖,朝不保夕。」
「在下心想張真人與武當七俠素來仁義,再又與殷六俠這層關係,才厚著臉皮登門拜訪。」
宋遠橋與俞蓮舟聽完,亦對元兵韃子痛恨不已,只是感嘆一門一派能做之事甚少。
若是武林中各門各派聯合起來,共同抗元,才能有所希望。
宋遠橋點頭道:「道友思慮慎重,恩義無雙,遠橋佩服。」
「我武當派雖沒有不收女弟子之規,但門中大都是男人...怕會照顧不周啊。」
他當然知道宋遠橋的思慮,只是故意這麼說。
所謂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如此一來才好開口,「在下懂得。」
假裝思慮一會後又道:
「江湖中人盡皆知,武當派與峨眉素來交好,殷六俠還與峨眉紀女俠定下婚約。」
「但江湖大派收徒素來謹慎,家世清白,天賦出眾,條條框框。」
「不知可否請武當真人舉薦,讓小侄女入峨眉習武。」
宋遠橋與俞蓮舟恍然大悟,對視一眼,也沒覺得此要求過分。
各大門派招收弟子確實要求頗高,不然早人滿為患了,這年頭流浪在外,餓死街頭的孩子到處都是。
其中要麼頗有家資,可以給門中貢獻收入。
要麼身世清白又天賦極高,可以給門派傳承。
「那是自然。」
「武當派若沒能耐,能占的了這名山大川,無人敢覬覦嗎?」
「而且你看附近城鎮,哪個不想將家中子弟送入武當培養?」
行腳客商中方臉大漢來了興趣,「武當派常收弟子嗎?」
茶攤老闆對於這個問題沉默半晌,「這確實不知,不過這幾年也沒聽說,哪個大戶人家把弟子送入武當學藝。」
「想來武當派挑選弟子非常嚴格嘍。」
眾人鬨笑,茶攤中人來人往,大多數都是休息一會便走。
蘇然和小芷若喝了一杯又一杯,茶攤老闆送走幾波人,故事反覆講了幾次。
只因,小芷若磨蹭不肯上山。
奇怪的是那對父子,也一直沒走。
好在兩撥人都不是差錢的,給了老闆一兩銀子,坐到什麼時候也不會被厭煩。
這時茶攤老闆又想起一事,與眾人道:
「對了,昨日武當七俠之三,帶著八個三代弟子,從天柱峰上疾馳而下,飛奔騎馬而去。」
「出了什麼事?」客商問道。
「不曉得,反正奔東而去,誰敢攔下武當七俠問個究竟?」
「算了,別打聽,江湖八卦,知道一些是談資,知道太多就是找死了。」客商之中另一圓臉的漢子說道。
「是也是也!」茶攤老闆附和。
一對父子聽到這個消息,眼中有些錯愕和失望。
太陽西斜,茶攤準備收工。
那對父子已經走了,蘇然也並不急,陪她悠閒的坐在那裡,小芷若皺著的眉頭舒展,站起來。
「我們上山吧。」
二人攜手上山,蘇然腳程極快。
常人需要走一個時辰的路,蘇然一炷香就帶她到太和殿門。
將那對更早出發的父子,甩在身後。
太和殿門口,兩側各有一個十三四歲的道童,見蘇然二人說道:
「客人何事?」
蘇然與道童行了個道禮。
「請問小道長,殷梨亭殷六俠可在?」
小道童也回一禮,見蘇然也是懂道之人,便如實道:「六師叔昨日下山去了,不在武當。」
他也猜到殷梨亭未必會在山上,不過之前那封信應該已經送到。
而且殷梨亭在衡陽城遭遇必會與武當七俠訴說。
點頭微笑道:「小道長通傳一聲,便說全真同道來訪。」
兩個小道士恭敬點頭,其中一人匆匆向殿內跑去。
片刻後小道士回返,身後跟著兩個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
左側道人氣質沉穩,相貌端正,特點是額頭寬闊,給人一種寬厚、穩重的長者風範,手拿佛塵,一襲道袍加身,頗具威嚴。
