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我逃無可逃,我勇敢面對
晚餐時間,江皓月從學校打來了電話。
「我星期六下午想請假去醫院檢查鼻子。」
「哦,你鼻子咋啦?」
「我這幾天鼻子都不通氣,鼻涕大把大把往下流,難受的很。」江皓月帶著哭腔。
「好行,我到時候給你請假。」
掛了電話,我才想起這孩子平時早上起來總是擤鼻涕,之前去醫院檢查過,醫生說是過敏性鼻炎。平時看起來還好,我也沒太注意,經孩子這麼一說,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她這幾天也許不是感冒,有可能是鼻炎犯了。
此時有些自責。我一直以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這件事情讓我看見,每次遇到事情,我的本能反應就是逃避,特別是「去醫院」這件事情,能不去就不去。在江皓月鼻炎這件事情上,我用了「掩耳盜鈴」法,直接忽略,就以為沒事兒了。
想到昨天還在寫作營群里跟大家分享了關於恐懼的覺察:
我們租的陪讀房,剛開始來看房的時候並未注意,住進來才發現房屋就在醫院對面,我住的那間臥室透過窗戶就能看到醫院的大樓,還有很明顯的「癌症防治中心」幾個大字。
我出生時在醫院差點沒命,一生下來就經歷了與孿生妹妹的生離死別。潛意識裡對醫院是有很深的恐懼的。有江欣悅那年,因為孕晚期出現急性胰腺炎,入住ICU,差點沒能活著出來。從那以後,對醫院更多了幾分恐懼。
有次約一位朋友去逛街,她說在醫院辦點事,讓我下車後在醫院大門口等她幾分鐘。我記得本來好好的,在醫院門口等她時,就突然胃疼得厲害。等朋友出來時,我已經臉色慘白,她著急著讓我去醫院看看,我卻犟著說沒事兒,我流經一下,邊走邊感受那個疼,直到遠離醫院時,胃又好了起來。
後來在跟心理老師溝通的時候,也看到了自己出生時的經歷,這是內在對醫院的懼怕讓自己的身體起了反應。
看到「癌症防治中心」的住院部大樓,我就聯想到死亡,又莫名其妙產生了恐懼。可此時,我們剛交了一年的房租,不能剛搬進來就要搬出去吧?於是就自己做功課處理這個恐懼的情緒。
我問自己:「這房子租了一年,離學校又近,你要什麼呢?」
「我要和平,我要健康!」我看見了自己「不要」背後的要。
清理調頻後,再看見醫院大樓,就來到了感恩之中。感恩現在的醫療水平越來越高,感恩白衣天使,也祝福那棟樓里的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日三餐健康飲食,早上鍛鍊與身體連結,感恩自己有這麼棒的身體。
在每一次「不要」的背後,去看見自己要什麼,當下能做什麼。能做什麼就去做。
而這次與江皓月的通話,也讓我看到潛藏的逃避小我,既然逃無可逃,那我就勇敢面對!掛了電話就立即來落實帶她去看鼻炎的事情。
我在走讀生家長群里詢問附近醫院做核酸的時間,想要第二天帶孩子去看鼻炎。
當我積極推進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有好消息到來!群里剛好有家長剛剛治好了他的鼻炎,並推薦了他買鼻炎膏的地方。一會兒,群里五六個家長也都跟著打聽用什麼藥可以治療鼻炎,並反饋醫院拿的藥治標不治本。
一時間,三百多人的群,齊刷刷聊起了鼻炎。有家長說平時得注意鍛鍊身體;有家長說鼻炎就是寒氣,要去寒保暖,可以艾灸;有家長推薦了抖音號里一位講通過鍛鍊治療鼻炎的主播;還有家長推薦了拍打治療鼻炎的方法……
真的好感恩這群熱心腸的家長們。
考慮到周六醫院也掛不到專家號,我在江皓月晚上下自習前買到了群里家長推薦的鼻炎膏,再帶上了艾灸帽和蛋白粉,想讓江皓月先試試。如果她執意要去醫院,咱們周六也去,如果鼻炎膏抹上有緩解,就先抹鼻炎膏。
