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藥食同源,要食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8章 藥食同源,要食補!

  所謂藥膳,就是在食物烹飪過程中,加入一些具備藥性藥用價值的材料,從而使兩者相輔相成,製作出具備較高營養價值的美食。

  若要詳細劃分,種類多樣。

  可以說日常中人們吃到的任何食物,都有藥膳類的製作方法。

  無非是看得見藥材跟看不見藥材的區別。

  比較常見的,像五指毛桃燉雞湯,可以健脾祛濕;淮山燉豬骨,補脾益肺;赤小豆鯪魚湯,利尿消腫。

  湯類就是嶺南人見得最多的藥膳類食物,大部分時候都是用來祛濕,

  祛濕真的是嶺南人的一生之敵!

  因為所處地理位置,降水量充沛,又常年酷熱,造就了嶺南獨有的濕熱環境,這邊人的體質,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時不時需要健脾養胃、清熱解毒。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湯品食補文化,

  所以才有「最怕日日要煲靚湯」的說法。

  這是嶺南地域氣候決定的,不一定適合外地朋友,有人就不理解為什麼嶺南地區的人這麼喜歡喝湯,也是正常的。

  只要在嶺南這邊待上幾年就懂了。

  不想吃藥的情況下,喝湯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食療也是療,醫食同源嘛。

  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孟選在《食療本草》就已經提出,除十分注意食療的季節變化外,同時也強調食療的地區性,對南、北方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食用同一食物的不同效果,做了詳細的記述。

  因此對嶺南人來說,這些湯水,不止是食物那麼簡單,而是具備藥性的解毒良藥。

  『是不是說得太誇張了?」可能有人不信。

  在他們的生活里,從來沒出現過濕氣、濕熱這類型的問題這是氣候水土決定的,只有真正切身體會過才能明白,實踐出真知。

  在沒有見過廣式特色雙馬尾之前,人們也不信,這世界上會有那麼大隻還會飛行撲臉的蟑螂。

  嶺南人濕氣有多重?

  舉個例子。

  陳景樂以前在省城工作那會兒,陪幾個外省來的朋友,去醫院做過一次理療。

  其中兩個東北的,一個湘南的,加上他一個本地的。

  做的項目就是刮痧、拔罐。

  四個人裡面,陳景樂的濕氣最重,其次是湘南那位,最後是兩個東北大哥。

  人家東北大哥刮完屁事沒事,就一些淺紅色印,渾身舒坦。湘南的朋友,由於經常兩地跑,後背颳得有點紅。

  唯獨他整個後背都是黑色。

  這就是地區氣候水土造成的體質差異。

  據說因為他慘叫聲太大,跟殺豬差不多,還嚇跑了兩個本來打算做走罐的病人。

  陳景樂本來也不愛喝湯的,他偏信高嘌呤那套。

  後來發現,不喝真不行。

  濕氣太重會導致舌苔厚膩、口腔異味、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小便腥臭、大便瀉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工作跟生活。

  除非定期吃歸脾丸、八珍湯等藥物,

  問題是藥三分毒,一直吃藥,跟高嘌呤又什麼區別?

  喝湯好歹還能圖個嘴癮。

  天天吃藥,整得自己像得了某種看似不嚴重,實則不能痊癒的慢性癌症一樣。

  晦氣!

  反之隔三差五來一盅祛濕湯,第二天精氣神都會好一點。

  這種情況下,試問是喝還是不喝呢?

  看似是選擇題,其實沒得選。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藥膳食補,只要它能治脾虛腎虛,在陳景樂的朋友們眼裡,就是好東西。

  況且陳景樂又不需要成為藥理專家,甚至都不需要考研。

  他只需要淺顯地理清藥理知識,學好基礎部分,做菜煲湯能用到就行,

  而想煲好一鍋藥膳湯,做好一道藥膳菜,那麼懂基本的藥理知識就很重要,起碼不能把斷腸草當成五指毛桃雞血藤金銀花。

  不然會死人的!