右側道人身材挺拔,面容冷峻,濃眉,其下雙眼炯炯有神,神華內斂,顯然內功修為極高。
二人快步迎上來,行一道禮,「敢問是風然子道友當面嗎?」
蘇然點頭回禮,「正是在下。」
二人介紹,「在下宋遠橋,在下俞蓮舟,見過全真道友。」
「快請殿內說話。」
非常熱情,顯然是知曉其中不少內情。
幾人進殿,兩個小道士依舊在門口站著,還在奇怪。
這人眼看年歲長不了自己多少,怎的大師伯和二師伯一起出來迎接,什麼來頭。
幾人邊走邊說,俞蓮舟道:「我六弟昨日剛剛下山,甚是可惜,小友不如多住幾日,也讓我武當盡地主之誼。」
蘇然沒有拒絕也沒答應,「當日危機,匆匆而去,殷道兄和宋道友都無事嗎?」
他說的自然是那日衡陽城天一茶莊,雖然也知道二人沒死,但禮貌問詢也是應該。
「我六弟回山後,都與我們兄弟交代清楚,當日多虧小友。」
「先是提醒,又是及時救場,斬殺韃子四人,才能讓他和青書脫困。」
「這兩年來,他一直將此事掛在嘴邊,以後定要好生感謝小友。」
蘇然搖搖頭,「在下也是盡同道之義,最後因為要事匆忙離去,殷兄莫怪就好。」
幾人交談著已經進太和殿,殿內真武大帝像聳立,魁梧威嚴。
雕像下方坐著鬚髮如銀的老道,面色紅潤,胸闊腿長,環眼大耳,人雖然坐著,亦能看出身材魁梧高大。
穿著一件青布道袍,有些污穢,不修邊幅,但在他身上只會覺得不拘小節。
正是邋遢道人,張三丰!
蘇然拉著小芷若一起見禮,「拜見張真人。」
「不必多禮,小友既是全真門人,與武當也算頗有淵源。」
「何況還有恩於武當,快請坐吧。」
蘇然二人落坐於老道左側,宋遠橋與俞蓮舟坐於右側。
張三丰老神在在,神遊物外,一切交於宋遠橋處理。
實際上如今武當實質都是宋遠橋和俞蓮舟打理,老張早就不管俗事,專心研究太極功。
這才說起正事,「在下上武當有兩件事,想與諸位同道相商。」
宋遠橋道:「道友但說無妨。」
蘇然指著身邊小芷若道:「這是故人之女,被元兵所害,家破人亡,僅餘一女託付在下。」
「但全真教破落,門中如今也無女眷,我一人無所謂,與元兵韃子死戰亦不足道也,卻不忍心故人之女一起流落江湖,朝不保夕。」
「在下心想張真人與武當七俠素來仁義,再又與殷六俠這層關係,才厚著臉皮登門拜訪。」
宋遠橋與俞蓮舟聽完,亦對元兵韃子痛恨不已,只是感嘆一門一派能做之事甚少。
若是武林中各門各派聯合起來,共同抗元,才能有所希望。
宋遠橋點頭道:「道友思慮慎重,恩義無雙,遠橋佩服。」
「我武當派雖沒有不收女弟子之規,但門中大都是男人...怕會照顧不周啊。」
他當然知道宋遠橋的思慮,只是故意這麼說。
所謂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如此一來才好開口,「在下懂得。」
假裝思慮一會後又道:
「江湖中人盡皆知,武當派與峨眉素來交好,殷六俠還與峨眉紀女俠定下婚約。」
「但江湖大派收徒素來謹慎,家世清白,天賦出眾,條條框框。」
「不知可否請武當真人舉薦,讓小侄女入峨眉習武。」
宋遠橋與俞蓮舟恍然大悟,對視一眼,也沒覺得此要求過分。
各大門派招收弟子確實要求頗高,不然早人滿為患了,這年頭流浪在外,餓死街頭的孩子到處都是。
其中要麼頗有家資,可以給門中貢獻收入。
要麼身世清白又天賦極高,可以給門派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