晚上,跟江皓月簡單溝通後,我們意見達成一致:先抹鼻炎膏,同時艾灸,蛋白粉也喝起來!如果沒有緩解,等周一或周二再到醫院掛專家號。
就這樣,陪讀媽媽秒變陪讀醫生。
江皓月拿著棉簽把鼻炎膏抹上,不一會兒就打了好幾個噴嚏,鼻涕也嘩啦啦流了出來,緊接著,她說鼻孔很快就通了。
我再用50度的溫開水沖了一杯蛋白粉,看著她咕嘟咕嘟喝下去。然後,她去泡腳洗漱,我負責把艾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分別裝到17個艾灸銅盒裡,點燃後再一個個塞進艾灸帽中。動作嫻熟,很快就把這一重大工程搞定。直到給江皓月把艾灸帽戴上,看著她舒舒服服地一邊艾灸一邊躺下休息,我這才回到自己的房間。
這個時候,我看見自己回歸到母親的位置,而不是一個一直想要逃避的小女孩。
晚上躺在床上,我又有一個很深的覺察:這些年,無論在先生面前,還是在女兒面前,我始終都扮演著一個委屈的、受傷害的小孩兒,停留在原生家庭的創傷里久久不願意出來。哪怕已為人妻,為人母,我都還是不願意長大,要麼怒,要麼逃……
幸好,我一直走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從不停歇。我用雙臂緊緊地抱著自己,跟自己說:「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我在與自己和解的路上,又闖過了一道深埋在心底的關卡。
我看見,自己不只有一個面相,而是有三千面相。在孩子面前,我就是母親;在先生面前,我就是妻子;在父母面前,我就是女兒;在弟弟妹妹面前,我就是姐姐……但無論我是誰,我都始終是我自己。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是我今生的課題,也是我一直以來持續尋找的答案。
感恩,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也陪著自己又長大了一回。
「我星期六下午想請假去醫院檢查鼻子。」
「哦,你鼻子咋啦?」
「我這幾天鼻子都不通氣,鼻涕大把大把往下流,難受的很。」江皓月帶著哭腔。
「好行,我到時候給你請假。」
掛了電話,我才想起這孩子平時早上起來總是擤鼻涕,之前去醫院檢查過,醫生說是過敏性鼻炎。平時看起來還好,我也沒太注意,經孩子這麼一說,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她這幾天也許不是感冒,有可能是鼻炎犯了。
此時有些自責。我一直以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這件事情讓我看見,每次遇到事情,我的本能反應就是逃避,特別是「去醫院」這件事情,能不去就不去。在江皓月鼻炎這件事情上,我用了「掩耳盜鈴」法,直接忽略,就以為沒事兒了。
想到昨天還在寫作營群里跟大家分享了關於恐懼的覺察:
我們租的陪讀房,剛開始來看房的時候並未注意,住進來才發現房屋就在醫院對面,我住的那間臥室透過窗戶就能看到醫院的大樓,還有很明顯的「癌症防治中心」幾個大字。
我出生時在醫院差點沒命,一生下來就經歷了與孿生妹妹的生離死別。潛意識裡對醫院是有很深的恐懼的。有江欣悅那年,因為孕晚期出現急性胰腺炎,入住ICU,差點沒能活著出來。從那以後,對醫院更多了幾分恐懼。
有次約一位朋友去逛街,她說在醫院辦點事,讓我下車後在醫院大門口等她幾分鐘。我記得本來好好的,在醫院門口等她時,就突然胃疼得厲害。等朋友出來時,我已經臉色慘白,她著急著讓我去醫院看看,我卻犟著說沒事兒,我流經一下,邊走邊感受那個疼,直到遠離醫院時,胃又好了起來。
後來在跟心理老師溝通的時候,也看到了自己出生時的經歷,這是內在對醫院的懼怕讓自己的身體起了反應。
