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陳景之名
龍虎山,天師府。
對於仙門而言,夜晚似乎更加活躍。
多數修士僅需休息少量時間,哪怕深夜都可以看到數位修士在仙門使用道法,或是在山林間疾馳。
一道道被金光籠罩的身形在山間跳躍,驚起一林山雀。
現在才晚上七點左右,夜生活還沒開始。
在龍虎山山腰一處講學堂中,數位道士正在著手「實驗」。
他們有的髮髻不知所蹤,本應該盤起的青絲呈現出爆炸狀態,臉上洋溢著莫名的笑容。
有的手持一塊玄鐵金屬,放在耳邊,如老僧坐定般閉眼感受。
還有拿著琉璃棒等同門頭髮豎起後就去牽引。
「妙啊!這陳景真的是個人才!真想和他聊一聊。」
如果只是形成這種景象,他們這些龍虎山道種們當然不會有興趣。
但這個過程中完全沒有涉及到一絲靈氣。
哪怕是普通人來了也可以玩的不亦樂乎。
這對一向內卷的龍虎山來說,也是難得的歡樂。
自從崖山議事落定,龍虎山作為僅次於白玉京(自封)的道門,當然要做出表率,拿出自己的創新實力,以推動天下道法為己任,不斷思考進步。
師父們也變得非常嚴厲。
以前只需要道法精湛,現在還有各種其他考核指標,比如十年內完成三篇文章刊發,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神通,或者根據自然現象提煉術法。
除此之外,對每個人還有術數要求。
也就是數學水平。
龍虎山的天樞峰最近也是挺直了腰板,提出萬物皆數理論,宇宙也不過是數字的具象化表達而已,世界的一切現象和道法都可以通過術數來表達和證明。
還真讓他們發出了一些頂級邸報文章。
整個龍虎山分為丹、器、術、神等流派,在崖山議事之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煉丹的可以創造新的丹方,提出新的煉丹手法和理論,只需要讓煉丹成功率提升3%,都能在《太上》發表文章。
煉器也是如此,可以不斷提升煉器精度和質量,還可以研究法器修復和檢測,異常情況的判定等等。
術法不用多說,連老天師的奇門都有人敢去完善和更改,只有不敢想的,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什麼《紫薇算經》,《道藏》,《陰符經》全都過時了,現在是百家齊放的道法新紀元!
可是,學雷法就沒那麼幸運了。
以龍虎山第三百六十四代神霄峰弟子寧欽為例,進入神霄峰已經七年,修為堪堪陰神圓滿,離練成《神霄雷法》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別人可以改進煉丹煉器,可雷法如何改進?
龍虎山作為雷法集大成者,連符籙都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想創新基本沒有辦法。
就連比自己晚入門兩年的丹道師弟都有了自己的方向,他現在還在盲人摸象,不知未來。
寧欽摸了摸頭上的爆炸頭,他躺在地上看著藏書閣的天花板,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有時甚至會生出選錯路的感覺,如果他不學雷法,此刻也許大有不同。
他甚至會怪在道祖頭上,搞什麼崖山議事,針對一下天師們也就罷了,還讓他們這些弟子苦不堪言。
「寧師兄,你看,我們成功發電了!」
一旁的師弟們歡呼雀躍。
相反,寧欽多了一種平靜的死感。
他起身瞥了一眼,見一位師弟利用磁石和金屬細棒不斷來回切割,其中形成了微弱的雷電流。
寧欽點頭。
他剛剛就看過文章,這些小實驗肯定沒有問題。
但發電太小了,想要增大發電量,必須讓鐵棒足夠快,或者磁場足夠強,都不太容易。
而且只能通過鐵棒來實現,又不可能像雷法一樣攻擊到別人身上去。
藉助水勢和山勢或許可以讓發電更強。
可是無法用在自身!
修仙界發展這麼多年,也有人發現過這種現象,在幾千年前就有對應的記載,可直到現在,也沒人研究這些。
想發文章基本不可能。
不知道老天師們是糊塗了還是怎麼了,居然讓這種文章刊登在《天師度》上。
唯一的優點可能是有新意?
