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真星艦,PPT不用當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4章 真星艦,PPT不用當真

  「星艦的設計理念依然遵循『技術整合理論」,比如它的直徑是10.6米,兩年前我們的市場上就已經有了這個直徑的合金鍛造環,可以直接使用。」

  「這是當時的照片—」

  (2016年網圖)

  看著放出照片且侃侃而談的路雲,馬一龍已經知道這是衝著自己來的了。

  倒是旁邊的托馬斯技術宅屬性爆表,小聲對馬一龍說道:「一龍,雖然不知道你們都想給自己的火箭取名「星艦』是不是巧合,但顯然路雲的火箭更像星艦,因為他的火箭直徑達到了10.6米,而你的火箭直徑只有9米。」

  馬一龍立刻斜了他一眼,豎中指小聲道:「見鬼,托馬斯,你是路雲派來的間諜嗎?」

  托馬斯聞言聳聳肩:「你是知道我的,如果我是間諜,我肯定不會給你研究那麼厲害的發動機。」

  「而且我又不是華裔,之前被帶走調查的也不是我,顯然我不是間諜—」

  他們在下邊說,路雲在上邊說。

  路云:「星艦的起飛質量將達到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7000噸,推力更是突破了10000噸!」

  「這讓它的全拋運力可以達到史無前例的500噸」

  托馬斯:「wow,一龍,路雲的星艦設計更接近你最初設想的12米直徑『火星殖民船』,你現在的9米直徑『火星大獵鷹』縮水太厲害,你的夢想要被別人實現了。」

  馬一龍:「法克,閉嘴吧!」

  路云:「星艦將採用廉價的不鏽鋼製造箭體——」

  這次托馬斯沒說什麼,只是看了馬一龍一眼。

  而馬一龍自己也震驚,因為他們之前剛剛討論過是否應該使用不鏽鋼,目前還沒有決定,沒想到路雲已經決定使用了。

  路云:「不過不鏽鋼的缺點是非常沉重,採用支撐腿著陸模式將會更沉重,

  這些多餘的重量會擠占運載能力.」

  馬一龍點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沒有立即決定使用不鏽鋼材料。

  路云:「所以我就想乾脆去掉著陸腿,而是採取另一種回收模式,這種模式我們的老祖宗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一一筷子!」

  「是的,我們要建造巨大的鋼鐵筷子,用它來夾住返回的火箭!」

  「這樣它的全回收運力也可以達到驚人的300噸!」

  馬一龍:「!!!」

  這這這·

  托馬斯也是一個戰術後仰:「厚禮蟹,一龍,我們也在考慮的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

  這下馬一龍也不得不承認:「是啊,路雲簡直就是一個天才。」

  「只不過.好像屬於我們的很多頭都沒有了。」」

  「不用擔心,一龍。」托馬斯這次反過來安慰道:「記得你當初為什麼放棄12米直徑的『火星殖民船」嗎?就是因為技術太難實現了。」

  「路雲現在的PPT就像你當初的PPT一樣,不能信,之後肯定要修改的。」

  「他們的航天科技水平肯定不如我們,畢竟他們沒有參加上一次太空競賽,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只能造出60%獵鷹九號體量的萬戶火箭。」

  「哪怕他們可以尋求北方鄰居的幫助,但他們的北方鄰居也是上次太空競賽的失敗者,而我們·.」

  托馬斯說著拍拍胸脯:「我們才是勝利者!」

  他剛說完,就聽到路雲說道:「當然,因為星艦的技術難度太高,僅憑目前的市場化技術無法達到全部要求,我們需要獨自研究大量的尖端核心技術—.」

  托馬斯聞言一指,意思很明確。

  「看吧,我說什麼來著。」

  這讓馬一龍鬆了一口氣。

  也對,PPT誰都會做,第一版PPT都是用來吹牛的,根本不可能做出來。

  除了奇葩的甲方,誰又會真的按照第一版PPT做呢?

  如果讓路雲知道他們的想法,那路雲估計會笑出聲。

  因為在上一世的後來幾年,老中專門有一個「你來寫PPT,我來負責實現」的外號。


  (網圖)

  當路雲的「星艦」技術發布會結束之後,立刻引起了熱議。

  按照路雲的說法,「星艦」的整體高度有120米,比前幾個月又雙改了數據的「火星大獵鷹」118米高了2米。

  「星艦」直徑10.6米,比「火星大獵鷹」的9米大了1.6米。

  「星艦」起飛質量7000噸,比「火星大獵鷹」的5000噸高了2000噸。

  「星艦」的全回收運力300噸,而「火星大獵鷹」只有100噸。

  當然,按照馬一龍的說法是「火星大獵鷹」還是初始版本,初期能飛起來就算贏,後期會逐漸提高運載能力到全回收200噸。

  不過大多數人其實跟馬一龍和托馬斯的想法差不多。

  「不會真有人按照極其誇張的第一版PPT造火箭吧?」

  馬一龍最初的PPT更誇張,直徑12米呢,最後還不是老老實實的縮減到了9米路雲這個直徑10.6米的「星艦」估計也一樣,哪怕市場上已經有相應尺寸的金屬鍛造環了,但那跟成品火箭有什麼關係?

  剛學會「九九算數表」就能去解開「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顯然不可能。

  不過哪怕路雲這個也弱化了,弱化到七八米直徑,那也是一個巨無霸。

  雖然無法跟「大獵鷹」的9米直徑比,但應該比「新格倫」的7米直徑要大一些。

  並且鑑於路雲一年多時間就研發出了萬戶火箭,搞不好這個「星艦」也能快速研發出來。

  畢竟別管你的火箭數據多麼厲害,造不出來說什麼也沒用。

  倒是航天局的局長非常興奮,發布會結束之後找到路云:「你這個火箭太厲害了,哪怕後期數據縮水也足夠用來載人登月了。」

  路雲聞言無奈的撓撓頭,怎麼都覺得我從PPT到真火箭會縮水?

  萬戶火箭的成品和PPT可是一模一樣,一點沒縮水。

  不過—.載人登月?

  航天局的局長姓張,為了跟「局座」區分開,路雲一般都喊他「張局」。

  所以路雲略帶興奮的問道:「張局,上邊已經決定要啟動載人登月計劃了嗎?」

  張局微微一笑:「雖然還在討論,但估計是差不多了,可能會在娥四號任務成功之後宣布。」

  「到時候應該會先讓各單位競標登月火箭的設計,我看你今天發布的『星艦」就很合適,怎麼樣,有沒有信心保持土星五號的規模十年內搞出來進行載人登月?」

  不得不說,張局的想法還是過於保守了。

  顯然是覺得「星航」必然縮水,但最好不要縮水到上世紀土星五號以下的水平。

  也就是最好保持起飛質量三四千噸,採用一次性全拋模式能達到近地軌道100

  噸以上,月球軌道40噸以上的運力,那樣就可以執行載人登月任務了。

  但這玩意不就是最初的長征九號設計指標嗎?

  不過上一世載人登月計劃都沒用到長征九號,而是用了5米直徑的「小火箭」。

  這一世「張局,放心,你就瞧好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