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青山郭外斜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雞黍,三聲shu。
二聲chang,場圃,三聲pu。
譯文:
老朋友準備了雞肉和黃米飯,邀請我到他的農家做客。
翠綠的樹林環繞著村莊,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打開窗戶面對打穀場和菜園,端起酒杯閒談莊稼的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再來這裡觀賞菊花。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已看完,語文園地一。
---運動分界線---
第二單元。
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底。
◎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
◎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
一聲wei,逶迤,二聲yi。
二聲min,岷山。
注釋:
①〔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的總稱,位於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省區交界處。
②〔烏蒙〕即烏蒙山,位於貴州、雲南兩省交界處。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長江上游從青海玉樹到四川宜賓這一段。
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於四川中西部。
⑥〔岷山〕位於四川、甘肅兩省交界處。
⑦〔三軍〕這裡指紅軍隊伍。
譯文:紅軍戰士們全然不怕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跨越萬水千山在他們看來就如同是平常之事一般。
那蜿蜒連綿的五嶺山脈,在紅軍眼中就好像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行進時仿佛只是腳下滾動的小小泥丸。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著高聳入雲的陡峭山崖,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或許是因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取得勝利,讓戰士們心裡滿是喜悅和振奮);大渡河上那橫架著的瀘定橋,橋上只有冰冷的鐵索,走在上面充滿艱險,讓人不禁心生寒意(體現了飛奪瀘定橋戰鬥的激烈與艱難)。
更加讓人欣喜的是看到岷山上那綿延千里的皚皚白雪,紅軍隊伍成功翻越之後,所有戰士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開心的笑容。
七律是詩體名,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文文:「我很好奇,不是一個句號為一句話嗎?」
豆包:在詩歌中,不能簡單地以句號來判斷一句話。
律詩一般分為四聯,每聯兩句。這是從詩歌的結構和格律上來劃分的,與是否有句號無關。
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構成首聯,它們之間並沒有句號,但從律詩的結構來講,這就是首聯部分,用來起興或者描述場景等。而在內容和表達上,律詩往往通過四聯的起承轉合來傳達完整的意境和思想。
文文:「原來如此,起承轉合。」
這首詩的韻腳是an,每個句號的前一個字都押an韻。
欣賞了七律·長征的原文書法。
閱讀連結:菩薩蠻·大柏地(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動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二聲ao,鏖戰。
譯文: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
是誰手持著這七彩的綢帶在天空中揮舞呢?
驟雨過後又出現了夕陽斜照的景象,
崇山峻岭在陽光映照與陣風吹拂下,顯得更加蒼翠。
想當年這裡曾經進行過異常激烈的戰鬥,
炮火都把前面村莊的牆壁給轟出了許多彈洞。
而如今這些彈洞點綴著這一帶的關山,
讓它在當下顯得更加壯美了。
已看完,七律·長征。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戰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另一條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大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緊跟在身後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裡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大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雞黍,三聲shu。
二聲chang,場圃,三聲pu。
譯文:
老朋友準備了雞肉和黃米飯,邀請我到他的農家做客。
翠綠的樹林環繞著村莊,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打開窗戶面對打穀場和菜園,端起酒杯閒談莊稼的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再來這裡觀賞菊花。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已看完,語文園地一。
---運動分界線---
第二單元。
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底。
◎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
◎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
一聲wei,逶迤,二聲yi。
二聲min,岷山。
注釋:
①〔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的總稱,位於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省區交界處。
②〔烏蒙〕即烏蒙山,位於貴州、雲南兩省交界處。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長江上游從青海玉樹到四川宜賓這一段。
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於四川中西部。
⑥〔岷山〕位於四川、甘肅兩省交界處。
⑦〔三軍〕這裡指紅軍隊伍。
譯文:紅軍戰士們全然不怕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跨越萬水千山在他們看來就如同是平常之事一般。
那蜿蜒連綿的五嶺山脈,在紅軍眼中就好像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行進時仿佛只是腳下滾動的小小泥丸。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著高聳入雲的陡峭山崖,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或許是因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取得勝利,讓戰士們心裡滿是喜悅和振奮);大渡河上那橫架著的瀘定橋,橋上只有冰冷的鐵索,走在上面充滿艱險,讓人不禁心生寒意(體現了飛奪瀘定橋戰鬥的激烈與艱難)。
更加讓人欣喜的是看到岷山上那綿延千里的皚皚白雪,紅軍隊伍成功翻越之後,所有戰士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開心的笑容。
七律是詩體名,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文文:「我很好奇,不是一個句號為一句話嗎?」
豆包:在詩歌中,不能簡單地以句號來判斷一句話。
律詩一般分為四聯,每聯兩句。這是從詩歌的結構和格律上來劃分的,與是否有句號無關。
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構成首聯,它們之間並沒有句號,但從律詩的結構來講,這就是首聯部分,用來起興或者描述場景等。而在內容和表達上,律詩往往通過四聯的起承轉合來傳達完整的意境和思想。
文文:「原來如此,起承轉合。」
這首詩的韻腳是an,每個句號的前一個字都押an韻。
欣賞了七律·長征的原文書法。
閱讀連結:菩薩蠻·大柏地(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動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二聲ao,鏖戰。
譯文: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
是誰手持著這七彩的綢帶在天空中揮舞呢?
驟雨過後又出現了夕陽斜照的景象,
崇山峻岭在陽光映照與陣風吹拂下,顯得更加蒼翠。
想當年這裡曾經進行過異常激烈的戰鬥,
炮火都把前面村莊的牆壁給轟出了許多彈洞。
而如今這些彈洞點綴著這一帶的關山,
讓它在當下顯得更加壯美了。
已看完,七律·長征。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戰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另一條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大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緊跟在身後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裡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大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