要知道《天師度》作為雷法中排名第三的邸報,本來預計的文章刊登量是一個月三篇。
可這兩年以來,基本每個月都用不滿三個名額。
上個月甚至只有一篇。
今天已經快到月末,陳景這篇文章才是第二篇。
雖然不如《自然》權威,但龍虎山的所有人都想在自己家的邸報上有一篇文章。
可大部分都是夢想。
「南豐師叔到底看上了這文章的什麼內容呢?」
寧欽一直在思考。
很多文章都是看起來很差勁,覺得自己也能發出去,實際上真的去做了才知道背後的水比南海還深。
而且這篇文章還掛上了各位師叔的大名。
要知道邸報為了杜絕假冒他人名義的現象,他們這種親傳弟子都只能掛師父的名字。
寧欽想把王文卿加上去都會被罵。
「難道是這個所謂的場?」
文章提到的「量」毫無新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和道祖的差距來源於量,不算什麼創新。
天地生氫也只是一種說法,無法證偽,只能保持觀察意見。
寧欽想和文章的作者聊一聊。
他拿出屬於自己的邸報玉牌,在天師度上找到文章,只需要點擊作者就可以看到聯繫玉牌的序號和對應的真名。
寧欽看著玉牌投影出來的內容,道:「聶桑?是誰?難道都是散修?」
至於其他的幾人,他都沒有任何印象。
一旁的師弟見他沉思,道:「師兄,別看了,這四人都是散修,全都是第一次發文章,這個陳景更是不知道是誰,聽說今天還和師叔他們論道了,也不知道說的什麼,傳的玄之又玄!」
「都是散修!」
寧欽吞了口唾沫,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他們這些自家人想在龍虎山的邸報上寫文章都很難,更別說散修。
他在三教邸報中一個一個查找陳景、聶桑等人的名字信息,還真讓他發現了什麼。
「這個姚伊蘅在儒道《周禮》上以第二作者寫了一篇關於星象的文章。等等,我去,君子門生!」
寧欽繼續查找,隨後瞪大眼睛。
「這個陳景似乎也是儒道,居然在《大學》上發表了一篇一作文章,是一個人嗎?也是今天才刊登出來,奇了怪了!」
寧欽看著這篇名為《大學問》的文章,發表時間也是今天。
文章是對儒道《大學》一書的深入剖析,陳景是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是一個暱稱:樂山。
不知道這兩個陳景有沒有關係。
如果是,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邸報上雖然有對應的門派文脈等信息,但兩個陳景都寫的是散修,無門無派。
總不能在一天之內冒出兩個天才散修。
一時間,陳景之名在龍虎山甚至各大道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對於仙門而言,夜晚似乎更加活躍。
多數修士僅需休息少量時間,哪怕深夜都可以看到數位修士在仙門使用道法,或是在山林間疾馳。
一道道被金光籠罩的身形在山間跳躍,驚起一林山雀。
現在才晚上七點左右,夜生活還沒開始。
在龍虎山山腰一處講學堂中,數位道士正在著手「實驗」。
他們有的髮髻不知所蹤,本應該盤起的青絲呈現出爆炸狀態,臉上洋溢著莫名的笑容。
有的手持一塊玄鐵金屬,放在耳邊,如老僧坐定般閉眼感受。
還有拿著琉璃棒等同門頭髮豎起後就去牽引。
「妙啊!這陳景真的是個人才!真想和他聊一聊。」
如果只是形成這種景象,他們這些龍虎山道種們當然不會有興趣。
但這個過程中完全沒有涉及到一絲靈氣。
哪怕是普通人來了也可以玩的不亦樂乎。
這對一向內卷的龍虎山來說,也是難得的歡樂。
自從崖山議事落定,龍虎山作為僅次於白玉京(自封)的道門,當然要做出表率,拿出自己的創新實力,以推動天下道法為己任,不斷思考進步。
師父們也變得非常嚴厲。
以前只需要道法精湛,現在還有各種其他考核指標,比如十年內完成三篇文章刊發,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神通,或者根據自然現象提煉術法。
除此之外,對每個人還有術數要求。
也就是數學水平。
龍虎山的天樞峰最近也是挺直了腰板,提出萬物皆數理論,宇宙也不過是數字的具象化表達而已,世界的一切現象和道法都可以通過術數來表達和證明。
還真讓他們發出了一些頂級邸報文章。
整個龍虎山分為丹、器、術、神等流派,在崖山議事之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煉丹的可以創造新的丹方,提出新的煉丹手法和理論,只需要讓煉丹成功率提升3%,都能在《太上》發表文章。
煉器也是如此,可以不斷提升煉器精度和質量,還可以研究法器修復和檢測,異常情況的判定等等。
術法不用多說,連老天師的奇門都有人敢去完善和更改,只有不敢想的,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什麼《紫薇算經》,《道藏》,《陰符經》全都過時了,現在是百家齊放的道法新紀元!