  陳景樂對中藥藥理的興趣,得追溯到小時候在小夥伴家,看過一本全彩的《本草綱目》。


  在那個盜版滿天飛的年代,一本正版印刷精美的植物百科全書,可以說讓他眼前一亮。

  可借他沒什麼醫學天賦,而且那時候識字不多,讀起來很費勁。

  看圖倒是看得很過癮。

  因為上面描述的中草藥,其實很多路邊隨處可見,只是跟江北這邊的叫法不太一樣。

  誠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本草綱目》存在許多錯誤,但仍具備一定學習參考意義。

  中藥藥理具體怎麼學,還是像之前學其他科目那樣,按照人家中藥藥理學專業培養方案來。

  「有現成的通天大道,為什麼不跟著走?」

  像中藥鑑定學、臨床中藥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製學等書籍,都需要看。

  總不能學某些垃圾涼茶鋪,大補湯里放偉哥吧?

  他感興趣的、要吃的是藥膳,不是純藥物。

  中藥藥理發展到今天,在國家的推動下,已經在血清藥理學方法學,單味藥藥理,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藥理,複方藥理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研究突破。

  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複方藥理學。

  像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君子湯等,都已經已經研究出這些傳統方劑的原理跟最合適配比,陳景樂完全可以照抄作業。

  「為什麼要研究藥理?」

  一開始陳景樂也不懂,後來才恍然。

  我們知道這種藥能有這個作用,我們也知道這種藥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但我們不確定對這個病起作用的,是不是就真是這個成分。還是說需要其他成分從中起到催化作用。

  這就是藥理。

  像西藥某些膠囊類藥品,就不能直接在口腔里咬破,必須送到腸道中溶解,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發揮作用。

  又比如常見的烤甘蔗,冬天可以清熱潤肺止咳化痰,而甘蔗的主要成分無疑是蔗糖,再就是維生素C、維生素B2等。那我們可不可以直接吃這些東西呢?單獨吃的話能不能起到同樣作用呢?

  這都體現了中藥藥理研究發展的必要性。

  著名的三氧化二砷(磯霜)治療癌症療法,就是我國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專家張亭棟教授,在偏方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並確定了藥理治療的正確性後發明出來的。

  如果僅僅是製作藥膳,不需要太深入的藥理研究,只要懂七情配伍就行。

  知道功效類似的藥物間該如何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藥物的功效。如麻黃配桂枝,能增強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

  又知道某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兩藥合用,輔藥可以提高主藥的功效。如黃芪配茯苓,黃芪為主,茯苓為輔,可治脾虛水腫。

  人們常說的柿子跟牛奶不能一起吃,也在配伍範圍。

  七情配伍是中藥的特點和優勢,是化學合成藥物沒法取代的。

  等學會這些,像常見的濕氣、肥胖、貧乳、腎虛、上火、長痘等問題陳景樂都可以通過製作藥膳來解決。

  在保證食物美味的情況下,使得其擁有跟方劑藥物一樣的藥性價值,這就是藥膳的魅力!

  比如龜苓膏。

  陳景樂最喜歡最常做的,還是湯類。

  嶺南人大多會煲些簡單的祛濕湯,而很多家庭主婦或者煮夫,更是精通各種類型的營養湯,真正做到一星期甚至一個月都不重樣。

  實在不懂,也可以去飯店或者專門的燉品店喝。

  如果信不過路邊的藥膳燉品店,可以看所在城市的中醫院,是否開設有藥膳坊,可以先號脈再點餐,對症下藥。

  陳景樂晚飯就準備燉鍋藥膳湯試試感覺最近運動量偏大,營養有點跟不上,要補一補。

  「黨參、北芪、當歸、紅棗。」

  有部分藥材是他中間休息時間出去藥店買的,準備燉個雞湯。

  這年頭,也就老藥店能買到質量不錯的藥材跟飲片,外面市場實在魚龍混雜。

  藥材是四味沒錯,但具體到每味藥材,又是有講究的。

  比如當歸,當歸頭偏於止血,當歸尾偏於活血,都比較燥熱,不適合嶺南地區人,不然煲湯喝了會更加上火。

  所以應該買當歸身,這是補血的。

  北芪是黃芪里最好的一種,有益氣昇陽的作用。加肉蓉燉豬骨也是不錯的選擇。

  陳景樂是先天氣血不怎麼足的類型,從小體弱,雖然經過鍛鍊有所改善,但跟人家相比,還是不夠好。

  這時候就可以適當進行食補。

  用黨參北芪當歸紅棗來煲雞湯,滋補氣血,很適合氣血兩虛的人群。

  「每樣取20克,紅棗五顆去核。」

  雞則洗乾淨後,整隻下鍋,回頭煮好再切。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用砂鍋將湯的味道燉出來,燉得美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