看到「癌症防治中心」的住院部大樓,我就聯想到死亡,又莫名其妙產生了恐懼。可此時,我們剛交了一年的房租,不能剛搬進來就要搬出去吧?於是就自己做功課處理這個恐懼的情緒。
我問自己:「這房子租了一年,離學校又近,你要什麼呢?」
「我要和平,我要健康!」我看見了自己「不要」背後的要。
清理調頻後,再看見醫院大樓,就來到了感恩之中。感恩現在的醫療水平越來越高,感恩白衣天使,也祝福那棟樓里的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日三餐健康飲食,早上鍛鍊與身體連結,感恩自己有這麼棒的身體。
在每一次「不要」的背後,去看見自己要什麼,當下能做什麼。能做什麼就去做。
而這次與江皓月的通話,也讓我看到潛藏的逃避小我,既然逃無可逃,那我就勇敢面對!掛了電話就立即來落實帶她去看鼻炎的事情。
我在走讀生家長群里詢問附近醫院做核酸的時間,想要第二天帶孩子去看鼻炎。
當我積極推進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有好消息到來!群里剛好有家長剛剛治好了他的鼻炎,並推薦了他買鼻炎膏的地方。一會兒,群里五六個家長也都跟著打聽用什麼藥可以治療鼻炎,並反饋醫院拿的藥治標不治本。
一時間,三百多人的群,齊刷刷聊起了鼻炎。有家長說平時得注意鍛鍊身體;有家長說鼻炎就是寒氣,要去寒保暖,可以艾灸;有家長推薦了抖音號里一位講通過鍛鍊治療鼻炎的主播;還有家長推薦了拍打治療鼻炎的方法……
真的好感恩這群熱心腸的家長們。
考慮到周六醫院也掛不到專家號,我在江皓月晚上下自習前買到了群里家長推薦的鼻炎膏,再帶上了艾灸帽和蛋白粉,想讓江皓月先試試。如果她執意要去醫院,咱們周六也去,如果鼻炎膏抹上有緩解,就先抹鼻炎膏。
晚上,跟江皓月簡單溝通後,我們意見達成一致:先抹鼻炎膏,同時艾灸,蛋白粉也喝起來!如果沒有緩解,等周一或周二再到醫院掛專家號。
就這樣,陪讀媽媽秒變陪讀醫生。
江皓月拿著棉簽把鼻炎膏抹上,不一會兒就打了好幾個噴嚏,鼻涕也嘩啦啦流了出來,緊接著,她說鼻孔很快就通了。
我再用50度的溫開水沖了一杯蛋白粉,看著她咕嘟咕嘟喝下去。然後,她去泡腳洗漱,我負責把艾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分別裝到17個艾灸銅盒裡,點燃後再一個個塞進艾灸帽中。動作嫻熟,很快就把這一重大工程搞定。直到給江皓月把艾灸帽戴上,看著她舒舒服服地一邊艾灸一邊躺下休息,我這才回到自己的房間。
這個時候,我看見自己回歸到母親的位置,而不是一個一直想要逃避的小女孩。
晚上躺在床上,我又有一個很深的覺察:這些年,無論在先生面前,還是在女兒面前,我始終都扮演著一個委屈的、受傷害的小孩兒,停留在原生家庭的創傷里久久不願意出來。哪怕已為人妻,為人母,我都還是不願意長大,要麼怒,要麼逃……
幸好,我一直走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從不停歇。我用雙臂緊緊地抱著自己,跟自己說:「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我在與自己和解的路上,又闖過了一道深埋在心底的關卡。
我看見,自己不只有一個面相,而是有三千面相。在孩子面前,我就是母親;在先生面前,我就是妻子;在父母面前,我就是女兒;在弟弟妹妹面前,我就是姐姐……但無論我是誰,我都始終是我自己。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是我今生的課題,也是我一直以來持續尋找的答案。
感恩,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也陪著自己又長大了一回。