可是,學雷法就沒那麼幸運了。
以龍虎山第三百六十四代神霄峰弟子寧欽為例,進入神霄峰已經七年,修為堪堪陰神圓滿,離練成《神霄雷法》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別人可以改進煉丹煉器,可雷法如何改進?
龍虎山作為雷法集大成者,連符籙都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想創新基本沒有辦法。
就連比自己晚入門兩年的丹道師弟都有了自己的方向,他現在還在盲人摸象,不知未來。
寧欽摸了摸頭上的爆炸頭,他躺在地上看著藏書閣的天花板,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有時甚至會生出選錯路的感覺,如果他不學雷法,此刻也許大有不同。
他甚至會怪在道祖頭上,搞什麼崖山議事,針對一下天師們也就罷了,還讓他們這些弟子苦不堪言。
「寧師兄,你看,我們成功發電了!」
一旁的師弟們歡呼雀躍。
相反,寧欽多了一種平靜的死感。
他起身瞥了一眼,見一位師弟利用磁石和金屬細棒不斷來回切割,其中形成了微弱的雷電流。
寧欽點頭。
他剛剛就看過文章,這些小實驗肯定沒有問題。
但發電太小了,想要增大發電量,必須讓鐵棒足夠快,或者磁場足夠強,都不太容易。
而且只能通過鐵棒來實現,又不可能像雷法一樣攻擊到別人身上去。
藉助水勢和山勢或許可以讓發電更強。
可是無法用在自身!
修仙界發展這麼多年,也有人發現過這種現象,在幾千年前就有對應的記載,可直到現在,也沒人研究這些。
想發文章基本不可能。
不知道老天師們是糊塗了還是怎麼了,居然讓這種文章刊登在《天師度》上。
唯一的優點可能是有新意?
要知道《天師度》作為雷法中排名第三的邸報,本來預計的文章刊登量是一個月三篇。
可這兩年以來,基本每個月都用不滿三個名額。
上個月甚至只有一篇。
今天已經快到月末,陳景這篇文章才是第二篇。
雖然不如《自然》權威,但龍虎山的所有人都想在自己家的邸報上有一篇文章。
可大部分都是夢想。
「南豐師叔到底看上了這文章的什麼內容呢?」
寧欽一直在思考。
很多文章都是看起來很差勁,覺得自己也能發出去,實際上真的去做了才知道背後的水比南海還深。
而且這篇文章還掛上了各位師叔的大名。
要知道邸報為了杜絕假冒他人名義的現象,他們這種親傳弟子都只能掛師父的名字。
寧欽想把王文卿加上去都會被罵。
「難道是這個所謂的場?」
文章提到的「量」毫無新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和道祖的差距來源於量,不算什麼創新。
天地生氫也只是一種說法,無法證偽,只能保持觀察意見。
寧欽想和文章的作者聊一聊。
他拿出屬於自己的邸報玉牌,在天師度上找到文章,只需要點擊作者就可以看到聯繫玉牌的序號和對應的真名。
寧欽看著玉牌投影出來的內容,道:「聶桑?是誰?難道都是散修?」
至於其他的幾人,他都沒有任何印象。
一旁的師弟見他沉思,道:「師兄,別看了,這四人都是散修,全都是第一次發文章,這個陳景更是不知道是誰,聽說今天還和師叔他們論道了,也不知道說的什麼,傳的玄之又玄!」
「都是散修!」
寧欽吞了口唾沫,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他們這些自家人想在龍虎山的邸報上寫文章都很難,更別說散修。
他在三教邸報中一個一個查找陳景、聶桑等人的名字信息,還真讓他發現了什麼。
「這個姚伊蘅在儒道《周禮》上以第二作者寫了一篇關於星象的文章。等等,我去,君子門生!」
寧欽繼續查找,隨後瞪大眼睛。
「這個陳景似乎也是儒道,居然在《大學》上發表了一篇一作文章,是一個人嗎?也是今天才刊登出來,奇了怪了!」
寧欽看著這篇名為《大學問》的文章,發表時間也是今天。
文章是對儒道《大學》一書的深入剖析,陳景是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是一個暱稱:樂山。
不知道這兩個陳景有沒有關係。
如果是,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邸報上雖然有對應的門派文脈等信息,但兩個陳景都寫的是散修,無門無派。
總不能在一天之內冒出兩個天才散修。
一時間,陳景之名在龍虎山甚至各大道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